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大師《血脈論》淺讀 之十四
不過,目前,咱還沒到達那程度,咱還是最初發心學佛的人,所以,咱的心識和道念還不穩定,如達摩大師所說:
初發心人,神識總不定;若夢中頻見異境,辄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從外來。
“最初發心修行的人,他們的神識往往是動搖不定的;因此,如果有的人在夢裏,時常會見到奇異的境界,那麼,不用懷疑,都是從自己的心裏,隨著習氣産生的,並不從外面來。”
哎,所謂的“初發心人”,在佛經當中,有兩類含義,第一、是指最初發起菩提心,剛剛開始修學佛法的凡夫菩薩,也就是咱大家了;第二、是指“初發心住”位的菩薩,比如《華嚴經》雲:“初發心即成正覺,所有慧心不由他悟”,就是指初住位的菩薩。初發心住位的菩薩,已經開悟無生法忍,相似地明心見性,並且有了最初的證量,得到了菩薩叁不退當中的“位不退”,不會再退入普通凡夫的境界,因此,他們已經不同于一般的凡夫了,而被稱之爲“賢位菩薩”。差不多,他們就是一位“聖嬰”,一位剛剛誕生的“小佛陀”。
顯然,達摩大師在這裏所說的“初發心人”,是指咱大家,最初發起菩提心的凡夫。咱們呢,雖然發心了,雖然開始修學佛法了,但是,道念不堅固,修行不穩定,所以,宿世的種種習氣,時常會泛起,表現在睡夢當中,就是一部分人,時常會有奇異的夢境。無論裏面是些啥內容,達摩大師告訴咱,不用懷疑,都是咱多生多世習氣的顯發,並不從外來,更不是實有的,也不代表什麼。
不過,有一些夢境則不同,這些夢,是有含義的,比如,大師說道:
夢若見光明出現,過于日輪,即余習頓盡,法界性現。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唯自知,不可向人說。
“如果在夢裏,出現了極大的光明,超過了太陽的光芒,這就說明,修行人的殘余習氣就要斷盡了,法界性已然開始顯現。”
“如果有這樣的事,就是今生能夠成道的因緣和預兆;但是,只能自己知道,不可以向別人說。”
哎,通常,在睡夢當中,咱大家的妄想相對要少一些,所以,也有可能提前獲得預兆。而所謂的“夢若見光明出現,過于日輪”,這正是自性本有的光明,雖無相,卻極爲燦爛,遠遠勝過太陽的光明。當咱大家修行到如此地步,種種的無明習氣即將消盡的時候,自性的光明,或許,會提前在夢境裏面顯現。
所謂的“法界性”,也叫做“法性”,是一切萬法共有的的如如性體;其實,也就是如來和咱大家共有的法身。它也就是佛性,也就是心性,是叁無差別。
當咱大家,遇到了如此殊勝的夢境,哦,有一點必須要告訴大家,通常,帶有預兆意義的夢,都會發生在後半夜,黎明前,那時,人已經得到了充足的休息,心境相對明朗,比較容易出現夢兆。而且,必須是非常清晰的夢境,才可以看作是一種預兆,或者,是某種啓示。
夢見自性的大光明也是一樣,必須是在後半夜,而且非常清晰,才算數。倘若如此的話,達摩大師告訴咱,就說明咱自己的煩惱習氣即將清淨,法性光明已經開始顯現,咱就快成道了。
所謂的“成道”,也叫做“得道”,嚴格說來,並非指開悟自性,也不是指相似的明心見性,而是指如實的見性成佛,也就是到了大乘見道位,初地以上,初步實證了法身,所以,也叫做“證道”。類似于永嘉玄覺禅師那樣的成就,或者虛雲老和尚那樣的成就,才可以叫做成道。在此之前,即使開悟了自性,也只能叫做悟道。
各位兄弟姐妹,即便將來,咱有了成道的夢兆,或者諸如此類的征兆,自己知道就好,不可以向別人說,更不可以炫耀。越是如此,越是應該如法實修,充滿信心地走向解脫。否則的話,如果輕易告訴別人,于人無益,于己有損;如果加以炫耀的話,嘿嘿,或許,今生,就將會錯過成就的機會了。因爲,自己的心已經著相的緣故,反而使自己失去了成就的可能。
類似的夢兆,還有幾種,如達摩大師所說:
或靜園林中行住坐臥,眼見光明,或大或小,莫與人說,亦不得取,亦是自性光明。或夜靜暗中行住坐臥,眼睹光明,與晝無異,不得怪,並是自心欲明顯。或夜夢中見星月分明,亦自心諸緣欲息,亦不得向人說。
“或者,不是在睡夢裏,而是在修行當中,寂靜的道場裏面,行、住、坐、臥的時候,忽然,眼前出現了比太陽還亮的光明,有大有小,也不要說給別人聽,也不應當貪著,這也是自性的光明。”
“要麼,在黑暗的夜裏靜修時,行、住、坐、臥當中,眼前看到了光明,和白天沒啥兩樣,一切都清清楚楚,不要大驚小怪,這些都是自己的心,將要顯現本來光明的預兆。”
“再或者,夜裏的睡夢當中,竟然見到了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清清楚楚,也說明自己心裏的種種攀緣習氣要平息了,即將成道,也不可以向別人說。”
哎,成道的征兆,可以是夢境,也可以是修行當中,行住坐臥時的景象。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只要修行當中出現了一片特別明亮而無相的光明,達摩大師告訴咱,那就是自性的光明,自己知道就好,努力修行就是了。
或者,在夜間修行的時候,忽然看到周圍一片光明,似乎和白天一樣,一切都清清楚楚;實際上,勝過了白天,因爲,一切,似乎都變成了透明的,那麼,這也是即將見性成佛,即將成道的征兆。哎,虛雲老和尚就是這種情況,他在五十六歲那年,曆經了種種劫難之後,在高旻寺禅堂裏面打禅七,一心一意了生死,老和尚後來回憶說,自己當時“功夫落堂”,就是說,已經深入叁昧,已經安然于本參話頭而如如不動了。這時,心已經完全不散亂,幾乎不再需要睡眠,晝夜一心,純一本參話頭,所以,老和尚一路加緊用功。
不久,一天夜裏,在不倒單的禅坐當中,忽然看到大光明如同白晝,禅堂內外,寺院周圍,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看到香燈師,正在某處解小手。第二天,老和尚特意詢問了香燈師,得到了證實。虛雲老和尚說,當時,他知道這是境界,不必理會,只管用功。終于,某天,禅堂護七的人,給大家行茶的時候,一不小心,開水溢出了茶杯,燙到了虛雲老和尚的手,老和尚不由得手一松,茶杯落在了地上,啪地一聲,碎了。
茶杯碎了,這一生脆響,也打碎了虛雲老和尚的話頭,打破了心裏面最後一點兒黏著,行話,這叫做“桶底脫落”,于是,老和尚大徹大悟,見性成佛。依據達摩大師的開示,咱就看得很明白,虛雲老和尚不是一般的開悟,不僅僅是悟道,而是成道,是得道,是地道的見性成佛,親證法身。這也是古來少有的大成就,因此而激勵了許多後來人,堪稱是末法時代漢傳佛教當中,修行之楷模呀。
另外,如果在夜夢當中,竟然看到了當時房間外面,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清清楚楚,那麼,這也說明,自己的攀緣妄想之習氣要平息了,也是即將成道的征兆。自己知道就好,不可以告訴別人,以免産生障道因緣。
那麼,如果睡夢裏面,總是一片昏暗,是啥征兆呢?對此,達摩大師告訴咱:
夢若昏昏,猶如陰暗中行,亦是自心煩惱障重,亦自知。
“在夢境裏面,如果總是一片昏昏然,內容不太清楚,景象比較模糊,好像在陰暗的地方行走時的情形,這也是一種征兆,說明呀,自己的心裏,煩惱障還比較嚴重,距離成道還比較遠,自己也要明白才好。”
哎,這是咱大多數人的情形,很少有清晰的夢境,通常就是這種昏昏然的模糊夢境,這說明呀,咱的煩惱習氣還比較粗重,應當減少虛妄分別,簡化生活,專注而精進地行道,才可以。
所謂的“煩惱障”,是叁種障之一,這叁障是:業障、報障、煩惱障。其中,業障,是指過去世業力造作的習慣,延續而來的一種習氣障礙;舉個例子:假如您過去世喜愛和別人聊天,于是呢,這個習慣也會延續到今生,您仍然會喜愛和別人聊天,獨處的時候,就會覺得無聊,總會不由得想找人說話,心安靜不下來,顯然,這障礙了修行,這就叫做業障。對治的方法呢?嘿嘿,一個字:改;兩個字:調整;叁個字:聞思修。哎,您既然喜歡聊天,那太好啦,那就沏上一杯茶,和佛菩薩慢慢聊呗。
而報障呢,則是指過去世造下了罪業,今生業力成熟了,正在遭受業報,而不得自在,同樣會障礙修行。在上面這個例子當中,您由于過去世喜愛和別人聊天的緣故,聊啥呢?嘿嘿,是是非非而已嘛。于是,由于說別人是非的這個罪業,而感召了今生被別人責備的這個業報。哎,于是,您會發現,單位裏面,總有人說您壞話,或者指責您,或者誤解您,或者傳您的小道消息,等等,您爲此而心神不安,顯然,這也會障礙您的修行。對治方法呢?嘿嘿,只有安然承受了,提高心理素質,坦然承受自己的業報,樂觀地對待所有的人,就算他是說您壞話的人,也一樣對待。慢慢地,就好起來了。
最後,達摩大師提到的這個煩惱障,則是指今生裏面,自己的分別思維太多了,于是,整天裏胡思亂想,注意力無法集中,或者集中不久;不僅胡思亂想,想完了以後還挺執著,執著于自己的種種見解和感受。顯然,這是最影響修行的了。對治方法呢?還是念經聞思修。哎,您既然喜歡想,那就多想想經文法義嘛,多體會一下,熟能生巧啊。
最要命的是這個執著習氣,要化解它非常不容易,在這方面,《金剛經》是一個好老師。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就是反複聞思修,一旦咱契入了經文法義,就會心開意解,那時,才發現,呵呵,有啥好執著的呢?庸人自擾而已呀。
那麼,在見性之後,如果見地已經足夠透徹的話,在修證上面來說,咱還用不用繼續念經聞思修呢?對此,達摩大師告訴咱:
若見本性,不用讀經念佛,廣學多知無益,神識轉昏。設教只爲標心,若識心,何用看教?
“如果已經明見了本性,就不用再讀經和念佛了,在實修實證來說,廣學多聞,豐富知識,並沒有好處,反而會讓自己的神識變得昏昧。”
“如來設立經教,只是爲…
《達摩大師《血脈論》淺讀 之十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