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度一切众生,而内心里面又没有灭度一切众生的执着。我们还可以体会到:众生是你度的吗?哪一个众生是你度的?没有,为什么?众生是自度的,我们只是给予引导,教给他方法,鼓励他。所以,希望大家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原理。那我们还要问,众生在哪里?诸位,我们要度化众生,众生在哪里?众生就在我们中,在我们自身上。我们身上就有很多很多的众生啊,微生物,细菌,等等,这些都是众生,所以,我们每天要吃饭,为什么?就是养我们身上的众生,你以为这个饭是你在吃吗?不是的,你是在养你身上的众生啊,并且,所有一切众生都在我们自心中。 所以,这一分,总的概括两句话:“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将人生奉献给众生”。如果你还没有办到,你就还要检点。
提问:
(有些问题因为是学员采用“悄悄话”的形式,所以无法知道问题,略)
1、是否可以把“我相”看做是四种相之核心?“我相”一除,其它三相随之即除?
答:四个字吧,给你个答案:如是如是。
2、请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心是真如吗?
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这个心就是菩提心、智慧心,菩提心,智慧心,当然是不离真如的。
3、请问法师.佛说无我,那么果报又是依何来报的呢
请示下!
答:果报也是“无我”,那里有“我”呢?果报是属于业力,是没有“我”的。
4、“一切法究竟无我”,是金刚经里面说的?(问题听得不太确切)
答:“一切法究竟无我”,应该是整个佛法的核心理念,也是我们学佛的归宿。 5、顶礼法师!怎样才能做到恒顺众生?还是只有自度了才行吗?否则没有定力很难办?所以,说:在忘我中才能真正的奉献,而非奉献中忘我?
答:这里要知道一个问题啊,“恒顺众生”,不是让众生牵着你的鼻孔跑,而是你要因势利导众生地去引导众生,所以,这个主动权是在你这边的,如果你是被众生牵着跑,那么你不是恒顺众生,你是在成就众生,你是在跟着众生跑。“恒顺众生”,是要真正的让众生回到菩提大道上来,那是我们每个人在智慧心的基础上,如何善巧方便的去引导众生,所以呢,忘我与奉献,奉献与忘我是同时的。
6、阿弥陀佛,天台宗所依的经典不是依法华经吗?上次有人对末学说天台宗还读圆觉经,请问法师这是真的吗?
答:圆觉经不单是天台宗的要学,其他宗派的都要学,那里面有很多佛教的根本精神。
7、再问法师.佛说:不可以身相见佛 ,不可以声音求佛.否则是人行邪道.那么大家在寺院中向佛祈福岂不错了!
答:这个地方不存在错的问题,只存在根基成不成熟的问题,因为学佛到成佛的路上不可能一步登天的,他能够到寺院祈福,说明他有善心,我们可以逐渐引导,如果连一点善心都没有了,就很难引导了,可是,如果从究竟上讲,这还不究竟。所以,这里没有错与对,只有究竟与不究竟。那么,佛讲的“不可以身相见佛 ,不可以声音求佛”就是从究竟不究竟来讲的,究竟才是正,不究竟就是邪。
8、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
答:这个啊,需要我们自己在平时待人接物的时候,能够有一颗包容的心,一颗宽容的心,慢慢地来训练,才能办到。
9、请问法师,我常闻:“世间少有禅师”,这是真的吗?
答:这个真实不需。为什么呢?现在讲禅的,很多都是将禅的一部分,而不是讲禅的整体。我也有同感,感觉现在学禅的人真少。
10、那么,大家又有何依止哪! (接第7问)
这个就需要不断地进步嘛。
11、请问心和真如有什么区别?
答:心和真如是不二的。
12、恒顺与随顺有什么区别吗?
答:恒顺就是你在保持原则的情况下可以灵活,而随顺呢,很有可能你就是丧失原则的随波逐流,那是不行的。
13、忘我和奉献怎样保持同步?
答:就是你在奉献的时候能够用无我的心去觉照,那就是同步了。
14、请问法师,在哪里寻禅师?
答:在自心里寻禅师啊,自心就是禅师。
15、(悄悄话形式)
答:那看你有什么心啊,有菩提心那就不是执着,有自私的心,那就是执着。 16、可是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如果自己都被他人的烦恼所转,那怎么去恒顺众生呢?所以,还是要自己有了定力才行?
答:对啊,那就是你要注意原则啊。这个原则源于什么?源于你自己的智慧啊。
17、还有,法师刚才讲无"我"在受报,那么会否有产生歧义.是人认为即无报受,即造业也无所谓了!清法师慈悲开示。
答:要清楚“我”的概念,佛法讲的“我”是什么?是真实,是一成不变,那个叫“我”。而业力是变化的,是可以改善的,而不是真实的。如果业力是真实的,我们还改变得了吗?所以这不是定数的,才是可以改变的,因此,业力是“无我”的,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造就的,所以,我们才能从凡夫成佛啊。
18:怎样在奉献的时候能够用无我的心去觉照,从而保持忘我与奉献的同步。
答:我这里送你一句话,“遇险以不乱为定”这是百丈禅师的话,如果你能有这样的心态,你就能保持在奉献的时候觉照,保持忘我与奉献的同步。
19:请问法师,抄印经书有什么果报?
答:经啊,是记载法宝的,抄印经书,功德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20:可是要从戒->定->慧,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啊。是否只有学习以前祖师大德那种自了汉很重的味道,才去帮助他人呢?
答:这个不见得的。我举个例子:食堂里的厨师做饭,是给大家做的,给大家做好了后,大家吃了,他也吃了,他还会去自己给自己做一份吗?不可能。所以,在帮助别人时候,在度化众生的时候,自己学佛的同时就可以帮助他人,我们现在叫“分享”嘛。你在学佛的时候就可以和大众分享佛法啊,哪里还要等到做了自了汉后才去帮助他人呢?
21、(悄悄话形式)
答:菩萨的心就是没有执着的心,那完全是合道理的。
22:请问法师如何去嗔恨心?
答:修慈悲观就可以去嗔恨心。
23、请问法师现《金刚经》流通的版本与古版有些地方有出入,应以哪个版为准
答:我看他们印的,就是我手里的,是台湾印的,校对过的。藏要本很好。
24、法师能不能救救我?(略,悄悄话形式)...
答:这个啊,救你自己的还是你自己,只要内心里生起忏悔的心,那就是救自己了。
25:菩萨的心和佛的心有什么区别?
答:这个就象成熟的苹果和没有成熟的苹果,你说有区别吗?
26:请问寻自性禅师在哪里去寻?
答:自性禅师就不用去寻了。
中间有确实无法听清的,用**标记,望各位佛友海涵。
《《金刚经》讲课记录 第四》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