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廣佛法,推廣佛法就是救世界,任何的時代都是這樣。因爲所有的衆生,生到這個世界都有無明的,不教化他,不可能建立一個良好的生命規律。所以每一個時代爲了維持社會的機能,都會付出很大的力量。中國講的所謂兩千余年的封建社會,爲什麼要建立封建社會?他就是要保證這樣一個機理的存在,上到皇帝下到百官,有一個這樣子的人生觀世界觀維系著、遵從著。
過去的皇帝不代表天下,叫孤家寡人,雖然不代表天下,但他家天下,代表道,如果他沒有道,人就可以把他推下來,無道的昏君就可以把他推下來。所以古代的儒家裏面叫父父、子子、君君、臣臣,這裏面很深奧,就是說爸爸做的要像爸爸,兒子做的要像兒子,爸爸做的如果不像爸爸,兒子就可以不像兒子,就是這樣子的。佛法請入中國之後就成了國教,中國的佛教史就像中國皇帝的信佛史。所以皇帝以前都帶國師,我們寺院挑角的黃瓦,這是古代國家最高機構的標志,它在古代就像一個金銮殿一樣。所以廟裏要供當今社稷,它要把社會上最高的一種靈魂的東西供在裏面,我常常開玩笑說我們寺廟是極樂世界駐地球辦事處。在古代的時候從道統上來說,它代表著皇帝的人生觀世界觀在每一個地方的駐紮。這是很高的,代表精神領域的。
白馬寺到現在還立著一個碑“文人下轎武官下馬”,到了廟門口要畢恭畢敬的。我們阿育王寺門口也立了一個過去官府的令,這個地方“不准殺生不准砍伐”,這樣的令,天童寺也有。可以知道當時對佛教的重視,保持這一方淨土。如果這個地球上有這樣一方淨土,大家共享這一方淨土,就好像有一泉水,大家不會渴死一樣啊.。精神之泉啊,精神之泉不能幹枯掉。一旦幹枯掉,人的精神裏面就沒有東西了,那是很可怕的。佛講不持戒律不修善的人,不如動物不如那些畜生,畜生不會墮落很厲害的,但人那樣是很恐怖的,會墮地獄。現在以我們佛教徒的眼光看,這世界有多少人死了能不墮地獄啊,這是很嚴肅的一個問題。由此可以知道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人心有多可怕,多黑暗,活著都不修道德,黑白不分,是非顛倒。我們現在以蒙山要度這些亡人,我們依這個緣,看今天、看我們現在活著的人,我們更加地憂心啊。
所以我們在座的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更堅定我們對佛教的信仰,不要到哪裏只是燒香點蠟燭,香是代表你的功德“戒定真香”,你有沒有守規矩啊,有沒有不幹壞事,你如果是不做壞事的人,那你這個人是香的,走到哪裏都香。我們師父常說“死人臭一處臭,活人臭處處臭”, 活人如果臭走到哪都臭,死人臭只不過他屍體停處臭。反過來說如果我們是一個有道德的人,走到哪裏香到哪裏,是這樣子的。所以過去到廟裏面去拜見叁寶的話,齋戒身心才敢去啊,這是一方淨土是聖地啊!如果沒有修這些,幾塊錢買一柱香燒燒,佛菩薩要你那個幹嘛?我也常常開玩笑說,把那一把香燒到你家,你要不要?化學味道汙染空氣。
現在我們這裏香不香?什麼香?對!花香。自然啊香風徐來,諸寶鈴啊,出微妙音。鳥叫有沒有聽到?(大家很安靜,師父問時,真的聽到了很清晰的悅耳的鳥鳴)我們這裏也像極樂世界一樣吧!迦陵頻迦共命之鳥,百鳥唱歌。還要不要點香?不需要點的,本來就香,點了香反而把空氣汙染掉了。以後進廟裏就要檢點身心。你說師父啊我到廟裏來我沒做什麼好事,那你有慚愧心也算不錯,慚愧心也是與道相應啊。蠟燭更不要點,純粹的汙染環境。太陽底下點蠟燭甯波話叫“烊蠟燭”,都曬化掉了,講得很清楚,不需要點的,這都是不進步,生命不覺悟,才這樣子。微風徐來,諸寶行樹,出微妙音,生命在這個當中舒服不舒服?如果就在這個過程當中往生了,好不好?哪輩子修才能修到啊 。有的人會說這麼好的日子,師父咋講這麼晦氣的話。就像有一個大護法,跑到廟裏跟他師父說,“師父啊大年初一請您給我講幾句吉祥話”。師父說好的,我給你講幾句吉祥話,師父說:“爺爺死了死兒子,兒子死了死孫子。”他聽了覺得太逆耳了,我大年初一來討幾句吉祥話,你卻說爺爺死了死兒子,兒子死了死孫子,這是哪家的吉祥話。師父說:“你看,我送你真正的很吉祥的話,你聽不懂。”
按次序死嘛,人總要死的,這叫覺悟。到廟裏就是要覺悟,排著隊死嘛,爺爺死了死兒子,兒子死了再死孫子,兒子先死不糟糕了嘛,爺爺送兒子總不好,不吉祥。爺爺死了之後兒子再死,兒子死了之後孫子再死,一代一代不錯亂,你看這個人家多興旺,興旺發達,還有人口可以死。如果顛倒掉就糟糕了,對不對?人生五福啊,五福臨門,其中一福知道嗎?——壽終正寢。
前兩天來了兩個醫生說:“師父啊,現在子孫都不願意把自己的人放在家裏死啊,都送到醫院死啊。”然後我問他:“有沒有讓人死到家裏的?”“有,也有,很少很少”。也偶爾有違反醫院規定的,醫院有一個法規,人一旦在醫院死了是不准弄回家的,馬上要推進太平間,冰庫冰起來。
有的子孫比較孝順啊,家裏人死了,想辦法從醫院裏弄出來回家,這有一點像趙本山演的電影《葉落歸根》,現在這種很少很少的。一輩子就爲家忙爲家忙,到了最後死到家裏這一個權力都給你剝奪掉,人與人之間就是這樣,功利到這個份上。有的人“師父師父拜佛有什麼好處”?你這樣拜佛沒什麼好處,爲什麼?跟佛也來談條件,我拜一拜佛給我多少錢?這個就是功利目的,功利的心,這不是學佛的心,這是造業的心。
但是現在功利心是很普遍很普遍,特別是現在講求經濟的這個時代,任何的東西都談條件,這是我們學佛的人要防護的、防止的。子孫甚至覺得我們年紀大了沒用了,病了要人照顧了,一看不行快送老人院。我們在國外看到過很多老人院,每次出國我們都去老人院看那些老人,很可憐哦!前面是基督徒的墳墓,後面是伊斯蘭教的墳墓,老人院夾在當中,老人天天看墳墓,排隊進墳墓,這個多悲慘啊,人間的一個慘狀啊。
所以我就想,我以後有能力大概我也不建老人院,我在社會上提倡叁世同堂、四世同堂、五世同堂,提倡每一個子孫要贍養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不要把他們推到老人院去,大家贊同不贊同?(會場一片掌聲)如果都是老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再看一眼墳墓,心裏多淒涼啊!
雖然那時候我四十歲,他們八九十歲,我覺得我是他們的爺爺奶奶一樣,因爲我是大陸來的。他們爲了生活,到外國去割橡膠去打工,漂泊在海外,雖然子孫第叁代第四代發展得都不錯,但是所謂的發展得不錯,也就街邊擺擺攤子啊開個店而已,講講經濟掌握在華人手裏,華人還是很艱苦的。
看那些老人真的也很苦,心裏面又沒有什麼信仰,甚至很多人就死在老人院裏,家裏子孫有的一年去看一趟,等到下次去看的時候人也找不到,人家說你爸爸早死了。有的老人身體不好了推到醫院。
對老人這樣對小孩也是這樣啊,小孩子調皮,幹脆送到托兒所去,半托不行還全托。有的小孩皮得不得了,老師跟家長說這不行的,老師管不住的要家裏管,家長說“就是不聽話才來托的”。這個社會現象啊,現在人的忍耐心不夠,人的承擔心不夠,都追求享樂,不承擔苦難,忍耐心都不夠,這是很大的一個社會現象。爲什麼?因爲正確的人生觀沒有,就想獲取,佛法裏叫“貪”,獲取之心叫“貪”。貪不到怎麼樣?就“嗔”,報複家庭、報複社會。
我們就這樣惡業循環,惡業的牽纏把我們生命牢牢的定在這樣的輪回狀態下——愚癡。怎麼樣才能出來?不學佛沒有智慧的生命,一晃一下子就過去了,生命是很短暫的、很快的。壽命短也好,壽命長也好,都是一瞬間的事,如白駒過隙一般,白馬過縫隙“唰”一下就過去了。
所以李白的詩裏講“百年之過客”,我們在座你看人生大半已過,我自己都大半已過了,我今年四十二歲了。佛來這個世界幹嘛的?佛來世界是給我們快樂的,爲什麼要給我們快樂?因爲我們活在苦當中,活在苦當中還不知道苦,所以佛成道了以後,第一個講的就是“苦”,而且對衆生來說、對凡夫來說,“苦”是真理。
如果你不知道苦谛這樣一個真理的話,你不會發起一個離苦的心,你不發起一個離苦的心,你不會很堅定地去遵守得樂的一個修法,離苦得樂是一種人生的方法。如果你沒有根本徹底地認識這些的話,人生的這條(離苦得樂的)道路是不會堅定地走下去的。
我們念阿彌陀佛要具足欣厭之心,要知娑婆之苦,仰求極樂之樂,就是這個道理。不是說念阿彌陀佛念極樂世界就不想這個世界的苦了。
這次法華盛會、浴佛節,來了很多人,吃住條件都很艱苦,但是這麼殊勝的甚深的經典有機會讀,打打地鋪吃點粗糧餓一兩頓算什麼,無量劫輪回道上受了多少苦啊!搓麻將叁天叁夜在那搓啊,吵架的時候吵啊,煩惱的時候煩惱得不得了,抽煙喝酒毫無意義的損害身體的還在做,做了無量劫啊。
這幾日我們大家都越來越法喜,寺院所做的任何的事情,你們願意隨喜的也不阻攔,這次法會大家都是自願來的,這就非常好非常好。自己發心能來功德無量,自己發心供養叁寶一塊錢,舍一得無量報,化緣來的雖然也有功德但是有夾雜。
所以啊我們這個修行道場就是這樣,我自己也是這樣,弘法也好不弘法也好都無所謂,但是有一個很堅定,我們生命不能夠沒有理智的狀態,不能夠苟且偷生,不能夠渾渾噩噩。吃苦可以但是要有智慧的狀態。智慧是清涼的,智慧是芳香的,如蓮花一般,優昙花一般。
這種智慧的狀態是潛在的無形象的,我們中國是尊崇道德的一個國家,所以不輕慢人,“叁人行必有我師”,你知道這叁人裏面或許最破破爛爛的那個人最有智慧也不一定啊。所以古人都是相互之間相敬如賓很客氣,當官的哪怕對貧民百姓也是很客氣,有錢的對沒錢的也很客氣,因爲那個社會不是比錢、不是比什麼官、是比道德…
《浴佛節火供開示(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