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十二章 文殊師利法門▪P21

  ..續本文上一頁含經』卷一叁(大正二‧八八下──八九上)。『相應部』「處相應」(南傅一五‧五七──五九) 。

  注【102-025】『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卷七(大正八‧五七0下──五七一上)。

  注【102-026】『雜阿含經』卷二八(大正二‧二0五中)。『相應部』「道相應」(南傳一六上‧一八0──一八一)。

  注【102-027】『維摩诘所說經』卷上(大正一四‧五四0上──下)。

  注【102-028】『維摩诘所說經』卷上(大正一四‧五四一中──下)。

  注【102-029】『維摩诘所說經』卷上(大正一四‧五四一下)。

  注【102-030】『如幻叁昧經』卷下(大正一二‧一四五下──一四七下)。

  注【102-031】『如幻叁昧經』卷上(大正一二‧一四0中──下)。

  注【102-032】『大寶積經』卷八六『大神變會』(大正一一‧四九五下)。 [P992]

  注【102-033】『大寶積經』卷五九『文殊師利授記會』(大正一一‧叁四叁上)。

  注【102-034】『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卷上(大正一一‧八九叁中──下)。

  注【102-035】『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卷下(大正一一‧八九七中)。

  注【102-036】1.『須真天子經』卷四(大正一五‧一一一下)。2.『諸法無行經』卷上(大正一五‧七五五上)。3. 『集一切福德叁昧經』卷下(大正一二‧一00叁上)。4.『維摩诘所說經』卷上(大正一四‧五四一下)。5. 『大淨法門經』(大正一七‧八二一下──八二二中)。

  注【102-037】『大寶積經』卷一0四『善住意天子會』(大正一一‧五八二上──五八四上)。

  注【102-038】『離垢施女經』(大正一二‧九二下──九叁下)。

  注【102-039】『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卷上‧下(大正一一‧八九五下──八九八中)。

  注【102-040】『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卷下(大正一一‧八九六下)。

  

  

  

  第六項 女菩薩‧四平等

  「文殊師利法門」,傾向于在家出家平等,男女平等。由于特重方便,所以留下了重在家、重女人的迹象。文殊師利Man~jus/ri^菩薩,是釋尊往昔發心時的善知識,是十方佛菩薩的善知識,在初期大乘經的贊歎聲中,是一位最卓越的大菩薩。然在「文殊法門」中,卻另有一類傳說,如說(1): [P993] 1.「是離垢施菩薩發無上正真道,造行以來,八十百千阿僧祇劫,然後文殊師利乃發道意」。 2.「佛語文殊師利:是須摩提,……是仁本造發意時師」。 3.「是離意女,本勸文殊令發道意」。

  

  文殊那樣的卓越,而這叁位女菩薩,都比文殊發心早,有的還是文殊的善知識(師)。這一傳說,是值得深思的!『諸佛要集經』說:文殊被天王佛Devara^ja移到鐵圍山去。文殊盡一切的神力,不能使離意女出定(2)。離垢施Vimaladatta女難問乞食的八大菩薩,八大聲聞,文殊是被難的八菩薩之一(3)。文殊與須摩提Sumati問答,而被責爲:「仁作是問,不如不問」(4)!文殊與叁位女菩薩的關系,顯然存有貶抑文殊菩薩的意味。『諸佛要集經』所說的「諸佛要集」,是般若法門,依「中品般若」而集成的;文殊想參與法會聞法,被天王佛遷走了(暗示般若中沒有文殊參與的原因)。離垢施是波斯匿Prasenajit王女,因八大菩薩、八大聲聞的入城乞食,引起問難;並見佛問菩薩行(十八事)。須摩提是王舍城Ra^jagr!ha長者女,見佛問菩薩行(十事)。這二部與『諸佛要集經』,性質不同,但同樣表示了,女菩薩勝于文殊師利。

  

  『離垢施女經』與乞食有關,因而聯想到叁部經。一、『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主體 [P994] 爲文殊與那伽室利Na^gas/ri^的問答,以乞食爲全經的線索。末後,須菩提Subhu^ti入城乞食,遇到一位優婆夷,以乞食爲問難,使須菩提「聞優婆夷所說,即寂寞不知所言」。優婆夷「普現感動光明相像,顯轉無上阿惟越致*輪」(5),這是一位勝過大弟子的女菩薩。二、晉竺法護譯的『阿阇贳王女阿術達菩薩經』:女見諸大比丘來乞食,「不起不迎,不爲作禮,亦不請令坐,亦不與分衛具」(6)。女與諸比丘論義,揚大乘而抑聲聞。然後下座禮敬比丘(7)。叁、『順權方便經』,竺法護譯。須菩提入城乞食,遇到了轉女身菩薩,女爲論義。女來見佛,「須菩提從坐起,往迎其女,叉手禮之」。舍利弗S/a^riputra責須菩提不合聖法,也就是違犯律製(8)。『順權方便經』以欲樂爲方便(9),與『維摩诘經』的「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相合。又認爲不必「時食」:「恣安所審,坐自服食」(10)。出家可以禮在家(11)。「文殊師利法門」,主要是深悟的,爲天子們說的。以在家菩薩爲主體的,如『維摩诘經』,文殊只是從旁助成者。『離垢施女經』,『須摩提經』,以女菩薩爲主,文殊是受貶抑的。『阿阇贳王女阿術達菩薩經』,『順權方便經』,雖以乞食爲緣起,但沒有文殊;反律製的傾向,充分流露!我以爲,與文殊有關的叁位女菩薩,表示勝過了文殊,也許由于初期大乘的文殊菩薩,是現出家相(維持傳統佛教的形式)的關系! 「心佛及衆生,是叁無差別」,是『華嚴經』說(12)。衆生、菩薩、如來──叁位平等,是如 [P995] 來藏說(13)。「文殊法門」立四種一,如『如幻叁昧經』卷上(大正一二‧一四二下)說:

  

   「一切諸佛皆爲一佛,一切諸剎皆爲一剎,一切衆生悉爲一神[我],一切諸法悉爲一法。是一定(空?)故,故名曰一;亦非定一,亦非若幹」。

  

  一佛、一剎土、一衆生、一法,是「文殊法門」所表示的平等說。『大神變會』也說:「一切諸佛唯是一佛,說無量佛,是名神變;一切佛土唯一佛土,說無量土,是名神變;無量衆生即一衆生,說無量衆生,是名神變;一切佛法唯一佛法,說無量法,是名神變」(14)。爲什麼只說佛、土、法、衆生──四者的一呢?見一切佛,遊一切佛土,聽一切法,也是說一切法,度一切衆生,這是方便道菩薩的事。『諸佛要集經』說:離意女住叁昧中,「普聞十方無央數!3殏、百千億載現在佛土諸佛說法,而無所著;所可聽受,爲他人說。……在諸剎土,無剎土想;處于諸佛,無諸佛想;聞所說法,無經典想;無吾我想,無他人想,……度脫開化無數衆生」(15)。佛、土、法、人──四者,在「法界」平等性中,是無分別而成一切佛事的。四種一,就是四種平等,平等的意義,如『清淨毗尼方廣經』(大正二四‧一0八0中──下)說: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一切世界皆悉平等,一切佛等,一切法等,一切衆生等:我住于彼。……一切剎土,如虛空故等;諸佛法界,不思議故等;一切諸法,虛僞故等;一切衆生,無我故等」。 [P996]

  

  經中解說了四種平等的意義。「諸法虛僞故等」,異譯『寂調音所問經』,作「一切法空」 (16)。『如幻叁昧經』說:「雲何曉了一切衆生?皆假號耳。若真谛觀,其假號者,亦無處所,其衆生者,悉一神[我]耳」(17)。『寂調音所問經』也說:「衆生自性無我」。所以「一切衆生是一衆生」,不是真我說,而是一切衆生假名無我。又說:「我觀平等性如是故,作是說言:一切剎土平等,一切佛、法、衆生平等」(18)。四一或四平等,只是一法界平等性的說明。

  

  「文殊法門」,到這裏作一結束。

  

  

  注【103-001】1.『離垢施女經』(大正一二‧九六下)。2.『須摩提菩薩經』(大正一二‧七八上)。3.『諸佛要集經』卷下(大正一七‧七六九下)。

  注【103-002】『諸佛要集經』卷下(大正一七‧七六五下──七六六下)。

  注【103-003】『離垢施女經』(大正一二‧九二下)。

  注【103-004】『須摩提菩薩經』(大正一二‧七七下)。

  注【103-005】『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卷下(大正八‧七四七中──七四八上)。

  注【103-006】『阿阇贳王女阿術達菩薩經』(大正一二‧八四中)。

  注【103-007】『阿阇贳王女阿術達菩薩經』(大正一二‧八八下)。

  注【103-008】『順權方便經』卷下(大正一四‧九二九中──下)。 [P997]

  注【103-009】『順權方便經』卷下(大正一四‧九二六上)。

  注【103-010】『順權方便經』卷下(大正一四‧九二七下)。

  注【103-011】『順權方便經』卷下(大正一四‧九二九中──下)。

  注【103-012】『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一0(大正九‧四六五下)。

  注【103-013】『無上依經』卷上(大正一六‧四六九下)。

  注【103-014】『大寶積經』卷八六『大神變會』(大正一一‧四九叁中──下)。

  注【103-015】『諸佛要集經』卷下(大正一七‧七六五中)。

  注【103-016】『寂調音所問經』(大正二四‧一0八六中)。

  注【103-017】『如幻叁昧經』卷上(大正一二‧一四叁上──中)。

  注【103-018】『寂調音所問經』(大正二四‧一0八六中)。 [P999]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十二章 文殊師利法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