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了标示心性之方便,如果已经识得本来心的话,哪里还用再看经学教呢!”
哎,达摩大师这段话,是说给已经明心见性,而且很透彻,不再有任何怀疑,于是,准备通过实修,去成就圣果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呢,读经、念佛,广学多闻,增长知识,反而不利于实修,不利于深入三昧,因为,第六意识思维的运用,会让他们的神识变得扰动而昏昧。
不过,纵然是见性,纵然是开悟,一下子就大彻大悟的人,是非常少有的。因此,一般人开悟以后,还是需要学习经论,以便透彻悟境的。哎,就算是六祖惠能大师,当时的卢惠能,听到客人诵《金刚经》而开悟,其悟境也并未透彻,因此,才要不远千里去参五祖大师。
直到默默劳作了八个多月以后,在五祖大师的房间里,听祖师讲解《金刚经》,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卢惠能才于言下大悟,被祖师认可。各位兄弟姐妹,请特别注意,直到这个时候为止,卢惠能并没有得到啥甚深禅定,哎,整天干活,也没空修禅定呀。因此,大体也还不具备神通妙用等等超能力。当时,他只是一个勤恳的劳作者,靠的是般若智慧,以及祖师的引导,而得以明心见性,透彻本来。此时的卢惠能,大约相当于一位“圣婴”,一位刚刚诞生的小圣人,力量还很有限。
后来呢,卢惠能混迹于猎人队伍当中,避难十六年,每天水煮野菜为生,看似无所作为,其实是非常精进的,自律极为严格,但吃肉边菜。这个阶段,就是这位小圣人,逐渐成长为圣僧的过程;其典型的特征,就是无为,就是无作,因此而逐渐消尽了种种习气,成就了殊胜的妙果。到了后来,甚至,别人用刀砍他的脖子,竟然会发生刀和脖子互相穿越的神奇现象,把刺客都吓得晕死了过去。
卢惠能的成道过程,不同于悉达多太子夜睹明星的觉悟,因为,当时,太子是在第四禅当中禅修;也不同于虚云老和尚的觉悟,因为,老和尚很早就得到了禅定,甚至包括一部分神通。从这个角度来说,嘿嘿,咱大家,学习卢惠能,像他一样,在暂时还没有禅定的情况下,获得般若智慧的大彻大悟,是有可能的;而去学习悉达多太子和虚云老和尚,是很困难的。
这是因为,对于大多数汉族人来说,想要得到初禅,甚至比明心见性还困难。哎,咱这个民族,最优秀的地方就是聪明,有智慧,善于分别,因此,也就最适合于念经闻、思、修,通过这个方法,逐渐开悟自性,再逐渐升华悟境,直到大彻大悟。嘿嘿,各位兄弟姐妹,这是咱大家比较可行的一条觉悟之路。
哎,说到觉悟之路,无论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都有三个相通的悟道途径,那就是:
第一个途径:经由经论的闻、思、修而开悟自性;
第二个途径:经由某个具体法门的实修与观察,而开悟自性,比如参话头,比如念佛,比如持咒,等等;
第三个途径:经由善知识的引导、启迪与加持,而开悟自性。
这是汉传佛教的说法,藏传佛教当中呢,以大圆满法门为例,据丹贝旺旭仁波切《金刚密乘大圆满》一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当中,第一百四十五页说道:
“要认识大圆满觉性有三种方法,第一种为“闻思之见规”,第二种为“窍诀修持规”,第三种为“加持转移规”。在这里大圆满自宗所用的方法,就是第三种。”
毫无疑问,即便是金刚密乘大圆满当中,也认可念经闻思修可以开悟自性,所谓的“认识大圆满觉性”,就是咱们所说的见性,而且是比较透彻的见性,当下明了觉性的明空一如,不能落在思维里面,才算数。而所谓的“窍诀修持”,也就是对于某个具体口诀的实修,比如参话头,哎,举一些通用的话头吧,比如说,您可以参“如何是见性成佛”,或者参“佛性到底在哪里”,再或者参“烦恼是从何处起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头,可以有很多。
甚至,每一句重要的经文,都可以当做一个话头来参,这时,这个话头就是一个“窍诀”,哎,也就是一条通往心性法身的小路,甚至,就是一个窟窿眼,“窍”不就是小洞洞嘛。各位兄弟姐妹,您要是把这个窟窿眼钻透了,嘿嘿,自然就会明心见性呀。所以,这条路,是需要下死功夫的。
所谓的“加持转移”,就是指成就者,对于弟子的方便引导,或者说,以心印心的传递。这是有条件的,很苛刻,那就是,师父必须是真正的成就者;弟子呢,则必须百分之百地信任与信仰师父,差一丝一毫都不行。即便如此,也不是加持个一两回就可以开悟的,有的时候,甚至要用很多年的时间,因为呀,弟子的善根,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这是急不得的。
那么,开悟自性之后,即使是大彻大悟之后,再或者说明心见性之后,此时,通常,您也还是一个凡夫;不过,您已经可以开始转凡成圣之路了。这条路咋走呢?请听达摩大师的开示:
若从凡入圣,即须息业养神,随分过日。若多嗔恚,令性转与道相违,自赚无益。
“如果在见性以后,想要从凡入圣的话,就必须停止一切造作,保养心神,尽量简简单单,随缘随分地过日子。”
“如果自己的嗔恚习气比较重,凡事不能够随缘的话,那么,反而会在习性的驱使下,变得与成道越来越远了,这等于自己耽误自己。”
哎,本段文字,是接着前文的,所以,隐含着一个前提:“若见本性”,关于这方面,达摩大师前面也讲过:“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可谓是异曲同工。
所谓的“息业”,就是停止造业,或者说停止造作的意思。哎,不仅仅是恶业,连善业也要暂时放下,因为,善业也是造作,并非真正的无为,有碍于成就圣道呀。
各位兄弟姐妹,您还记得六祖大师“兀兀不修善”那首偈语吗?嘿嘿,这才叫做“祖祖道同”啊。在咱大家修行的第一个过程,见性成佛的这个过程当中,无为是最可贵的。所以呀,百丈禅师说:“坏事不如好,好事不如无”,人呀,先要没事儿,然后才好修行。
为啥佛陀要显现出家相,要建立出家僧团呢?道理就在这儿,在家修行太难,难以摆脱各种造作呀。所以,佛陀以大慈悲心,创立僧团,专门修行;同时,叮嘱在家弟子们,要供养僧团,培植自己解脱的福慧善根。这样的话,福慧善根比较充足的人,直接出家修行;其他人呢,暂时在家学佛,同时供养僧团。等到将来,也许是很多世以后,原来的那些居士们,福慧都充足了,自然,就去出家修行了。
所以呀,现在寺院里的僧人们,除了少数人,上辈子是大德高僧,或者僧人之外,多数呢?嘿嘿,都是居士呀。那些经忏鬼子、假和尚们呢?嘿嘿,上辈子多半也是居士,要么就是施主,再要么就是为佛教做出过贡献的官员们,否则的话,嘿嘿,他想要混进这道门槛,也没这因缘呀。
哎,因缘不可思议,因缘果报是无比精准的,仅就现象上来说,谁都无法超越因缘果报。所以呀,谁都可以骂和尚,学佛的居士们呢,嘿嘿,您千万别骂,因为,和尚就是下辈子的您,您就是和尚的前生,骂来骂去,骂的就是自己呀。
有很多人不明白,为啥现在的僧人似乎越来越差劲了呢?嘿嘿,告诉您吧,因为,人类社会的人,一代不如一代了;居士和信众们,一代不如一代了。和尚,是从人群里面来的,不可能超越人群的基本素质呀。
还有,没错,佛陀说过,末法时代,有许多魔的子孙,将会混入佛门,败坏佛教,如同“狮子身上虫”一般。那么,各位兄弟姐妹,您知道那些魔的子孙咋混进来的吗?嘿嘿,俺略知一二,给您透点儿消息:他们在前生是居士和信众,也有个别的官员,通称叫做大护法。他们都喜欢供养寺院,都是有钱人,大把大把地往寺院里面甩钱;不过,他们是有所求的,求的就是升官发财,还有健康如意,请菩萨保佑他们平安地享受富贵生活,享用吃喝玩乐。
同时,他们并不喜欢学修佛法,也不喜欢念经听经,更不喜欢打坐参禅,偶尔念念佛,听听佛乐,嘿嘿,那是为了好听,沾点儿佛气儿嘛。那么,他们喜欢啥呢?哎,享受生活呀!吃、喝、玩、乐,还有房中术、厚黑学,风水、算命,外加占星术,等等。
于是呢,魔王波旬一看,哎呦,对路呀,这不就是俺的宝贝徒弟嘛!超级佛门内鬼的好材料呀,赶紧给予加持。哎,有福报,有钱,这就是基础;不喜欢佛经,这就是资格;喜欢吃喝玩乐,这就是素质;相信外道邪术,这就是才干呀。结果,经过魔王一加持,这些大护法们呢,纷纷有了感应了,得到了大好处,时常有菩萨指点他们,如何如何,结果,都应验了。于是,菩萨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多多地施舍给寺院,你布施一千万,我包你多挣三千万,保你顺顺利利,尽情享受美好生活。
结果,大护法们去世了以后,再一次来到了人世间,业力所招感,哎,人家给寺院做的贡献太大啦,福报太丰厚啦,于是,开始收获了。在那里收获呢?嘿嘿,那块儿地里下种,那块地里收粮呗。自然而然,他就出家了,做了和尚。
而且,一帆风顺,很快,他就平步青云,做了某某大庙的一把手,掌门人,信众弟子满天下,名利双收,大权在握,这是人家上辈子种的因呀。于是,他开始实现自己前一生的愿望,啥愿望呢?人家上辈子大把甩钱的时候,早就求过菩萨了,求的就是吃喝玩乐,享受生活呀。
于是,他就开始干了。要说起来呢,这位掌门人,嘿嘿,佛经他不懂,禅修他不会,菩提心他没有;不过,吃喝玩乐,权力斗争,沽名钓誉,聚拢钱财,邪知邪见,旁门左道,人家精通着呢。为啥呀?嘿嘿,上辈子积累来的,人家也是“生而知之”呀。就这样,在魔王波旬的加持下,一个超级佛门内鬼诞生了,把个千年古寺,搞的是一塌糊涂,呜呼哀哉。
所以呀,不仅仅佛陀以及诸圣者,可以运转众生的业力,魔王它也会这一手儿。甚至,咱大家,也都可以运转自己的业力,哎,咱就从当下入手,好好发出离心和菩提心,老老实实修学佛法,不要投机取巧,咱的业,自然就逐渐…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