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11《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四)

  2011《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四)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佛子行三十七颂》。共有三段,今天要讲的内容属于第二段论义。论义也有前行部分和正行部分,今天讲正行部分。正行部分有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

   今天讲上士道。上士道分发菩提心,学修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现在讲自他交换。

   诸苦由求自乐生,圆满正觉利他成,

   是故己乐与他苦,真实相换佛子行。

   自他交换,指把他人的不幸、痛苦都拿到自己的身上来,自己替众生受苦;而自己有一些快乐或利益的时候,回向给众生,让众生也享受这些利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是去除自私自利最殊胜的一种方法。前面讲过,自私自利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我们所有的烦恼、痛苦都来自于自私自利。如果没有自私自利,有利他心、能帮助他人,就不会有这些烦恼和痛苦。

   这些道理大家也许还不一定明白,也不一定有感受,这是因为自己不明理、修行不够,实际上事实就是这样。有烦恼痛苦并不是因为没有钱,或者缺少某些东西。我们也会找很多理由与原因,但这都不是真正的理由和原因。烦恼、痛苦的真正原因是我执我爱、自私自利,这是根!有我执我爱、自私自利,就有烦恼痛苦。对此,无论你明白还是不明白,接受还是不接受,有感受还是没感受,这都是真理。

   我们没有开悟证悟,没有明白诸法、事实的真理,所以没有找到根本原因。有钱也可以快乐,没钱也可以快乐;有权可以快乐,没权也可以快乐;有家可以快乐,没家也可以快乐;在山洞里可以快乐,在皇宫里也可以快乐。如果有智慧、有修行,没有我执我爱、自私自利,怎样都快乐都幸福。

   有些人总觉得那些有权有钱的人好,我们没有感觉到,没有观察,也没有真正地了解,不知道他们内心的烦恼与痛苦。若是仔细地观察了解了,会发现他们内心的烦恼、痛苦比我们大得多。真的,这都不是真正快乐、幸福的因。

   什么是快乐、幸福的因?就是你真正看破放下了,真正有修行了,有成就的时候,就是破除了我执,放下了自我,去掉了自私自利。这样快乐就来了,幸福就来了,那才是真正、永恒的快乐与幸福。

   我们看那些大德高僧,即使住在山洞里也特别开心快乐。他们常常自言自语:“太幸福了,太快乐了,这么快乐,这么幸福啊!”山洞里一无所有,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不具备。没有吃的,没有穿的,只是一个人。但是他们每天有唱有跳,非常喜悦、快乐。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在享受着。他们享受的是精神上的喜悦,他们的快乐是内心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才是最大的享受,内心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你们在城市里住别墅还不开心不快乐,就是因为内心里没有快乐,没有幸福。物质的享受不是享受,表面上的快乐不叫快乐。所以真心想获得永远的快乐,想获得永恒的幸福,就要去掉自私自利,断掉我执我爱,就要修自他平等菩提心,以及今天讲的自他交换菩提心。

   平时我们上座修法时要这样观想:呼气的时候,呼出了自己的快乐和利益,众生都得到了;吸气的时候,吸进来的是众生的不幸、痛苦,由自己来代替。

   这样一讲很多人都害怕了:“哎呀,我的快乐和利益都给别人了,别人的灾难、痛苦都拿到我的身上来了,我能受得了吗?我是不吃亏了吗?”这是祛病、去魔、去除灾难、消除痛苦,去除烦恼习气最好的方法。通过这些,我们才能去掉自私自利,才能消除业障,积累资粮。以前,藏地有很多人得了当时无法治疗的一种绝症——麻风病,他们得到了自他交换的窍诀后,就到山上专修替众生受病苦,修将所有众生的病苦、病魔都纳入自己的身体。最终都痊愈了,健康地回来了。

   很多人一说功德、善根要回向,就有点舍不得,“我的功德不能回向,我的善根不能给别人,这是我自己修的。”你把功德、善根回向给他人,这种奉献、利他的心,本身就是一种无量的功德与善根。你这样想,这样做,同时又积累了更多的功德,又积累了更大的善根。不要愚痴颠倒,要有智慧。

   自作自受,他人的灾难或痛苦不可能跑到你的身上来。你们要从根本上了解,佛法是解脱的方法,是成就的方法。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都是解脱烦恼、脱离痛苦的方法,不可能让你遭受痛苦、不可能让你下地狱!

   有的人觉得,别人的痛苦要拿到自己身上,别人的灾难要纳入自己的相续,这不是伤害自己吗?你们还是没有明白什么是佛法。因果是不虚的,都是自造自受,别人的罪业不可能成熟在你的身上。要你这样发心,是为了磨练你的习性,去掉你的自私和自利,这是方法。

   “诸苦由求自乐生”,就是所有的痛苦,都是从只求自己快乐当中产生的,没有别的原因!我们这些凡夫,处处求自我解脱,处处求自己快乐,然后导致了痛苦。你生起烦恼了,遭受痛苦了,这是你自作自受,活该!你到处求,这是求不得苦。有所求就有痛苦。

   很多人到山上供灯也是为了求健康,求平安等。越求越痛苦,越求越得不到。不求的时候才能得到,不想逃避的时候,痛苦、灾难才会自然离开你。你越想逃避,它就越追着你,抓着你不放,你根本逃避不了。

   凡夫就是凡夫,总是到处求,“我供灯了,能不能发财,能不能健康,能不能祛病啊?”你的病能不能好看你自己,若是你认真学修了,真正能够发露忏悔了,真正能知错改错了,可以好啊!不然,你的业障是不会消的;业障不消灾难也不会消的。

   以后不要把佛当神,把佛法当神话。拜神求神,那不是佛教,也不是学佛。有很多人相信外道,你也向造物主和神求吧!学佛就要学智慧,修佛就要修智慧,有智慧才是佛。大家要明白什么是佛,什么是学佛,佛有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才叫学佛。你向佛求这个求那个,这不是学佛,这是求佛。

   修行难,难在没有智慧,没有明白道理。明白道理了,有智慧了,有修行了就不难了。这都是快乐的因,解脱的因,都是真相真理,都是应该做的。

   何人以大贪欲心,夺或令夺我诸财,

   自身受用三世善,回向于他佛子行。

   有一天,你没有做错任何事,他人无因无缘地,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夺走了你所有的财产;这个时候,要做到不嗔恨,甚至把自己过去世中、未来世中、现在世中所积累的所有的善根都回向给他。

   他人仅仅为了一己私欲,平白无故地、无因无缘地把你的财产都骗走了,把你所有的财产都抢走了,从世俗的角度来观察、思维这是很难忍受的一件事。在这种情况下,你也不能嗔恨、不能报复。

   嗔恨是害自己,直接伤害自己的身体,间接伤害自己的相续。身体毁坏了,相续也毁坏了,这是害上加害!如果你不生气,不嗔恨,他就伤害不到你,他只是夺走了你的财产,可没有夺走你的心;他只是损害了你的财产,但是没有损害你的心!伤害了你的心,那才是真正的伤害;剥夺了你心的宁静,那才是真正的剥夺,这时你应该穿上安忍的铠甲,好好地保护自己,这样他就伤害不到你了。其实,他这种行为,在现世看来是无因无缘的,但是站在前世与因果的角度来看,是你过去世中欠他的,现在他来讨债了,我们应该还给他。

   现在的科学已经证明了,瞬间的生气就会减少寿命,若是不生气,不嗔恨,你会很长寿、很健康。若是你生气、嗔恨,将来要感受同样的果报,而且还不能了债。若是报复,又跟他接上了恶缘,那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也是个小轮回。

   当你真正从内心里忍辱了,安忍了,就是说你能真正发出自轻他重的菩提心时,才能了这个缘、还这个债,这个小轮回就结束了。否则,这个轮回没有结束的时候,还会互相欠,互相还,互相讨债还债,没有尽头。

   你现在学佛了,应该懂得结束轮回,不但不动心,不生气、不嗔恨、不与他结恶缘,相反与他结善缘,利用这个机缘,又积累了善根与福德,这叫转为道用。

   无论是顺境、逆境都可以转为道用。我们有一句法语:“在顺境中积福,在逆境中消业。”享受福报可以,但是不能浪费福报;要跟佛学,享受福报的同时,再积累福报。有灾难、有痛苦是好事,利用这个机缘,再去积累善根,消除往昔所造下的恶业,这就是“在逆境中消业”,不是痛苦而是消业。被骗走了、抢走了、夺走了,应该回向,“这是我欠他的,现在还他了!”然后发愿把自己在三世中所积累的善根都回向给他,愿他因此而得到利益、获得幸福,早日离苦得乐。这样,你跟他就不是结恶缘,而是结善缘了,将来就能帮助他,度化他,再也不相互伤害了,这是了缘了债。利用一切机会了缘了债,最后才能了生死。若是不能了生死之苦,就无法了一切痛苦,有生死就有一切痛苦。

   自轻他重。自他平等只有一个偈诵,自他交换也只有一个偈诵,而自轻他重的偈诵多,说明自轻他重非常重要。我们经常是“自重他轻”,现在学佛了,修学大乘佛法了,应该看轻自己,看重他人;对自己的名誉看得轻,把他人的名誉看得重。有一句法语:“处处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把别人放在最高处。”这也是一种解脱成就的方法。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的时侯,实际上你在最高处;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的时候,实际上你在最低处。不要总是去抢去争。抢来抢去,争来争去,现在应该到头了吧!

   我虽无有些…

《2011《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