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佛子行叁十七頌》講記(四)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佛子行叁十七頌》。共有叁段,今天要講的內容屬于第二段論義。論義也有前行部分和正行部分,今天講正行部分。正行部分有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
今天講上士道。上士道分發菩提心,學修自他平等、自他交換、自輕他重。現在講自他交換。
諸苦由求自樂生,圓滿正覺利他成,
是故己樂與他苦,真實相換佛子行。
自他交換,指把他人的不幸、痛苦都拿到自己的身上來,自己替衆生受苦;而自己有一些快樂或利益的時候,回向給衆生,讓衆生也享受這些利樂。爲什麼要這樣做呢?這是去除自私自利最殊勝的一種方法。前面講過,自私自利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我們所有的煩惱、痛苦都來自于自私自利。如果沒有自私自利,有利他心、能幫助他人,就不會有這些煩惱和痛苦。
這些道理大家也許還不一定明白,也不一定有感受,這是因爲自己不明理、修行不夠,實際上事實就是這樣。有煩惱痛苦並不是因爲沒有錢,或者缺少某些東西。我們也會找很多理由與原因,但這都不是真正的理由和原因。煩惱、痛苦的真正原因是我執我愛、自私自利,這是根!有我執我愛、自私自利,就有煩惱痛苦。對此,無論你明白還是不明白,接受還是不接受,有感受還是沒感受,這都是真理。
我們沒有開悟證悟,沒有明白諸法、事實的真理,所以沒有找到根本原因。有錢也可以快樂,沒錢也可以快樂;有權可以快樂,沒權也可以快樂;有家可以快樂,沒家也可以快樂;在山洞裏可以快樂,在皇宮裏也可以快樂。如果有智慧、有修行,沒有我執我愛、自私自利,怎樣都快樂都幸福。
有些人總覺得那些有權有錢的人好,我們沒有感覺到,沒有觀察,也沒有真正地了解,不知道他們內心的煩惱與痛苦。若是仔細地觀察了解了,會發現他們內心的煩惱、痛苦比我們大得多。真的,這都不是真正快樂、幸福的因。
什麼是快樂、幸福的因?就是你真正看破放下了,真正有修行了,有成就的時候,就是破除了我執,放下了自我,去掉了自私自利。這樣快樂就來了,幸福就來了,那才是真正、永恒的快樂與幸福。
我們看那些大德高僧,即使住在山洞裏也特別開心快樂。他們常常自言自語:“太幸福了,太快樂了,這麼快樂,這麼幸福啊!”山洞裏一無所有,連基本的生活條件都不具備。沒有吃的,沒有穿的,只是一個人。但是他們每天有唱有跳,非常喜悅、快樂。他們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他們在享受著。他們享受的是精神上的喜悅,他們的快樂是內心的快樂。精神的享受才是最大的享受,內心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你們在城市裏住別墅還不開心不快樂,就是因爲內心裏沒有快樂,沒有幸福。物質的享受不是享受,表面上的快樂不叫快樂。所以真心想獲得永遠的快樂,想獲得永恒的幸福,就要去掉自私自利,斷掉我執我愛,就要修自他平等菩提心,以及今天講的自他交換菩提心。
平時我們上座修法時要這樣觀想:呼氣的時候,呼出了自己的快樂和利益,衆生都得到了;吸氣的時候,吸進來的是衆生的不幸、痛苦,由自己來代替。
這樣一講很多人都害怕了:“哎呀,我的快樂和利益都給別人了,別人的災難、痛苦都拿到我的身上來了,我能受得了嗎?我是不吃虧了嗎?”這是祛病、去魔、去除災難、消除痛苦,去除煩惱習氣最好的方法。通過這些,我們才能去掉自私自利,才能消除業障,積累資糧。以前,藏地有很多人得了當時無法治療的一種絕症——麻風病,他們得到了自他交換的竅訣後,就到山上專修替衆生受病苦,修將所有衆生的病苦、病魔都納入自己的身體。最終都痊愈了,健康地回來了。
很多人一說功德、善根要回向,就有點舍不得,“我的功德不能回向,我的善根不能給別人,這是我自己修的。”你把功德、善根回向給他人,這種奉獻、利他的心,本身就是一種無量的功德與善根。你這樣想,這樣做,同時又積累了更多的功德,又積累了更大的善根。不要愚癡顛倒,要有智慧。
自作自受,他人的災難或痛苦不可能跑到你的身上來。你們要從根本上了解,佛法是解脫的方法,是成就的方法。自他平等、自他交換、自輕他重,都是解脫煩惱、脫離痛苦的方法,不可能讓你遭受痛苦、不可能讓你下地獄!
有的人覺得,別人的痛苦要拿到自己身上,別人的災難要納入自己的相續,這不是傷害自己嗎?你們還是沒有明白什麼是佛法。因果是不虛的,都是自造自受,別人的罪業不可能成熟在你的身上。要你這樣發心,是爲了磨練你的習性,去掉你的自私和自利,這是方法。
“諸苦由求自樂生”,就是所有的痛苦,都是從只求自己快樂當中産生的,沒有別的原因!我們這些凡夫,處處求自我解脫,處處求自己快樂,然後導致了痛苦。你生起煩惱了,遭受痛苦了,這是你自作自受,活該!你到處求,這是求不得苦。有所求就有痛苦。
很多人到山上供燈也是爲了求健康,求平安等。越求越痛苦,越求越得不到。不求的時候才能得到,不想逃避的時候,痛苦、災難才會自然離開你。你越想逃避,它就越追著你,抓著你不放,你根本逃避不了。
凡夫就是凡夫,總是到處求,“我供燈了,能不能發財,能不能健康,能不能祛病啊?”你的病能不能好看你自己,若是你認真學修了,真正能夠發露忏悔了,真正能知錯改錯了,可以好啊!不然,你的業障是不會消的;業障不消災難也不會消的。
以後不要把佛當神,把佛法當神話。拜神求神,那不是佛教,也不是學佛。有很多人相信外道,你也向造物主和神求吧!學佛就要學智慧,修佛就要修智慧,有智慧才是佛。大家要明白什麼是佛,什麼是學佛,佛有無僞的慈悲心,廣大的智慧。學佛的慈悲,學佛的智慧才叫學佛。你向佛求這個求那個,這不是學佛,這是求佛。
修行難,難在沒有智慧,沒有明白道理。明白道理了,有智慧了,有修行了就不難了。這都是快樂的因,解脫的因,都是真相真理,都是應該做的。
何人以大貪欲心,奪或令奪我諸財,
自身受用叁世善,回向于他佛子行。
有一天,你沒有做錯任何事,他人無因無緣地,僅僅爲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奪走了你所有的財産;這個時候,要做到不嗔恨,甚至把自己過去世中、未來世中、現在世中所積累的所有的善根都回向給他。
他人僅僅爲了一己私欲,平白無故地、無因無緣地把你的財産都騙走了,把你所有的財産都搶走了,從世俗的角度來觀察、思維這是很難忍受的一件事。在這種情況下,你也不能嗔恨、不能報複。
嗔恨是害自己,直接傷害自己的身體,間接傷害自己的相續。身體毀壞了,相續也毀壞了,這是害上加害!如果你不生氣,不嗔恨,他就傷害不到你,他只是奪走了你的財産,可沒有奪走你的心;他只是損害了你的財産,但是沒有損害你的心!傷害了你的心,那才是真正的傷害;剝奪了你心的甯靜,那才是真正的剝奪,這時你應該穿上安忍的铠甲,好好地保護自己,這樣他就傷害不到你了。其實,他這種行爲,在現世看來是無因無緣的,但是站在前世與因果的角度來看,是你過去世中欠他的,現在他來討債了,我們應該還給他。
現在的科學已經證明了,瞬間的生氣就會減少壽命,若是不生氣,不嗔恨,你會很長壽、很健康。若是你生氣、嗔恨,將來要感受同樣的果報,而且還不能了債。若是報複,又跟他接上了惡緣,那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也是個小輪回。
當你真正從內心裏忍辱了,安忍了,就是說你能真正發出自輕他重的菩提心時,才能了這個緣、還這個債,這個小輪回就結束了。否則,這個輪回沒有結束的時候,還會互相欠,互相還,互相討債還債,沒有盡頭。
你現在學佛了,應該懂得結束輪回,不但不動心,不生氣、不嗔恨、不與他結惡緣,相反與他結善緣,利用這個機緣,又積累了善根與福德,這叫轉爲道用。
無論是順境、逆境都可以轉爲道用。我們有一句法語:“在順境中積福,在逆境中消業。”享受福報可以,但是不能浪費福報;要跟佛學,享受福報的同時,再積累福報。有災難、有痛苦是好事,利用這個機緣,再去積累善根,消除往昔所造下的惡業,這就是“在逆境中消業”,不是痛苦而是消業。被騙走了、搶走了、奪走了,應該回向,“這是我欠他的,現在還他了!”然後發願把自己在叁世中所積累的善根都回向給他,願他因此而得到利益、獲得幸福,早日離苦得樂。這樣,你跟他就不是結惡緣,而是結善緣了,將來就能幫助他,度化他,再也不相互傷害了,這是了緣了債。利用一切機會了緣了債,最後才能了生死。若是不能了生死之苦,就無法了一切痛苦,有生死就有一切痛苦。
自輕他重。自他平等只有一個偈誦,自他交換也只有一個偈誦,而自輕他重的偈誦多,說明自輕他重非常重要。我們經常是“自重他輕”,現在學佛了,修學大乘佛法了,應該看輕自己,看重他人;對自己的名譽看得輕,把他人的名譽看得重。有一句法語:“處處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把別人放在最高處。”這也是一種解脫成就的方法。你把自己放在最低處的時侯,實際上你在最高處;你把自己放在最高處的時候,實際上你在最低處。不要總是去搶去爭。搶來搶去,爭來爭去,現在應該到頭了吧!
我雖無有些…
《2011《佛子行叁十七頌》講記(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