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閑談問答錄▪P7

  ..續本文上一頁樣莊嚴的刹土,是否需要登地,倒沒有聽說。只不過像極樂世界那樣唯念佛號即可往生,這樣的記載在經中沒有。所以,要往生那裏,還是很困難的!

  問:神秀大師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六祖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對這兩首偈子,您怎麼看?

  答:禅宗將身體喻爲菩提樹,將心喻爲明鏡臺,這些比喻非常好。神秀大師所體會到的,六祖大師所悟入的,都通過比喻很好地表達了。這種方式在藏傳佛教中也有,如蓮花生大士師徒的對話,用類似的比喻也表達了如是見解。

  關于這兩首偈子的意義,從抉擇空性的角度而言,第一偈的前兩句是抉擇見解,後兩句講修的光明;第二偈則分別講行和果。

  此外,對《六祖壇經》的解釋,我覺得可以有不同方式,尤其是第二品,可從見修行果或基道果方面來講。也就是說,結合中觀的抉擇方式來理解,可能更好。

  問:叁界導師法王如意寶以大圓滿教主身份,弘揚淨土法門的密意何在?

  答:淨土法門出自了義的大乘經典,不管密宗還是顯宗,都奉之爲殊勝修法。作爲利生廣大的大菩薩,法王如意寶這樣弘揚淨土法門,天經地義、理所當然,法王在做自己家的事,此舉實屬情理之中。

  雖然法王主要學修弘揚的是無上密法,但在藏傳佛教中,單學密宗不學顯宗的傳統從來沒有,幾乎任何寺院都是顯密兼修。盡管已是大圓滿教主,但法王自己也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從他老人家發願到往生之間,一直強調並弘揚淨土法門。不僅如此,法王還培養了無數高僧大德,也都在國內外勵力弘揚淨土法門。

  因此,不管是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大家都應按照法王如意寶的意願:“顯密圓融互不排斥,共同受持如來教法。”只有如此,才算是真正荷擔如來家業。

  問:在一些寺院的旅遊景點,常有賣印《心經》的T恤,這些衣服可以穿嗎?

  答:不可以,有非常大的過失!衣服是用來遮體取暖的,而佛菩薩及經咒是要恭敬頂戴的,世尊說過:“末世五百年,我現文字相,作意彼爲我,爾時當恭敬。”將文字印成的《心經》穿在身上當裝飾,可能只有不懂因果的人才敢這樣做。

  現在這種現象比較普遍,許多廠家爲了賺錢,就琢磨現代人求保佑的心理,投其所好,將佛菩薩像、《心經》、咒輪等做成工藝品,或者印在衣服上。以前也有人供養我印《心經》的杯子、筆筒,這些我都不敢用,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如果這種趨勢不改,以後會不會將《心經》印在褲子上也不好說!

  問:但穿上這種衣服,走在大街上,可以給看到的人種下善根。

  答:種善根可以用其他方法,這樣做的話弊大于利。而且,你穿這種衣服,發心是否完全爲利他也不一定。

  問:如果有這些衣服或工藝品,應該怎麼處理?

  答:盡量供在佛堂上,不要自己用!

  問:定業經過忏悔以後,還會不會承受果報?

  答:這個問題,要從大乘、小乘兩方面來分析:按照小乘的觀點,所造的定業不可能轉變,但按大乘的觀點,無著菩薩在相關論典中說,所造的定業是可以轉變的。

  比如一個人造了五無間罪,按照小乘的教典,來生必定墮入無間地獄。但按大乘的有關教言,通過四力忏悔或者依靠密宗的灌頂和依止壇城也可以忏淨,並且在忏淨之後,不再受這種罪業的果報。即使有些罪業非常嚴重,只需在地獄中感受瞬間的痛苦,馬上就會獲得解脫。

  問:應該如何打坐?眼睛要閉上嗎?

  答:每個修法的儀軌、要求各不相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有些法要求毗盧七法坐式,有些法要求眼睛微閉,有些法要求眼睛不能閉……。不管修什麼樣的法,一定要按照高僧大德的教言去做。如果將這個法的儀軌與自己的分別念混在一起,會有很大的過失!

  問:爲什麼念《心經》能遣除違緣?

  答:因爲《心經》所講的是空性精華。我們之所以會遭遇恐怖、災難、違緣等侵擾,根本在于對人我和法我的執著,倘若證悟了無我空性,斷除了人我執和法我執,一切魔障就沒有猖狂的余地了。

  《心經》宣講的是最殊勝的般若空性,以此空性的威力,再加上《心經》的加持力,內外密的一切違緣都能被遣蕩無余。所以,佛經中專門有《般若心經回遮儀軌》,裏面就說往昔帝釋天怎樣祈禱,我們也如是祈禱的話,魔王波旬等一切違緣都會化爲烏有。

  問:往生的障礙有五無間罪和謗法罪,而《入行論》中說“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毀諸重罪”,那菩提心是否可以摧毀這兩種罪呢?

  答:真正生起菩提心的話,那可以!如果有了菩提心,五無間罪和謗法罪皆能得以清淨,從而往生極樂世界,獲得解脫。

  問:如果在念佛持咒時,出現昏沈、散亂怎麼辦?

  答:出現昏沈的話,不要坐在屋子裏,而應該到外面散一散步,稍微清醒以後再回來觀想。如果心向外散亂,則應稍微放松一下。有條件的話,最好在寂靜的地方,心專注地念誦和觀想,這樣效果會好一些,加持力也會更大。

  總之,心不散亂很重要,心不昏沈也很重要,若能遣除這兩種障礙,念佛持咒才會事半功倍。

  問:如果摧毀了佛像、佛塔、佛經,用什麼方法來忏悔呢?

  答:一般來講,這些罪業屬于近五無間罪,是非常嚴重的。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注疏》中說:“依靠叁寶而造的罪業,叫做無與倫比的罪業。如果毀壞過佛像、佛經和佛塔,則應按照二倍以上修複,然後再在叁寶面前忏悔。”比如說,自己以前毀壞過佛塔,就要造兩座以上比以前更殊勝的佛塔,造完以後再在叁寶面前忏悔。忏悔的方式,最好是以四對治力念誦百字明或金剛薩埵心咒,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念十萬百字明或者四十萬金剛薩埵心咒。

  若能如此行持,依據佛經裏的教證,應該可以忏悔清淨。

  問:通過什麼方式才能得到傳承?

  答:得傳承必須要依靠聲音,不管你聽MP3,還是看VCD、DVD,聲音最好不要間斷。有些道友只看法本,沒有聽法,雖然可以得到一些法義,但並不能獲得真實的傳承。

  所以,聽受聲音非常重要,無論是集體學習、個人學習,只要聽到傳法的聲音,應該都能夠得到傳承。

  問:作爲一個世間人,怎麼樣將世間法與佛法圓融?

  答:嚴格來說,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有許多相違之處,真正要做一個非常好的修行人,必須要看破世間上的很多東西。

  但若沒有這麼嚴格的要求,作爲一個在家人,也可以將佛法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比如說,每天對自己有一個要求,盡量念誦一些咒語、作一些觀想,同時,無論接觸任何人、在任何環境中,皆應以慈悲心來對待。即使遇到一些坎坷不平,也能以佛教的教言提醒自己,看得比較淡,不要特別執著。這樣以後,就如同《六祖壇經》所講的那樣,應該能做到世間與出世間的圓融。

  現在世間上也有些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一方面自己的修行特別好,另一方面,依靠佛教的慈悲教義,對社會乃至整個人類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問:在修行過程中,如何對待驗相?

  答:驗相並不是很重要。自己通過修行,相續中的貪心、嗔心等煩惱減少,信心、慈悲心增上,這是最好的驗相。表面上能看到什麼東西、聽到什麼聲音,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學習佛法時,最好不要以求神通、求驗相爲目的,而應努力讓自相續變得善良,爲利益衆生發菩提心!

  問:如何選擇與自己有緣的法門?

  答:你對哪個法門最有信心,則說明你是哪個法門的所化根器。比如你對淨土宗最有信心,那麼淨土宗就是你的有緣法門;如果你對密宗最有信心,密宗就是你的有緣法門。因此,若要選擇與自己相應的法門,可根據自己的信心和歡喜心來決定。

  問:現在有些“高僧大德”,經常說自己是某某佛菩薩的化身,可看到別人的前世後世,能否以此來判斷此人是假冒的大德?

  答:我覺得他應該是個大德!因爲大德才敢說自己的成就。

  問:可是在密宗戒律裏,不是規定不能隨便說自己的境界嗎?

  答:自己有的話,應該可以說。開玩笑!

  不管是藏傳佛教、漢傳佛教,一個人若在直接宣揚“我是某某大德的轉世,與天人鬼神等經常交流”,這種行爲在佛教中不太贊歎。不但不贊歎,而且真正有法相的上師,據我所知,不會宣揚自己的成就如何。因爲真正的大德用不著自我宣揚,別人通過他的清淨戒律、超越智慧等,也能推知他的不凡。相反,假如一個人到處宣揚自己是某某的化身,這個人可能有一些問題。

  但有些信衆比較愚笨,具有法相的大德不歡迎,成天圍著那些自我吹噓的人轉。包括國外,這種現象也特別多。前段時間,有位修行人說:“除了釋迦牟尼佛沒有轉世以外,其他的大菩薩、大成就者,如蓮花生大師二十五大弟子、瑪爾巴、米拉日巴等,都已經出現了,新活佛都找不到自己的“前世”了。”這種說法比較諷刺,但確實令人值得深思。

  實際上,真正的大成就者不太宣揚這些,如觀音上師、Gmb、法王如意寶,根本不承認自己是誰的化身。法王如意寶曾謙虛地說:“有些授記中說我是列繞朗巴的化身,但我認爲肯定不是,只不過是有一些列繞朗巴的加持而已。”還有國外的觀音上師,也從來不說自己是第幾世、有多麼了不起的成就,他老人家在許多場合中,只說自己是藏傳佛教的一名普通僧人,只不過對釋迦牟尼佛有不共的信心。

  通過這些智者們的語言,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在外面拼命宣傳自己的人,應該值得好好觀察!

  問:有些人先皈依顯宗師父,後來接受了密宗灌頂,但又擔心被顯宗師父知道,這種沖突應該如何化解?

  答:比較而言,老一輩大德與新一代大德的心態不太相同,由于和外面的交往比較少,有些老法師對藏傳佛教不太接受。

  但近幾年來,藏地大德們不斷提倡放生、吃素、念佛,有些法師…

《閑談問答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供燈之功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