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吃啊,又能怪誰呢。所以,打開網絡,隨便看看,您就會發現,嘿嘿,不是佛菩薩不慈悲,而是衆生太剛強呀。
所謂的“天堂地獄只在眼前”,達摩大師是在告訴咱,“欲知前世因,如今受者是;欲知後世果,如今做者是”。哎,因果業報在哪裏?還用找嘛,爲啥每個人今生的情形都不一樣?前生的業力不同呗;將來每個人會咋樣?看看他今生的所作所爲,不就很清楚了嘛。所謂的天堂地獄,不在別處,就在咱大家如今的所作所爲,所思所想裏面呀。各位兄弟姐妹,咱咋能夠不小心謹慎呢。誠如《四十二章經》所說,“慎勿爲惡”呀。
所謂的“愚人不信,現墮黑暗地獄中,亦不覺不知”,還有一重含義,那就是說,許多人由于不信因果的緣故,正在肆無忌憚地造作惡業,要麼爲官卻貪贓枉法,要麼混社會爲非作歹,要麼貪小利而殺生害命,要麼倚仗姿色而放縱情欲,等等。他們不知道啊,實際上,現在,他們就已經墮落在黑暗的地獄裏面了,他們的內心是極爲痛苦不安的,極爲空虛無聊的,極爲扭曲的,這,難道不也是一種地獄嗎?而以後的業報,又將會何等殘酷啊。只可惜,他們由于無知的緣故,而不信,而無所察覺。依如來所說,這些人,甚可憐憫呀。
那麼,爲啥說業力和習氣重,就會“愚人不信”,許多人就會因此而不信見性成佛之法呢?達摩大師解說道:
譬如無目人,不信道有光明,縱向伊說亦不信,只緣盲故,憑何辨得日光?
“業力重的人不信佛法,也不信見性成佛之法,這就好比呀,先天失明的盲人,從生下來就沒有健康的眼睛,所以,他就不會相信人們所說的光明,縱然人們反複告訴他,也還是不信,只因爲眼盲的緣故,憑啥能夠辨得出太陽的光明呢?”
哎,這個道理很清楚,也正像《圓覺經》所說的一樣:“一切衆生,生無慧目”,本來咱大家就缺少智慧眼,信佛就不容易,更何況那些業力和習氣都嚴重的人呢?他們不信,這很正常。如今,不信佛的人遠遠多于信佛的人,這也很正常,因爲,衆生的業力越來越重了,殺盜淫妄,遍地都是,這個世界,各位兄弟姐妹,您仔細看看,咱還有啥好依戀的呢。
不僅如此,一切衆生,無論投胎到了哪裏,似乎,它們都很滿意其狀況,特別留戀那裏的境遇,它們以爲,生活就是那樣的。如達摩大師所說:
愚人亦複如是:現今墮畜生雜類,誕在貧窮下賤,求生不得,求死不得。雖受是苦,直問著,亦言我今快樂,不異天堂。故知一切衆生,生處爲樂,亦不覺不知。
“那些業力嚴重的愚癡者也是如此:它們現如今,有的墮落在畜生道裏面,種類繁多;有的雖然在做人,卻生在了極爲貧窮下賤的人群裏。它們共同的情況是,求生而不得自在,求死卻還舍不得。”
“雖然它們正在遭受如此苦惱的境遇,但是,你要是問到它們的時候,它們也會說自己很快樂,和天堂沒啥兩樣。”
“因此可以知道,一切衆生,往往都以自己出生的那一道,或者那個境遇爲快樂,而且會貪著那裏,卻並不知道,其實自己正在受苦。”
哎,所謂“愚人”,是指過去世造下了惡業的人,因此而比較愚癡,比較遲鈍。所以呀,現如今,業力所招感,它們有些是動物,種類極爲繁多,數不勝數。畜生道其實是很苦的,佛陀稱之爲“血途”,就是充滿了弱肉強食的意思,而且,通常,動物是難得善終的。要麼,被其它動物吃掉;要麼,被人殺掉;再要麼,生病了以後,無法覓食了,病餓而死。
但是,即便如此,當有聖者詢問它們感受的時候,嘿嘿,它們往往會說自己很快樂,和天堂沒啥兩樣。哎,既然還沒被吃掉,那就很快樂嘛。達摩大師是幹過這事兒的,曾經和動物們交流過,作爲一位有大神通的聖僧,達摩大師到中國的初期,和人沒啥共同語言,于是,偶爾,大師就和動物們聊聊天。
據說,某大戶人家,在籠子裏面養了一只鹦鹉,挂在樹梢,這只鹦鹉很聰明,一天,遠遠地看到達摩大師過路,它就使勁地叫:“西來意,西來意!請您教我出籠計!”達摩大師有心通,就用心語告訴它說:“出籠計,出籠計,兩腿長伸兩眼閉,這就是你的出籠計。”
鹦鹉一下子就明白了,哎,等到中午,主人回家來,很奇怪,咋聽不到鹦鹉叫了呢?趕忙打開鳥籠子,雙手捧出鹦鹉,身體還暖著呢!沒等主人反應過來,鹦鹉撲拉一下子飛走了。所以呀,對于這個事兒,對于動物們生活感受這個事兒,大師是有絕對發言權的,因爲,交流很多次啦。
還有些前世造下了惡業的人,今生雖然做人了,但是,卻出生到了極爲貧窮下賤的人群裏。比如,非洲難民人群;再比如,某個極爲貧困的山溝溝裏面,溫飽還沒解決,等等。哎,他們呀,以爲生活就是那樣的,人本來就是吃不飽,穿不暖的,所以呢,今天有飯吃,有衣服穿,有被子蓋,他們就覺得挺快樂,挺滿足的。
有的時候,許多人的生活,不見得就比動物強。就在我寫文章這會兒,外面銀杏樹上,一只白頭翁,正在快樂地鳴唱,清清楚楚,我幾乎可以體會到它的心情,那真是無憂無慮,如在天堂呀。而此時,一個周叁的下午四點多鍾,城市裏的上班族們,忙活了一天,有點兒累了,准備收拾收拾,盼著下班,然後還要坐一個多鍾頭的地鐵回家,到站以後,先到菜市場去買菜,哎,菜價太貴,討價還價生了半肚子氣,再回家給孩子燒飯,吃完飯了,都收拾好了,晚上九點多了,上網,看部片子,最後,頭暈腦脹地睡覺。明早六點起床,接著大循環。而且,能夠順利地如此循環,不失業,不生大病,還算不錯的呢。不要說,還要被領導批評,還要和同事鬧矛盾,還要操心什麼孩子讀書的問題,過早談戀愛的問題,以後就業的問題,以及未來,嘿嘿,孩子的孩子的問題,等等,等等。
就這日子,說實話,真不見得能比得上,寺院裏樹上的那只鳥兒,它每天都會快樂地吟唱,或許它的壽命不是很長,不過,人家過一天,快樂一天呀。
哎,雖然身在苦中,卻不以爲苦,爲啥呢?因爲,業力深重的緣故,所以缺少覺醒的智慧呀。像這些芸芸衆生,不容易發起學佛的信心;不過,如果一旦業力消退,善根成熟而能夠發起信心的人,那距離見性成佛也就不遠了。對此,達摩大師繼續說道:
如斯惡人,只緣業障重故,所以不能發信心者,不自由它也。若見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須發,白衣亦是佛;若不見性,剃除須發,亦是外道。
“像這些充滿惡業的衆生,只因爲業障重的緣故,所以才不能發起學佛的信心呀,再也沒有其它緣由了。”
“對于那些有信心學佛的人來說,一旦他們慧根成熟,明見自心如如不動,知心即佛,那就叫做見性成佛;而不在于剃頭或者不剃頭,只要見性,在家人也是佛;如果不見性的話,即使剃頭出家了,也是外道啊。”
哎,業障再重,也有消亡的時候;善根再淺,也有發芽的時候啊。到那時,有緣人,自然就會信佛、學佛,乃至于開悟自性了。因此,各位兄弟姐妹,咱大家,平時培植自己的善根特別重要。
問:如何培植自己的善根呢?
答:第一念經;第二靜坐;第叁念佛、拜佛、持咒;第四恭敬供養叁寶;第五助人爲樂;第六盡量用慈悲心和平等心待人。
那麼,一旦咱大家善根成熟,就會智慧開發,在一刹那間,放下境界攀緣,明見自心如如不動。這,就叫做最初的見性成佛。雖然還是凡夫,見性也未必透徹,但是,咱已經開始具有佛陀的智慧了,真是不可思議呀。
到那時,不論您是剃了頭的出家人,還是沒剃頭的在家人,您就是最初見性之佛。所謂的“白衣”,在古代,是指普通老百姓,穿不起漂亮的繡花料子,只能穿沒有染過色的白粗布衣服,所以叫做白衣。另外,相對于出家人的“壞色衣(也就是難看的雜色衣服)”來說,所有的在家人,也都可以叫做白衣。
反過來,達摩大師告訴咱,如果尚未見性的話,就算剃頭出家了,嘿嘿,暫時啊,也只能算作外道,心行法外的緣故啊。
不過,對此,咱大家要善巧理解,達摩大師是據實而論的,可謂是高標准、嚴要求呀。通常說來呢,只要是好心出家,真心修行,持守戒律,大體有正知見的僧人,在這年頭,就很不簡單了,就是寶了,人家將來必然會有成就的,只是悟道的因緣,暫時還沒有成熟而已,咱可不能把人家叫做外道。
同樣,對于見性的在家居士,已經開佛知見,非常了不起,但是,咱也不能把人家就叫做佛陀呀,因爲,他的成佛之路才開始。哎,所以說,方便隨順的智慧很重要,理和事,要圓融才可以呀。
《達摩大師《血脈論》淺讀 之十五》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