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講課記錄 第五▪P5

  ..續本文上一頁:如果說”(錄音不完整),你才能夠真正達到無相念佛,你真正達到了無相念佛,一心不亂,那對你修持淨土是莫大的促進。

  12、人前生意識的因,可是今生本能的果?這是一個法師講的不知對不對,請法師開釋 (接第6問)

  答:這句話,我不太明白他的意思,可以這樣說,我們今生所遭遇的一切,若是果的話,那麼這些結果都是由于我們前世業力的因。這個說法應該是對的。

  13、經裏講福報的時候,常常看到一條:說若今生是女身,則以後(來世)會是男身,這不是重男輕女嗎?歧視嘛,怎麼個衆生平等呢?這是否只是佛陀的方便開示?

  答:這個啊,我是這樣看的,佛經講的男身與女身啊,我個人說不一定是說我們世間的女身和男身啊。佛經裏講的這個女身有丈夫相,有氣魄,有智慧,所以,佛陀講的男身女身,男相女相,不是用我們世間的男女來衡量的,而是看你的魄力,你的氣質,你的智慧,這方面來衡量的。

  14、阿彌陀佛,請問法師,常因執于感情不順而生煩惱心,從而抹煞了原有的智慧心,怎麼辦?

  答:感情這個東西啊,就象野獸,就象洪水,你越糾纏它越凶猛。所以呢,我個人的辦法就是疏導,不要去糾纏。

  15、既然“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麼應如何看待極樂世界?

  答:極樂世界也是虛妄,也不具有真實性,它是清淨的虛妄,是清淨的虛空。這裏要注意啊,“凡所有相”,它是在有相的基礎上,才是虛妄,所以,它不是否定這個相,所以,我們在看待事物的時候,雖然有相,它是虛妄,它是在有相的前提下是虛妄。我想這個並不矛盾。

  16、佛經裏所講的開法會的時候,什麼諸佛菩薩毛孔發光,怎麼怎麼的,這是神通嗎?還是只是爲了讓讀經的人生起信心,或者是禅定的境界?

  答:這是諸佛的功德,是自然的流露。

  17、感情太折磨人了。(接第14問)

  答:是啊,所以我們還是凡夫啊,不過,如果你有感情的經曆,你更容易放下。

  18、若有須身布施的場合,如生命布施,若此則須面對父母及社會的反應,如傷了他人的心等等,同時自身此生沒有所成尚不太甘心,恐後後悔;但因不忍心若不作過後更會後悔,請法師慈悲開示如何抉擇。

  答:我想啊你只要無愧于自心,無愧于良心就可以了。   19、可爲什麼意識不能全部轉爲本能呢?記載有的活佛能記住前生的事

  答:這個要全部轉的話,因爲佛教講啊,有的因在現在成熟了它就轉變了,有的因還沒有成熟就要到將來才轉變。就如果樹上的果實一樣,有的今天紅了,成熟了,有的要明天才成熟,這個有時間關系。

  20、阿彌陀佛!請問法師,對于 戒邪淫 戒了又犯,反反複複,往往事後後悔,對于戒邪淫師傅有更好的指導方法嗎?

  答:邪淫,針對在家信徒,一夫一妻可以的,但是如果有第叁者,這是不允許的。對于指導方法,我沒有經驗,但是,在平時對治煩惱,我有一個辦法,就是當你自己用自己的力量辦不到的時候,你就在內心裏面觀想你最害怕的人就站在你面前。你可以試試。

  21、怎樣來讓我們周圍的人慢慢接觸佛法呢?我的體會是,如果你直接告訴他們念經念佛,反而引起謗佛謗經之過,說你是迷信,把大家的關系搞得僵僵的。

  答:最好的辦法是身教重于言教。用你的一言一行去感化他。

  22、我還是門外漢,我想佛一個善念,就可以令所有人皈依佛,可爲什麼當今社會信佛的人還不是很多?

  答:白馬寺有一副對聯,當年江澤民去視察的時候,非常贊賞,我把這副對聯送給你,你就知道了,“天雨心寬,難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難度不善之人。” 什麼意思?“天雨心寬”,就是普天降雨,可是,沒有根的草,它能接受雨露的滋養嗎?這個信佛不信佛,要取決于自己,不取決于佛啊。佛是要我們每個人都信佛,都能修行,可是,我們世間的衆生他自己不發心,沒有這個福報,沒有這個根基,那是不行的。

  23、請問法師“心能物轉”怎麼解,其原理如何?

  答:這個問題是這樣的,就是你高興的時候你看見再醜的人都覺得高興,煩惱的時候,多好的東西在你眼裏都不好,你都覺得非常**,這個原理是什麼呢?就是情緒。

  24、是否應該用佛法的道理但不告訴他是佛法的道理來幫助別人,從而慢慢的來引入門?(接第21問)

  答:好啊!這個辦法我覺得好。

  25、請問法師:寺院裏有女居士工作並且幹預寺院事務如法麼?

  答:居士只可以護法不可幹預寺院的事務。居士永遠是護法,這個道理要明白。

  26、頂禮法師,什麼樣的禅淨雙修是真正的禅淨雙修?我平時念佛,周末打坐。這是否如法呢?

  答:當然你念念佛,打打坐,這樣的修行很好。真正的禅淨雙修啊,念佛叁昧就是禅淨雙修。佛號,一句阿彌陀佛,不間斷,那就是禅,不亂啊,“禅者,定也,不亂也。”那才是真正的禅淨雙修。

  27、雲開月來大德介紹我到此,說可聞佛號發音,請問師父,

  答:南無阿彌陀佛。

  28、多看佛經,(如般若/法華等等經典)會影響淨土法門的修持嗎?

  答:我想是這樣,那就是看你用什麼樣的心態來看佛經。如果你的心態是清淨,它會促進你修持淨土法門。

  29、念佛叁昧,那就是說不一定要打坐?

  答:是的,念佛叁昧不一定是打坐,念佛叁昧就是你走路的時候走路,一句佛號不間斷,沒有第叁個念頭,那就是念佛叁昧,這個不一定要打坐。

  39、問題不詳,(接第25問)

  答:因爲寺院是僧團,僧團有僧團裏面的製度和生活規則,作爲居士,他不知道,也沒有權利知道僧團的具體生活規則,如果他幹預得過多,就會打亂僧團的秩序,是不好的,說得嚴重點,是破壞和和僧。這個罪過是無邊的。   31、法門很多,有沒有快速的方法?(*問題可能不完整)

  答:修行不能間斷,沒有特效藥,沒有速成的辦法。

  32、一門深入,怎樣才算一門深入?

  答:比如你修淨土,你就以淨土爲主,但是還要兼學其他的一些法門來指導你修淨土。

  33、請問法師佛法裏真與如實的區別是什麼?

  答:真與如實是沒有區別的,是無二的。

  34、我念佛一年多了,念佛時妄念還很多,如何除妄念。

  答:我想啊,如果你能辦到的話,你把念佛的聲音與你的脈搏,心跳的聲音一致。就是你念佛的聲音你念一句佛號的聲音與你的脈搏,與你的心跳一致,那麼妄念慢慢慢慢就會少一些。

  35、方便與我說佛音。

  答:南無觀世音菩薩也是佛音。

  36、禅淨雙修,是一門深入嗎?(接第31問)

  答:是的。

  37、請問法師什麼是妄念?念頭能斷嗎?

  答:妄念是第叁個念頭,念頭是不能斷的。六祖講:“一念絕即死。”要斷的念頭是妄念,那還有清淨念頭。

  38、真實與如實有什麼區別?

  答:真實與如實,佛法裏面,特別是唯識裏面,非常糾纏,要看具體的環境。當然,一般,如實指法性,真實是指事物的性質。比如這個事物的真實狀態,真實情況是緣起性空,這是它的性質,而如實一般指法性。

  39、常常爲男女情愛煩惱,怎麼辦?

  答:我們現在啊,很多人把男女的情愛看成他私人的産品,私有品,所以有煩惱。

  40、怎樣徹底除去叁毒,叁毒是來自因果嗎?一定要業消完才能去叁毒嗎?

  答:叁毒就是業,就是煩惱。貪嗔癡也是有因果的。

  41、專和博的關系。爲自己(一門深入的修行)也是爲他人(幫助他人)的“專”,與“博”(爲更好的幫助他人也是爲自己)是否可以相互促進?

  答:是相互促進的。

  42、師傅,念佛,念的時間長了,臉部發涼,眉心發跳,如何解決?是不是要觀想腳心?

  答:不用,我覺得你最好觀想佛像,觀想阿彌陀佛的佛像。

  43、印度葛印卡大師“十日內觀禅修”,如法否 ?可否參加?

  答:我沒有參加過。我覺得可以去參加一下。

  44、學佛是學佛的因地,還是果地?

  答:要學因地也要學果地。學因地,是學佛是怎樣成佛的,是學佛的智慧。也要學果地,學佛成佛以後還要度衆生。

  45、請法師慈悲開示:《壇經》裏的忏悔品裏的“四、解脫香”,“不思善不思惡”,這句話的理解。

  答:“解脫香”就是指的我們斷除煩惱,破除我執以後內心的喜悅,這裏是用解脫香來形容內心的喜悅。“不思善不思惡”,這是說不執著善,也不執著惡,內心裏面保持清淨心,平等心,就是這個道理。

  

  

《《金剛經》講課記錄 第五》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