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虛雲法師的禅淨圓融修行思想(李海峰)▪P2

  ..續本文上一頁,上根之人直下承當便參禅,而鈍根之人必須先念佛念到不念而念才能參禅,這即是以念佛爲緣起,參禅爲究竟,念佛念到不念而念再向無念之中參究。

  虛雲法師在針對一位徘徊于禅淨二門的一位居士開示:“居士既徘徊于禅淨之門,則何妨合禅淨而雙修?于動散之時,則持名念佛;靜坐之際,則一心參究念佛是誰。如斯二者,豈不兩全其美?……”[[15]]這種動中持名念佛,靜中參究念佛爲誰的方法被虛雲法師認爲是兩全其美的方法,這個方法針對不同的時空點應用不同的方法。。

  3.虛雲法師在開示念佛的方法上特別強調一心不亂。

  “你們打佛七,貴在一心,如果心不一,東看西聽,這樣的念佛,就是念到彌勒下生,還是業障纏身!佛法世法都是一樣,世法無心,尚且不可以,何況佛法呢!念佛的人,從頭到尾,要綿綿密密,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不亂的念去,佛來也這樣念,魔來也這樣念,念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這樣才有成功的日子!”[[16]]這裏非常強調修淨土時的一心不亂和綿綿密密,不管佛來魔來都不爲所動,念到風雨不入才算功夫得力。

  念佛用功也是需要很深的定功,念佛最終要使得“能念之人與所念之佛,無二無別。須要長久用心,精練純熟,打成一片。或口念,或心念,或有念,或無念,念至念念相續,無有間斷,向這裏參究,若能得個入處,通一消息,始知禅定(淨)不二,庶幾念佛有益,方不負一七辛苦。”[[17]]

  虛雲法師還給出具體修習念佛的方法,虛雲法師認爲“真實修行的人,不起人我分別見,以一聲佛號爲依持,朝也念,暮也念,行也念,坐也念,二六時中,念念不忘,綿綿密密,功夫熟處,彌陀淨境現前,無邊利益,自可親得—只要信心堅定,心不堅,萬事不能成。[[18]]還是強調念佛時要信心堅定,念念不忘,心堅事成。

  參話頭亦是一心不亂,綿綿密密地做工夫,“如果用心念,心又是個什麼樣子

  卻沒處捉摸,因此不明白。便在“誰”上發起輕微的疑念。但不要粗,愈細愈好,隨時隨地,單單照顧定這個疑念,象流水般不斷地看去,不生二念。若疑念在,不要動著它,疑念不在,再輕微提起。”[[19]]這種不生二念、一心不亂的看話頭參禅方法與一心念佛甚爲相同。

  4.動靜一如。

  虛雲法師倡導動靜一如的參禅悟道,認爲“悟道不一定皆從靜坐得來,古德在作務行動中悟道者,不可勝數。悟道僅爲真正修道的開始,由修而證,則神通不待求而自得矣!”[[20]]真正用功修行者只要能持之以恒,動靜一如的用功行持,終有證悟得那一刻。特別是他住錫過的雲居山特別提倡動中禅,農禅並重,農忙之勞作中亦不忘修行辦道。

  虛雲法師曾經講了鐵匠打一下鐵,念一句佛號最終成就和具行法師念佛苦作,密行成就,自焚表法的故事,都證明動中的功夫是真正的高功夫,這兩位成就者都是在勞動中修行的成就者,而且都是以念佛號得證的,從中也可以窺出虛雲法師對于動靜一如的提倡,和對于馳名念佛的推崇和贊歎。

  一、 證

  禅淨修行最終境界:念佛法門證得佛境現前,參禅法門證得桶底脫落親見本來。最終達到無修無證。

  在修行得力最終的證悟之後,虛雲法師認爲證悟的境界是一樣的。“若信心堅定,死抱著一句話頭參去,直待茶不知茶、飯不知飯,功夫熟處,根塵脫落,大用現前,與念佛人功夫熟處,淨境現前,是一樣的。到此境界,理事圓融,心佛不二。”[[21]]而悟道僅僅是修道的開始,悟後還要持續不斷的修行。證到淨境現前後達到理事圓融,心佛無別。

  虛雲法師的禅淨圓融的修行思想說明作爲禅宗泰鬥的他,沒有絲毫門戶之見,對于淨土法門也極其推崇,有許多禅淨並修、一心念佛的開示,也強調最終境界的一致。他也不排斥密宗,對于誦咒的人一心持咒,到達一心不亂的境界與參禅和念佛工夫到家也沒有區別,甚至當他需要請人來做寺廟的主持時,有人推薦學習密宗的能海法師,他也積極邀請他來主持,只要在配殿修密法就可以,這種包容的胸懷和和圓融的見地十分令人贊歎,也只有佛教界內部摒棄門戶之見,團結一致,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促進當今佛教的發展。

  虛雲法師的禅淨圓融的修行思想的提倡對于佛教在當代的發展有啓迪的作用。佛教産生于2500年前的印度,在西漢末傳入中國流傳至今已經兩千余年,在與中國傳統的文化交流中,不斷與儒道融合和沖突,隋唐時期發展出了獨具特色的漢傳佛教的各個宗派,而禅宗與淨土宗又是目前在當今社會中信衆最爲龐大的兩支。佛教的現代化發展是當今時代不能回避的課題,當今社會發生劇烈轉型,信息和高科技的發展使得世界日益變成爲地球村,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聯系愈發地緊密,各種形態各異的文化沖突和交流也愈加豐富,那麼以禅宗爲代表的漢傳佛教究竟往何方發展?雲居山真如寺要建立國際禅修中心,以利益更廣泛的衆生。回溯曆史,佛教傳入中國的時候,適應傳統的封建社會的經濟文化倫理等,結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發展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漢傳佛教宗派,而在當今完全不同的時代背景和環境下,即信息爆炸的地球村時代,是否能夠適應更多種類型的文化而産生出多元化的佛教呢?

  佛教的修行方法本身並沒有宗教的限製,它是對于人生、宇宙真相的覺悟,佛法能夠深入每個人的內心,淨化內心,提升自己道德修養、增加處理事物的智慧,最終徹底解脫自己和他人痛苦。佛法的修證是個體體驗式的,經過一代代祖師大德驗證也是可以重複的具體方法,那麼剝掉文化的外殼,拿出具體的方法,佛教是否可以爲基督教信仰的人修習行持最終有所徹悟?是否可以爲伊斯蘭文化背景下的人練習而解脫痛苦,這涉及到佛教是否能夠以法的真實內核來攝持不同文化背景衆生的問題,但前提是佛法的特質不能丟,緣起性空的基本道理和叁法印的衡量標准必須堅持。虛雲法師作爲禅宗泰鬥可以用寬容的心包容和接納淨土、密宗的修持方法,在當今交流和溝通日益頻繁的地球村時代,我們可否設想用純淨的法來攝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來覺悟人和宇宙的真理呢?祈願方家指正。

  [1],《老實念佛》淨慧主編:《虛雲和尚全集》第二分冊《開示》,河北禅學研究所,頁122。

  [2] 《參禅與念佛的關系》,淨慧主編:《虛雲和尚全集》第二分冊《開示》,河北禅學研究所,頁121。

  [3] 杜順:《華嚴五教止觀》,《大正藏》45卷,頁509中。

  [4] 《民國叁十六年九月二十七年在福建功德林佛七《開示》》,淨慧主編:《虛雲和尚全集》第二分冊《開示》,河北禅學研究所,頁40。

  [5] 《虛雲老和尚點滴開示》,淨慧主編:《虛雲和尚全集》第二分冊《開示》,河北禅學研究所,頁423。

  [6] 《參禅與念佛》,淨慧主編:《虛雲和尚全集》第二分冊《開示》,河北禅學研究所,頁44。

  [7] 《虛雲老和尚點滴開示》,淨慧主編:《虛雲和尚全集》第二分冊《開示》,河北禅學研究所,頁322。

  [8] 《虛雲老和尚點滴開示》,淨慧主編:《虛雲和尚全集》第二分冊《開示》,河北禅學研究所,頁322。

  [9] 《虛雲老和尚點滴開示》,淨慧主編:《虛雲和尚全集》第二分冊《開示》,河北禅學研究所,頁330。

  [10] 《念佛將終開示》,淨慧主編:《虛雲和尚全集》第二分冊《開示》,河北禅學研究所,頁76 。

  [11] 《參禅與念佛的關系》,淨慧主編:《虛雲和尚全集》第二分冊《開示》,河北禅學研究所,頁118。

  [12] 《參禅與念佛的關系》,淨慧主編:《虛雲和尚全集》第二分冊《開示》,河北禅學研究所,頁121。

  [13] 《民國叁十六年九月二十七年在福建功德林佛七開示》,《虛雲和尚全集》第二分冊,河北禅學研究所,頁6。

  [14] 《虛雲老和尚點滴開示》,淨慧主編:《《虛雲和尚全集》第二分冊《開示》,河北禅學研究所,頁438。

  [15] 《虛雲老和尚點滴開示》,淨慧主編:《《虛雲和尚全集》第二分冊《開示》,河北禅學研究所,頁400。

  [16] 《民國二十二年癸酉在福建功德林佛七開示》,《虛雲和尚全集》第二分冊《開示》,河北禅學研究所,頁6。

  [17] 《念佛將終開示》,淨慧主編:《虛雲和尚全集》第二分冊《開示》,河北禅學研究所,頁76。

  [18] 《老實念佛》,淨慧主編:《虛雲和尚全集》第二分冊《開示》,河北禅學研究所,頁123。

  [19] 《參禅法要》,淨慧主編:《虛雲和尚全集》第二分冊《開示》,河北禅學研究所,頁60。

  [20] 《虛雲老和尚點滴開示》,淨慧主編:《虛雲和尚全集》第二分冊《開示》,河北禅學研究所,頁401。

  [21] 《老實念佛》,淨慧主編:《虛雲和尚全集》第二分冊《開示》,河北禅學研究所,頁123。

  

《虛雲法師的禅淨圓融修行思想(李海峰)》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