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流派
——祝《禅》雜志創刊
〔日〕有馬賴底著 姚長壽譯
産生于中國、成長在日本的禅宗,對于形成日本人的性格,起著重要的作用。禅宗不僅對日本人的道德和淨身慎心的生活,而且對日本文化的形成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禅宗以外的佛教諸宗派在日本文化史上所起的影響,可以說只限于日本人的宗教生活,而禅宗則超越了這一影響範圍,深入到日本人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這一事實有著極爲深刻的意義。
一般來說,理解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但是解決這一難點的途徑還是有的。
從另一方面來說,特別是在最近,熱心的求道者在不斷增加,不少人都參加了坐禅會等活動。尤其是近來不少西洋人對禅發生了興趣,作爲世界思想體系之一的禅引起了世人的注目。
我爲能在這裏敘述禅的簡單大意,使大家理解禅在形成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特點方面所起的作用,感到非常榮幸。
古代印度盛行一種宗教的實踐方法,即以心平氣和的姿勢,調整呼吸,統一精神,來達到高 度認識階段的瑜伽(Yoga)方法。這種方法一直延續到現代。通過這種瑜伽法,在提高精神力量的同時也能增強肉體力量,甚至可能産生奇迹。
這種方法據說在公元前六世紀左右被很多修行者實踐過。釋尊在他出家以後的最初時期也學習過瑜伽,之後他實行了六年的苦行,但始終不得覺悟。最後釋尊放棄了苦行,來到摩伽耶王國水流清澈的尼連禅河畔,在佛陀伽耶的菩提樹下結跏趺坐,靜思冥想,終于在十二月八日的拂曉,豁然開悟。自此,釋尊便成爲覺悟真理的“佛陀”。
自那以後,佛陀的自覺覺他的言教,以其超乎尋常的人格、無與倫比的感化力和說服力,普及到了一般民衆之中。
佛陀時常教導他的弟子們進行瑜伽的實踐。在佛教中,瑜伽、禅、叁昧大體是同一意思,人們一般熟悉的是被寫成漢字的“禅”或“禅定”(定即精神統一)。
禅同律並爲一切佛教的基本實踐,沒有禅亦即沒有佛教,所有佛教共同的基本原則是,以戒律作爲道德的基本准則,通過禅這一宗教的體驗,而達于慧這一絕對真理。
印度佛教除了坐禅和呼吸的調整即數息觀以外,尚有對特定問題考察的觀法以及在心內描寫佛陀形象的觀佛,沒有這些禅也就無所謂印度佛教。因而在印度並不單獨標榜禅,也沒有所謂的禅宗。
佛教一傳入中國,人們隨即也就知道了禅。四世紀初,設立江南廬山白連社的慧遠就是一位熱心的念佛者和禅者,同時代的鸠摩羅什等也翻譯了有關禅的經典。隋代智 天臺宗的止觀,唐代真言密教的阿字觀亦皆是禅的變形。從這種意義來說,不同禅發生關系的佛教是沒有的。即以念佛來說,最初也是因觀佛而發展起來的。
六世紀初,南印度的菩提達磨(略稱達磨)來到中國,禅宗開始正式形成。
菩提達磨是南印度香至國王的第叁個王子,初就般若多羅修行四十年。般若多羅示寂後,達磨大弘教化,折服了當時盛行的小乘禅觀的六宗,名聲大播。其後教化其侄異見王,乘船馳向東方的中國,于梁普通叁年(520)九月,到達廣州灣。十月,由廣州敕使蕭昂迎至金陵,于宮中同武帝問答,見機緣未熟,便至洛陽止息嵩山少林寺,日夜面壁坐禅,故稱“壁觀婆羅門”。時有青年僧神光仰慕達磨高風,乞求入室而不許,遂斷臂以示其志之堅,終得達磨印可,改名慧可,勤勉修行,最後從師受得禅宗心髓,並傳以袈裟、佛缽和《楞伽經》,成爲宗禅第二祖。
初祖達磨傳法二祖慧可時曾書一偈曰: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如同一朵花開了五個花瓣,自然會結出豐碩的果實一樣,衆生之心若能從煩惱妄想纏繞的迷網中解脫出來,綻開覺悟之花,也就能結成菩提之果。另有一種解釋說,這是預言達磨傳來的這一之後名爲禅宗的佛教宗派,在中國的土地上紮了根,將來會法運隆盛形成五個流派。以後的事實是禅宗興旺發達,分成爲沩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五家。
二祖慧可之後有僧璨、道信,他們以高潔的日常生活態度深受民衆的敬仰。
五祖弘忍時出了神秀和慧能兩個人才。前者神秀後在北方盛弘北宗禅,但北宗禅在中國僅傳數代便衰弱了。
後者慧能南歸故鄉廣東弘法,後世的禅宗皆是慧能所傳的系統。
南宗禅自慧能第四代百丈懷海時期開始設立獨立的禅院,製定禅院規製,稱爲“百丈清規”。自此確立了禅僧以勞動達到自給自足的禅院修行生活的模式。
百丈禅師的孫弟子是臨濟義玄,創立了臨濟宗。又六祖慧能的弟子之一青原行思,門下有曹山和洞山二禅師,創立了曹洞宗。這兩個分派作爲禅宗的代表傳到了我國。
北宋滅亡以後南宋興起,出了臨濟系圜悟門下大慧宗杲和曹洞系的宏智正覺兩大禅匠。
大慧的宗風是看話禅。看話禅是對公案(一種問題)加以考究達到大徹大悟,對師僧提出的公案,將自己體得的見解呈師認可,通過極爲具體的個別直觀的體驗求得永恒真理的一種修行方式。
宏智的禅風是默照禅。默照禅只顧坐禅靜心,從內心體得絕對自由的境地,不需要公案。
另一方面,與大慧並稱爲圜悟門下“二甘露門”(兩位最高知識)的虎丘紹隆也在江蘇省蘇州虎丘山宏揚楊岐派禅風。虎丘紹隆門下有應庵昙華,繼有密庵鹹傑、松源崇嶽和破庵祖先以及曹源道生,名僧輩出,大弘宗門。密庵門下的禅僧大多因宋朝的滅亡而來到日本。在此前後,日本留學僧也去到中國寺廟參學問道。當時正是日中禅交流史上的繁盛時代。
松源派無明慧性會下出有蘭溪道隆。蘭溪來到日本,在鐮倉開創建長寺,曹源會下叁世一山一甯也到了日本,給日本的禅宗以很大的影響。破庵派下的無准師範、石田法薰,無准門下的無學祖元、兀庵普甯,石田門下的孫弟子清拙正澄也相繼來到日本。
日本的圓爾弁圓去到中國,參學無准,嗣法後歸國,成爲東福寺的開山祖。無學祖元來到鐮倉開創了圓覺寺,其門下有高峰顯日,高峰下有夢窗疏石,夢窗派占了日本禅宗的大半,乃一大宗派。
松源門下又有運庵普願,運庵會下有虛堂智愚。就虛堂參學嗣法歸國的大應國師南浦紹明,其下出大燈國師宗峰妙超,宗峰會下出無相大師關山慧玄。宗峰和關山分別開創了大德寺和妙心寺,形成日本臨濟宗主流的所謂“應、燈、關”一派。此派後由白隱慧鶴得以中興,其法脈作爲現存唯一的臨濟禅而延續至今。
日本最初開創禅宗的是榮西。從中國回國的榮西在建仁二年(1202)創立了建仁寺,此爲我國臨濟宗的開始。之後從中國來了不少名僧,以寬元四年(1246)來日的蘭溪道隆爲首,無學祖元、一山一甯等宋僧相繼來日,臨濟宗以鐮倉和京都的五山爲中心而興盛起來。一山一甯是夢窗疏石的老師,之後成爲五山文學之祖。由夢窗系統發展而來的五山文化在日本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夢窗系統發展而成的五山派,在日本繪畫史上起著重要作用,如拙、周文、雪舟等人才輩出。
在曹洞宗方面,先從榮西就學的道元入宋之後,從天童山如淨禅師修行。如淨與宏智正覺屬于同一系統,傳授“只管打坐”。道元在如淨那裏得法,于安貞元年(1227)歸國,寬元二年(1244)在越前開創永平寺。這就是日本曹洞宗的濫觞。
禅宗就這樣在日本落了根,之後便結成了豐富多樣的果實。
比如,美術、書法、繪畫、茶道、劍道、俳句、能、庭園等,對日本文化起了很大影響,直至今日依然脈脈相承。現在曹洞宗、臨濟宗以及承應叁年(1654)由來到日本的隱元禅師創立的以萬福寺爲本山的黃檗宗,至今仍保持著各自的禅風。這裏想主要就臨濟禅的流派敘述如下。
禅宗傳入我國的當初,貴族對禅抱有反感,利用政權等加以反對。因此當時的日本禅宗避開京都,來到鐮倉,以得北條一族的庇護和武士階級的擁護,在鐮倉興起了禅宗。幕府的所在地鐮倉成了禅的根據地。因此中國來的禅僧大多在鐮倉定居,並與北條時賴、北條時宗一族及其家臣有了接觸。
中國來到日本的僧人帶來了很多美術品,也帶來了美術家。日本也有不少僧人爭相到中國留學,回國時帶回不少美術和文學作品。夏珪、馬遠、梁楷、牧谿等人的畫傳到了日本,而且卓越的禅僧圜悟克勤、大慧宗杲、虛堂智愚等的書法也被視爲“墨寶”而在日本被珍藏了起來。
禅宗尊重藝術的風氣,對以後在室町時代作爲日本吸收宋朝新的學問和文物據點的五山十刹製度的形成,對日本書院事業的發達以及足利曆代將軍對書畫等美術趣味愛好的養成,起著良好的開創作用。
叁代將軍義滿酷愛學問,曾與義堂周信、春屋妙葩等禅僧大德參禅論道。他任春屋妙葩爲天下僧錄司(相當于禅宗的總管長)。因春屋、義堂曾建造相國寺,義滿便將南禅寺破格提升,將相國寺置于五山中的第二位。五山的確立自鐮倉時代以來幾經變遷,到了義滿時期才最後完成了五山製度,即一位天龍寺,二位相國寺,叁位東福寺,四位建仁寺,五位萬壽寺。義滿並且重新開辟了自元以來中斷的日中貿易,改修營建了西闌寺家讓出的北山殿(後金閣寺),確立了所謂五山文學的基礎,形成了勢力強大的北山文化。
八代將軍義政效法祖父義滿,營造了東山殿,命同朋衆(奉侍將軍家的僧形侍者)中的能阿彌、藝阿彌從曆代將軍的大量收藏品中試著製定東山禦物,並同能阿彌等共同創始了獨具匠意的東山流茶道。由于義政崇尚奢華,美術工藝和其他文化隨之大興,形成了華麗的東山文化。在北山文化和東山文化時代,以五山爲中心,特別是因爲茶道的興盛,禅文化深入到了所有的階層,深入到了室町幕府和武家、富裕的市民一直到一般的國民生活之中。
禅的宗教生命僅在于“見性成佛”,同釋迦所說的“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爲同一意思。一切衆生本來都具備圓滿的佛性,明確地自覺體驗“真實的自己”,這就是悟…
《禅的流派(有馬賴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