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節課
——百字明之具體修法
思考題
436、四種對治力是哪些?請一一解釋。
437、仔細思維“厭患對治力”和“返回對治力”,認真憶念自己的罪業,體會這兩種對治力在心上的作用。
438、修行中沒有感應的原因是什麼?
439、你重視百字明嗎?請通過教證講一下它的種種功德。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今天,我們簡單講一下金剛薩埵百字明的修法。
這個修法,今天不廣講,只是因爲學院有些道友要修,所以提前講一下。發心修完以後,按《開顯解脫道》的順序,是供曼茶羅;但按《前行》的次第,則要先修百字明。所以,修完發心的,就可以修百字明了。
五加行中要念十萬百字明,和其他修法相比,這個時間可能稍長一點。如果是一個懶惰的人,不說十萬百字明,就是一萬金剛薩埵心咒,還是嫌多。但精進的人不相同,像在華智仁波切的上師——如來芽尊者等上師們的傳統中,好多弟子都念了一百萬、兩百萬,甚至更多。所以,十萬並不算多。
◎ 忏悔的必要
再說,我們造的業也太多了。
從無始以來,或者僅是從小到現在,我們每一個人,肯定都造過許許多多的惡業。這些惡業,有些是因爲煩惱深重,生了貪、嗔、嫉妒等,就造下了,這是自性罪。其實,造這種業是很容易的,不說無始至今,看看你一天的心念就知道了,一會兒生貪、一會兒生嗔,很難控製。所以,自性罪肯定很多。
而自從皈依佛門,入了別解脫乘、菩薩乘以及密乘以來,也一定違犯過這叁乘的戒律,這種違犯,都是佛製罪。自性罪、佛製罪,這些罪業,除非是聖者,凡夫是絕對會造的。因此,忏悔是特別特別重要的。
雖然有些人自認爲清淨,從未染上過患,但實際是不可能的。尤其在末法時代,一般人都容易生邪見、偏見、顛倒見,而正知、正念、正見,卻很難生起來。既然如此,百字明以及其他加行修法,都是必須修的。
其實,這每個修法都很關鍵。你看皈依,沒有堅固的皈依心,就不算佛教徒,那十萬多嗎?不多,還要念。再看發心,很多人口頭上“爲衆生、爲衆生”,但一做起事來,全是自利的心,所以,念十萬肯定不夠。當然,能念也是一種串習,至少也是向上師叁寶表示:“雖然我的境界不夠,但我願意利他,所以我要念十萬發心偈……”有這種心也很可貴。連十萬都不肯念的人,要利益衆生,是不現實的。
因此,加行人人要修。當然,菩薩的化現例外。如果是阿彌陀佛顯現凡夫,或者是“外道”人士來看看,那你不修也可以。但作爲一個佛教徒,一個修行人,還是要扪心自問:“我的皈依心如何?我的利他心如何……”知道自己不行,就踏踏實實地修加行。
很多人口口聲聲“罪業深重、罪業深重”,我看這也不假,我們的罪業的確深重。怎麼看呢?還是看心態。生貪心、嗔心時,心態一下子就圓滿了,而信心、悲心卻生不起來,就算生起來也很微弱。做壞事就興致勃勃,而且也順利,但一行善法,就興趣全無……這些狀態,無非是罪業的力量所致。因此,每個道友都應把握好這次機會,清淨罪業。
前輩大德常講:“罪業雖無功德,但依忏悔令其清淨,就是罪業的功德。”
可見,罪業是可以清淨的,但要清淨它,一定要依靠四種對治力。凡夫人在修金剛薩埵時,即使不能細致地觀想,也一定要具足四種對治力。
◎ 四種對治力
● 所依對治力
在自前觀想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或蓮師等佛尊,或者觀想叁十五佛[1],或者觀想自己的根本上師,或者按這裏的修法,就觀想金剛薩埵,以其爲皈依境,一心一意祈禱:“我以前造過無數罪業,現依誠信在您面前忏悔,唯願依靠您的加持力,將我相續中的罪業清淨。”
這些修持忏悔的所依,就是所依對治力。如果按華智仁波切的講法,還要加上願、行二種菩提心。
● 厭患對治力
一個人服了毒藥,毒性發作時會疼痛難忍,那時一定懊悔吃了毒藥。而我們以往所造的罪業,殺生、偷盜、犯戒等,比毒藥更厲害,果報更可怕。大家也知道,漢地的生活多數是跟罪業連著的,不說別的,就是一頓飯,魚、蝦、青蛙、猴腦……什麼都吃,但這些都是罪業。所以,把這些一一回想起來,然後心生悔恨:“唉,我以前真是瘋了,竟然和惡友們造下如是如是罪業,現在若不趕緊忏悔,讓罪業積存在相續裏,將來只有下地獄了,別無出路……”
這種強烈的追悔之心,就是厭患對治力。
● 返回對治力
就像一個人下決心再也不服毒一樣,當你知道錯了,比如了解了殺生的果報以後,就應該發誓:“從今以後,即使餓死,我也決不殺害一個生命。”
這種再也不犯的決心,就是返回對治力。
● 現行對治力
現行對治力有很多:比如修菩提心,菩提心能摧毀一切罪業;叁輪體空,利根者安住無有能忏、所忏、忏法的境界,也是忏悔。但一般來講,按諸多傳承上師的傳統,最殊勝的忏悔方法,就是觀修金剛薩埵。
總之,忏悔的修法,就是現行對治力。
◎ 金剛薩埵是百尊之尊
在十方無量的佛陀中,金剛薩埵是百尊之尊。
何謂百尊之尊?大家知道,聞解脫裏有寂猛百位本尊,其實一切佛菩薩、空行、護法,皆可包括于這百尊之中,而百尊又可包括于金剛薩埵一尊。簡言之,就是十方如來可以攝于金剛薩埵,而金剛薩埵也可以幻化十方如來。這個關系,就如同太陽與陽光,太陽可以散射無量的陽光,而陽光又攝于太陽。所以,只要你修成了金剛薩埵,也就成就了百尊功德。
尤其是,對于忏悔,金剛薩埵有不共願力。阿彌陀佛的願,側重于攝受往生,讓聽聞其名號的衆生往生極樂世界。而金剛薩埵,則是側重于清淨罪業,他曾于因地發願:“凡聞我名號、凡觀想我、凡念誦我心咒的衆生,無始以來之罪業悉得清淨,若不能者,我不取正覺。”如今,金剛薩埵已現前佛果,所以不論是誰,只要肯觀修,就必定能淨除一切罪業。而他的不共願力,也是我們要著力觀修的緣由。
當然,在智慧法界中,十方如來是一味一體的,無須分別,但是,因爲根基、業力的不同,要刻意做些息、增[2]事業的話,觀修不共本尊是有必要的。比如,藏地曆代有許多大德,他們最喜歡念的,就是《文殊真實名經》和文殊心咒,因爲文殊菩薩是智慧的不共本尊。所以,不管是誰,也不管是什麼身份,只要修文殊法門,就會大大增上智慧。其他的本尊也是一樣,比如,要增長慈悲,就祈禱觀音菩薩,修大悲法門;想擁有威力,就祈禱大勢至菩薩……而你要清淨罪障的話,就一定要觀修金剛薩埵。
◎ 如何觀金剛薩埵
至于觀修方法,最好先在佛堂裏,安放金剛薩埵的佛像,沒有條件的,至少也擺一張圖片,就像皈依、發心的皈依境一樣。
觀想時,對密法有穩固見解和信心的,可以觀想圓滿報身服飾的金剛薩埵佛父佛母雙運。如果對密法的見修行果,不但沒有信心,反而對此起男女之想的,就觀單身像。不論雙身、單身,都觀在自己的頭頂上,面向與自己一樣。
在我們頭頂上的金剛薩埵,形象是金剛薩埵,本體是自己的根本上師。而且,他不是一尊的體性,而是百尊之主,是融寂猛百尊乃至浩瀚無垠所有聖尊于一體的智慧本尊。這位本尊,不是像唐卡或壁畫上畫的那樣,扁扁的、不動搖,他是立體的。雖然是立體的,但他不具有實質性的內在,像銅鐵或泥巴像一樣,裏面裝著實物;也不是像人體一樣具有血肉,而是如彩虹一般,顯而無自性。這就是生起次第觀想本尊的方法。
而且,一定要觀得清晰。眉毛、眼睛、飾品……一樣一樣的,若能深入觀想,金剛薩埵的每一個部位,都應該觀得清清楚楚,就像唐卡裏畫的那樣。但在細致觀想的同時,要去掉實執,也就是說,要了知聖尊的顯現,如水中的月亮、空中的彩虹一樣,毫無實質,是顯而無自性的。我們知道,彩虹雖然美妙,但卻如幻不實,金剛薩埵也是如此。
《前行》裏講解金剛薩埵的那段文字,不廣不略,觀修之前,你們多看一看。在藏地的很多伏藏品中,都有金剛薩埵的不同觀法,但有的太廣,太廣了不好修,觀的時候,可能也模模糊糊的。但《前行》的觀法廣略適度,大家可以參照觀修。
◎ 如何念百字明
將聖尊觀好以後,就可以念百字明了。
一般來講,要觀想咒輪旋轉等,對大多數人是有困難的,因爲這要有生起次第的修行基礎,不光是一個“旋轉”就可以。
不如像前面講的那樣,你就想,在我頂上安住的金剛薩埵,其實與十方諸佛,以及我的根本上師是無二無別的,現在我就對他皈依:“從現在開始,我唯一皈依您、依止您,您是我的依怙,您是我的至尊,您是我的導師,在此世間,除您之外,我再也沒有其他可信任之處,除您之外,我再也沒有其他可皈依之處。”然後發心:“從現在起,我誓願度化天下無邊的一切衆生。”
皈依、發心以後,就憶念罪業。殺生、偷盜、邪淫、妄語……一一憶念,之後一邊痛哭,一邊念百字明忏悔。如果是經常爲了別人哭,那是貪心、嗔心導致的,哭也沒有什麼價值。但在金剛薩埵面前哭的話,追悔往昔的…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一百一十四節課——百字明之具體修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