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認識如來藏(談錫永)▪P3

  ..續本文上一頁別了。如果一個人能夠講到《楞嚴經》的境界,他一定是一個大修行人。一個大修行人又怎會去僞造佛經呢?所以《楞嚴經》不可能假。

  有人說《楞嚴經》的楞嚴咒是抄襲大白傘蓋咒,那有什麼問題。大白傘蓋就是觀音菩薩的化身,用觀音菩薩化身的咒,來修觀音菩薩所說的六根圓通,有什麼不合理?你聽一聽禅門唱誦楞嚴咒,聲韻悠揚,那就是用唱誦來修聲音陀羅尼,有什麼不合理?所以,《楞嚴經》用大白傘蓋咒來做楞嚴咒,不是抄襲,是有這個需要。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修觀音菩薩的內聽,其實可以用大白傘蓋咒來修。我甯願承認《楞嚴經》是真經,因爲除了《楞嚴經》之外,沒有另外一本佛經說修六根圓通,說修相礙緣起。

  內聽就是六根圓通,不圓通就是相礙緣起的內相礙,圓通就超越這個礙。

  第叁重相礙是密相礙,就是心性和法性的相礙。佛、菩薩當然證本覺,凡夫其實也有本覺的,就是禅宗所說的第一念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一件事,往往會有一個第一感。可是我們馬上轉念頭,深思熟慮,以爲自己叁思後行,結果就變成第二念、第叁念……無數念。甯瑪派給本覺一個什麼定義呢?離開名言與“句義”概念的覺受就是本覺。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是按概念來定義一切法的,亦根據這個概念來認識一切法。別人告訴你這是西瓜。“哦,這就是西瓜”,所以我就按這個概念來定義西瓜。所以我們心的行相顯現出來的其實不是實相,是概念的相,這就給我們造成相礙了。如果能夠離名言與概念,你的心性就是法性,你的覺受就是本覺。離名言與概念聽起來很容易,可是要修到能夠離名言和概念,實在很難!十地菩薩,一地一地觀修,都是修這個。所以每一地菩薩,在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裏,都說有二種愚,一種粗重(執著兩種愚就是粗重)。由兩種愚得到一種覺受,粗重的覺受就是相礙。所以要離這種相礙,要生生世世修持,直到八地才能離開。

  最後我們講密密相礙。我們先講什麼叫存在,什麼叫顯現。有,就是存在與顯現。分四種:一種是有存在也有顯現,第二種是沒有存在也沒有顯現,第叁種是存在而不顯現,第四種是顯現而不存在。後一個最難理解,如果說存在而不顯現,我們還容易理解,跟我們不同的時空世界,就是存在而不顯現了,我們看不到他,可是我們可以理解他,像如來五方佛的報土,阿彌陀佛的淨土,我們也可以說存在而不顯現,沒有對我們顯現,可是我們學佛一定要相信他存在,我們不會否定說沒有這個淨土。可是顯現而不存在,這才是最究竟的空。我們舉個例子,例如乾闼婆城,在沙漠分明見到一座城市,有道路、行人、車馬,可是近前一看,整座城市消失。又如陽焰水,近前一看,水相消失。這些都是顯現而不存在。

  如來法身對我們來說也是存在而不顯現,法身亦稱爲法界,這個法界分明存在,一切識境都依著法界而成顯現,可是法界本身則不顯現。這就是密密相礙。由密密相礙,我們說一切法是相礙有,由此就否定了相對有。

  相礙有是什麼意思?一切法的成立都要適應局限,這些局限便是他的相礙。例如人,一定要成爲立體,就是適應叁度空間的局限;人會因新陳代謝的增長或消退,而有少年、中年及老年,就是適應一度時間的局限。這便是最高的緣起,牽涉到時空問題。

  說到這裏,四重緣起已簡單地介紹過了,一切識境成立可以依四重緣起來認識,最究竟的認識是由相礙緣起來看有情世間與器世間的成立,所以說,識境隨緣自顯現,所謂隨緣,隨的就是相礙緣起,其他叁個緣起都不究竟,都可以超越,因此一切法是相礙有,亦稱爲任運圓成。任運就是適應,圓成就是圓滿成就,我們這個世界,毫無例外,都要適應局限才能夠圓成。

  識境圓成依于智境,那就是如來藏的境界。各位同學,對佛學有興趣,一定要認識如來藏境界,同時要認識成立識境的相礙緣起。能夠有這兩種認識,看佛經時就能生妙解,所謂妙解即是不依文字來理解,能依文字來認識佛的密意,那就是很大的突破。祝各位進步。

  -------------------------------

  簡介

  談錫永,法號無畏金剛(Dorje Jigdral),以筆名王亭之馳譽于世。廣東南海人,1935年生于漢八旗世家,少習琴棋書畫、醫蔔星相諸學。他是著名國學大師,尤其研究佛學成果斐然。近年創辦北美漢藏佛學研究會,任漢藏佛學研究叢書學術委員會首席顧問外,兼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客座教授。

  著作

  早期佛學著述,收錄于張曼濤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近期著作多發表于《內明》雜志及《慧炬》雜志,並結集爲《大中觀論集》。通俗佛學著述有《談佛談密》、《說觀世音與大悲咒》、《談西藏密宗占蔔》、《細說輪回》、《談佛家名相》、《談密宗名相》、《談佛家宗派》、《閑話密宗》等,由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結集爲《談錫永作品集》。一九九二年,與唯識大師羅時憲居士倡議出版《佛家經論導讀叢書》,被推爲主編,並負責《金剛經》、《四法寶鬘》、《楞伽經》及《密續部總建立廣釋》之導讀。其後又主編《甯瑪派叢書》及《大中觀系列》。

     所譯經論,有《入楞伽經》、《四法寶鬘》(龍青巴著)、《密續部總建立廣釋》(克主傑著)、《大圓滿心性休息》及《大圓滿心性休息叁住叁善導引菩提妙道》(龍青巴著)、《寶性論》(彌勒著,無著釋)、《辨法法性論》(彌勒造、世親釋)、《六中有自解脫導引》(事業洲岩傳)、《決定寶燈》(不敗尊者造)、《獅子吼廣說如來藏》(不敗尊者造)、《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吉祥金剛薩埵意成就》(伏藏主洲岩傳)等。且據敦珠法王傳授《大圓滿心髓修習明燈》,注疏《大圓滿禅定休息》。

     大陸華夏出版社近期出版其著作有《生與死的禅法》、《密宗名相》、《密宗百問》、《見修法鬘》、《佛教宗派》等五種。

  

《認識如來藏(談錫永)》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