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學會的人,有的也說課程緊,很忙很累,但我這邊一個禮拜就叁堂課,《前行》、《般若》、《淨土》,每堂課1小時,一共3個小時。168小時減掉3小時,還有165個小時。這165個小時,你睡也好、吃也好、做世間法也好,夠用的了。聞法修行就3個小時,而且一個是主修,一個是兼修,一個是不修也可以,怎麼會累得要死呢?我想來想去還是弄不懂,爲什麼你們對出世間法會有那麼大的意見?
你們都知道善法的利益,但有了聞法修法的機會,爲什麼要排斥呢?爲什麼要閑散度日呢?其實不論是發心還是聞法,在你行持的過程中,應該一天比一天精進,這才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持明無畏洲尊者也說過:“越趨近死亡,越精進修持善法,這是修行人未被違緣所轉的標志。”
有些人起初特別精進,但越往後越不修法,甚至全部放棄了,這就是被違緣轉了。與其如此,倒不如開頭只是適當地精進,然後隨著對佛法越來越了解,聞法或發心越來越精進,而且是長期精進,越接近死亡越精進,這才是最好的修行人。
◎ 上師也要修法
不僅是一般的修行人,就是上師,也應該精進行持善法。
對有些公認的大修行者或賢善上師,常有人阿谀奉承說:“您老人家是如來的化身,是某某大德轉世,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彌勒菩薩、地藏王菩薩、黃財神(諸佛菩薩都占盡了)……您肯定不需要磕大頭,肯定不用誦經念咒、積累資糧、淨除罪障等,因爲您是聖者,這些是我們凡夫才做的。”放生的時候,有些弟子也不讓上師擡魚筐,“上師您不要拿、不要拿,我來我來”,“上師您不要累著,就站在那邊吧”……
這些人並不知道所謂“上師”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在尚未得到佛果之前,每個人都需要積累資糧,因此,弟子也不要給上師開綠燈:“上師您盡管懈怠,您造惡業沒事,讓我們精進吧。”其實,上師也要修行的。
但有些上師被奉承之後,自己就認爲:我確實已如何如何了,什麼修行也不需要了。對這些人,無等塔波仁波切說:“自以爲不需要修行,是更加需要修行的標志。”
這又是一個竅訣。《大圓滿前行》很重要啊!希望大家每年都能看一遍。我的講記太廣了,要這樣看可能有點困難,但以後也許會成爲曆史資料,過了21世紀,到22、23世紀時,也許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現在還說不清楚。但你們應該把《大圓滿前行》當作修行手冊,好好依止它修行。前段時間我印了一部分,在外面作獎品用,這樣也很好。
剛才說到上師也要修行,其實不說一般的上師,就是印度的阿底峽尊者,在行善方面也非常精進。他每天都要不斷地調和土粉做泥塔小像(擦擦像),衆眷屬勸他說:“您老人家是一位偉大的上師,整天擺弄土粉,別人會譏笑您的,而且您也很辛苦,不如讓我們來做吧!”阿底峽尊者回答:“你們在說什麼,難道我所吃的食物,你們也替我吃嗎?”
尊者的話看似尖銳,實則是切中要害的教誡。不懂佛法的弟子,見上師積累資糧時就去阻攔,好像怕上師累著,其實這是不合理的。如果上師真是佛的化身,你不用提醒他,他自己知道該不該做,不該做的,是不會做的。所以,佛陀何必要凡夫來教誡呢?如果上師不是佛的化身,那他需不需要積累資糧,我們都心裏有數,因此更不應該去阻止了。
有時候,也許是弟子恭維上師吧——“上師您可以吃肉,您是諸佛菩薩的化現,您吃了以後,肯定能超度它們。您只要吃一口,它們肯定會往生極樂世界的……”這樣說,不見得有真實意義。
在未獲得圓滿佛果之前,我們每個人,包括十地菩薩,都有要清淨的業力與習氣、要獲得的上上功德,不能自認爲:“我已經是上師或法師,我已經學了五部大論,以後不用學了。”其實這些還遠遠不夠。因此,絕不能只是空閑性或偶爾性地修法,而要力求做到對正法無有滿足。
不滿足才可以進步,這一點很重要。但很多人只是在空閑時才修法,天氣好一點,心情好一點,就一邊喝咖啡一邊修修法,而遇到痛苦、違緣,甚至天氣不太好,就不修了。真正的修行人不會這樣,他們苦也好、樂也好,發心做事也好、出門坐車也好,不論何時何地,佛法都一直在心裏。
◎ 長期精進
總之,能否獲得佛果,唯一依賴于精進,我們一定要勤奮努力實行這叁種精進。一個人雖然具有上等的智慧,但如果僅有下等的精進,那他只能成爲一個下等修行人;盡管只有下等的智慧,但如果具備上等的精進,也必定會成爲一名上等修行人;如果毫無精進,那麼盡管具有其他功德,也無濟于事。(這些道理要仔細看,我說再多也無濟于事,就算飛到天上,也無法把我對精進重要性的認識,傳入你們的心裏。)
全知無畏洲說:“無精進之士,具智財權力,皆不能救彼,猶如一商主,有舟無船槳。”沒有精進的人,盡管具有智慧、財富、權力,但這一切都不能救護他,猶如去大海取寶的商主,雖有船卻沒有船槳,也不可能到達寶洲。不具精進的人也是如此,即使其他什麼都有,也仍得不到佛果。
因此,我們不管在何時何地,一定要做到飲食適量、睡眠適度、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精進修行,就像彎弓射箭一般要不緊不松,不是一會兒緊一會兒松。有些人明天考試了,今晚就熬夜不睡覺;明天考完試,把法本扔到一百公尺以外,“呼呼呼”一直睡到第二天下午。若只是這樣空閑性、偶爾性地修法,那不論是聞思還是修行,是不會有任何成就的。
華智仁波切的金剛語,希望大家要記住。現在很多人的修法,的確是空閑性和偶爾性的。我本人而言,也不是誇自己,多年來不管到哪裏,學法也好、修法也好,散亂的現象有是有,但與某些熟悉的人相比,還是有一點差別。
聽了這堂課以後,明天可能很多人會早起,“一定要精進,不精進不行”,但也許一個禮拜後,他們又倒下了。這樣是不行的,不能偶爾性地精進,要長期性地精進!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爲得普賢殊勝行
[1] 十六種無暇,在本書的前文中,曾引用無垢光尊者的《如意寶藏論》作了系統闡述。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一百零九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