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講課記錄 第八▪P3

  ..續本文上一頁的方法,成佛的武器!比你普通給他一點財富,功德大的多。有錢人你以爲他沒有痛苦呀?錢放在這裏不安全,那裏不安全,放在銀行會貶值,放在家裏怕賊,成天擔心得不得了。所以富貴人有富貴人的煩惱。要給他物質上的幫助,也要給他精神上的財富。快樂的源泉來自什麼?來自智慧。智慧來自什麼?來自覺悟。覺悟來自什麼?來自佛法呀!所以我們在幫助衆生的時候,要懂得這個原理呀,怎樣才能給衆生真正的快樂?怎樣才能讓衆生真正的安穩。當然,生活上有困難,也要幫助他。不然他成天顛沛流離,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怎麼修習呀?怎麼成佛呀。但是這是初步的,我們要提升,在衆生滿足基本生活條件的基礎上進一步教給他成佛的武器,成佛的方法,覺悟的武器,覺悟的方法!才能給衆生真正的快樂,才能給衆生真正的安穩。所以,爲什麼叫“無爲福勝分”?成佛、覺悟的方法是什麼?“無爲”、“空”,空是真空,真空才能有妙有,那個福德才無比,才廣大。“無爲福勝”就是要懂得給衆生真正快樂的方法。最究竟的,最徹底的,要給衆生帶來真正的快樂,這個福德無窮無盡呀。所以諸位,我們學佛,學佛的什麼?學佛的精神,學佛的方法,學佛那種自信、堅忍不拔的精神,精進的精神。學佛的方法,什麼方法?覺悟的方法。那麼怎麼度化衆生?要教給衆生覺悟的方法。這個才是關鍵的,爲什麼?他的種子你幫他了不了,他的成就不是你能夠給他成就的,要他自己成就的。關鍵要他自己掌握方法。

  過去禅宗裏有一個公案就是教我們怎麼去度衆生。我把這個公案講出來供大家參考。過去有一個老頭一輩子靠做賊養家糊口,所以他做了一輩子的賊,積累了很多做賊的經驗。這個老頭子做賊輕車熟路,我們有句歇後語:“壇子裏邊抓烏龜,十拿九穩”。他的兒子長大成人了。他想我也老了,不能再做賊了。按普通的觀念,子承父業嘛。就要教他的兒子做賊。下面是關鍵,老子是怎麼教兒子做賊的?大家猜猜?

  老頭有天晚上帶兒子到人家櫃子裏去偷東西,老頭打開櫃子,叫兒子鑽進去,兒子進去以後,老頭把櫃子關上,然後大喊抓賊,再把門鎖上。老子就跑了,兒子在裏面,想這老子真可惡。那家人就起來了,找賊在哪裏呢,兒子就在櫃子裏面學老鼠叫,那家人想原來是老鼠在啃東西呀,就趕快打開櫃子,櫃子一開兒子就跑了。老頭帶兒子進來的時候有個洞,兒子跑到洞口發現老子先走,把洞給堵死了。怎麼辦?正好旁邊有口井,兒子急中生智,就抓個石頭仍到井裏,那家人就以爲他跳到井裏去了,到井裏抓賊。兒子趁機從大門出去了。兒子回去說,你說教我,怎麼不教呀?老子說你比我更厲害!

  大家懂的這個道理了嗎?教給他方法,磨煉他。我們剛才不是講了嗎?不在乎我們給他都少東西。在于教給他啓迪智慧的方法、成佛的方法,教給他得到快樂的方法,這個更重要。如果我們老是扶著他走,多麼慢呀?

  這說明一個問題,就是怎麼去度衆生,才是真正的度衆生。希望大家仔細體會。無爲福勝分,就是法布施勝財布施。爲什麼法布施勝財布施?因爲法布施會教他成佛的辦法,覺悟的辦法,解脫生死的辦法。而財布施不能解決最終的問題。

  下面,第十二分

  “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爲有佛若尊重弟子。”

  這個品題非常明確,“尊重正教分”。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就是說只要你講《金剛經》,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天龍八部都會來供養。供養什麼?供養法呀。如佛塔廟嘛。塔廟,就是佛弟子供養的,只要講《金剛經》他們都象供養塔廟一樣去供養。供養什麼?供養法呀。佛弟子學什麼?學佛的法呀!

  所以,塔廟在哪裏?在法中。法在哪裏?在自性中呀!所以詩上說“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靈山在哪裏呀?“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呀。所以一講《金剛經》,他們都會來恭敬供養。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爲有佛若尊重弟子。什麼意思?我們過去講,佛的法,很珍貴的。法身舍利!經典所在之處,就是佛的法身,我們就要恭敬,要供養。如果我們能受持這部經典,我們自己就成就法身。那當然是最上第一希有啊。若尊重弟子,佛弟子都要去尊重呀。所以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爲有佛,佛弟子都要尊重,象佛一樣的尊重呀。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我們對經典要抱有一個什麼樣的心態。經典就是佛的法身。爲什麼這樣講?我們過去說“從聞思修,入叁摩地”,什麼意思?我常打一個比喻,經典就是智慧的寶庫,是盞智慧的明燈,我們凡夫這盞燈沒有光,沒有火焰,我們通過聞思修,用經典裏邊這盞智慧的燈,點亮自己這盞無明籠罩的燈,就讓自己內心融入光明,融入智慧燈,所以我們受持讀誦,就能把自己內心沒有火焰的燈,接上有火焰的智慧燈,靠什麼?經典!所以,“從聞思修,入叁摩地”,非常重要,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爲有佛。經典是福德智慧的象征,所以我們都應該恭敬經典,就象恭敬佛一樣。

  但是注意,有人提到一個問題,“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裏我們要明白,尊重法,不等于執著法。這是兩個概念,不可混淆。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更應該看出,佛的智慧是什麼,尊重正教,尊重法,佛的法是什麼?

  法是什麼?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釋迦摩尼佛傳的嘛!就這四句話。諸位,好好體會。法在哪?金剛經在哪?在自性中!是法身舍利!所以,我們要怎樣受持,怎樣恭敬,這裏都告訴我們了。你讀誦受持,就是對經典最大的尊重。所以我們要懂得怎麼尊重啊,不是把經典抱起來,頂起來就是尊重了,那是執著。而是受持讀誦解說,這是對經典最大的尊重。因爲受持解說讀誦,你內心裏面就有法身,就有佛在。所以我們說尊重正教,怎麼尊重正教?解說、受持、讀誦!受持讀誦,讀誦受持,是相輔相成的。讀誦是聞,受持是思、修嘛,是如法修行嘛。所以,真正的尊重正教,就是法隨法行,無我空有。這才是最好的對經典的尊重,對佛法的尊重。所以尊重經典,不是把金剛經抱在懷裏,頂在頭上,每天送多少錢……當然我不是說對經典不需要這些,對經典也要禮拜,也要供養,這是形式,形式也要呀,沒有形式怎麼知道內心的恭敬呢。但是尊重經典最好的方式,就是依照經典,精進修行,如法修行。這才是最好的尊重。

  

《《金剛經》講課記錄 第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