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第叁章 波羅提木叉經▪P14

  ..續本文上一頁其是尼薩耆波逸提的次第,與『十誦戒本』完全相合;『解脫戒經』也相近;『僧祇戒本』要遠一些:所以這是古本而屬于上座部的。大衆部與上座部初分,依據原始的「戒經」,次第當然差不多。所以『銅鍱戒本』,一定是重爲厘定次第,成一次第更完善的誦本。『優波離問經』,沒有二不定與七滅诤,更近于古型。這是著重波羅提木叉的 [P180] 實體;在實用的布薩儀軌中,應有這二篇在內。這叁部,都是九二波逸提;衆學法雖分別漸詳,但都沒有「上樹觀望」一條。這叁部,還是部派初分,大體從同的階段。『優波離問經』,衆學法七二,總共爲二一五戒。如將終于成爲「戒經」組成部分──二不定與七滅诤,加入計算,就有二二四戒。『僧祇戒本』衆學法六六,共二一八戒。『銅鍱戒本』的學法,凡七五,共二二七戒。那一時代的「波羅提木叉經』──「戒經」,全部約爲二二0戒左右。

  

  傳說佛滅叁百年初,到叁百年末,部派一再分化(13)。從先上座部,分出說一切有部及犢子部。屬于分別說部系的化地部Mahi^s/a^saka、法藏部Dharmaguptaka、飲光部Ka^s/yipya ,也先後成立。現存不同部派的不同誦本,除上叁本外,都應成立于這一時代,隨部派的成立而成立。這是依佛「百十六年」,阿育王登位而計算的;如據此而換算年代,約爲西元前二00──一00年。這一時代的「戒經」,一般的特色是:波逸提法,自九二而傾向簡化,成九一或九0。九0波逸提,更爲普遍,爲說一切有部、法藏部、飲光部、正量部等所通用。衆學法的分別,更爲詳細。惟一例外的,是犢子部系的正量部,雖采用當代流行的九0波逸提說,而衆學法部分,維持古傳的「五十學法」。當時的「戒經」,『四分戒本』的衆學法一00,全部共二五0戒。『五分戒本』,衆學法也是一00,共二五一戒。『解脫戒經』的學法,凡九六,全部共二四六戒。說一切有部,「戒本」衆多,但本是一部。姑取『根有戒經』,衆學法九九說, [P181] 全部共二四九戒。一般傳說的「二百五十戒」,只是略舉大數,爲這一時代(西元前一五0年前後),「波羅提木叉經」條數的公論。

  

  說一切有部,源出于摩偷羅Madhura^。最初的「戒經」,當然只有一部。如以尼薩耆波逸提,波逸提的次第,更近于『優波離問經』來說,原本是更近于『十誦』的。後來發展于北印度、西域,教區最廣,所以衆學法的數目更多,而又極不一致。這都是以後的滋衍、分化,不能據此而論斷爲說一切有部的「戒經」爲後出。實際上,衆學法的條目,是從來沒有一致的。

  

  「波羅提木叉經」,到部派一再分化時,在「二百五十戒」左右。『四分戒本』依『銅鍱戒本』而改組,增列塔事而大異。說一切有部的「戒本」,是依『優波離問經』而改定的;『解脫戒經』也屬于這一系。『五分戒本』,折衷于『優波離問經』、『僧祇戒本』、『銅鍱戒本』,自成體系。波逸提法的九二與九0,爲先後的不同階段,切勿看作不同部派的不同系統。 [P182]

  

  圖片

   ┌──── 僧祇戒本───────────┐

   ├─────────────正量律本 │

      原本─┤ │

   ├──── 優波離本─┬┬─ 有部戒本 │

   │ │└─ 解脫戒本 │

   │ └┬────────┴─ 五分戒本

   └──── 銅鍱戒本──┴─ 四分戒本

  

  

  

  總結的說:佛陀在世,「波羅提木叉」集爲五部。學處還在製立的過程中,傳有「百五十余學處」的古說。僧伽和合一味時代,「戒經」結集爲五部(內實六部),附錄二部,凡一九叁戒。最後形成八部,二0二戒。部派分立以後,「戒經」也分化,初約二二0戒左右。後以二五0戒左右爲准。部派分立,戒條的數目增多。其實,只是波逸提法有二條之差,而且是簡略,不是增多。學法也只增上樹(或加塔像事)一條而已。實質的變化,可說是極少的。這是「波羅提木叉經」──「戒經」的結集完成,部派分化的情況。 [P183]

  

  

  注【25-001】『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四六(大正二七‧二叁八注(1))。

  注【25-002】『增支部』「叁集」(南傳一七‧叁七七)。

  注【25-003】『增支部』「叁集」(南傳一七‧叁七九──叁八四)。

  注【25-004】『雜阿含經』卷二九(大正二‧二一0中──二一一上、二一二下)。

  注【25-005】呂澄『雜阿含經刊定記』「附論雜阿含經本母」所說(『內學』第一輯二叁叁──二四一)。

  注【25-006】平川彰『律藏之研究』引覺音Buddhaghos!a所說(四七九)。

  注【25-007】平川彰『律藏之研究』所引(四七九──四八一)。

  注【25-008】西本龍山所說,見平川彰『原始佛教之研究』(二叁四)。

  注【25-009】『律二十二明了論』(大正二四‧六六六下)。

  注【25-010】『律二十二明了論』(大正二四‧六七一中)。

  注【25-011】『增支部』「四集」(南傳一八‧二九叁──二九七)。『長部』『大般涅槃經』(南傳七‧九九──一0二)。『長阿含經』卷叁『遊行經』(大正一‧一七中──一八上)。『十誦律』卷五六(大正二叁‧四一四上 ──中)。『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叁七(大正二四‧叁八九中──叁九0中)。『毗尼母經』卷四(大正二四‧八一九下──八二0上)。

  注【25-012】「佛說廣釋並諸事,尼陀那及目得迦」等頌,出『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大正二四‧五二五上)。「佛說」,指「波羅提木叉經」。「廣釋」是「波羅提木叉分別」──「廣毗奈耶」。「諸事」是十七事。 [P184]

  注【25-013】『異部宗輪論』(大正四九‧一五中)。 [P185]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第叁章 波羅提木叉經》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