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以前亦未曾有也,更編造四級灌頂儀軌;使代攝受弟子,以廣流傳,並廣傳瓶灌法軌多經種,俾滿足有情所求。
十 活佛灌頂
自維雖奉 師命,代攝受弟于,但以毫無證目量,未敢謬爲人師;學會同人善根,急待成熟。五十年冬 格賴達吉活佛應聘赴臺灣經港,迎送抵臺後,再請前來,舉行大圓滿前行,及大威德金剛灌頂。五十叁年冬,請甘珠爾瓦活佛傳四臂觀音、及綠度母結緣灌頂,五十四年冬,請明珠活佛來港,度語譒譯;並請傳授白度母灌頂。
十一 傳靜坐法
西藏密宗靜坐法,爲民盧七支坐,要受第二級秘密灌頂後,始得學習。以爲修習報身之基礎,對外絕不公開。余以早午與學會同人研習天臺小止觀,智者大師以之授其俗兄陳針,能得延年益壽,印象甚深,及奉傳此法,因念濁世壽短病多,殊堪悲憫,跽請准賜普傳,以資救濟,即奉特准,故每次傳授,必宣布敦師深思,以求加持,且知法來有自也。
從五十二年開始,在本會,其後或以人多假座他處舉行。廿余年來,除在港外,分別在臺灣之臺中、臺北、高雄、臺南、嘉義、及新竹等地;十余年前曾至美國紐約之大覺寺,加拿大多倫多郊外之靜室,(此二處均祇說理及示範共一小時半),最近並在星加坡、及馬來西亞之槟城、太平等處。初期每屈分八次傳授,其後以人多無暇,每屆改爲五次,所有每次均爲一小時半。課期內分理論及實踐,而後者更重于前。或收學費,或且免收,視各當地之情形而定。
講授先用口述,後以學員日多,成要求講義,因口授饬紀錄,而成爲西藏密宗靜坐法概說,印行後一紙風行,銷售六千冊。越數年以不斷實習,有所增進,乃複演繹,寫成西藏密宗靜坐法詳繹,闡述較詳,如是又越數年,學員複求深造,于是複示以講義,及准備付印西藏密宗靜坐法廣論焉。
學員人數,港會初期每屆祇數十八,其後增至數百人,七十四年十二月,竟達一千六百余人,現已四十六屆,故港會學員實已超過萬人。臺灣各地合計,亦已超過叁十余屆,以場地較大,開始人數即多,綜算亦逾萬人矣。
本會傳授靜坐,愈久愈盔,妒者側目,誹謗紛來,不理之而已。
十二 遷新會所
本會成立之初,系由李世華會長撥其祖居樓下一層應用,莊嚴密壇、弘揚顯密法要,其後會務發展,依章申請注冊爲有限公司,至四十二年七月奉准,迩來叁十五年矣。
後于四十叁年九月,遷移于九龍洗衣街一叁九號十六樓,略事擴充。越四年受環境影響,經濟大成問題。智者遠避,懷歹心者政計而觊觎:時陳寶芳自關房中挺身而出,負責會中事務,不受報酬,任勞任怨;梁公範、郭文添始終其事,不爲動搖,護會功高,不容沒者。
六十八年秋呂榮光孝思不匮,夢亡父索衣物,乃爲安置本會蓮座以奉祀之。旋隨學靜坐得益,後受密法灌頂,感于學會地陝,人多實不相容,乃發弘願,獨任檀施,選購香港英皇道七百號七樓A座,地廣闊約倍于前,粉飾莊嚴,躬親督導,務使美奂美輪,亦可紀也。遷入又十年矣。
十叁 譯古藏史
五十叁年秋,奉敦師函谕:「參加宗教會議,甚成功;因而從事起草關于甯瑪巴派起源之書(西藏古代佛教史),有意將之譯成英文與梵文,並先用藏文出版。爾如能將之譯成漢丈,當可使余無限歡喜矣。」越二年春,已用藏文出版,並以多本見賜。關于譯漢之舉,自維于西藏文學,祇得皮毛,必須精娴藏文,通達佛法者,以爲之助。
明珠活佛才高學廣,留臺日久,通漢語文,遠道而來,度語導譯。自長李世華,獨任檀施,迎送旅儀,供奉馐肴,月進修敬,必敬必豐,時新遷入九龍洗衣街會所,明珠佛不嫌簡亵,譯述忠誠,非常難得。從五十四年八月開始,五十五年四月完竣。度語筆受,雖告圓滿,但于全部譯事,僅十得二叁。蓋于統一譯名、修飾潤色,編配圖像,艱困非常,幾經整理,至五十八年七月始妥。適爾奉師谕,「藏史已譯成梵文,脫稿待印。」如斯巧合,真大喜事也。但以世華因事離港,難覓檀施,無法印行,如是耽誤四年,至六十叁年六月始能出版。
十四 發起布薩
布薩梵文,義爲誦戒。繹尊以戒定慧叁學垂訓,更有佛性常住戒卷之語;佛製每半曰即目之十五日,與叁十日或廿九日,集衆僧說戒經;西藏則每黑半月白半月布薩。返港後,從未聞有布薩;臺港密宗信徒不少,更末聞知有密宗戒者。
及奉 頁噶上師遙灌,始蒙頒賜全部戒條,並開示錄:其後承事 敦帥,重新授戒,教誡甚詳。
六十一年搜集戒條及開示錄外,並附參考經律:事師法五十頌,菩薩戒論,瑜伽苦隆戒略攝頌,梵網經菩薩心地品等。書成, 師賜以密乘殊勝心要寶藏,複賜序文:謂余曾受四灌傳承,且授權將此戒本傳授,于此可免白衣傳戒之過。
茲者港臺五間學會,于每用最後一日,均召集徒衆于佛殿,朗誦戒本,肅敬布薩;每月之十五曰,則饬分別在家暗誦焉。
十五 DB法王灌頂
第十六世DB法王雲中甯巴多傑,以與香港因緣成熟,特叭民國六十九年庚申十日前來訪問,香港佛教聯合會籌備歡迎,向本會借助,因以彼與吾師友情堅固,乃應該會之請,派黎日光帛負責財務,羅啓安、司徒卓才等爲布置密壇,陳承澤爲傳法時傳譯。
余適在臺灣臺中學會,主持靜坐班法自,乃撥空返港,前往機場接機,並在酒家樓設宴,筵開六席,酬酥甚歡。
法駕駐港多日,先後應各佛教團體之請,舉行多項灌頂。及率諸弟子恭請降臨本會,已得答允傳授甚深殊勝之「密勒日巴」及「嘻瑪巴斯」灌頂,以即彼之上師相應法,與其前生之成就,故前此極少博授,傳畢並以藏文儀軌兩本見贈,珍重希望譯出。惜至今仍無暇移譯,不免深負雅望矣。
法會圓滿,法王敬向蓮師聖像前獻呈哈達,並邀余合拍一照,以留紀念。
十六 事師略述
自從四十八年秋叩別 恩師而後,直至六十一秋,法駕赴美,取道香港,始得重見慈顔;直至去年元月,師示寂于法國南部博都,于此二十年間承事經過,已分別見于舊著「敦珠甯波車訪問否港」及近著「 敦珠法王與金剛乘學會」兩書中,此篇所記,祇系扼要而已。
(一) 叁迎法駕 六十一年九日 師以受美國紐約等地邀請,決往一行。且以彼此一別十余年,聞于弘法利生,頗致努力,深以爲念,故親臨觀察;乃偕佛母、子仙藩、女千媚、詩靈等前來。于是逢迎招待,必敬必周。
歡聚月余,法駕遠適美國,不入返港,示雲:「此次從瑞士返,經印度之孟買,本可還家,竟仆仆往來、實欲多圖一聚而已;以此因緣,今後將生生世世,彼此共會一處,直至同證菩提,可預言也。」真堪叁複斯言。
七十年叁月朝 師于尼泊爾國首都嘉德滿都,佛母開示:「今冬法駕赴美,行時將先到香港,以家人均喜此間」。當即表示歡迎;並請遵 師前谕,祇作遊觀,不作灌頂說法之請也。當奉允諾。是年十月法駕莅止,佛母仙渖兄千嵋詩靈姊,及外孫與俱。旋以曾得移喜佛母勸請,決將岩傳殊勝法要弘揚,故抵達不久,即忙于「意與治療」、及「覺悟之道|生與死的禅法」之講座,與舉行普巴金剛、移喜佛母,賢劫千佛之灌頂、並傳授苦薩戒;此不獨否港弟子得沐法恩,而臺灣各學會之弟于,亦有部份組團朝聖,一體參加,法喜充滿。
臺灣各地從學者日多,先後在臺北、臺中、高雄、臺南四個會所,以指導之。但以住于臺北,地點較偏,法會講堂,不能兼顧。而臺中地較適中,因在此建築一會,先向吾師請示,能依西藏型式,使衆得所瞻依。
七十叁年秋落成,乃請法駕位臨,主持勝住(開光)典禮,並選定十月十日爲勝住期,與我國之開國國慶日,不謀而合。事前先爲金剛薩埵、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安髒,殊勝非常。勝住圓滿,舉行馬頭金剛、金剛薩埵暨長壽佛.文殊師利菩薩等灌頂,均在臺中學會舉行。旋即巡視臺南、高雄、臺北各學會,予以加持,在臺北而假實踐堂,開蓮師灌頂受法者八百五十余人。且假旅邸,秘傳邬金藥師灌頂。
十月卅一日 法駕與眷屬俱,叁度莅港,余親近承事,亦步亦趨。駐錫新世界酒店,因亦下榻其間。每早九時半至幹一時半、下午一時半至叁時半,必趨承色笑,每或遲至,必使追呼。但師徒晤言,,例須重譯,偶不具,則唯相對無言,佛母時或見之,辄指而大笑:「此情可複成追憶」,無限依依。
法王駐港期間,傳授法要甚多,計有無死蓮師灌頂及開示儀軌、馬頭金剛及邬金藥師灌頂、大圓滿及普巴法之開示,二十一度母中之寶源度母、文珠師利菩薩、蓮師財神及長壽佛等灌頂及儀軌講授;十一月十叁日則開示蓮師藥師等法要,並于殊勝之佛誕,舉行會供。
自經年齡老去,體力日衰,而于修持、弘利、翻譯,叁事並行,恐難應付,請 師指示如何取舍,使能有成;乃蒙觀察多日,示以勿稍放棄,精進爲之;當年之命爾名「舒囊」,實爲必得成就之授記,固應深信不疑。今再傳爾聖寶源度日灌頂,更得加持,浩蕩深思,唯法供養以報,曆次灌頂,諸弟一子均得參加,師見彼等依照所受瓶灌,密灌、阿阇黎灌、名詞灌、分別依秩序披黃紅法衣,以參與受法,認爲井井有條,與一窩峰有別,大爲嘉勉,饬攝取相片呈獻,修法時定予加持,真可感也。師以居法國南部之博都Dordogene有閉一千日、二千日、叁千日之關者,亟待開示,必須趕回,臨行開示曰:余體雖何些衮老,而心仍極健全,此去不能再來,今後縱至任何處,皆不斷與以加持也。
(二)兩番朝谒 法駕初次莅港,赴美旋回,忽忽返印;對此間景物。無…
《回顧與前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