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单,但是,我个人觉得,特别是从“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话里面,诸位体会到了什么?我个人感觉是“善護念”这三个字不容易啊。不但要“護念”,还要“善”,这个“善”是什么?是高兴,生起欢喜心。这容易吗?我看不容易,特别是我们现在,我不知道大家在学佛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体会。当我们发起菩提心后,就是菩萨,对待一切众生,要象佛一样,你办到了没有?所以,从这个地方啊,我个人感觉到释迦牟尼佛的苦口婆心啊,恨铁不成钢啊!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学佛修行,是你自己的事,你改不改造你自己的生命还是你自己的事,佛陀的胸襟啊,“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度一切众生啊,诸位有没有这样的心量?我讲讲我自己,有些时候,别人问你问题的时候,稍微多问你两个,你都不耐烦,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烦,这么讨厌,怎么老问,喋喋不休。想想佛陀,“善護念諸菩薩”,那时时刻刻都是不舍一个众生的。不舍一个众生容易吗?我看不容易的,特别是我们现在,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当别人在危难的时候,需要你的时候,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是不是真正地以菩提心为因,发大悲心去救助他?去帮助他解决困难?我的体会是,当自己感到为难的时候,会找很多理由去推脱,甚至讲:“对去起,我没有空,对不起啊,我现在解决不了,以后给你解决”,这是推脱。所以,要学习佛陀的情怀,从这里我们感觉到一个大慈大悲,苦口婆心的。那么,佛陀为什么会这样?恨铁不成钢啊。就是说,佛陀本身内心来讲,真真正希望大家早点成就,早点脱离苦海,早点脱离轮回。可是呢,我们是自己不争气啊,老让佛陀担心我们。担心我们什么?担心我们堕落啊,堕落到轮回里面啊!所以,从这两句话里面,我们要体会到佛陀的悲心,大慈大悲的心,就是从这些细小的言行里面,我们都可以体会到。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懂得这两点:1、是佛法要于恭敬中求,2、要学习佛陀的大慈大悲的悲心和情怀。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那么什么是正宗分?就是佛陀要解答须菩提刚才提出来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呢?就是,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怎样调伏我们现在的心,怎样庄严我们现在的心?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前凡夫的心态啊,妄想、烦恼、执着,等等,充满了我们的心,我们要想成就,必须要对我们这个染污的心,这个充满嗔恨的心,充满执着,充满烦恼的这个心,进行改造,进行净化。那么怎么改造,怎么净化?这就是这一分,第三品要告诉我们的。
佛告诉我们怎样来改造我们的这个心,怎样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呢?佛告诉须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应该这样来改造:“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所有一切众生之类,凡是生命体,“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有以下四种类别:胎,卵,湿,化。四生啊,我们平常佛教里有这样一句话:“四生生于宝地,三有孵化莲池”(*听得不太清楚,可能有误),就是对一切众生的划分。卵生,就是要通过卵孵化而形成生命的,比如鱼、鸡、鸭、鸟之类的;若胎生,就是要父母的胎才行的,人、老虎、猪、猫、狗,等等的;若湿生,就是通过水来形成生命体的,比如蚊子,微生物之类;若化生就是变化生,这个不容易体会到,佛教讲化生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诸佛菩萨化通过神通力,变化成来度众生的,一种是鬼神。所以,这四生啊,就是一切众生生命体的四种类别,与我们平时讲的六道对应: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天”是指三十三天里面的诸天,如民间讲的玉皇大帝,是帝释天,这种有情啊,是有大福报,但缺乏智慧的;“人”,我们指的普通的人;“阿修罗”,是印度话,翻译成中文就是“飞天”,这一类有情,我们好象很难体会得到,如果要体会,可以通过世间的事情来了解。不知诸位听到过这样话没有?“流氓,阿飞”,他们同样是人,但是世间上的不守规矩的人。按世间普通的道德观价值观来看,只要是人就应该遵守应有的道德修养,要有人的修养,可是,有一类人,就不遵守公共的行为规范,老是违背道德,违背社会公德,做一些不和人的情理的事,我们把这类人叫“流氓”,所以,“飞天”也是一样,虽然有天人一样的福报,能够感到天人的果报,但不遵守天上的规矩道德,老是调皮捣蛋,打架斗殴,所以呢,我们最近啊,把飞天叫做天上的流氓。人间的流氓与天上的流氓不同是他们是有福报的,这一类有情,是因为他们在世间行善的时候,老是动嗔恨心,所以,行善有福报,感生天上,可是因为有嗔恨的心不改,所以,上了天也是打架。
接下来,“地狱”,这是真实不虚的。现在人老是不相信,认为看不见,摸不着。诸位啊,如果真正严格讲起来,我们现在就有很多活的地狱啊。我们将有八寒地狱,八热地狱。八寒地狱,你人死了,马上送到太平间,冰冻起来,那不冷吗?不象八寒地狱吗?八热地狱,人死后,火化,那里温度多高啊,那不是八热地狱又是什么?“饿鬼”,更多了,有些人说看不见,佛经里讲,饿鬼的形状啊,是咽喉如针细,可是他又非常讥渴,想吃东西吞不下去,想喝东西吞不下去。那么大家可以感受得到,到医院看看,食道癌啊,一旦得了食道癌,吃东西吃不下去,喝东西,喝不下去,那不等于饿鬼一样吗? 畜生,那就多了,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
所以,这六道,我们用现在的语言做了一个解释,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那么,为什么讲六道呢?这六道也是指一切众生,而前面讲的卵生、胎生、濕生、化生这四生也是指一切众生。诸位问题就来了,大家知道是什么问题吗?既然四生,六道都是指一切众生,那为什么要有这两种分类的办法?诸位考虑考虑,知道为什么吗?告诉我一下,有人知道吗?(网上学员敲出:“六道是果报”。)对了,我告诉大家,六道和四生,他们角度不同。为什么要这样讲?六道是从有情众生业力的角度来说的,一切有情众生(三界)里的,如果你带业,不论是善业还是恶业,都会感生这六种形态: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所以,六道是从有情众生业力感生的角度来划分的:如果你造的是慈善,那你将来就升天,如果你持好五戒,那将来就成为人,如果你行善的过程中有嗔恨心,那将来就当天上的流氓,做阿修罗,如果你不离欲痴,将来堕畜生道,如果你贪,以后是恶鬼。而四生呢?是有情众生生命形成的形态这样一个角度来划分的。因为我们生命形态的形成,不论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你的生命形态的形成,最终总有一个形式,就是你采取什么样的形态形式,来轮回,那就离不开卵生、胎生、濕生、化生这四生。那么在这六道里面,人是胎生,地狱、恶鬼、天,阿修罗是化生,畜生里,有的是湿生,有的是卵生,所以,我们要知道六道众生虽然是指一切众生,但与四生的划分是角度不同:六道从业力来,四生从生命形态形成的最初方式来划分的。
下面,“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
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这是指的三界。按佛法讲,就是分成的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就是世间的人有男女之欲,饮食之欲;到了色界,已无欲,但有形有相,而到了无色界,就无形无相了。总之,这一段“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就是指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無餘涅槃”,我们要知道,“涅槃”就是指功德圆满即智慧圆满,福德圆满。根据智慧圆满和福德圆满的不同,就把涅槃分成不同的几种。这里的“無餘涅槃”,是福德智慧都圆满了,而其他几种是部分圆满,在福德上或智慧上部分圆满。比如,阿罗汉的涅槃就不是圆满的,佛的涅槃才是圆满的。而“无余”,“有余”是根据针对涅槃境界的有情,他的色身还存不存在来判断的。比如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以后的几十年里还说法度众生,那个阶段还有色身,阿罗汉也是如此,那就是“有余”,而当佛陀灭度后,那个躯壳都舍掉了,就是“无余”。 为什么要这样讲?对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就是说,我们每一个发心,发菩提心的有情众生,菩萨都要发这样的大心什么样的大心:“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
什么意思?一方面要度化一切众生,而内心里面又没有度化一切众生的执着。为什么呢?
“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这段话什么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要离一切相,这里举了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相——在我看来,就是我们自己,这是指我们精神上的执着,我慢贡高;人相——每一个个体的相状,高矮胖瘦,这是指我们个体的色身;众生相——一切众生,别人;寿者相——就是指没有永恒的。如果没有离这四相,那么就是有执着,有执着就是有烦恼,有烦恼就没有智慧!所以就不是菩萨。如果说你是真正的菩萨,那么你就远离一切相,远离执着,没有烦恼而生起智慧。所以啊,我们从这一段话中要体会到:将个人融化于大众中,我们每一个人是属于众生的,并且在对待一切众生的时候要平等,不计较仇恨,要忘我。那么,如何才能将个人融化于大众中,如何才能讲自己的人生奉献给大众呢?具体的办法就是:不计较仇恨,要平等,心量要广大,要忘我!
如果说,你能做到这一点,灭…
《《金刚经》讲课记录 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