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第五章 摩得勒伽與犍度▪P4

  ..續本文上一頁7非時(行)法258非時會法259非時會上   │252非時253非時僧集254非時僧集上座

   座法   │

  [P268]

  

  260會坐法261會坐上座法   │248集249集上座

  262說法人法263說法人上座法   │250說法251說法上座

  264說法法265不說法法   │255呗256不呗

  266安居法267安居中法268安居上座法269安   │257求安居258安居259安居上座260安居竟

   居竟法  │

  270受衆法271往衆會法272受衆法273受衆上  │261衆262入衆263安居中264安居中上座

   座法   │

  274說波羅提木叉法   │265布薩266說戒

  275說波羅提木叉人法276僧會法   │267說戒者268說戒上座

  277上座法278中座法279下座法   │269上座270中座271下座

  280上中下座法   │

  281浴室法282浴室洗法283浴室上座法   │272浴室273洗浴274浴室上座

  284和上法285共行弟子法   │275和上276共行弟子

  286阿阇黎法287近行弟子法  │277阿阇黎278近住弟子

  288沙彌法   │279沙彌

  [P269]

  

  289出力法   │280治罪

  290隨後比丘法291常入出家比丘法292至家  │281後行比丘282入家283入白衣舍284入家坐285

   法293住家法294住家上座法   │ 白衣家上座

  294共語言法295息法   │286共語287消息

  296漉水囊法297經行法  │291漉水囊290經行

  298虛空法   │288空中

     │289迦絺那292下風

  299便利法300近廁法301廁板法302廁上座法  │293入廁294廁邊295廁屣296廁上座

  303拭法304洗處法305近洗處法306洗處板法   │304籌草297洗298大行已洗手處299洗處

  307洗處上座法   │

  308小便處法309近小便處法310小便處板法  │300小便301小便處302小便屣303小便上座

   311小便處上座法   │

  312唾法   │305唾

  313唾器法314缽支法   │306器

  315齒木法316擿齒法   │307齒木308擿齒

  [P270]

  

  317刮舌法   │309刮舌

  318擿耳法   │310挑耳

   (「行法竟」)   │311威儀(不威儀)

     │312叁聚

  

  

  

  說一切有部「摩得勒伽」的兩種譯本,如上所列,論題(律母)雖偶有增減,解說或小有出入,但大體上,可說是完全一致的。說一切有部的毗尼的摩得勒伽,是分爲叁部分的。如『十誦律』本126項下,注「具足戒竟」(23)。217項下,注「法部竟」(24)。318項下,注「行法竟」(25)。毗尼的摩得勒伽,分爲叁部分,也如『毗尼摩得勒伽』卷六(大正二叁‧六0五上)說:

  

  「雲何叁聚?謂受戒聚、相應聚、威儀聚」。

  

  「叁聚」,是摩得勒伽末了的總結。一、「受戒聚」upasam!pada^-khandha,如上說「具足戒竟」,從最初的「受具戒」得名。這一聚,『十誦律』本爲一二六項目;『毗尼摩得勒伽』本爲一二0項目。二、「相應聚」Sam!yukta-khandhaka:隨義類而編爲一類一類的,稱爲相應,爲古代集經、集律分類的通稱。『十誦律』本爲九一項目(注名「法部」);『毗尼摩得勒伽』本爲八六項目。叁、「威儀聚」A^ca^ra-khandha:威儀就是「行法」。『十誦律』本爲一0一項目;『毗尼摩得勒伽』本爲一00項目。末附「威儀」與「叁聚」──兩目,是這一部分及 [P271] 全部的總結,是『十誦律』本所沒有的。說一切有部本的「摩得勒伽」,大概是:初聚爲一二0項目;次聚爲八0項目;後聚爲一00項目。前二聚的總和(二00),爲第叁聚(一00)的一倍。在傳誦中略有增減,成爲現存譯本的形態。

  

  

  注【34-001】『十誦律』卷四八(大正二叁‧叁四六上──叁五二中)。

  注【34-002】『十誦律』卷四八──五一(大正二叁‧叁五二中──叁七叁下)。

  注【34-003】『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七(大正二叁‧六0七上──六一0下)。

  注【34-004】『十誦律』卷五一(大正二叁‧叁七叁下──叁七八下)。

  注【34-005】『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一(大正二叁‧五六四下──五六九中)。

  注【34-006】『十誦律』卷五二──五叁(大正二叁‧叁七九上──叁九七上)。

  注【34-007】『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一──二(大正二叁‧五六九下──五七九中)。

  注【34-008】『十誦律』卷五四──五五(大正二叁‧叁九七上──四0五上)。

  注【34-009】『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叁(大正二叁‧五七九中──五八二中)。

  注【34-010】『十誦律』卷五五(大正二叁‧四0五上──四0九下)。

  注【34-011】『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七(大正二叁,六0五上──六0七上)。

  注【34-012】『十誦律』卷五六──五七(大正二叁‧四一0上──四二叁中)。 [P272]

  注【34-013】『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五──六(大正五九叁中──六0五上)。

  注【34-014】『十誦律』卷五七(大正二叁‧四二叁中──四二四中)。

  注【34-015】『十誦律』卷五七──五九(大正四二四中──四四五下)。

  注【34-016】『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叁──五(大正二叁‧五八二中──五九叁中)。

  注【34-017】『十誦律』卷六0(大正二叁‧四四五下──四五0上)。

  注【34-018】『十誦律』卷六0──六一(大正二叁‧四五0上──四五六中)。

  注【34-019】『十誦律』卷六一(大正二叁‧四五六中──四七0中)。

  注【34-020】『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七(大正二叁‧六一0下──六一一中)。

  注【34-021】『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八──一0(大正二叁‧六一一中──六二六中)。

  注【34-022】『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五(大正二叁‧五九叁中──五九四上)。

  注【34-023】『十誦律』卷五六(大正二叁‧四一四下)。

  注【34-024】『十誦律』卷五六(大正二叁‧四一七下)。

  注【34-025】『十誦律』卷五七(大正二叁‧四二叁中)。

  

  第叁項 先上座部的毘尼摩得勒伽

  [P273]

  『毗尼母經』,八卷,「失譯人名,今附秦錄」。「毘尼母」,是「毘尼摩得勒伽」 Vinayama^tr!ka^的義譯,爲『毗尼摩得勒伽』的另一傳本。這是屬于雪山部Haimavata,也就是先上座部Pu^rvasthavira所傳承的。先上座部爲說一切有部Sarva^stiv…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第五章 摩得勒伽與犍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