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在人間 八、佛法是救世之仁▪P5

  ..續本文上一頁,這算什麼忍呢!真正的忍,是他欺侮你,對不住你,但他什麼都不及你,你有足夠的力量對付他。而你卻能容忍他,認爲他的本性,與我一樣,只是一時糊塗,或在惡劣的環境中受到熏染,不必與他計較。能在這樣的情形下,容忍對方,才是真正的忍了!忍,也要有慈悲心才得,確信人類平等,休戚與共。當沒有快樂時,要以慈心來普利衆生。在苦痛中,要以悲心來拔除其苦厄。對衆生的苦痛與快樂,流露出無限的關心,利濟他都來不及,怎麼因小小的不忍,而還要打擊對方呢?有平等觀,有慈忍心,傲慢心也就可以減輕或降伏了!這一下,世間由慢心所生的憂苦,也就可以減輕或消除了。

  

  D、對治愚癡:佛開示我們,對治愚癡,要有正確的知見(智慧)。偏見由愚癡而生,離愚癡就是正見。這裏說的智慧與正見,是人生的智慧;對人生有正 [P200] 確的見解,才能踏上向上向光明的人生正道。在正確的見解中,一、須知道「有善有惡」:確信我們的身心活動──思想與行爲,有善有惡,有道德的不道德的,這是建立人生正見的基礎。王陽明說:「知善知惡是良知」,也是以知善知惡爲心中「良知」的基本。我們必須能明辨善惡,善的應作,惡的不應作,這是針對愚癡邪見的第一著。二、不僅要知善知惡,更要「知因知果」。這是業因感報(果),也即是緣起的道理。善心善行,必定有善果;惡心惡行,也必定有惡報。即使目前未見果報,其善惡的果報,必會在因果成熟的未來而到來。道德與不道德的行爲,自我負責,無可逃避,一定有報。這知因(業)知果(報)的正見,能引導自己走向離惡行善的正道。叁、此外,還應「知凡知聖」:我們都在生死輪回中,受善惡業力所束縛,或生人天,或墮叁惡趣,不得自在。如不得解脫,將永遠在生死死生中流轉受苦。幸而生死可以解脫,除受生死苦的凡夫以外,還有超越生死凡夫的(出世間的)聖人。我們必須確信有聖人:如依正確的方法(正法)而切實修行,可以脫離生死而成聖人。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等聖 [P201] 人,不同于我們凡夫,有無數功德,非我們凡夫的境界。這樣的了解,信仰,會使我們在人生的善行中,種下解脫善根,而有進向聖人的可能。

  

  上來所說的,是世間的正見。有這樣的正見,是世間的善人,也可說世間的賢聖。然只是這樣,還是不夠,因爲這雖能善化人間,減少社會的罪惡,多少解除人類的憂苦,還不能解脫生死的束縛。所以還要有不共世間的,出世的正見,這就是從緣起法則中,理解個人、社會,以及一切的實相。淺近的說,世間沒有孤立的,靜止的,一切是相互關系中不息變化的存在。從無限複雜的人生中,確知前後延續,自他依存的自己,是因緣和合而有,沒有實性可得。所以主宰一切的我見,是妄情的計執。萬有的存在,也不例外。緣起法是無常性,無恒、無定、無常的必定是無我的。知道無我,就不應以自我爲中心,就會尊重別人,與人和諧共處。佛爲衆生說法,宣說「緣起無我」,作爲佛教思想的特質。無我正見,能治衆生無始以來的病根──自我中心的錯見,要大家以無我的實踐來利益衆生。如以無我精神來處世待人,自然是正確合理的事行。不固執己見,也就不會 [P202] 因我、我家、我族、我國,而引起人間的無邊痛苦了!

  

  五、人世憂苦有待佛法之救濟:人世間的種種紛亂,種種憂苦,使我們不得安甯,這是世間的現實。生在這個時代的人們,相信都能深深的有著這樣的感覺。盡管世界有這麼多人,自稱能救世界,世界卻愈救愈險惡了。有些人以爲:世界之所以紛亂,你搶我奪,無非因物資的不足所引起。其實,今日世界産品豐富得很,有些物資過剩,根本用不完。然在過去生産不發達的時代,人類所過的生活,未必有這麼多的憂苦。如今經濟繁榮,物産豐富,我們並不曾因此而解除憂苦。以生産發達的美國來說,他們的憂患,他們的困擾,不一定比我們少。所以生産發達,物資豐富,還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另有些人以爲:世間的罪惡混亂,由于人類知識的愚昧,所以促進文化發達,人類知識進步,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辦法。然以現代的情況來看,人類的知識,科學的淮步,都是突飛猛進。什麼人造衛星,什麼太空船登陸月球,知識是不能說不進步了!可是知識進步,問題並未得解決。反而人類的憂患與日俱增, [P203] 世界的和平深感威脅。知識進步,科學領先,飛機不能說不好。載人物越洋飛行,使人與人間的距離縮短。可是,飛機雖好,而使用飛機的人,卻用之戰爭,殺傷的威力也增強了。原子、核子的發明,盡管高唱「和平用途」,而有使世界走入毀滅的危機。所以知識的進步,也不一定能促進人類憂苦的解除。

  

  還有些人以爲:人與人間的組織不夠嚴密,一盤散沙,缺乏團結。如有嚴密的組織,世界可以統一,問題當然也可以解決了。說到組織嚴密,也未必盡善。如共産集團,組織的嚴密,不在話下。忽而又搞出兩個來對立,你罵我吵,鬧得不可開交。你組織嚴密,我也組織嚴密,生活在這個嚴密組織中,問題也越多,人世的憂苦,也就越加深了。

  

  物力、知識力、群力(控製力),近代是非常的發展了,而人世間的憂苦呢?近見有人說:世界上,沒有其他的能毀滅人類,唯有人類自己能毀滅自己!這句話多沈痛,多麼能使人反省!唯人類能毀滅人類自己,也唯有人類能救濟人類自己:歸根結蒂,只是人,這是合于佛法觀點的。個人不好好的作,個人就受苦 [P204] 難。家庭不好好的維持,家庭就多苦多難。國家不好好治理,國家就多苦多難。以此,全人類不改變方針,走一正常的路子,全人類的苦難多著呢!佛法是真能救治人世憂患的良藥!佛法的正確性,就是將一切問題,歸結到我們自己。因而,真要拯救世界的擾亂,救濟人類的憂苦,唯有信仰佛法。不過,單是信仰,是不夠的,必須了解佛法,對佛法的精神與義理,用到自己的身心上,用到家庭上,用到社會政治上,用到物資上,知識上,團結上,才能達成這救世的大目的。爲此,對現實世間的憂苦,人類自相毀滅的威脅,特別勸請信佛同人,大家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實踐佛法,發揚佛法,使正法的聲音,充滿世界的每一角落,使人類遵循佛法而走向正道,將人類從自我毀滅的邊緣救過來。諸位!現實人間的憂苦。正等待佛法的救濟!

  

  

  

  二 身心充滿憂苦的解脫

  一、憂苦的辨析:現在,再就個人的立場,來說個人憂苦的解脫。首先,對 [P205] 憂苦作一番辨析。

  

  A、叁類七苦:生、老、病、死苦;愛別離、怨憎會苦;所求不得苦:這是佛法一向的分類。經上說了這七苦,接著說:「總略言之,五蘊熾盛苦」。五蘊熾盛是總苦,七苦是別苦。如總別合起來說,就是平常所說的八苦。「求不得苦」,主要是對外物所引生的。或是財富,或是名位,別人擁有的,自己卻沒有。盡力去追求,求又求不得,由求不得而引生愁苦,極其普遍。進一步說,求不到,固然是苦;而求到了手,等到你不要也不行,想丟丟不掉,管又管不了,那真苦呢!對家庭、國家有責任感,而後繼無人,想放而放不下去,那是多麼苦呀!「愛別離」與「怨憎會」,是恰好相反的苦,是對衆生──人類而引生的。兩人互相怨恨,不免苦惱,如各走各的,豈不很好!可是冤家路狹,偏又聚在一起。如反目的夫婦,互不協調,礙于兒女或其他原因而不能分離。合又合不攏,分又分不開,日日相對,真是苦不堪言!在社會上,也多怨憎會苦的實例。對自己有恩愛的,如父母、兄弟、姊妹、夫婦、兒女,乃至知心戚友,一旦生離死別,那 [P206] 種痛苦,非身曆者難以體會。「生、老、病、死」,從自己身心的變化而來,更是無可避免的事。病、死姑且不說,老苦是易于體會的。就生理上說,步入老年階段,一切身心機能,逐漸退化:眼花齒落,耳聾口鈍,行動緩慢,老態龍鍾。這是生理的自然,而老來所最感苦惱的是:當人出世時,可說什麼都沒有,隨年歲的增加而增加,似乎非常有意義。可是中年以後,一切走下坡路,一切隨著年歲的增高而衰退,到了最後,變得什麼都沒有了。老去情懷,孤寂如鹜,越來越不對勁,卻又奈何他不得!人生的光輝,熱鬧,到了老幕垂下,一切都黯然失色了!

  

  舉例來說:嬰孩初生,話都不會說。等逐漸長大,知識日開,隨著年歲的增加,學識也隨之累積增高,學識與經驗,進展到成熟階段。由于生理衰退,記憶力開始差了。老年人喜歡說老話,講了又講,重複啰蘇,原來他眼前事物,迅即遺忘,而少壯的事,猶在記憶中。到了八十以上,多數是隨見隨忘。我家鄉有句話:「老小,老小」!形容老年人與小孩差不多。年老的遲鈍無知,與兒童的幼 [P207] 稚,是那麼的近似。有些到了老邁,你說他「人瑞」,其實他是知識經驗,幾乎大都喪失了。老,接受這殘酷的現實,真有說不出的悲哀呢!

  

  再說權力:小孩什麼也沒有,隨父母的意旨而生活。年紀長大,開始自主的活動。一旦成家,就是一家之主。創立事業,當了什麼經理,董事長,更掌握了這一機構的重要決定權。如從軍從政,做到軍政領袖,那更是從心所欲(「王」,也就是「自在」的意思)。可是好景不常在,步入老境,權勢總會因年高而失去。一旦失去權力,內心泛起的悲哀,實不足爲外人道。家庭中,掌握財權的,要如何使用,便如何使用。然一旦老了,身心衰退,無法繼續掌管(老到連簽字都成問題時,不能不放棄權力);或在家人的壓力下,將財權移交子女。如要用錢,得伸手向兒女索取。爽快的給你,當然是好的。如推托拖延,或不理不睬,這種仰人鼻息的滋味,實難以消受。主…

《佛在人間 八、佛法是救世之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