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度之佛教 第六章 學派之分裂▪P2

  ..續本文上一頁二百年後,又出雪山、東山、西山、王山、義成山、西王山等六部。則知本末六部,據其初分而言,後時末派之分,要不出六山之外也。大衆傳謂大衆本末凡八部,即大衆、牛住、製多、雪山、東山、西山、王山、義成山。于六山不舉西王山;于初期流出之學派,獨遺一說、說假、多聞、說出世四部,轉不若上座叁家所傳之一致。其說出世等,不久即式微欤!轉化爲大乘欤!依分別說者所傳,列表如下: [P106]

  

  圖片

   ┌─ 一說部

   ┌───┼─( 說出世部)──────有部傳等多此部

   大衆部──┼─┐ └─ 雞胤部──────────┬──說假部

   │ └─── 說製多部 └──多聞部

   └───── 雪山等六山部(各傳增減不一)

  

  

  

  末派分裂之時節因緣,多難確指,其爲內積異見,外受熏染,經一期之醞釀,藉某一現緣而分裂,則大致同也。茲依傳說而略辨之:大衆部學者住王舍城北之央掘多羅,以所見不同,初分叁部。有好作概略之說者,如以一音說一切法,以一切法皆了義者,別出一說部。有說一切佛語皆是出世間者,別立說出世部。有以「毗奈耶」在調伏煩惱,衣、食、住小事,但求適宜,可勿拘于舊習,故頌曰:「隨宜覆身,隨宜住處,隨宜飲食,疾斷煩惱」。又以「達磨」在即解成行以求證,學者爲己非爲人也,故頌曰:「出家爲說法,聰敏必驕慢,須舍爲說心,正理正修行」。從彼部主種姓爲名,曰雞胤部。雞胤部學者多聞精進勝余部, [P107] 其學風頗與中國之禅者合;菩提達磨從南天來,疑多所承襲也。探法、律之本,是能尊法、律者,然一切隨宜,其勢亦不可長矣!大衆學者,理貴多聞,行務要約,故初期學派,多見理精深,行踐笃實,未可以末派之濫而薄之。次有阿羅漢祀皮衣者,本外道仙人,值佛出家,能持佛法。佛滅時,于雪山中坐禅不覺。佛元二百年,從雪山來央掘多羅國,見大衆部惟弘淺義,乃具足誦出淺深之義,于深義中有大乘雲。以所傳誦者,多于大衆之舊聞,曰多聞部。次有大迦旃延,佛之大弟子,以論義見稱。初住阿耨達池側入禅,佛元二百年頃來摩诃羅陀國,分別大衆傳之聖教,此是假名說,此是真實說;此是俗谛,此是真谛等。即多聞而分別之,故稱多聞分別部。多聞部以無常、苦等五音爲出世,今分別謂亦是世間假施設,故亦曰說假部。多聞、說假二部,並料簡舊說,融合新知;並以釋尊及門弟子從雪山來爲分部之緣,其機甚微,其事則可畏。何者?釋尊遺教之湮沒者,事之所必有,然博采舊聞,其取舍應如何其嚴!掘發新知,料簡舊說,探釋尊之本懷,推陳出新以覺世,亦理所應爾,然不應濫同佛說,用爲教證!(以阿毘 [P108] 達磨爲佛說者,同失)。古德不此之圖,竟概歸諸釋尊及門弟子之所傳!此風啓而淳源失,昔之言釋尊及門弟子者,今則言長壽天、龍、夜叉;昔之言雪山者,今則言天宮、龍宮、夜叉宮、古塔、鐵圍山;馴致夢中之所見,定中之所覺,一一視爲佛說。相拒則部執紛然,相攝則瓦玉雜糅,佛弟子何可不深思之!祀皮衣仙人與唱「優波尼煞昙」哲學者同名,或謂此即暗示外學之濫入佛法雲。

  

  二百年滿已,承大天之學者,又多所分裂。迦王之世,大天創說五事。大天住雞園,于布薩時,誦其五事之頌雲:「余所誘、無知、猶豫、他令入,道因聲故起,是名真佛教」。波利西系之學者,指爲異端,因此起诤。有部等爲大天系所抑,乃毀其造叁逆罪,以五事邪見欺學衆,如『大毗婆沙論』九十九卷說。大天之學德,毀譽不一;其所傳五事,亦解說或異,姑略言之:「余所誘」者,天魔能娆阿羅漢,令于夢中漏失(銅鍱者作「余附與」,意謂天魔化作不淨,以啓羅漢之疑也)。「無知」者,阿羅漢有不染汙無知,不明事物之相。「猶豫」者,阿羅漢有處非處疑,即疑事物之是否如此。「他令入」者,阿羅漢不能自覺, [P109] 要由師之開示而後能入。「道因聲故起」者,要痛感生死,誠唱「苦哉」,聖道乃得起(銅鍱者謂證初果之聖者,于定中唱言苦哉)。前之四者,蓋以聲聞無學果爲未盡。說一切有部等,以不染汙無知、處非處疑等,阿羅漢已斷而猶現起;不由他悟,自覺自知。大天則指以未斷、不知,此其所以诤也。「道因聲起」,藉語言以導悟心,開音聲佛事之端,亦非上座系所許。大天受命傳教于摩酰沙曼陀羅(今南印之賣索爾),流衍于安達羅,!C祖那羯铄迦(今之海得拉巴)。承大天五事之學者,又分爲多部,如在東山者,名東山部,在西山者名西山部,並從所住得名。『西域記』謂!C祖那羯铄迦,一名大安達羅。大城側之東山、西山,有二古寺,鑿岩所成,舊屬于大衆部;應即東山部、西山部之道場也。覺音之『論事』釋,稱東山、西山、王山、義成山四部爲安達羅學派,其爲大天系之後學甚明。其分裂之緣,有部傳謂:「二百年滿時,有一出家外道,舍邪歸正,亦名大天。于大衆部出家受具,多聞精進,居製多山,與彼部僧重詳五事,因茲乖诤,分爲叁部」。銅鍱者以此爲達磨阿育王時事,不言大天,已見前說。『島史』謂 [P110] 以迦王時賊住比丘之爭,乃有雪山等六部。參詳衆說,其事實亦約略可知。大天乃迦王時之名德,遊化南印。數十年後,學者以環境之熏染,不無羼入達羅維荼神秘表征之文化。學不厭博,立說務新,大天系之學者,本此大衆部之精神,乃形成種種之派別。有部歸之于大天,蓋深惡大天之開其始也。其以重詳五事起诤,不可信。設以共诤五事而分部,如何東山、西山等,並以五事爲善說?迦王逝世不久,南印諸國即宣告獨立,而安達羅尤強。佛元二百二十年,且北上以攻摩竭陀。大天學者之擴展分裂,以在安達羅政權之所在地爲近情。銅鍱者以此爲迦王及波咤厘子城事,揆之事理,有不可信者矣。

  

  

  

  第叁節 上座系末派之分裂

  上座系末派之分,『異部宗輪論』說:「經爾所時(大衆系分裂之時),一味和合。叁百年初,有少乖诤」。或者據此謂上座部多耆年,思想多保守,乃得曆久而無異。然銅鍱說:二百年頃,佛教已成十八部。則是上座末派之分,實與 [P111] 大衆系同時。于迦王之世,上座已有叁系之分。法藏、飲光、銅鍱、一切有,亦即于此時而顯然分化;優婆!5鵋多之後,律分五部,凡此皆與上座系之分裂有關也。上座思想多尊舊聞,此無可疑,然即舊聞者而分別推衍之,于律學尤甚,較之大衆系,無多讓也。彼有部傳之說,特自贊其所宗耳!上座系末派之分,衆傳不一,尤以關于分別說系者爲甚,茲先舉示于下而後辨之:

  

  圖片

   ┌──說一切有──飲光──說轉──說經

  ┌─┐ ┌─化地──┤

  │分│ │ └──法藏

  │別│ │

  │說│上座─┤

  │傳│ │ ┌──法上

  └─┘ └─犢子──┼──賢胄

   ├──六城

   └──正量

  [P112]

  

  ┌─┐ ┌─ 紅衣

  │正│ ┌─一切有─┬──分別說─┼─ 多說

  │ │ │ └──師長 ├─ 法藏

  │量│上座─┼─雪山 └─ 飲光

  │ │ │ ┌──大山──┬─ 法勝

  │傳│ └─犢子──┴──正量 └─ 賢道

  └─┘

   ┌──紅衣

  ┌─┐ ┌─分別說─┼──法藏

  │大│ │ ├──飲光

  │ │ │ └──化地

  │衆│上座─┤ ┌一切有────說經

  │ │ └─┤ ┌───正量

  │傳│ │ ├───法勝

  └─┘ └犢子─┼───賢道

   └───六城

  [P113]

  

   ┌──法上

   ├──賢胄

  ┌─┐ ┌─犢子─┼──正量

  │有│ │ └──密林山

  │ │ ├─化地────法藏

  │部│上座部┬─說一切有─┼─飲光

  │ │ └─雪山 └─經量

  │傳│

  └─┘

  

  

  

  上座系末派之分,衆傳之不一如此。然若即衆傳而除其自尊所宗之成見。則學派之分,猶大略可見。正量、法勝(法上)、賢道(賢冑)、六城(大山、密林山)四部,從犢子部出,衆傳所同。犢子部則有部傳謂其從一切有部中分出,余傳則謂其直從上座部來。此可解,有部者素以上座之根本者自居,宜其以弟兄行之犢子,視爲自宗之子派也。經部(師長、說轉)自有部中出,衆傳無诤。分別說傳,說轉與…

《印度之佛教 第六章 學派之分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