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槃」一義來對照看,正好如是,無絲毫神奇或秘密之處。但至各學派林立,問題不止是探討人生的時候,涅槃的意義又有了些改變。其改變原亦從「梵湼盤」的思想而來,有些學派把涅槃看做宇宙的起源,又當做人生的最後。有的則只看做一快樂之境或幸福之地。所謂當做人生的最後者,亦即和宇宙的起源合一,或謂回到宇宙的本源。此與梵湼盤的思想,都極相近。關於這種涅槃的意義,在《楞伽經》的(涅槃品)裏,已敍說得極爲顯明。一般來說,自《奧義書》起,所謂湼盤,其正確的定義,乃是指解脫而言,能解脫者即是湼盤。此點,即六師學派與佛教全體,亦都是共同承認的。當然,解脫的意義亦有深淺,縱樂主義者的現法湼盤,在他們自己看,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解脫的內容,在佛陀時代,亦和涅槃一樣,言說紛紛,莫衷一是。佛陀在此時期,則絕不寬容,凡屬偏執,與馳心外在的追求者,均予以無情的破斥。這從《六十二見經》及阿含各部中破斥外道處,都可以看出。
就較原始的經典看來(40),我們已知道當時在各學派中盛行了五種涅槃,但在後出的大乘經典中(41),則反映出佛陀滅後已增至了有二十家不同的湼盤觀。這樣看來,湼盤在印度一般人心中,始終仍是一個牽扯未清的問題:其末清之故,或即因此乃是人生最終的理境所致。蓋人在未真正達到此一理境之前,自不免有許多猜測和假定。茲就據《入楞伽經》卷第六(涅槃品) ,及提婆菩薩所著之《釋楞伽經中外道小乘涅槃論》,在此略爲論說,以俾稍窺各學派的涅槃意義何在。
據《楞伽經》所統計的學派,在當時共有二十家(時間大約起源在佛陀的同時代,有的或者更早一些,有的也許稍後一些,但在佛教部派時期,此二十家仍然存在。這從《楞伽經》本身成立的時代(42)。而仍記載著此二十家的湼盤思想,可以推知。)其中一家且屬於佛教小乘的一派,除去此派,亦仍有十九家存在,《楞伽經》對於其中小乘的一派,只因其對涅槃的觀念有所偏差,便即評其爲外道之見,從是又當可想到,佛教本身的大德,對涅槃思想已曾有過歧異的看法(此在第二章中另詳。)現且引《楞伽經》文一則,看該經對小乘某派的涅槃觀念破斥如何。經雲:
佛告大慧,有諸外道,厭諾境界,見陰界入滅,諸法無常,心心數法,不生現前,以不憶念過去未來現樂境界,如燈火滅,種種風止,不取諸相,妄想分別,名爲涅槃。
提婆菩薩釋此雲:「何等外道說諸受蔭盡如燈火滅,種種風止名涅槃
答曰:第一小乘外道論師說。」(就此所斥內容看,似指經量派。)此所指斥的涅槃觀,在今日來說,即學者們常所稱述的虛無論的涅槃。(有關虛無論者的涅槃,在下節附論中詳述)。「如燈火滅,種種風止」 ,這的確是一個最易引起誤解的表述。(43)此表述亦最易引起唯物論與斷見論者之同意或附和。《楞伽經》中所言二十家涅槃觀念,舍此一家爲虛無論者之觀念外,其他則多從一元或多元來闡釋涅槃。現請看以下所舉:
㈠方論學派(空間論的湼盤)
問日:何等外道說方名涅槃
答日:第二外道方論師說,最初生諸方,從方生世間人,從人生天地,天地滅後,還入彼處,名爲涅槃,是故方論師說方是常,名涅槃因。
「天地滅後,還入彼處,名爲涅槃」 ,這顯明地是以歸到宇宙之本源處,而稱做涅槃。此本源者何
即是「方」。若以哲學的名詞解釋說,此「方」亦即是一元的空間本體論,如說:「從方生世間人,從人生天地。」這與神的創造宇宙說,並無分別。人從「方」而來,亦必待回到「方」處,才是他的本來所在,(此與西方宗教的觀念近似,人由上帝創造,亦必回到上帝的身邊去,才是天堂。)此所在便是究竟的樂地了,於是而名爲涅槃。
與此方論相對待者,又另有一時論學派。時論者則立「時」爲萬物之生因,其創造力量與方論相同,故亦名爲湼盤。它的主張是:「時熱一切大,時作一切物,時散一切物,是故我論中說,如被百箭射時不到不死,時到則小草觸即死,一切物時生,一切物時熟,一切物時滅,時不可過,是故時論師說,時是常,生一切物,名涅槃因。」以時爲宇宙之源,爲萬物之本,並且有生殺宰奪之權和力,此種講法,誠以將「時」轉爲神化,已非一般哲學家的時間論可比了。(不過,事實上時論者亦有其片面之理,較之純抽象的因創造神論,似乎反易爲一般人在理論上所推知。因「時」 ,在概念上是更較神而熟悉的,且任何人都可在自身的變遷中或事物的推栘中,感覺其主宰力之存在。)時空,這原是許多思想家共同爭論的問題,在部派佛教中亦起過極大的爭議。
以上兩派可說是時空的對立論者,然另有一派主張空間論的,比起方論派來更爲顯明而切實。蓋方論派所述者,重點(論之所宗)乃立在「方」義,並未顯明地彰說「空間」一詞。 「方」雖亦是空間意,但已有主觀認識上的規劃,以邏輯的定則說,它已經不可構成一個「絕對概念」 。要構成一個絕對的概念,必須取消已被認識論上構劃出來的「方」之一義。此一更進一層有勝於方論派之空間論者。便是口力論師所主張的以「虛空」爲萬物之創生者。虛空,其本身之狀態已即是絕對,不容許人再予以主觀上的構劃或擬議。提婆菩薩對此釋之曰:
何等外道說見無物名涅槃因
答日:第十九外道口力論師說,虛空是萬物因,最初生虛空,從虛空生風,從風生火,從火生暖,暖生水,水即凍淩堅作地,從地生種種藥草,從種種藥草生五谷,從五谷生命,是故我論中說,命者是食,後時還沒虛空名涅槃。是故外道口力論師說,虛空是常,名涅槃因。 (此一論說,就某種觀點看,亦可以把它叫做素樸的科學宇宙觀。因爲從虛空生風,從風生火,由火生暖,而至於萬物,這在近代原子論之前,而實有其自然觀上相當之理由的。此種自然觀,以其近乎科學的推知法,我們便不妨予其名爲素樸的科學宇宙觀。)
這一派便就是徹底的空間論之涅槃。我人由虛空而生,滅後再還到虛空,便證了涅槃。這種說法,在我們看來雖說是可笑的,其結局亦一如虛無論的涅槃,但在時他們卻是一種從本體出,又證人本體的主張。把虛空看作萬物的本體,這在直覺上,也不能說是沒有道理的。只是在它的創生過程及還滅時,又名虛空爲涅槃,這卻不是直覺的看法了,已建立了一推理的虛空論的體系。此體系以之言涅槃,便下免和方論派等同樣可笑了。
㈡風仙論派
問日:何等外道說風爲涅槃因
答日:第叁外道風仙論師說,風能生長命物,能殺命物,風造萬物,能壞萬物,名風爲涅槃,是故風仙論師說風爲常,是涅槃因。
此一學派的主張,其前提與方論學派並無差異,只是把內容改換以「風」代替「方」罷了。且特強調「風」之威力,能生命物,能殺命物,以及造萬物,壞萬物。這是純從自然界觀察風的威力而立論者,此種立論亦仍如西方宗教希伯來、耶稣教等所講之神一樣,是那麼絕對主宰而全能的。就此種風的威力全能處而名其爲之涅槃,以此意義觀之,則又可明了,涅槃在當時印度人之心中,不僅是一最高妙樂的境界,也是一絕對全能的宇宙的主宰處。與此一風仙論派相似者,又有一水論學派,其觀念與前所述者可說同一模型,僅把風易之爲水而已。如說:「水是萬物根本,水能生天地,生有命無命一切物,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吒天,皆水爲主。水能生物,水能壞物,名爲涅槃。」能生物,能壞物,這是同樣就自然界之威力處而觀察說的。就統名此種涅槃論爲威力觀念的涅槃觀,亦未嘗不可。在探討湼盤原始意義的目的下,當然,此種觀念乃是更值得注意的。
㈢唯神論的涅槃——梵與自在天的涅槃觀
時與空、風與水,這種萬物起源和還滅的涅槃觀,雖是一本體論的主張,但其思想,質言之,仍是直覺的自然觀,而非超自然的思想或抽象的理性。因此,他們的「方」 、「時」 、「虛空」 ,乃至「風」與「水」等論,盡管其威力形容得如何偉大,而究不是超自然的或全能的人格神;只是自然之本身。至若超自然者,則唯有從圍陀論派和摩陀羅論派始可看出。此二派所主張的,即是梵天和自在天的存在觀念。現請看提婆的釋論說:
問日:何等外道說梵天是涅槃因
答日:第四外道圍陀論師說,從那羅延天臍中生大蓮華,從蓮華生梵天祖公,彼梵天作一切命,無命物從梵口中生,婆羅門兩臂中生,刹利兩脾中生,見舍從梵兩腳跟生,首陀一切大地,是修福德戒場生,一切草華以爲供養,化作山野禽獸人豬羊驢馬等,於界場中殺害供養梵天,得生彼處名涅槃。
無疑的,此觀念,已不屬自然界所可感覺的事物,而是出於一超自然的想像觀念。雖然想像的是極原始的神話觀念,但仍同樣說明了此一派對涅槃抱著有「創生宇宙」(萬物)的基本意義。不用說,此觀念亦系出自正統派的婆羅門的梵天,也同時是《奧義書》上的「梵」義之變質的(44)。其次:
何等外道說見自在天造作衆生名涅槃
答日:第十二外道摩陀羅論師言,那羅延論師說,我造一切物,我於一切衆生中最勝,我生一切世間有命無命物,我是一切山中大須彌山王,我是一切水中大海,我是一切藥中谷,我是一切仙人中迦昆羅牟尼,若人至心以水草華果供養我,我不失彼人,彼人不失我。摩陀羅論師說:那羅延論師言,一切物從我作生,還沒彼處名爲涅槃。是故名常,名湼盤因。
這與梵天說同樣是一超自然的造物主。造物者自身是涅槃之體,還到彼處時,便是名爲湼盤。這種講法與以上各派者均同,假若以哲學的觀點予以解說,它們這些講法,也不能說全無道理。至少,可以取其(涅槃)涵有的思想意義是:從一個絕對體下生到萬象,然後再從萬象尋源到絕對體的本身,這在思想上說,原是一個虛擬的理體(形而上的——如梵、自在天、方等概念),…
《涅槃思想研究 第一章 涅槃思想的起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