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雨集第二冊 中編「大乘佛法」第七章 護持佛法與利樂衆生▪P5

  ..續本文上一頁苦惱衰亂說起的。由于惡神的惱亂,「衆生多有種種饑馑、疫病,愛別離苦。衆惱逼切,各各疊相怖懼鬥戰,心常恐畏。諸王剎利,……于諸衆生種種因緣而逼惱之,晝夜殺害、燒煮、割截,五榖、財帛,所欲供具,身心樂事,及諸善行皆悉損減」(39)。這敘述那叁種精氣的依存關系:如沒有善良天神的護持,惡鬼神就會搗亂,引起風雨不調,年歲荒歉,疫病流行。這樣,衆生就會互相畏懼,不斷鬥爭。特別是國土(武士們)的逼惱一切衆生,殺害不已。這樣,資生的樂具缺乏,衣食不足,衆生也就難于向善,修人間善行,及向出世涅槃的佛法了。所以惟有付囑天神等護持世間,遮止惡鬼神的惱亂,才能物資豐盈,人情和樂,佛法昌盛。面對無休止的動亂,民生疾苦,佛法衰落,那些「寂定[禅]爲業;善誦其文,未究深義;戒行清潔,特閑禁咒」,傾向于適應民俗的大乘行者,也就熱望于天、龍等護持佛法了。這也許能使佛法延續一些時間,但論佛法,不從佛弟子的解行著手;論動亂,不從政治的和平建設去努力:佛法終究是天神所護持不了的。西北印度的佛教,實質上衰落已久,再經過!2嫢哒的侵 [P327] 入、破壞,也就急劇的衰落下來(40)。當然,依賴于神秘的「念天」法門,還要創開一新的局面,不過對「佛法」來說,距離是越來越遠了!

  

  天神等護法,以上是以『大集經』的部類來說明的。『大集經』被稱爲「五大部」之一,部類不少。初由北涼昙無谶Dharmaraks!a譯出,名『大方等大集經』,二九卷。「麗藏本」與「宋藏本」,都是六0卷,這是隋僧就的纂集本。六0卷本,最不妥當的,如『日密分』與『日藏分』,是同本異譯,竟編成二分。又以古譯的『明度校計經』,說是高齊那連提耶舍Narendrayas/as所譯,編爲最後的『十方菩薩品』。昙無谶所譯的二九卷,應該是:一、『璎珞品』;二、『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叁、『寶女品』;四、『不昫菩薩品』;五、『海慧菩薩品』;六、『無言童子品』;七、『不可說菩薩品』;八、『虛空藏品』 ──以上都稱爲「品」;九、『寶幢分』;一0、『虛空目分』;一一、『寶髻菩薩品』;一二、『日密分』。從名稱與內容來說,『寶髻菩薩品』稱爲品,應編在『虛空藏品』的前後。『日密分』沒有譯全,可能是多少遺失了。從『璎珞 [P328] 品』以下,佛都是在佛功德威神力所現的大寶坊(宮殿)中說法。『寶幢分』以下,住處漸變了,也有次第可尋。如一、『寶幢分』:說如來初成正覺,住王舍城Ra^jagr!ha 。優波提舍Upatis!ya──舍利弗S/a^riputra,拘律多Kolita──大目犍連Maha^maudgalya^yana 二人,見馬星As/raka比丘而出家。二、『虛空目分』,說舍利弗與目犍連出家不久。叁、『日密分』──『日藏經』:在王舍城,「爲諸大衆說虛空目、安那波那甘露法門、四無量已」;又爲了降伏惡龍,升須彌Sumeru頂,又「下佉羅坻Khadiraka聖人住處」(41)。四、『月藏經』:「佛在佉羅帝山牟尼諸仙所依住處」;時佛「說日藏經已」(42)。五、『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佛住「佉羅帝耶山諸牟尼所依住處」;「說月藏已」(43) 。六、『大集須彌藏經』:佛「在佉羅帝山,依牟尼仙住處」。佛說如來與功德天──吉祥天女S/ri^-maha^devi^,過去共同發願:功德天願于釋尊在穢土成佛時,自己作功德天,「得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44)。七、『虛空孕菩薩經』:佛「住佉羅坻迦山」;「世尊授功德天記!8謣訖已」(45)。八、『觀虛 [P329] 空藏菩薩經』:「佛住佉陀羅山」;「先于功德經中,說虛空藏[孕]菩薩摩诃薩名」(46)。『寶幢分』以下的幾部經,有次第先後,著重于降魔、降伏惡龍等;天龍等護法,明國王、大臣、初學菩薩的罪業,忏悔,說種種咒語。而『日藏經』以下,都是在佉羅帝山牟尼住處,列舉現存漢譯經典如下:

  

  圖片

   一、『大乘大方等日藏經』 一0卷 隋那連提耶舍再譯(昙無谶初譯

   『日密分』,叁卷,不全)

   二、『大方等大集月藏經』 一0卷 高齊那提連耶舍譯

   叁、『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一0卷 唐玄奘再譯(初譯『大方廣十輪

   經』,八卷,失譯)

   四、『大乘大集須彌藏經』 二卷 高齊那連提耶舍譯

   五、『虛空藏菩薩經』 一卷 後秦佛陀耶舍譯

   (異譯本有:『虛空藏菩薩神咒經』,一卷,失譯。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一卷,劉宋昙摩蜜多譯。

  [P330]

  

   『虛空孕菩薩經』,二卷,隋阇那崛多譯)

   六、『觀虛空藏菩薩經』 一卷 劉宋昙摩蜜多譯

  

  

  

  這次第六部經(後一部是修行法),以五位大菩薩爲名:日藏Su^rya-garbha菩薩,月藏Candra-garbha菩薩,地藏Ks!itigarbha菩薩,須彌藏Sumeru-garbha菩薩,虛空藏a^ka^s/agarbha菩薩。菩薩,大都是依事、依德立名的,這五位菩薩所依的:是須彌山;運行于須彌山腰的,是日與月;日月所照臨的,是四大洲的大地,上面是虛空。這五位菩薩的類爲一聚,不正是依須彌山、日、月、地、虛空而立名的嗎!而且都稱爲藏,是garbha──胎藏[孕]。五位中的虛空藏菩薩,是從西方世界來的(47)。昙無谶所譯的『大集經』(八)『虛空藏品』,異譯有唐不空所譯的『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這位虛空藏菩薩,原語爲Gaganagan~ja ;「安此無盡之藏在虛空中」,「是故名爲虛空庫藏」(48),與胎藏不同。而且,Gaganagan~ja菩薩是從東方世界來的。來處不同,法門不同,名字不同,這兩位虛空藏,是不一樣的。日、月、地、須彌、虛空──五位「藏 [P331] 」菩薩,是參照欲界地居天神住處而立名的;是地居天神的佛化。我在「東方淨土發微」中指出:藥師琉璃光佛,是蔚藍色的天空──「穹蒼」;日光遍照與月光遍照二大菩薩,是日、月的光輝;「八大菩薩乘空而來」,是八大行星;十二藥叉大將,是黃道帶內的十二辰;每一位有七千眷屬,總共八萬四千,如無數的小星星(49)。「大乘佛法」的佛與菩薩,有取法天界,並有類集與有組織的傾向。(以下沒有寫出)

  

  

  注【25-001】『阿育王傳』卷四(大正五0‧一一四中)。『阿育王經』卷七(大正五0‧一五叁上)。『付法藏因緣傳』卷二(大正五0‧叁0一上)。

  注【25-002】『島史』(南傳六0‧五五──五六)。『大王統史』(南傳六0‧一九七)。

  注【25-003】『阿育王傳』卷叁(大正五0‧一一一中)。『阿育王經』卷五(大正五0‧一四九上──中)。

  注【25-004】『阿育王傳』卷六(大正五0‧一二六下)。

  注【25-005】『虛空藏菩薩經』(大正一叁‧六五一下、六五二上)。

  注【25-006】『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四(大正一叁‧七四0中──七四五上)。『大方廣十輪經』卷四(大正一叁‧六九六下──六九九下)。 [P332]

  注【25-007】『大方等大集經』(一四)『日藏分』(大正一叁‧二叁五下)。

  注【25-008】『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四(大正一叁‧七四一中──下)。

  注【25-009】『佛說叁摩竭經』(大正二‧八四五上)。

  注【25-010】『阿育王傳』卷二(大正五0‧一0五中)。『阿育王經』卷叁(大正五0‧一叁九下)。『雜阿含經』卷二叁(大正二‧一六九中──一七0上)。

  注【25-011】『舍利弗問經』(大正二四‧九0二上)。參閱『佛說彌勒下生經』(大正一四‧四二二中)。

  注【25-012】『舍利弗問經』(大正二四‧九0二上──中)。

  注【25-013】『妙法蓮華經』,以「囑累品」爲止。以下各品,爲次第續集。

  注【25-014】『阿育王傳』卷六(大正五0‧一二六中)。

  注【25-015】『大方等大集經』(五)『海慧菩薩品』(大正一叁‧七叁中)。『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一七(大正一叁‧五一九中)。

  注【25-016】『大方等大集經』(一0)『虛空目分』(大正一叁‧一六七中──一六八中)。

  注【25-017】『成具光明定意經』(大正一五‧四五八上)。

  注【25-018】『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卷一二(大正二一‧五叁六上)。

  注【25-019】『大方等大集經』(一五)。『月藏分』(大正一叁‧叁七叁上)。

  注【25-020】『大方等大集經』(九)『寶幢分』(大正一叁‧一叁八下──一四0上)。 [P333]

  注【25-021】『寶星陀羅尼經』卷四(大正一叁‧五五六中)。

  注【25-022】『大方等大集經』(一四)『日藏分』(大正一叁‧二七四下──二八二中)。

  注【25-023】『十誦律』卷五七(大正二叁‧四一九下──四二0上)。

  注【25-024】參閱拙作『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九章(五四0)。

  注【25-025】『大方等大集經』(一四)『日藏分』(大正一叁‧二九叁中──二九五中)。

  注【25-026】『大方等大集經』(一五)『月藏分』(大正一叁‧叁四一下──叁四二中)。

  注【25-027】『大方等大集經』(一五)『月藏分』(大正一叁‧叁四二中、叁四六中──叁五一上) 。

  注【25-028】『大方等大集經』(一五)『月藏分』(大正一叁‧叁六四中──叁六八下)。

  注【25-029】『大方等大集經』(一五)『月藏分』(大正一叁‧叁六八下──叁六九下)。

  注【25-030】『大方等大集經』(一五)『月藏分』(大正一叁‧叁七一上──叁七叁上)。

  注【25-031】『孔雀王咒經』卷上(大正一九‧四五0上──四五一下)。

  注【25-032】『孔雀王咒經』卷下(大正一九‧四五二上──中)。

  注【25-033】『孔雀王咒經』卷下(大正一九‧四五二下──四五五上)。

  注【25-034】『孔雀王咒經』卷下(大正一九‧四五六下──四五七下)。

  注【25-035】『佛使比丘迦旃延說法沒盡偈百二十章』(大正四九‧一一中)。

  注【25-036】『大方等大集經』(一四)『日藏分』(大正一叁‧二六七下、叁一五上)。

  注【25-037】『禅秘要法經』卷中(大正一五‧二五一下)。 [P334]

  注【25-038】『佛說觀佛叁昧海經』卷四(大正一五‧六六四下)。

  注【25-039】『大方等大集經』(一五)『月藏分』(大正一叁‧叁二一中)。

  注【25-040】以上,參閱拙作『北印度之教難』(『妙雲集』下編『佛教史地考論』二八五──叁二二)。

  注【25-041】『大方等大集經』(一四)『日藏分』(大正一叁‧二叁叁上、二八九上)。

  注【25-042】『大方等大集經』(一五)『月藏分』(大正一叁‧二九八上)。

  注【25-043】『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一(大正一叁‧七二一上)。

  注【25-044】『大方等大集經』(一六)『須彌藏分』(大正一叁‧叁八一下、叁八五中──下)。

  注【25-045】『虛空孕菩薩經』卷上(大正一叁‧六六七下)。

  注【25-046】『觀虛空藏菩薩經』(大正一叁‧六七七中)。

  注【25-047】如『虛空藏菩薩經』(大正一叁‧六四七下)。

  注【25-048】『大方等大集經』(八)『虛空藏品』(大正一叁‧一一一上);『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卷四(大正一叁‧六叁0上)。

  注【25-049】『東方淨土發微』(『妙雲集』下編『淨土與禅』一叁九──一四四)。

  

  注:[ ]內之文字在原書中之字略小

  

《華雨集第二冊 中編「大乘佛法」第七章 護持佛法與利樂衆生》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