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同一經本,因時代先後而不同,如『華嚴經』的「入法界品」,在六十卷本、八十卷本中,及後出的四十卷本,就可以發現增益與變化的痕迹。同本異譯的比較研究,對佛法的正確理解,是很有價值的!凡是同本異譯的,應該先後次第,不適宜散編在各處;先後次第的,也應該注明是同本異譯,這才能便于修學者的比較。對于這,『大正藏』是相當不完善的。有些同本異譯,編者似乎也沒有知道。這樣,同本異譯部分,『大正藏』的編列,有些是應該改正的,如:
八四五 佛說尊那經 ─ 趙宋法賢譯, 本經是『中阿含』(七)『世間福經』的異譯。 [P231]
一四九五 善恭敬經 ─隋阇那崛多譯; 一四九六 佛說正恭敬經 ─ 元魏佛陀扇多譯, 二經是同本異譯。
七五四 佛說淨意優婆塞所問經 ─ 趙宋施護譯, 本經是『中阿含』(一七0)『鹦鹉經』的異譯。本經初沒有「白狗」因緣,所以與『中部』(一叁五)『小業分別經』更爲接近。本經共有(華文的)六譯,還有七八『佛說兜調經』,七九『佛說鹦鹉經』,八0『佛爲首迦長者說業報經』,八一『分別善惡報應經』。八0經也沒有「白狗」因緣;八0與八一經,增多了部分業報說,所以文段要長一些。經典在印度,是有部派不同,及先後增減的。
七七六 佛說四品法門經 ─ 趙宋法賢譯, 本經是『中阿含』(一八一)『多界經』的異譯。
七叁七 所欲致患經 ─晉竺法護譯, [P232] 本經是『中阿含』(九九)『苦陰經』的異譯。本經也與『增一阿含』(二一)『叁寶品』的九經相當。
五叁八 佛說呵雕阿那含經 ─晉竺昙無蘭譯, 本經是『中阿含』(四0‧四一)兩篇『手長者經』的異譯。
五八二 佛說孫多耶致經 ─吳支謙譯, 本經是『中阿含』(九叁)『水淨梵志經』的異譯。本經又與『增一阿含』(一叁)「利養品」五經相當。
五一一 佛說洴沙王五願經 ─吳支謙譯, 本經主體部分,是『中阿含』(一六二)『分別六界經』的異譯。以洴沙王五願爲緣起,五願出佛傳。後說弗迦沙爲牛所觸死,是取『雜阿含』(叁0二)經阿支羅迦葉的故事。──以上七經,應編入『中阿含經』的異譯部分。
八0叁 佛說清淨心經 ─趙宋施護等譯, 本經是『雜阿含』(七一0)經的異譯。 [P233]
八0二 佛說信解智力經 ─ 趙宋法賢譯, 本經是『雜阿含』(六八四‧七0叁)二經綜合的異譯。
八00 佛說無上處經 ─東晉失譯, 『雜阿含』(九0二‧九0叁‧九0四)叁經,分別說佛、法、僧叁寶的究竟無上。本經是綜合這叁經的異譯。
七八0 佛說十力經 ─唐勿提魚犀譯; 七八一 佛說十力經 ─ 宋施護等譯, 二經同本異譯,是『雜阿含』(七0一,參閱六八四)經的異譯。
六五五 佛說勝義空經 ─ 趙宋施護等譯, 本經是『雜阿含』(叁叁五)經的異譯。
五0五 佛說隨勇尊者經 ─ 趙宋施護譯, 本經是『雜阿含』(二五二)經的異譯。
五0二 佛爲年少比丘說正事經 ─晉法炬譯, [P234] 本經是『雜阿含』(八一五)經的異譯。
二一0 佛說醫喻經 ─趙宋施護譯, 本經是『雜阿含』(叁八九)經的異譯。
五0四 比丘聽施經 ─晉竺昙無蘭譯, 本經是『雜阿含』(二七一)經的異譯。
七一八 佛說分別緣生經 ─ 趙宋法天譯, 本經是『雜阿含』(一一八八‧二九八)經糅合而小有變化的異譯本。
七一叁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 ─吳支謙譯; 七一四 緣起聖道經 ─唐玄奘譯; 七一五 佛說舊城喻經 ─趙宋法賢譯, 這叁部經,都是『雜阿含』(二八七)經的同本異譯。
七九九 佛說略教誡經 ─ 唐義淨譯, 本經是『雜阿含』(二七二)經主體部分的異譯;也與『中阿含』(一四0) [P235] 『至邊經』相當。──以上十五經,應編入『雜阿含經』的異譯部分。
七五六 佛說八無暇有暇經 ─唐義淨譯, 本經是『增一阿含』(四二)「八難品」第一經的異譯;也與『中阿含』(一二四)『八難經』相當。
五一叁 佛說琉璃王經 ─晉竺法護譯, 本經的事緣,與『增一阿含』(叁四)「等見品」第一經相同。
五九五 佛說嗟!B溗曩天子受叁歸依獲免惡道經─ 趙宋法天譯, 本經的事緣,與『增一阿含』(叁二)「善聚品」六經相當。
一叁八 佛說十一思想念如來經 ─宋求那跋陀羅譯, 本經是『增一阿含經』的異譯。內含二「聞如是」,也就是二經,爲『增一阿含』(五0)「叁寶品」第一經,(四九)「放牛品」第十經的異譯,『大正藏』所注不精確。──以上四經,都是『增一阿含經』的異譯。
二七一 佛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 ─宋求那跋陀羅譯; [P236] 二七二 大薩遮尼幹子所說經 ─元魏菩提流支譯, 二經是同本異譯,但二七二經多一「王論品」。『大正藏』誤以二七一及二七0『大法鼓經』爲同本異譯,『索引』也同樣誤注,應改正。
叁一0 (寶積經45)無盡菩薩會 ─ 唐菩提流志譯; 叁0七 佛說莊嚴菩提心經 ─姚秦鸠摩羅什譯; 叁0八 佛說大方廣菩薩十地經 ─元魏吉迦夜譯, 上叁經是同本異譯。叁一0經已編入『大寶積經』,叁0七與叁0八經,應該編爲『大寶積經』的異譯。六六四‧六六五──『金光明經』的「陀羅尼最淨地品」,就是依這部經而秘密化的。
叁一0 (寶積經18)護國菩薩會 ─ 隋阇那崛多譯; 叁二一 佛說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 ─趙宋施護譯; 一七0 德光太子經 ─晉竺法護譯, 上叁經是同本異譯。一七0經不應編在「本緣部」。 [P237]
叁一0 (寶積經14)佛說入胎藏會 ─ 唐義淨譯 本經是從義淨所譯的,一四五一『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一一‧ 一二)中抄出,編入「寶積部」的,應該加以注明。
叁一0 (寶積經30)妙慧童女會 ─唐菩提流志譯 叁叁四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 ─晉竺法護譯 二經是同本異譯。叁叁五『佛說須摩提菩薩經』,叁叁六『須摩提經』── 『妙慧童女所問經』,應該刪去,前文已經說明了。
叁一0 (寶積經43)普明菩薩會 ─ 失譯; 叁五0 佛說遺曰摩尼寶經 ─漢支婁迦谶譯; 叁五一 佛說摩诃衍寶嚴經 ─失譯; 叁五二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 ─趙宋施護譯; 一四六九 佛說迦葉禁戒經 ─宋沮渠京聲譯; 六五九 (大乘寶雲經七)寶積品 ─梁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 [P238] 前四經,是同本異譯。一四六九『佛說迦葉禁戒經』,是本經後分的異譯,古人編入「律部」,應改編爲『大寶積經』四叁會的異譯。六五九(七)「寶積品」,也是本經的異譯,卻被編入『大乘寶雲經』中;『大乘寶雲經』的異譯本(叁種),都是沒有這一品的。
四五七 佛說彌勒來時經 ─ 失譯, 本經也是四五叁‧四五四‧四五六──叁經的異譯
四六0 佛說文殊師利淨律經 ─晉竺法護譯; 一四八九 清淨毗奈耶方廣經 ─姚秦鸠摩羅什譯; 一四九0 寂調音所問經 ─宋法海譯, 叁經是同本異譯,不應分編在二處,以編入「經集部」爲宜。
四八九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 ─趙宋法護等譯; 六五八 寶雲經 ─梁曼陀羅仙譯 ; 六五九 大乘寶雲經 ─梁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 [P239] 六六0 佛說寶雨經 ─唐達磨流支譯, 四經是同本異譯,應該先後次第,編在一處。『大乘寶雲經』多了一品── (七)「寶積品」,是『大寶積經』(四叁)『普明菩薩會』的異譯。
四九二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漢安世高譯; 四九五 佛說阿難分別經 ─乞伏秦法堅譯; 七叁九 慢法經 ─晉法炬譯, 叁經是同本異譯,但『慢法經』僅是該經的前分。『大正藏』分編在各處,沒有注意到是同本異譯。
四七叁 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 ─趙宋法賢譯; 六九一 大乘百福相經 ─唐地婆诃羅譯; 六九二 大乘百福莊嚴經 ─唐地婆诃羅再譯, 叁經是同本異譯。四八九『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及異譯各本)中,卷七說「菩薩如風」,有「百福之相」,與本經大同。這部經傳出遲一些,可說是 [P240] 摘出『除蓋障菩薩所問經』的「百福之相」,而自成一經的。
五五0 五母子經 ─吳支謙譯; (別本)五母子經 ─吳支謙譯; 七五0 沙彌羅經 ─失譯, 二經是同本異譯。
五九八 佛說海龍王經 ─晉竺法護譯; 六00 十善業道經 ─唐實叉難陀譯; 六0一 佛爲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經 ─趙宋施護譯, 叁經是同本異譯。後二經,僅是『海龍王經』「十德六度品」的部分異譯。
六九0 希有校量功德經 ─隋阇那崛多譯 ; 六九一 最無比經 ─唐玄奘譯, 二經是同本異譯。
七二叁 分別業報略經 ─宋僧伽跋澄譯 ; [P241] 七二五 佛說六道伽陀經 ─趙宋法天譯; 七二六 六趣輪回經 ─趙宋日稱譯 ; 七二九 分別善惡所起經 ─漢安世高譯 , 四經是同…
《華雨集第叁冊 六、修定──修心與唯心‧秘密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