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非如唯神宗教謂天堂地獄仍神所造。佛典所述掌司地獄之閻王,亦非宇宙間主宰。諸菩薩及佛如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藥師佛等,皆非萬能之神。佛典所載神話,如《起世因本經》(隋達摩笈多譯)述原始世界狀況,亦不過用作比喻或借爲解釋經義,也就是一種方便說法。事實上,任何宗教皆說神話,可是唯神宗教的神話卻被教徒視作教條,如耶教《舊約聖經蘭目上帝造人類始祖阿當及夏娃男女兩人,教士明知其謬亦不敢公然否定,如此信仰安得謂智信
佛家精神,在于不變而隨緣,雖修出世間法而不棄世間法;又隨緣而不變,雖人世而不受俗染二目天堂地獄,目的在昭一杯萊報,也就是一種隨緣說法,非有意探究神秘莫測之本體底蘊也。
七、佛教不探討形而上學問題
吾人之知識,來自感覺、經驗、推理叁種途徑。感覺乃感官的感知,經驗來自感覺的累積,推理即理解力,乃吾人研習深奧學問的主要方法。惟推理不能完全超脫經驗,否則易陷于形上學冥想,以致與真理相違。以阿賴耶識爲例,此識雖非感覺及經驗所能接觸,但不是離開前七識(經驗)而自爲一絕對獨立體。阿賴耶識所攝藏之種子及種子所受熏習,皆來自前七識。又以涅槃爲例,涅槃雖雲非經驗境界,不能用言語形容,因言語只能表達感覺及經驗所感知的事物,但涅槃是修行成果,而修行卻是在經驗界進行,如持戒、精進、布施等。涅槃雖不可說,但能夠證得,證得涅槃者縱使用千言萬語向別人敘述涅槃境界,別人仍不能體驗,除非彼亦循修行而證得,可見涅槃與修行並非互相獨立無關。其他如畢竟空、真如、中道等,雖不能感知,亦不是絕對超脫經驗之渺冥形上學境界。事實上,一個學佛者的修行程度未達高深時,要了解實相底蘊是不容易,甚至不可能。
另一方面,試觀西方著名哲學家所提出的形而上理論者如萊布尼茲(Leibniz)提出的“單子論”(Monads),笛卡爾(Descartes)提出的“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al)、黑格爾(Hegel)提出的“絕對實體(Abseute Entity)、費希特(Pichte)提出的“真我(True Ego)等,無一不是深邃幽玄、渺冥不可摸索的絕對超經驗形上學秘體,既不可感知,又不可測量,更不可證得。諸哲學家爲尋求理論上之完備,惟有歸結于上帝以自圓其說,雖然所言上帝未必即耶教之上帝,但總不離宇宙主宰觀念,甚至大哲學家康德(Kant)也如此。康德創評判哲學,以先驗爲題旨,所雲先驗,即先于經驗的悟性,是無條件的及絕對的,與佛家的認識回異。佛家認爲心識不斷受熏習,故一切心識不是完全超脫經驗而獨立。康德則將悟性推出于經驗之外,又不能說明其來源,最後唯有歸向上帝作爲結論。
佛學雖精深博大,表面上似甚爲淵奧,實則不出本分尋常間,所謂“平常心是道”是也,並無渺冥玄秘之形上理論。佛法乃大覺之法,雖雲有八萬四千法門,但種種皆方便法門,同趨明心見性,開示實相,轉迷成悟。綜觀叁藏十二部教典,未見一語道及形而上究竟。何以故
探討形上問題非方便法門故,此等問題永找不出實際答案故。佛教言叁法印、四谛、十二因緣,皆世谛之敘述:叁無漏學、五戒、六度、八正道,皆淨化人生之實踐。在名稱上似屬抽象的涅槃、阿賴耶識等,亦如上所述,均非絕對超脫經驗之形而上臆測。再以“畢竟空”爲例,龍樹嘗言,說畢竟空之目的在除去凡夫執著自性爲實有,也就是一種法門,此執若除,則母需說畢竟空。正如以火燒薪,薪被燒掉化爲灰燼,火亦消失。故《中論》雲:“大聖說空法,爲離諸見故,若複見有空,諸佛所不化。”(破行品)
八、佛教以圓融爲依歸
佛者覺也,所覺者人生之真谛也。覺之反義爲迷,迷與覺乃一心之兩面,失覺即陷迷,去迷即成覺,覺迷之間系于一心。吾人學佛目的即在除去迷惘,求證無上正覺。若玩索形上學不可解之問題,並臆造種種假設去解釋之,且自以爲探得真理,則陷入不可自拔的迷境。誠如莊子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爲知者,殆而已矣。”(《莊子·養生主》)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某次與弟子討論知識問題時,弟子問:“你所知道宇宙間最深奧的事物是甚麼
”蘇氏答曰:“我所知道的是“不可知”。”蘇氏態度,甚近佛家旨向。孔子的“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亦同一觀點。
佛教以圓融爲依歸,一切具有存在價值的世間事物,佛教從不與之對抗,即使其他宗教所崇奉的“神”,其理論或有不完備,但總以止惡揚善爲依歸,佛教從不將之貶斥,故佛教在過去二幹五百年間,從未與其他宗教發生“宗教戰爭”。佛陀嘗告弟子須菩提曰:“大德須菩提!如須彌山王,光所照處,悉同一色,所謂金色。如是,須菩提!般若光照一切結使,悉同一色,謂佛法色。是故須菩提!佛法結使,以般若慧觀,等無差別。是故須菩提!一切諸法,皆是佛法。”(《大方廣寶箧經》卷上)以平等對待其他宗教,並將其他宗教的止惡揚善包容于佛法,故曰“一切諸法皆是佛法”。此種態度,正顯示佛教的大悲大智胸懷,于古今學術思想中無一可與之相比。即使有情界盡,虛空界盡,衆生業盡,而菩薩普渡衆生之悲願永無窮盡。佛教精神如是偉大,任何其他宗教望塵莫及。宇宙間最高智慧如中道、唯識、法界等,全部出自佛家,其對人類貢獻的偉大,更非筆墨所能形容矣!
原載《內明》第262期
《佛教對本體問題的探討(呂沛銘)》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