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來藏之研究(印順法師)▪P18

  ..續本文上一頁「我者,即是如來藏義;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即是我義」。

  『大般涅槃經』說一切衆生有佛性,佛性就是如來藏我a^tman,對我有著力的說明。經上又說:「我者即是佛義,常者是法身義,樂者是涅槃義,淨者是法義」;「我者名爲如來,……常者如來法身,……樂者即是涅槃,……淨者諸佛菩薩所有正法」。大般涅槃的四德,依如來、法身dharma-ka^ya、涅槃、正法saddharma而安立,都是異名而同實的。『大雲經』──『大方等無想經』:經上簡略的說到:「一切衆生皆有佛性,其性無盡。……令諸衆生明見佛性,得見如來常樂我淨」。「央掘魔羅經』:以央掘魔羅An%gulima^la執劍害佛爲緣,受有文殊Man~jus/ri^執劍法門的影響,呵斥諸天、聲聞大弟子、文殊的空行。一再說:「一切衆生有如來藏」,「如來常恒不變如來之藏」。經上說:「一切衆生界是一界」;「一切衆生界、我界,即是一界」。「界、安隱界、一切衆生第(是?)一界,無垢如來藏」,表示了如來藏與衆生界、我界的同一性。『大法鼓經』:以波斯匿王Prasenajit的擊鼓見佛爲緣起,可說是『法華經』的如來藏化。從「衆生和合施設」說起,說到衆生sattva的不增不減。不減,所以「衆生般涅槃者,爲有盡耶?爲無盡耶?佛告迦葉:衆生無有盡」;「般涅槃者,悉皆常住」。又說:「佛性無量相好莊嚴照明」;「如來之性,淨如滿月」;「彼衆生界無邊淨明」;「一切衆生有如來藏,一性、一乘」。衆生是和合施設的,而衆生界sattva-dha^tu與如來界(性)一致,富有犢子部Va^tsi^putri^ya所說,我假施設而有不可說我的意味。『勝□經』:受到了『法華經』的影響,說「正法」,二乘涅槃的不真實,闡明一乘而說到如來藏。如『經』(大正一二·二二0下、二二一下、二二二中)說:

   「得一乘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即是涅槃界;涅槃界者,即是如來法身」。

   「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

   「如來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間上上藏,自性清淨藏」。

  『勝□經』說到了心識與如來藏的關系。說到「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汙」,更明確的到達空如來藏s/u^^nya-tatha^gata-garbha、不空如來藏as/u^^nya-tatha^gata-garbha的安立。『不增不減經』:從衆生的不增不減,說「一界」的甚深。『經』上(大正一六·四六七上)說:

   「甚深義者,即是第一義谛;第一義谛者,即是衆生界;衆生界者,即是如來藏;如來藏者,即是法身」。

  第一義谛parama$rtha-satya、衆生界、如來藏、法身,四者是異名而同一實質的。依衆生界說如來藏叁義,如『經』(大正一六·四六七中)說:

   「衆生界中示叁種法,皆真實如不異不差。何謂叁法?一者,如來藏本際相應體及清淨法;二者,如來藏本際不相應體及煩惱纏不清淨法;叁者,如來藏未來際平等恒及有法」。

  衆生界所示的叁法,第一是如來藏不空義,第二是如來藏空義,第叁約如來藏的平等、恒、有法,也就是普遍、永恒、真實有。經上解釋說:「如來藏未來際平等恒及有法者,即是一切諸法根本,備一切法,具一切法,于世法中不離不脫真實一切法,住持一切法,攝一切法。舍利弗!我依此不生不滅、常恒清涼、不變歸依,不可思議清淨法界,說名衆生」。「一切法根本,……住持一切法,攝一切法」,就是如來藏爲依、爲持,而有世間生死,及涅槃真實法。如來藏爲依而有一切法,與『勝□經』所說的相合。『央掘魔羅經』、『勝□經』、『不增不減經』,都說到了心自性清淨citta-prakr!ti-prabha^svarata^。特別是『勝□經』與『不增不減經』,文義精簡而富有條理,近于論典,在如來藏經部中,爲成熟而傳出遲一些的要典。

  初期的如來藏說,依經文所說,可證明是興起于南印度的。在傳說中,與一切世間樂見Sarvalokananda-dars/ana比丘有關,如『大法鼓經』說:

   「有離車童子,名一切世間樂見,作轉輪聖王。……佛記此童子,當來有佛名釋迦牟尼,世界名忍,汝童子名一切世間樂見離車童子。佛涅槃後,正法欲滅,余八十年,作比丘,持佛名,宣揚此經,不顧身命。百年壽終,生安樂國,得大神力,住第八地」。

  「一切世間樂見離車童子,于正法欲滅余八十年,……當廣宣唱大法鼓經。……此童子聞此經已,……爲凡夫身,住于七地。正法欲滅余八十年,在于南方文荼羅國,大波利村,善方便河邊,迦耶梨姓中生,當作比丘,持我名」。

  依經文說,釋尊時代的離車Licchavi族的一切世間樂見童子,就是未來一切世間樂見比丘的前生。樂見比丘生在印度南方,不顧身命的宣揚這一法門。『大雲經』──『大方等無想經』,也大同小異的說到:梨車童子一切世間樂見,宣說舍利不可得。他是大精進龍王的後身;在釋迦佛的正法將滅時,出家護持佛法。一切世間樂見比丘,生在南天竺的須賴吒國,善方便河邊,華□村中。「其年二十,出家修道,多有徒衆。……爲護正法,不惜身命」。那時是「法垂欲滅余四十年」,娑多婆诃那S/a^tava^hana的時代。這位持法比丘,受到當時一般比丘的反對,如『大方等無想經』卷五(大正二四·一一00中──下)說:

   「咄哉!咄哉!如是衆生樂見比丘,實非比丘作比丘像,遠離諸佛所說經典,自說所造名大雲經;遠離諸佛所製禁戒,自爲衆生更製禁戒。……如是邪法,誰當信受!……諸惡比丘尋共害是持法比丘」。

  『央掘魔羅經』中,沒有說到一切世間樂見比丘,但央掘魔羅An%%gulima^la的幼年名字,叫「一切世間現」;未來成佛時,是「南方……有國,名一切寶莊嚴,佛名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一切世間現」與「衆生樂見」,與「一切世間樂見(童子或比丘)」,是不能說無關的。佛名「上大精進」,也與『大雲經』所說,一切世間樂見童子的前身,是「大精進(龍)王」相合。這位傳說中的比丘── 一切世間樂見,就是弘揚這一法門的比丘;生于南方,娑多婆诃那──案達羅Andhra王朝時代。案達羅王朝亡于西元二叁六年頃,所以這位持法比丘,不能遲于西元二世紀末。經典的集成,可能在西元叁世紀間。『大般涅槃經』、『勝□經』、『不增不減經』,雖法門相通,但沒有說到這位持法比丘,似乎已從南方而傳宏到中印度,或西北印度了。傳說的一切世間樂見比丘,應該是龍樹Na^ga^rjuna、提婆A^ryadeva那樣的曆史人物。

  『大法鼓經』說:一切世間樂見比丘,「百年壽終,生安樂國,得大神通,住第八地」,與傳說的龍樹相似,如『入楞伽經』卷九(大正一六·五六九上)說:

  「如來滅度後,未來當有人,大慧汝谛聽,有人持我法。于南大國中,有大德比丘,名龍樹菩薩,能破有無見,爲人說我法,大乘無上法。證得歡喜地,往生安樂國」。

  「南大國中」,據梵文本,是南方的Vedali^,與『大法鼓經』的「文荼羅」相近。漢譯『楞伽經』的龍樹,依梵本及藏文本,是Na^ga^hvaya,譯義爲「龍呼」、「龍叫」或「龍猛」,與龍樹的梵語不合,應該是龍樹以外另一位大德比丘。藏譯本的『大雲經』說:梨車童子,名一切世間樂見。在佛滅後四百年出家,名龍叫Na^ga^hvaya比丘,盛大弘通我(佛)的教法;也說到得初(歡喜)地。月稱Candraki^rti造的『入中論』(釋),也引『大雲經』一切有情樂見童子,以龍名比丘,廣大佛的教法。月稱的引文,也以爲就是龍樹的。多拉那他Ta^rana^tha『印度佛教史』說:南方阿□黎龍叫,真實名字是如來賢Tatha^gata-bhadra,與提婆同時,爲「唯識中道義」的唱道者。在佛法中,如來藏與唯識(唯心)論,確是一脈相通的。這位持法比丘──一切世間樂見,可能就是龍叫,而被集入『楞伽經』中。「龍」,傳說中與龍樹相混雜,于是龍樹與一切世間樂見比丘,也被糾纏在一起了。總之,經典所說,雖表現爲佛的預記(預言),而印度南方的一切世間樂見比丘,與如來藏說的發展,應該有多少事實成分的。

  初期如來藏說的倡導者,是律身謹嚴的,如『大方等無想經』卷五(大正一二·一0九九下──一一00上)說:

   「未來持法弟子如迦葉者,成就大慈,具足淨戒」。

  一切世間樂見比丘,是大迦葉Maha^ka^s/yapa那樣的比丘。『大法鼓經』是佛爲迦葉說的;『大般涅槃經』,佛爲迦葉菩薩說,這都暗示了這一法門持法者的風格。『大雲經』與『大般涅槃經』,一再說到:正法將滅時,非法比丘的惡行,非常嚴重。持法比丘是戒律的謹嚴者,倡導者,與非法比丘們,形成嚴重的對立。『大般涅槃經』,要國王以武器來守護持戒比丘。『大雲經』說:惡比丘們,「尋共害是持法比丘」。『央掘魔羅經』也說:「我于爾時,當作比丘,棄舍身命而爲作護」。爲了護法,要不顧惜自己的身命。『勝□經』中有叁大願,也說到舍身命財,「護持正法,于所生身不惜軀命」。如來藏法門所顯出的,就是「扶律談常」,反映了那個時代的佛教情況。佛法說:不殺生得長壽報。如來藏學派,可能由于「佛壽無量」,「常住不變」,「一切衆生一衆生」的信仰,淨持不殺生戒而徹底禁止肉食。肉食,聲聞學派是沒有禁絕的;大乘的『般若』、『華嚴』、『大集經』等,也沒有說到。但『大乘入楞伽經』卷六(大正一六·六二四下)說:

   「象脅與大雲,涅槃央掘摩,及此楞伽經,我皆製斷肉」。

  …

《如來藏之研究(印順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