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閑談問答錄▪P8

  ..續本文上一頁也在直接或間接地了解藏傳佛教,就像以前的弘一大師一樣,雖然早年排斥過密宗,但後來逐漸認識到排斥密宗是不合理的。

  從我幾十年的感覺來看,現在漢傳佛教的大德們對密宗的結緣、交往,跟過去是完全不同的。近年來,我去過淨土宗的東林寺,禅宗五祖、六祖的道場,發現新一代的大德們雖然沒有親自來過藏地,但原則上還是能夠接受密宗。即便有少數法師不能接受,但自己暫時可以不說,悄悄地修法就行了。

  問:如果很想學佛,但是家裏非常反對,不讓供佛,白天工作又特別忙,這該怎麼辦?

  答:所謂的學習佛法,不僅是形象上做一些事情,關鍵要對佛陀有敬仰心。當然,每個人的情況各不相同,有些人雖然很想學習佛法、研究佛法,以大乘菩提心來利益衆生,但家裏和單位經常製造違緣,在這種情況下,自己應盡量抽時間來念經、看書、放生,道心永遠都不能退。

  尤其是違緣越來越多時,發心越是要堅定。只要真正有信心,外在環境不一定能阻礙自己學佛。

  問:人死了以後,應該爲他做些什麼?

  答:按照佛教的傳統,遺體最少在3天之內不能動,在此期間,家人和道友應該爲他助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等聖號。如果懂得其他儀軌,則應盡量爲其念誦;如果不懂的話,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也非常好。

  一般來講,人死了以後,四十九天內每天爲他做一件善事、在耳邊念佛是不能斷的,這種傳統在顯宗、密宗中基本上都相同。

  問:遺體柔軟是否就表示往生了?

  答:也不一定。按照大乘的某些教言,判斷往生的標准,最好是看天象的變化,有些人的身體雖然僵硬,但也有可能往生了。

  問:對學佛者來說,利益衆生重要,還是成佛重要?

  答:華智仁波切在《現觀莊嚴論修法》中講過:“我們成佛實際上就是爲了利益衆生,並不是獲得佛果後,自己過得快快樂樂。”學佛就是爲了成佛,而成佛就是爲了幫助天邊無際的衆生。

  問:這樣的話,有些人破了密乘戒,我們是遠離他還是幫助他?

  答:從究竟而言,利益衆生是最重要的。但暫時來講,當我們遇到一些不如法的衆生時,行爲上可以遠離他,否則若與之同流合汙,對自己的見解、行爲有一定影響。但心裏的願菩提心不能舍棄,智悲光尊者、無垢光尊者都講過:“對于這些惡友,千萬不能舍棄菩提心,但行爲上盡量不要交往,自己沒有達到一定境界之前,與之交往的話,很可能令自己的見修退失。”對此,佛陀在諸多論典續部中也闡述過。

  問:居士群體中可以建立佛學院嗎?

  答:我認爲可以。雖然在家人的瑣事比較多,但現在人爲了達到世間的目標,尚且花很多精力和時間去學各種課程,那學習對今生來世都有利的佛法就更應該了。而且在漢地,現在學佛的在家人比較多,建立一個適合他們生活與行爲的佛學院,爲他們學佛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能令許多居士從中得到極大的利益。

  當然,他們的教師隊伍不能全部是在家人,而應該請出家人來擔任。如果出家人有能力、有智慧,也應爲在家人專門建立這種佛學院。但至于具體操作,我本人沒怎麼思維過。

  問:如果接了一個法,上師明確地說這個法每天必須修,但作爲一個在家居士,每天事情比較忙,這該如何把握呢?

  答:修此法對你內心調伏起到什麼樣的作用,這個要值得觀察。再加上給你灌頂傳法的上師是不是公認的?他是不是按佛法的儀軌自己也在修?這些都要好好地了解。

  問:如果今天沒有修,明天可不可以補上呢?

  答:對任何一個法來說,這都是可以的。

  問:我今天沒有修,明天也沒有補上,這會不會違背誓言?

  答:可以第叁天修嘛!(衆笑)

  問:也就是說,不管怎麼樣,每天都要平均修一次?

  答:對!

  問:爲什麼不必舍棄煩惱,而煩惱自解脫呢?

  答:是這樣的。不管是禅宗還是密宗,根基比較好的人,明白煩惱的本體是空性。比如生起猛厲的嗔恨心時,觀察嗔恨心到底在哪裏,是在身體裏、心裏,還是在外面……,這樣一經觀察,嗔恨心當下不存在,若了悟到這一點,就是所謂的“煩惱自解脫”。但如果沒有認識的話,嗔恨心就是自相的嗔恨心,不能叫做自解脫。

  問:米拉日巴尊者到牛角裏去避雨,他身體沒有變小,牛角也沒有變大,我不理解這是什麼樣的境界。

  答:怎麼不理解呢?

  問:好像超出我的想象吧。

  答:這種境界就是超出我們的想象。《華嚴經》中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與多是一體的。在凡夫人的分別念前,這種說法似乎很不合理,但實際上,實相的境界不可思議,這種境界當中什麼都可以顯現,一個微塵上有十方諸佛菩薩也是可以的。

  問:既然造業是自作自受,爲什麼高僧大德可以替衆生帶業?

  答:一般來講,自己所造之業不可能成熟于他處,佛陀在《百業經》中說:“一切衆生之業不會成熟于器界的地水火風,也不會成熟于其他衆生的相續,而是成熟于自身的界蘊處,即所謂“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是從總的業因果而言的。

  但有些高僧大德、諸佛菩薩能替衆生帶業,這是因爲他們的加持力不可思議,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減輕衆生所受的痛苦。定業轉變的這些問題,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自釋》中有廣說,方便時大家可以看一下。

  問:在工作中大家一起貪汙受賄,別人都已經拿了,但輪到自己時,因爲學過佛而不想拿,可這樣別人會嗔恨你,這時候該如何做?這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我。

  答:你不要嗔恨就可以,盡量不要起煩惱!

  問:但具體要怎麼做呢?是隨波逐流,還是如理如法去做?如果真的如理如法,在世間中是很困難的。

  答:沒事,首先有點困難,但慢慢會好的。你的行爲若如理如法,一開始肯定有許許多多的人不理解,對你産生誤解、成見等等,但是到了一定的時候,他們會慢慢認可的。

  問:自從學佛以後,周圍人有一些說法,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答:大概有什麼樣的說法?

  問:他們說:“你爲什麼要學佛?它能帶給你吃嗎?”

  答:你可以問他:“人活在世間上,難道就是爲了吃嗎?”

  問:但這樣解釋的話,他們還是會有疑惑。

  答:沒事,如果用道理給他們解釋,他們應該會理解的。但若連道理都不聽,那就沒有辦法了。學了佛以後,肯定有人對我們不理解,但通過學佛自己獲得了今生來世的利益,以這種利益來感化別人,應該不是很困難!

  問:爲什麼舍棄了密法,就不能往生極樂世界?

  答:密法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所宣講的最甚深、最精要的法門,可以說代表了佛法,若以嗔恨心來舍棄密法,依靠淨土宗的任何修法也不一定會成功。因爲《阿彌陀經》、《極樂淨土莊嚴功德經》中皆說:舍法罪不能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不管是密法,還是其他宗派的法,假如隨隨便便地舍棄,今生想獲得往生是非常困難的。

  問:有個人在念佛持咒時,經常出現對佛菩薩的不淨念頭,他自己也是特別恐懼,害怕墮入地獄,請問怎麼消除這種念頭?

  答:什麼樣的不清淨念頭?貪心、嗔心還是癡心?

  問:比如說,見到蓮花生大師像時非常害怕。

  答:那沒有什麼吧。最好多念一些金剛薩埵心咒!

  有些衆生前世沒有積累福報,今生經常出現一些不如法的邪念,這完全是自己的業力和妄執現前。了知這些念頭的來源之後,盡量地祈禱諸佛菩薩,進行忏悔,多看一些諸佛菩薩的傳記,了知諸佛菩薩浩瀚如海的智慧和悲心,觀察自己有沒有這方面的功德,如果沒有的話,憑什麼對他們生起不清淨的念頭?

  所以,自己一方面要好好地忏悔,另一方面多觀想諸佛菩薩的功德,漸漸地這種念頭會消失的。

  問:在學佛的過程中,以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外道徒?

  答:他們也是衆生,應該以慈悲心來對待!但是要知道,他們的宗教與佛法有著本質上的差別,故而見解上不能與他們混爲一談,應將自己的見解先穩固下來,然後在行爲上,以慈悲心來對待他們。

  問:如果自己對佛教的見解還不穩固,那首先是穩固見解,還是幫助他們?

  答:按照大乘修學的次第來講,見解一定要先穩固,如果沒有穩固的話,很有可能隨外境而轉,最終墮入無法自救的深淵中。

  當然,見解穩固並不意味著要獲得很高的境界或者成就,倘若你身處人群或外道團體中,對叁寶、佛教的信心永不退轉,達到這樣的境界時,我認爲就可以盡量地度化衆生、幫助身邊的人了。

  問:藏傳的“淨土四因”與漢傳的“事持理持念佛”,如何融到一起呢?

  答:不同的念佛方式不一定非要合在一起,盡管彼此並無相違之處。

  漢地曆來重視念誦,雖然佛經中宣說了受持、念誦、爲他人說等十種法門,但許多漢地寺院似乎只強調念誦。不管去到哪個寺院,大家早晚都在念佛,而心之受持、觀修或爲他人說法卻少有人行持。盡管漢地有許多念佛法門的教言,但真正能受持講聞的人並不多。而藏地曆來重視見解的抉擇,這樣的淨土四因,也不一定要與漢地念佛方式結合起來。

  要知道,不同的傳承,有不同的功德和加持!

  問:有些人將自己的身口意供養給上師。身體供養上師的話,可以幫上師做事情,按上師的意願修善法,但語言和意識怎麼供養上師?

  答:遵循上師所傳的教言,語言盡量說利益衆生的話語,心裏經常憶念利益衆生的事情。

  在身口意叁門中,意識是最關鍵的!

  問:有位大德說“禅宗是顯宗的大手印”,您是如何看待禅宗的?

  答:我說“禅宗是顯宗的大圓滿”!因爲這位大德是噶舉派的,我是甯瑪派的。(衆笑)

  問:顯宗的大圓滿和密宗的大圓滿有什麼不同?

  答:顯宗的大圓滿不用灌頂!

  問:那在見、修、行、果方面呢?

《閑談問答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供燈之功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