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学会的人,有的也说课程紧,很忙很累,但我这边一个礼拜就三堂课,《前行》、《般若》、《净土》,每堂课1小时,一共3个小时。168小时减掉3小时,还有165个小时。这165个小时,你睡也好、吃也好、做世间法也好,够用的了。闻法修行就3个小时,而且一个是主修,一个是兼修,一个是不修也可以,怎么会累得要死呢?我想来想去还是弄不懂,为什么你们对出世间法会有那么大的意见?
你们都知道善法的利益,但有了闻法修法的机会,为什么要排斥呢?为什么要闲散度日呢?其实不论是发心还是闻法,在你行持的过程中,应该一天比一天精进,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持明无畏洲尊者也说过:“越趋近死亡,越精进修持善法,这是修行人未被违缘所转的标志。”
有些人起初特别精进,但越往后越不修法,甚至全部放弃了,这就是被违缘转了。与其如此,倒不如开头只是适当地精进,然后随着对佛法越来越了解,闻法或发心越来越精进,而且是长期精进,越接近死亡越精进,这才是最好的修行人。
◎ 上师也要修法
不仅是一般的修行人,就是上师,也应该精进行持善法。
对有些公认的大修行者或贤善上师,常有人阿谀奉承说:“您老人家是如来的化身,是某某大德转世,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弥勒菩萨、地藏王菩萨、黄财神(诸佛菩萨都占尽了)……您肯定不需要磕大头,肯定不用诵经念咒、积累资粮、净除罪障等,因为您是圣者,这些是我们凡夫才做的。”放生的时候,有些弟子也不让上师抬鱼筐,“上师您不要拿、不要拿,我来我来”,“上师您不要累着,就站在那边吧”……
这些人并不知道所谓“上师”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在尚未得到佛果之前,每个人都需要积累资粮,因此,弟子也不要给上师开绿灯:“上师您尽管懈怠,您造恶业没事,让我们精进吧。”其实,上师也要修行的。
但有些上师被奉承之后,自己就认为:我确实已如何如何了,什么修行也不需要了。对这些人,无等塔波仁波切说:“自以为不需要修行,是更加需要修行的标志。”
这又是一个窍诀。《大圆满前行》很重要啊!希望大家每年都能看一遍。我的讲记太广了,要这样看可能有点困难,但以后也许会成为历史资料,过了21世纪,到22、23世纪时,也许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现在还说不清楚。但你们应该把《大圆满前行》当作修行手册,好好依止它修行。前段时间我印了一部分,在外面作奖品用,这样也很好。
刚才说到上师也要修行,其实不说一般的上师,就是印度的阿底峡尊者,在行善方面也非常精进。他每天都要不断地调和土粉做泥塔小像(擦擦像),众眷属劝他说:“您老人家是一位伟大的上师,整天摆弄土粉,别人会讥笑您的,而且您也很辛苦,不如让我们来做吧!”阿底峡尊者回答:“你们在说什么,难道我所吃的食物,你们也替我吃吗?”
尊者的话看似尖锐,实则是切中要害的教诫。不懂佛法的弟子,见上师积累资粮时就去阻拦,好像怕上师累着,其实这是不合理的。如果上师真是佛的化身,你不用提醒他,他自己知道该不该做,不该做的,是不会做的。所以,佛陀何必要凡夫来教诫呢?如果上师不是佛的化身,那他需不需要积累资粮,我们都心里有数,因此更不应该去阻止了。
有时候,也许是弟子恭维上师吧——“上师您可以吃肉,您是诸佛菩萨的化现,您吃了以后,肯定能超度它们。您只要吃一口,它们肯定会往生极乐世界的……”这样说,不见得有真实意义。
在未获得圆满佛果之前,我们每个人,包括十地菩萨,都有要清净的业力与习气、要获得的上上功德,不能自认为:“我已经是上师或法师,我已经学了五部大论,以后不用学了。”其实这些还远远不够。因此,绝不能只是空闲性或偶尔性地修法,而要力求做到对正法无有满足。
不满足才可以进步,这一点很重要。但很多人只是在空闲时才修法,天气好一点,心情好一点,就一边喝咖啡一边修修法,而遇到痛苦、违缘,甚至天气不太好,就不修了。真正的修行人不会这样,他们苦也好、乐也好,发心做事也好、出门坐车也好,不论何时何地,佛法都一直在心里。
◎ 长期精进
总之,能否获得佛果,唯一依赖于精进,我们一定要勤奋努力实行这三种精进。一个人虽然具有上等的智慧,但如果仅有下等的精进,那他只能成为一个下等修行人;尽管只有下等的智慧,但如果具备上等的精进,也必定会成为一名上等修行人;如果毫无精进,那么尽管具有其他功德,也无济于事。(这些道理要仔细看,我说再多也无济于事,就算飞到天上,也无法把我对精进重要性的认识,传入你们的心里。)
全知无畏洲说:“无精进之士,具智财权力,皆不能救彼,犹如一商主,有舟无船桨。”没有精进的人,尽管具有智慧、财富、权力,但这一切都不能救护他,犹如去大海取宝的商主,虽有船却没有船桨,也不可能到达宝洲。不具精进的人也是如此,即使其他什么都有,也仍得不到佛果。
因此,我们不管在何时何地,一定要做到饮食适量、睡眠适度、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精进修行,就像弯弓射箭一般要不紧不松,不是一会儿紧一会儿松。有些人明天考试了,今晚就熬夜不睡觉;明天考完试,把法本扔到一百公尺以外,“呼呼呼”一直睡到第二天下午。若只是这样空闲性、偶尔性地修法,那不论是闻思还是修行,是不会有任何成就的。
华智仁波切的金刚语,希望大家要记住。现在很多人的修法,的确是空闲性和偶尔性的。我本人而言,也不是夸自己,多年来不管到哪里,学法也好、修法也好,散乱的现象有是有,但与某些熟悉的人相比,还是有一点差别。
听了这堂课以后,明天可能很多人会早起,“一定要精进,不精进不行”,但也许一个礼拜后,他们又倒下了。这样是不行的,不能偶尔性地精进,要长期性地精进!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 十六种无暇,在本书的前文中,曾引用无垢光尊者的《如意宝藏论》作了系统阐述。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九节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