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達摩大師《血脈論》淺讀 之十四▪P3

  ..續本文上一頁清淨起來了。像這樣一輩子學佛修行,不求名利,只願降伏煩惱,只願成佛度衆生,把一個法門深鑽下去,咋會不成就呢。

  其中,那些真心想要明心見性,向往自在解脫,願意行菩薩道的居士們,建議您好好考慮出家修行這條路。爲啥呢?嘿嘿,沒家了,才有空修行,再說,老佛爺也需要您啊!哎,多一個真正的出家修行人,就多了一分正氣,將來呢,也會多一個成就者,就是您;仰仗您的力量,必然也就會多利益一部分衆生呀。尤其是男居士,真心想修行的,想要了生脫死的,好好考慮一下,這年頭,有出世之志的大丈夫,難能可貴呀,千萬別把自己糟蹋了。要是那些想到佛門來混日子,來謀私利的人呢,嘿嘿,敬請滾遠點兒,佛陀早就給您授記了,您肯定不得好死,死了以後,必將墮入無間地獄。

  所謂的“若多嗔恚,令性轉與道相違,自賺無益”,達摩大師是在告訴咱,即使您見性之後,仍然可能會有嚴重的殘留習氣,比如說嗔恨、憤怒的脾氣,再比如說淫欲習氣,等等,這是正常的。凡夫嘛,雖然開悟了,只是見地明了了,習氣,還在那裏,所以,悟後的修行,仍然很關鍵。

  如果有的人,雖然見性了,但是,由于不夠透徹的緣故(凡夫的見性,終究只是相似的見性,所以,千萬不要得少而足),竟然放縱自己的習氣,以爲一切不過都是夢幻泡影,所以,吃喝玩樂沒關系,這叫做自在;追名逐利沒關系,這叫做度衆生;憤世嫉俗沒關系,這叫做清高;見解爭鬥沒關系,這叫做樹立正法,等等。像這樣的人,也是有的,他們呀,可惜了,順從習氣的緣故,反而距離成道越來越遠了,達摩大師說他們,是自己在耽誤自己呀。

  哎,既然距離成道越來越遠了,那這些人修到哪裏去了呢?嘿嘿,魔道和修羅道,那裏就是一方面有見地、有修行,另一方面又放縱自己習氣的修行人之歸宿呀。因此,達摩大師說他們是“自賺無益”。這也怪不得別人,只能怪他們自己太自以爲是了,有了點兒智慧,竟然就不遵從戒律和佛陀的教導了,實在可惜。

  因此,各位兄弟姐妹,在您見性以後,一定要遵照達摩大師的教導,“息業養神,隨分過日”,自然就會逐漸“從凡入聖”了。到那時呢,關于咱的成就,達摩大師繼續說道:

  聖人于生死中,自在出沒,隱顯不定,一切業拘它不得。聖人破邪魔。

  “從凡入聖的聖人,在生死輪回當中,爲了利益衆生的緣故,可以自在地出入,或者隱去聖位而示同凡夫,或者直接顯現出聖者的功德,情形不定;不過,一切業力因果,都無法拘束它的聖心。”

  “既然叫做聖人,那就是說,它已經破盡了邪見和魔障。”

  哎,這段開示,講的是聖人的功德。各位兄弟姐妹,不要覺得這些內容離咱大家很遙遠,可有可無,可學可不學,並非如此。因爲呀,只有明白了自己的前程,咱大家才有了修行的動力,也才有了修行的方向呀。

  爲什麼,許多人學佛容易退失道心?就因爲,他們沒有看清楚前方的道路,沒有充分了解解脫道的情形,所以,也就不知道自己該走向何方了。他們迷茫了,所以,就退心了。那就請踏實地聞思修吧,自然就不會再迷茫,自然就會得到聖者的無形啓迪,而心常在道了。

  所謂的“自在出沒”,是說聖者在生死輪回當中,可以來去自由。其目的,無非是利益一切衆生,因爲,一切衆生,都不在聖心之外,都與聖者“同共一法身”呀。哎,凡聖本來一家,只在于迷惑與覺悟之別呀。所謂的生死輪回,說白了,就是生滅心境;而聖者呢?嘿嘿,就是不生滅心性也。生滅心境是從哪裏發起的呢?當然是本不生滅的心性了;因此,聖心,乃是一切衆生之根源。

  所以呀,一切聖者,從如如不動之聖心當中發起生滅心之妙用,就會顯現在生死輪回當中;反過來呢,聖者于生滅心當中,時時不迷失不生滅之心性,于是,當下就超越生死輪回。這就是聖人“于生死中,自在出沒”,實際呢?嘿嘿,不出也不沒,本沒有出入呀。

  所謂的“隱顯不定”,“隱”是隱其功德,示現爲地道的凡夫,此時,凡夫所具有的貪嗔癡等等煩惱習氣,它(因爲示現在六道當中,不一定是人,故名爲它)都具備,不過,這是暫時的,不會太久,它將會通過修行,再獲得本來的覺悟。“顯”呢?就是直接顯現出聖人的功德,來教化大衆,也就是所謂的“化身佛”了。

  “隱”就如同深入虎穴一般,能夠與芸芸衆生相處,相互同事,廣結衆生緣,給大衆做出修行解脫的榜樣,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正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啊。也如同虛雲老和尚所說的那樣:“不入大冶洪爐,怎知它是鐵漢”。哎,虛雲老和尚就是這樣的角色,在五十六歲得道之前,他就是典型的“隱”;而重新得道之後,老和尚也給咱大家“顯”出了種種不可思議的功德。足見,老和尚就是聖者的自在示現,雖然時“隱”時“顯”,並無定相,終究不會被業力所束縛啊。

  咱大家呢,就應該以虛雲老和尚爲榜樣,實修實證,走向自在的解脫。至于,這整個修行解脫的過程,達摩大師給咱小結道:

  一切衆生但見本性,余習頓滅,神識不昧;須是直下便會,只在如今。欲真會道,莫執一切法;息業養神,余習亦盡;自然明白,不假用功。

  “一切衆生,只要透徹地見到本性,殘余習氣也就冰消瓦解了,他的神識就不會再昏昧無知;但是,必須是用直心,在當下就明白才可以,就是現在。”

  “如果想要真正會道,或者說明心見性,就不要執著于一切法;明心見性之後,應當停止造作,保養心神,殘余的習氣也就會逐漸消盡了;到那時,自然會明白,不需要借助于刻意的用功。”

  哎,在修行解脫之路上面,最重要的就是明心見性,只要咱大家能夠踏實地明見本性,那麼,雖然還有殘余習氣,但是,它們已經覆蓋不了見性的智慧了,所以,達摩大師說“余習頓滅”。這時,咱的本來心處處透出智慧光明,所以,咱的神識,不再像以前那樣昏昧無知了。

  當然,這個明心見性,必須是透徹的,也就是在每一個當下,不假思維,處處明了才可以。哎,怕咱大家還沒有掌握整個修行過程,所以呀,達摩大師再次進行了簡要的小結,那就是:

  第一步:要想明心見性,就要放下對于一切事物的執著;

  第二步:見性之後,停止造作善惡業,保養心神,殘余習氣就會慢慢消盡;

  第叁步:不要刻意地用功,只需順其自然,習氣滅盡了以後,自然就會明白,自然就會成道。

  《血脈論》到了這裏,達摩大師已經把見性成佛的妙法,大體給咱講清楚了。此乃佛陀囑托祖師,祖師代代相傳,直到流布于咱東土漢地的禅宗一脈,最根本的內容。下面,還有一些枝節問題,咱繼續聆聽達摩大師的開示:

  

《達摩大師《血脈論》淺讀 之十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