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講課記錄 第四▪P3

  ..續本文上一頁度一切衆生,而內心裏面又沒有滅度一切衆生的執著。我們還可以體會到:衆生是你度的嗎?哪一個衆生是你度的?沒有,爲什麼?衆生是自度的,我們只是給予引導,教給他方法,鼓勵他。所以,希望大家懂得這個道理,懂得這個原理。那我們還要問,衆生在哪裏?諸位,我們要度化衆生,衆生在哪裏?衆生就在我們中,在我們自身上。我們身上就有很多很多的衆生啊,微生物,細菌,等等,這些都是衆生,所以,我們每天要吃飯,爲什麼?就是養我們身上的衆生,你以爲這個飯是你在吃嗎?不是的,你是在養你身上的衆生啊,並且,所有一切衆生都在我們自心中。   所以,這一分,總的概括兩句話:“將個人融化于大衆,將人生奉獻給衆生”。如果你還沒有辦到,你就還要檢點。

  提問:

  (有些問題因爲是學員采用“悄悄話”的形式,所以無法知道問題,略)

  1、是否可以把“我相”看做是四種相之核心?“我相”一除,其它叁相隨之即除?

  答:四個字吧,給你個答案:如是如是。

  2、請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心是真如嗎?

  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這個心就是菩提心、智慧心,菩提心,智慧心,當然是不離真如的。

  3、請問法師.佛說無我,那麼果報又是依何來報的呢

  請示下!

  答:果報也是“無我”,那裏有“我”呢?果報是屬于業力,是沒有“我”的。

  4、“一切法究竟無我”,是金剛經裏面說的?(問題聽得不太確切)

  答:“一切法究竟無我”,應該是整個佛法的核心理念,也是我們學佛的歸宿。   5、頂禮法師!怎樣才能做到恒順衆生?還是只有自度了才行嗎?否則沒有定力很難辦?所以,說:在忘我中才能真正的奉獻,而非奉獻中忘我?

  答:這裏要知道一個問題啊,“恒順衆生”,不是讓衆生牽著你的鼻孔跑,而是你要因勢利導衆生地去引導衆生,所以,這個主動權是在你這邊的,如果你是被衆生牽著跑,那麼你不是恒順衆生,你是在成就衆生,你是在跟著衆生跑。“恒順衆生”,是要真正的讓衆生回到菩提大道上來,那是我們每個人在智慧心的基礎上,如何善巧方便的去引導衆生,所以呢,忘我與奉獻,奉獻與忘我是同時的。

  6、阿彌陀佛,天臺宗所依的經典不是依法華經嗎?上次有人對末學說天臺宗還讀圓覺經,請問法師這是真的嗎?

  答:圓覺經不單是天臺宗的要學,其他宗派的都要學,那裏面有很多佛教的根本精神。

  7、再問法師.佛說:不可以身相見佛 ,不可以聲音求佛.否則是人行邪道.那麼大家在寺院中向佛祈福豈不錯了!

  答:這個地方不存在錯的問題,只存在根基成不成熟的問題,因爲學佛到成佛的路上不可能一步登天的,他能夠到寺院祈福,說明他有善心,我們可以逐漸引導,如果連一點善心都沒有了,就很難引導了,可是,如果從究竟上講,這還不究竟。所以,這裏沒有錯與對,只有究竟與不究竟。那麼,佛講的“不可以身相見佛 ,不可以聲音求佛”就是從究竟不究竟來講的,究竟才是正,不究竟就是邪。

  8、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的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相?

  答:這個啊,需要我們自己在平時待人接物的時候,能夠有一顆包容的心,一顆寬容的心,慢慢地來訓練,才能辦到。

  9、請問法師,我常聞:“世間少有禅師”,這是真的嗎?

  答:這個真實不需。爲什麼呢?現在講禅的,很多都是將禅的一部分,而不是講禅的整體。我也有同感,感覺現在學禅的人真少。

  10、那麼,大家又有何依止哪! (接第7問)

  這個就需要不斷地進步嘛。

  11、請問心和真如有什麼區別?

  答:心和真如是不二的。

  12、恒順與隨順有什麼區別嗎?

  答:恒順就是你在保持原則的情況下可以靈活,而隨順呢,很有可能你就是喪失原則的隨波逐流,那是不行的。

  13、忘我和奉獻怎樣保持同步?

  答:就是你在奉獻的時候能夠用無我的心去覺照,那就是同步了。

  14、請問法師,在哪裏尋禅師?

  答:在自心裏尋禅師啊,自心就是禅師。

  15、(悄悄話形式)

  答:那看你有什麼心啊,有菩提心那就不是執著,有自私的心,那就是執著。   16、可是在幫助他人的時候,如果自己都被他人的煩惱所轉,那怎麼去恒順衆生呢?所以,還是要自己有了定力才行?

  答:對啊,那就是你要注意原則啊。這個原則源于什麼?源于你自己的智慧啊。

  17、還有,法師剛才講無"我"在受報,那麼會否有産生歧義.是人認爲即無報受,即造業也無所謂了!清法師慈悲開示。

  答:要清楚“我”的概念,佛法講的“我”是什麼?是真實,是一成不變,那個叫“我”。而業力是變化的,是可以改善的,而不是真實的。如果業力是真實的,我們還改變得了嗎?所以這不是定數的,才是可以改變的,因此,業力是“無我”的,是可以改變的,可以造就的,所以,我們才能從凡夫成佛啊。

  18:怎樣在奉獻的時候能夠用無我的心去覺照,從而保持忘我與奉獻的同步。

  答:我這裏送你一句話,“遇險以不亂爲定”這是百丈禅師的話,如果你能有這樣的心態,你就能保持在奉獻的時候覺照,保持忘我與奉獻的同步。

  19:請問法師,抄印經書有什麼果報?

  答:經啊,是記載法寶的,抄印經書,功德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20:可是要從戒->定->慧,是個很漫長的過程啊。是否只有學習以前祖師大德那種自了漢很重的味道,才去幫助他人呢?

  答:這個不見得的。我舉個例子:食堂裏的廚師做飯,是給大家做的,給大家做好了後,大家吃了,他也吃了,他還會去自己給自己做一份嗎?不可能。所以,在幫助別人時候,在度化衆生的時候,自己學佛的同時就可以幫助他人,我們現在叫“分享”嘛。你在學佛的時候就可以和大衆分享佛法啊,哪裏還要等到做了自了漢後才去幫助他人呢?

  21、(悄悄話形式)

  答:菩薩的心就是沒有執著的心,那完全是合道理的。

  22:請問法師如何去嗔恨心?

  答:修慈悲觀就可以去嗔恨心。

  23、請問法師現《金剛經》流通的版本與古版有些地方有出入,應以哪個版爲准

  

  答:我看他們印的,就是我手裏的,是臺灣印的,校對過的。藏要本很好。

  24、法師能不能救救我?(略,悄悄話形式)...

  答:這個啊,救你自己的還是你自己,只要內心裏生起忏悔的心,那就是救自己了。

  25:菩薩的心和佛的心有什麼區別?

  答:這個就象成熟的蘋果和沒有成熟的蘋果,你說有區別嗎?

  26:請問尋自性禅師在哪裏去尋?

  答:自性禅師就不用去尋了。

  中間有確實無法聽清的,用**標記,望各位佛友海涵。

  

《《金剛經》講課記錄 第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