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三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三

  下面,达摩大师为咱开示梦境,以及见性之后,禅修当中的各种境界,还有处理方法,乃至于如何在见性之后实修,才能够转凡成圣,等等,属于悟后的实修实证之路。大师说道:

  若夜梦见楼阁、宫殿、象、马之属,及树木、丛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乐着,尽是托生之处,切须在意。

  “如果在夜里的睡梦当中,梦见了楼阁、宫殿、大象、骏马,以及树木、园林、池塘、亭子,诸如此类的种种景象;不可以产生,哪怕一丁点儿的喜爱和贪着,因为呀,这些全都是有可能去投胎的地方,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贪爱。”

  哎,咱大家修行啊,可以粗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要在日常生活里面修行,逐渐做到,不贪着生活当中的一切享受,过简单的生活,这样,才会有单纯的心境和时间,来闻、思、修,来坐禅,或者观心,等等。这样,才比较容易明心见性。这个阶段的修行目标,就是明心见性,而且应当发愿明心见性,发愿了生死。而在见性之前,通常,自己的睡梦里面,还难以把握自己,还会迷得比较深,这是正常的,先不管它。

  见性之后,白天的修行大体就有把握了,除了个别粗重习气泛起的时候,会短时间迷惑之外,绝大多数时候,不会失去自性明了。而且,此时,习气的泛滥已经变成了好事儿,为啥呢?嘿嘿,敌人即将被消灭的时候,当然会负隅顽抗啦。那就让它来吧,咱正好把这些烦恼习气当做柴火来烧,用咱见性的智慧之火,把它点燃,让它们焕发出道的光明。功力深的人,甚至可以一边发脾气,一边不失去智慧明了;一边骂人,一边修行。

  ——有人问了:啊?这是为啥呀?那就干脆别发脾气了呗!

  ——嘿嘿,难道您认为只有老好人,不吭声的,才是修行吗?难道发脾气,不是妙法吗?难道波浪汹涌,会把水破坏掉吗?

  ——再者说,虽然见性了,可那些执着烦恼的习气种子们,都还在咱的第八识里面储存着,哎,您还想留到啥时候哇?还不赶紧让它们出来放放风,趁机把它们消灭掉!

  因此,第二阶段的修行,是见性之后,在白天实修自性明了的同时,消融习气的同时,可以在睡梦里也展开修行。那就是说,即使在梦境当中,也要不失去自性明了,要认识到一切景象都是幻境,并非实有,不可以痴迷于其中,至少,睡梦里面,要能够做主,好像白天一样。

  所以,无论梦里面出现了啥美妙的场景,楼阁也好,宫殿也好,大象也好,骏马也好,优美的园林也好,等等,咱都不可以贪爱,如达摩大师所说,这些呀,“尽是托生之处”,都是咱大家的宿世习气所变现的,都是咱将来有可能投胎的地方呀。

  ——哎,有人说了:嗨,这些东西,我一点儿都不稀罕。不过,要是梦里面出现了豪宅、名车加美女,再来支万宝龙钢笔、欧米伽金表、古奇皮包啥的,这个嘛,想不动心都难了。

  嘿嘿,一样啊,过去人骑得是大象和骏马,如今的人呢,是用轿车代步,可惜达摩大师没生在如今,要不然呀,您这些宝贝们,大师也会加上去的吧。

  在这个阶段,修行的主要内容,就是破除自己无量劫以来,以为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实有的,这个执着习气。虽然已经见性了,明达了自性的不生不灭,知道了除此以外,都是虚假的幻相。但是,无量劫以来的执着习气是非常坚固的,必须要用自性的智慧,慢慢地融化它。

  ——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修行过程,即使见性了,绝大多数人,也不可能在今生里面,就完成这个修行。而那些极少数的成功者,今生就会超越生死轮回,成为名副其实的圣者。

  ——那么,如果咱明心见性了,但是,残留习气还比较重,今生无法证得圣果,该咋保证自己的解脱呢?

  哎,这就需要展开第三阶段的修行了,那就是,一方面,继续消融自己“执着一切事物实有”这个习气,实修如幻三昧;另一方面,也要展开临终的修法。

  所谓临终的修法,可以是求生净土,哎,在见性之后,求生净土,就是所谓的“禅净双修”;其中,明心见性就是“禅”,发愿求生净土就是“净”。许多大德高僧,大居士们,在开悟自性以后,都选择了这条路,因为,比较稳妥。以明心见性的功德和智慧,再加上随缘弘法之功德,回向求生极乐世界,或者其它净土,完全可以做到上品往生,也是非常有把握的。

  还有一种临终的修法,就是争取获得“中阴成就”,也就是说,在临终的时候,四大分解之时,有一个实证法身的好时机,要把握住它。关于这方面的修法,藏传佛教里面比较详尽,莲花生大师对此多有开示,就是所谓的“中阴救度”修法,大家可以参阅。达摩大师在《悟性论》当中,关于临终修法,则有如下开示:

  “夫修道者,身灭道成,亦如甲折树。生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修之,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则生证有余涅槃,死入无生法忍。”

  其实,这也是达摩大师,所开示的悟后修行方法。大师告诉咱,对于开悟后的修道人来说,直到色身去世,道才会圆满成就;就好比,用兵器,把树折断,连根挖出,树才会灭绝一样。这个树,比喻的是生死烦恼。

  虽然明心见性了,咱的业报色身还在,它是念念无常的,没啥可依赖的,不值得牵挂,咱必须要时时明了这一点。只要咱随着自己的念头展开修行,咋修呢?嘿嘿,既不要厌离生死轮回,因为,它并非实有;也不要贪爱和牵挂生活中的任何东西,因为,它们都是无常。只要在念念当中,在每一个当下,不要落入执着妄想,随时明了如如自性,那就妥了,自然会做到:活着的时候,身体还在,心却已经涅槃;死了的时候,无所留恋,亲证无生法忍之法身。

  那么,临终的时候,有啥注意事项呢?哎,即便见性了,咱也必须要知道,所以,达摩大师如此开示:

  临终之时,不得取相,即得除障。疑心瞥起,即被魔摄。法身本来清净无受,只缘迷故,不觉不知,因兹故妄受报。所以有乐着,不得自在。只今若悟得本来身心,即不染习。

  “到了临终的时候,不可以贪取任何境界相,就能够消除一切障碍,以明心见性的智慧,证得清净法身。”

  “只要在一念之间,产生了怀疑之心,失去了对于自性的明了,就会被魔王趁机摄受,而落入生死轮回。”

  “要知道,自己的心性法身,本来就是清净无染的,不需要任何贪爱和奢求;众生只因为迷惑的缘故,无法觉知自性本来清净,就会向境界去攀缘,因此而去承受虚妄的业报,落入轮回。”

  “所以,倘若还有所爱恋与贪着的话,就无法自在。”

  “如今,只要大家开悟了自性,了知自性就是本来法身,也就是本来心,那么,就不会再被习气蒙蔽着去攀缘流浪了。”

  哎,所谓的“疑心瞥起”,就是无明。到底是啥疑心呢?咋起来的呢?

  ——嘿嘿,这个疑心,就是怀疑自心之外,确实有那些种种的境界。在临终的时候,咱的神识,随着地、水、火、风四大分解,而与色身分离,不再被它所束缚。此时,法身本有的光明会得以显现。

  据说,那是一种比阳光强烈千万倍,而又并不刺眼的特殊光明,它是清凉的无量光,不是外面来的,是咱大家本有的心光,它没有光源。在它出现的时候,请您放弃自我的最后一点儿执着,融合于它,不要害怕,认清楚它就是心性光明,并不从外来。一旦,您认为它是外来的,那就叫做“疑心”;这个疑心咋起来的呢?忽然而起,忽然迷失了对于心性的明了,忽然忘记了万法唯心,就一念“瞥起”了。

  没有其它原因了,只是不够明了,这就叫做“无明”,疑心就会因此而发生。

  同时,在自性本有的广大光明之中,还有许多其它的光明和各种景象,所有的这些,也都不是外来的,而是咱大家内心习气的变现,随着咱的业力牵引,它们都来了。相比较而言,自性本来的光明最亮,却没啥形相;而其它光明或者景象呢,嘿嘿,那就丰富多彩啦。于是,无论咱喜爱它们当中的哪一个,要么是一团幽暗美丽的光明,要么是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或者是一座房子,等等,哎,一下子,自性本来的光明就隐退了,咱就奔着自己喜欢的地方投胎去了。

  ——各位兄弟姐妹,到那时,咱是契入法身,还是投胎转世,就在这关键时候的一念之间啊。哎,一念贪爱,就是达摩大师所说的“疑心瞥起”,嘿嘿,那就会在魔王的加持下,随业流转去了。反之呢,咱如果能够念念不离自性明了,念念看破这些虚妄景象,以自性的智慧,认清自性光明,就会在中阴当中成就法身,超越生死轮回。

  显然,这并不容易,如果尚未明心见性的话,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咱平时,都不能够随时认清自性光明,又咋可能在那样关键的时刻,在很短暂的时间里面,排除纷然杂念,认清它呢。所以,修行,首先是明心见性;其次,是要逐渐做到,时时处处都能够明了本来心;甚至,连睡梦里面,都不会迷失自性明了,那么,就有临终解脱的把握了。

  所谓的“只今若悟得本来身心,即不染习”,达摩大师是在告诉咱,明心见性之后,也就悟得了本来心和本来法身,因此,虽然还有无始以来的种种攀缘习气,但是,这个习气无论如何也覆盖不了明心见性的智慧,覆盖不了咱当下的明了之心。

  为啥呢?嘿嘿,因为呀,心性太广大了,太光明了,太无形了,它就是法界,它就是老大,不可能被任何东西所覆盖呀。

  ——哎,如果有人觉得自己悟道了,那么,是否透彻的觉悟呢?嘿嘿,就用这个来衡量,您且看看,当自己烦恼习气发作的时候,您的悟境会不会被覆盖,会不会消失呢?如果会的话,那还不行,还需要进一步的觉悟。

  ——唯有那个不会被破坏的悟境,不会被习气遮盖的悟境,才是咱大家的本来心,才是咱的如如法身啊。各位兄弟姐妹,请往这个地方用心观察。

  下面,关于获得彻底觉悟后,实证了如如圣体的人,他们的情况,达摩大师给咱开示到:

  若从圣入凡…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