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同的異名。今說佛學,往往與哲學一語相混;說佛教,往往與宗教一語相混,時尚所趨,幾已積非成是了。
照佛陀的教示,人類的問題,不在于學問和神,而在于本身的無知,說句非常不好聽的話,就是愚癡。這愚癡是一種與生俱來逐物著境愛吾執我使然。逐物著境,難免被境物顛倒,失去意志的自由;愛吾執我,甚易爲吾我蒙蔽,産生迷亂的分別,甚至可以說,離境物則無意志行爲,離吾我則無認識分別。在物、我交相影響之下,如何能獲得那種不錯亂的知識理論呢?這情形正如蘇東坡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又如左圖,只要把它的上下顛倒過來,則所層疊出來的正方形立體物,數量就成了兩樣。又,假定有甲、乙兩人,甲說上圖是六個立體正方形物,顛倒過來的下圖則是七個,乙說反是,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當此之時,人們還真難爲他們排除紛爭呢!世間之倒見倒執,不很類似這樣嗎?
(圖略)
這幅圖案,在完全不作改變的情形下,我人只要以白色爲圖形,黑色作背景,所見的便是一只杯子;反過來,以黑色爲圖形,白色作背景,所見的便是兩個人頭——面對面的人頭。
假使我照這幅圖形,用金屬或陶瓷製作成兩件一模一樣的東西,一件是可以盛水的杯子,另一件則是不能盛水的櫥飾品,同時把它並列櫥櫃中。當你只能用視線去平面接觸,不能看到或摸到它的頂部時,你的內心一定會産生迷亂,判斷不出那個是杯子,那個不是。對嗎?
這點小事,尚且如此,何況那遼闊無垠的宇宙?何況那瞬息萬變的萬有?更何況那在我人活動空間之外,絕大多數的境物都只能憑借視覺或聽覺去認識,誰能肯定這些認識不會産生迷亂呢?當然,作爲萬物之靈的人,還有能力使用別的辦法擴大其認識的範圍和知識的領域。人類的文明,發展到今日,從天文學看,幾可謂無遠弗屆;從現象學看,幾可謂無微不至;從進步快速的科技看,人類物質生活的享受,幾成日新月異之勢;然而,福兮禍所倚,自然環境受到各種工業的染汙和破壞,已使人類的健康飽受威脅;精密武器的發展,已使全人類面臨毀滅的危機。各類哲學,只能尋找問題,提出問題,並無解決辦法;各種神教,並沒有創造和平,相反的,倒是各地的宗教戰爭,時有所聞。看看眼前的這些事實,回頭再看看佛陀說的:“它們使人困惑、沮喪,與憂悔、痛苦不可分”,不能不令人歎服!
問:如前說,佛陀既不爲學問理論而說法,乃爲于現生中消滅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過患而說法,而他自己又是從此中超越了、解脫了的。若是這樣,佛陀就應該不死——不入滅或不涅槃。
答:不然!有生必有死,這是自然規律,亦即聖教中所說的法爾如是之理。現生解脫的聖者——亦包括佛陀——都是父母所生,既生必死,沒有永生之理;否則,即違反自然規律。自然規律,任何人都不能違反、破壞,因爲它是違反不了,破壞不了的。所以,說現生消滅生死,並不意味著永生不死。從佛陀說“消滅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的語意看,便不難窺知,這意思是說:若要滅老死等苦,必先滅生。若能滅生,決定不受後生有①(注釋:後生有:正作後有。“不受後有”,謂不再來此叁有生死苦海中受生死輪回的意思。),即永遠解脫生死等苦惱。惟此中道理,須留待後論。
問:人死就是生命的終了,除剩下的屍體外,什麼都沒有,哪裏還有什麼後生呢?說後生或來生,既沒有證據,又不可得知,如何能夠成立呢?
答:人死命終,並非絕滅,但也沒有人們所想象的像靈魂那樣的東西去投胎。生死輪回,是佛法中的一大課題,有其完整的立論基礎,後面當專題詳述。能否相信,屬個人的事,任何人都不能勉強。雖然,我卻要提醒一事,現代科學證明任何物體尚有變遷不滅的質能(Matter energy),何況遠勝于物而能知萬物的心能(Mind energy),豈會因人的肉體死亡就隨之消滅而不更求表現呢?如果不否定這種可能,那麼,生死輪回便可依佛法建立了。
問:若如所說,佛陀爲消滅生死等過患而說法,乃是生死俱滅,那麼,這又是什麼境界呢?
答:即修習梵行所獲得的涅槃。所謂涅槃,就是生老病死息滅了,就是憂悲苦惱息滅了的意思。故涅槃一名,意譯寂滅。
梵文達摩或達磨(dharma),意譯爲法,既可用來總指一切所知(知識),亦可用來別指每一事物。佛陀說法,雖亦不離一切所知——然必是當時的文化背景——但卻不爲傳達知識,教授學問等事,惟爲涅槃之一事。故佛陀所說,都是環繞著此一事——涅槃——或約其因果,或約其體性而說的。故總就佛陀所說以釋法,則法不但指所知事物,還包含有規範、規律、法則、方法、道理、道德、真理等以證法涅槃爲主的一切教授教誡諸內容,則總稱佛陀所說契經爲法寶,亦理當如是吧!由此,我人亦了然一切佛法的主題了。
問:佛陀所說真理,此真理爲何?哲學亦是探究真理之學,此真理爲什麼要被否定?
答:佛陀所說真理是涅槃的體性,它是可以親自證知的。哲學家所提出的真理,是不可知①{不可知論(Agnosticism),指絕對真理之存在,或事物之本質,不是我人的相對知識能夠得知的。持此論者,稱之爲不可知論。哲學史中以此論見推者,首數斯賓塞、康德等。}。佛法雖然也把一些極其深邃之法說作不可思議;但不可思議的意思,是說它是這世間所沒有的,如是,就不是世間人的思惟和語言之路所能表示,而不是不可知;不過,要用佛陀教授的方法訓練(修習)成就的出(超越)世間智慧才能證知。
問:我們如何能相信這種只能親自證知不爲他人了解的事呢?
答:讀過丙典的人士都知道,佛陀住世時,那許多賢聖,無一不是能夠互知彼此的悟境的——唯悟境低的不知悟境高的。讀過我國禅宗專籍的人士也都知道,禅宗的一千七百則公案,無一不是禅師們對學生或參訪者悟境的測驗考試和啓悟引導。如果認爲這些都是曆史的謊言,那我甯願叁緘其口。
問:佛陀說法在教人消滅老死等過患,然則,如何法消滅呢?
答:生存在世間的有情衆生,明知死亡是必然的結果,很自然的,總是怖畏死亡;對目前擁有的種種,明知最後的結局是空,很自然的,總是愛著不舍,甚至貪得無厭。殊不知,這種貪愛之心,正是生死輪回的根源。所以,佛陀首先教我人從各種層面來觀察這個世間,認清這個世間,洞徹它的真實相或究竟相,再設法讓我人走出這個世間的生死牢獄,切斷這副束縛人的輪回枷鎖,從而獲得徹底解脫,完全自在;而那個怖畏死亡的心,卻正可轉作沖出這個牢獄和切斷這副枷鎖的力量。不過,這話說來很長,應該分成若幹課題,慢慢地來談。
《佛法的基本知識 第一章 觀察世法談佛法 第一節 超越世法的覺者法》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