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闲谈问答录▪P6

  ..续本文上一页。《百业经》、《贤愚经》中多有这样的记载:佛陀为众眷属宣说,此比丘于多少劫前曾造何业,以此业缘而于今世转生为人,并于佛前出家。这些公案中的时间、事件,均是佛以智慧现量照见并如实宣说,不用依靠什么仪器,也没有不可靠的推理揣测。因此,与科学相比,佛教是否更为科学呢?

  问:什么叫“现空双运”?

  答:蕴界处等一切诸法的基,即是现空双运。比如我们人类见一碗水,饿鬼见为脓,地狱众生见为铁水,天人见为甘露……,六道众生虽各有不同所见,但它有一个共同的现分——光明。实际上,这个现分的本体仍为空性,这就是所谓的“现空双运”。在圣者的根本慧定面前,离戏大空性现前的同时,这个光明也是不离开的。

  现空双运这一本体,虽然以教理可以成立,但无法在我们的分别心中建立。

  问:对于“见修成正比”与“见比天高,行比海低”,应如何理解才互不相违?

  答:所谓“见修成正比”,是指在理论上有怎样的见解,才会摄持怎样的修行,修行不会超越见解。而“见比天高,行比海低”,是指在行持的过程中,即使见解再高,也不能废弃最细的取舍因果,正如莲花生大师所云:“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

  要知道,即使见解再高,行持也应最低,即使见解是中观空性见或无上大圆满,行为上也应小心翼翼,从小乘的行住坐卧诸威仪和断恶行善等取舍因果做起。在行持的过程中,行为不一定要跟随见解,尽管见修行果成正比,但若不考虑周围环境,以很高的见解去显现超胜行为,他人可能会接受不了。当然,假如一点见解都没有,只是在行为上“高”,别人更是受不了!

  问:有人认为在忏悔方面,念阿弥陀佛与持金刚萨埵心咒无别,只要念佛就可以了。是这样吗?

  答:佛经里有没有这样的记载?

  问:他说从究竟而言,二者是一样的。

  答:从究竟而言,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也是空性,又何需念佛求往生?

  观待世俗缘起,念修金刚萨埵心咒忏悔业障,是极为超胜的。尽管《阿弥陀经》中说过,念佛名号可以清净罪业,《极乐愿文》中也有类似教证,有些祖师大德还说:“即使造了五无间罪、谤法罪,只念阿弥陀佛,也有清净的机会。”但作为一个修行人,最好的修行方式就是:传承上师怎样做,我们也怎样做。这是非常可靠的!

  传承上师让我们观想金刚萨埵,念诵金刚萨埵心咒,那我们就应当如是忏悔。金刚萨埵于因地时曾发愿:“我成佛时,凡持我心咒者,可令一切罪障皆得清净,五无间罪与谤法罪,也能无余清净。若不清净,我不取佛果。”

  因此,我们应深信念修金刚萨埵的不共之处。虽然念阿弥陀佛是一种忏悔,发菩提心是一种忏悔,修习空性也是一种忏悔,但对一般凡夫来讲,在不具这些超胜境界之前,念修金刚萨埵进行忏悔,是最可靠的!

  问:有居士认为,学了大圆满以后,最后仍要走禅宗之路。这种说法对吗?

  答:众生的分别念无量无边,我没有时间一一回答。

  问:他的想法是不是不太合理?

  答:对!不合理。

  问:那该怎样劝导他?

  答:好好地闻思修行。实学,实修,才能实证!

  问:没有菩提心可以往生吗?

  答:不可以。

  问:那杀牛人在地狱相现前时,猛厉念佛即得往生;打铁人在“叮当”声中念佛,命终也得往生,这怎么解释?

  答:你怎么知道杀牛人在猛厉祈祷时未生起菩提心?你凭什么说打铁人在“叮当”声中没有菩提心?

  问:顶礼哪一尊佛的功德大?

  答:“顶礼哪一尊佛的功德大”,我在有关经典中并未见过。不过我想:不论你顶礼哪一尊佛,若能观想十方诸佛菩萨与此佛同一本体,这样修就很好。《释尊广传》中不是说过嘛,将所有忿怒、寂静本尊以及诸佛菩萨,全部融入一尊佛的本体中,而行顶礼。

  听说有些人在家里设佛堂时,将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佛堂分开,每一尊佛像前的供品也一定要相等,否则好像过意不去。其实不需要这样,只要对一切殊胜对境都怀有清净心供养,功德是平等的!

  问:有位居士请了《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未经您开许,可以看吗?

  答:他看了还是没有看?

  问:已经看了。

  答:看了以后再请示,不太合理吧!

  问:那这个过失大吗?

  答:显宗部分可以看,但密宗部分必须要得灌顶。如果他得过灌顶就可以,不一定要开许。

  问:粗大的五蕴怎么样转变为清净?

  答:云怎么消于虚空中的?云表示我们的身体,虚空表示法界。我们经常看到云漂浮在虚空中,很漂亮、很好看,但以一些偶然的因缘,云全部消于虚空中,为什么?

  云可以,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不可以?一样的道理!

  问:抉择现空双运,对我们最关键的指导在哪里?

  答:见修行都很重要。

  问:那为什么修的时侯没有提到显现?

  答:怎么没提到呢?所有的中观修法,都不会离开现空双运,绝不会只是一个单空的修法。如果你觉得这根柱子是空性的,但没有显现,这说明你还没有懂得中观的道理。

  对于任何一法,虽然在原文中不一定提到它是现空双运,但你在见解上要了知它是现空双运,修行上也要修持现空双运。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讲得很清楚:见解上,离开显现抉择不出空性。见解若没有抉择好,怎么修呢?在修行上,虽然见解已抉择了现空双运,但修的时候只修一个单空,这合理吗?对格鲁派的观点,全知麦彭仁波切怎么说的,你还记得吗?

  问:中阴身比活着的时侯迷惑还是清醒?

  答:莲花生大士的教言及某些经典中说:一般来说,中阴身的意识要比生前敏锐七倍。当然,也有迷惑的情况。

  问:一个人要往生,若有亲人拦阻,怎么办?

  答:进入中阴时,若有正见要往生,途中遇到有人来劝阻:“我是你的某某亲友,你不能去啊!”“你应该考虑我们的痛苦,回来啊!”此时应想:这是我往生的一种障碍,不能听他们的!然后就勇往直前。

  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里有一则比喻:往生极乐世界时,对一切都不要贪恋,应像从网中解脱出来的老鹰一样,义无反顾地冲向天空。

  问:人在临死之前,还需要有哪些准备?

  答:如果有一些财产,则应尽量舍弃,比如用来供养僧众、供养三宝等;倘若实在来不及,就从内心里放弃,这也很重要!

  有些阿弥陀佛的修法要诀中说:我们在临终时,里里外外的死相已经出现,自己也知道肯定活不了了,那时候不要执著任何财产,也不要执著这样那样的东西,假如来不及舍弃,就在心里想:“我从无始以来于轮回中一直流转,今生终于遇到了往生法,我一定要舍弃对眷属、财产的贪恋,唯一希求往生。”

  这就是上师们的教言,是非常重要的教言!临死时,我们很可能贪著“我的亲人”、“我的房屋”、“我的资具”等等,如果出现了这些念头,就不可能真正往生。所以,不能贪恋任何事物,要全部放弃!

  现在所学的教言,有些可能用在临终时,有些用在中阴时,不论是临终还是中阴,大家都要尽量忆念这些教言,并实际起用,这是相当重要的!

  问:《宝鬘经》中说:“念诵文殊菩萨名号及心咒的功德,超胜于念诵千百万亿佛陀的名号。”这该如何理解?

  答:从不同的功德而言,某些佛号的作用也不相同。比如说,在临死众生的耳边念诵“宝髻佛”名号,这个众生就不会堕入恶趣,而其他佛号就没有这一作用。当然,并不是其他佛不具有这样的功德,而是因为宝髻佛以不共愿力所成就的这一功德,佛经中作了宣说,对其他佛则未作宣讲。

  同理,从开启智慧而言,文殊菩萨的名号及心咒更为超胜。文殊菩萨虽现为菩萨身份,实乃古佛再来。《宝鬘经》中说:“文殊菩萨早已成佛。”《文殊菩萨净土庄严经》中说:“文殊菩萨以菩萨形象利益众生。”另有经典说:“文殊菩萨于未来成佛。”由此可知,文殊菩萨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同样是佛,诸佛名号的功德自然平等一味,但从文殊菩萨因地不共的愿力而言,若要开启智慧,念诵文殊心咒,威力决定超胜其他诸佛名号。

  问:有些人破斥带业往生,这合理吗?

  答:怎么破的?

  问:他说应该消业才能往生,带业往生违背因果。

  答:带业应该可以往生。为什么呢?因为即使你已得菩萨位,相续中还是有业,至少所知障尚未断尽。因此,带业往生并非不成立,只不过按照某些净土宗的教言,带业往生只能得下品位。

  问:跟法王结缘的众生都能往生极乐世界,请问是何时往生?

  答:即生也可以,临终也可以,中阴也可以,后世也可以。

  问:什么才叫跟法王结缘呢?

  答:所谓结缘有各种方式,比如按法王的要求念阿弥陀佛圣号、获得法王的灌顶、得过法王的教授,以及对法王见闻忆触等,这些都算是结缘。

  问:与东方琉璃世界、兜率天、莲师刹土相比,极乐世界是否有超胜之处?

  答:从教证来看,对于极乐世界,佛经中确有“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即可获得往生”的字句,但对兜率天、莲师刹土、琉璃世界等刹土,佛经中并没有明确记载。

  从器世界来讲,有些刹土不如极乐世界那样庄严,莲师刹土在某些持明者面前有显现,但从外观上看,那里就是一个罗刹世界;兜率天仍属三界中的欲界天,虽有弥勒菩萨等清净圣众,但也住有一些不清净众生;东方琉璃世界虽然功德很大,也与极乐世界同样庄严,但要往生彼刹土特别困难。

  所以,历来高僧大德所推崇的,多是极乐世界。

  问:往生琉璃世界如何困难?是不是登地以上才可以?

  答:有一部经专门讲了琉璃世界的功德庄严,上师如意宝在圆寂前的六、七个月,曾让一位堪布在身边诵这部经典。当时我也阅读了这部经,感觉琉璃世界与极乐世界无有差别。

  但往生这…

《闲谈问答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供灯之功德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