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節課
思考題
440、金剛薩埵修法,是只有藏地才有嗎?請用漢文《大藏經》的教證說明。
441、爲什麼罪業只要忏悔就能清淨?請用比喻及公案說明。
442、厭患對治力與返回對治力的關要,分別是什麼?請用教證說明。並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今天講“不共加行”的第叁個。
叁、念修金剛薩埵
首先,是作者對上師的頂禮句:
離二障垢然示淨除障,究竟勝道然現修學相。
超有寂邊然顯叁有中,無等上師足下我敬禮。
這一偈,在講述上師功德的同時,也總攝了一章的內容。在修辭上,用的是藏文中比較特殊的“轉折”方式。
偈頌的意思是:我的上師,雖已遠離了煩惱與所知二障,但在衆生面前,仍然示現精勤忏悔、淨除罪業。其實,諸多上師也都是如此,是爲了衆生,才示現的。
我的上師,雖已獲得了究竟的果位,但爲了接引凡夫行者,仍然示現次第修學——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一一修學。
我的上師,雖已超越了輪回與寂滅二邊,但爲了度化衆生,仍以善知識形象在叁有中示現,而且與一般人無二:有行住坐臥,也有生老病死。
作者就在這樣一位,無與倫比的具德上師足下,恭恭敬敬頂禮。
◎ 最關鍵的修行要訣
就像華智仁波切一樣,我們在念修忏悔前,也應該對自己的所有傳承上師——具叁恩德的上師以及結上法緣、善緣的上師,恭恭敬敬地頂禮。
如果對上師有虔誠與恭敬的話,上師相續中的智慧、悲心等功德,自然而然會融入我們的心相續。這是一種特殊緣起。
夏丹德,以前藏地著名的格西,他在講解《修心七要》時,曾引用豐富教證,說明上師與佛無別;同時,也引用新舊噶當派祖師的語錄,作了印證。他說:“若修行人對上師不具虔誠、恭敬,智慧則無法開啓,罪業則無法遣除……”講了很多道理,我看了很有收獲。
其實,這就是最關鍵的修行要訣。但可惜的是,很多人把它放棄了。放棄這一點,在別處尋找捷徑,就像抛棄根而捉住枝葉一樣,得不到核心的修法。
因此,不論何時何地,希望各位都能對根本上師心存恭敬。當生起不如理的心念時,要立即忏悔,始終安住于“善知識即爲佛”的正念中。
丙叁(清淨違緣罪障——念修金剛薩埵)分五:一、忏悔之理;二、四種對治力;叁、真實念修金剛薩埵;四、念修百字明;五、忏悔之功德。
丁一、忏悔之理:
最近,道友們正在修百字明,大多數人修得很精進,這樣很好。我們自己也知道,沒學佛以前,我們造了許多罪業,有些甚至是彌天大罪;而在學佛之後,入了別解脫乘、菩薩乘、密乘以來,也犯過很多嚴重罪業。所以,爲了清淨這些罪業,就應該好好忏悔。
人都有自知之明,自己造過什麼業,自己是知道的。因此,學院每年開“金剛薩埵法會“時,四衆弟子都會很自覺地念四十萬金剛薩埵心咒,不用管家特別要求。
洛若寺有個小佛學院,一百多人,那裏有一位老堪布金旺,很了不起。他以前在佛學院呆過很長時間。有一次講法,他對那裏的道友說:“喇榮開金剛薩埵法會時,你們一定要全部上去,每個人都要念十萬金剛薩埵心咒(佛學院早期開法會時,規定是十萬)。”隨後,堪布又給他們講了許多道理。
在座道友對金剛薩埵法門,都有所了解,應該也知道這個修法的重要性。其實我們都一樣,雖然對其他法門也有興趣,但對這個修法更加重視。
◎ 證悟之障
不管是修顯、修密,相續中生起殊勝證相的主要障礙,就是罪障和習氣。爲了使阿賴耶的明鏡顯現證悟影像,淨除罪障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這就好比,要讓鏡子映出影像,就要擦拭鏡面一樣。
這裏把阿賴耶比作明鏡。在這面明鏡中,想要在修無上密法時,顯現本來清淨或任運自成;在修生圓次第時,顯現明點、佛父佛母以及諸佛菩薩的清淨之相;在修顯宗法要時,現前殊勝的止觀境界等,都要先擦拭上面的“塵垢”,擦拭幹淨了,才能顯現。
如《圓覺經》雲:“常當勤心忏,無始一切罪,諸障若銷滅,佛境便現前。”意思是說,修行人應當常常精勤忏悔無始以來的一切罪業,如果種種罪障全部息滅了,佛的境界便會自然現前。這就像鏡子被擦幹淨以後,山河大地自然映現其中一樣。
所以,我們一定要勤修忏悔,清淨罪業。
◎ 洗浴不能清淨罪障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方法,都能清淨罪業。記得《雜譬喻經》裏有一則公案:
從前,有兩母子相依爲命。兒子長大以後,問母親:“我父親信奉什麼?”母親說:“你父親在世時,一日叁次入水中洗浴,想以此洗淨罪障、得到神通。”
兒子不以爲然,說:“如果水真能洗淨罪業,那麼,河北岸的居民每日南渡放牛,每日都洗浴兩次,爲什麼不得道?況且水中有魚、鼈之類的生物,爲什麼它們不能得道呢?”母親也覺得言之有理。
兒子又說:“唯有用佛陀的八解之池、禅定之水洗浴,才能淨除我們的罪障和垢染。”于是他們去依止佛陀,最終獲得了聖果。[1]
可見,所謂“洗浴能清淨罪障”的說法,是不合理的。我們一定要依止佛教中的忏悔方法,尤其是金剛薩埵法門。
◎ 金剛薩埵修法在藏漢經續中都有
佛陀在各種經典及續部中,宣說了不可勝數淨除罪障的方便法門,而在所有的這些法門中,最殊勝、最簡單的,就是念修上師金剛薩埵。
這一修法,藏地最初是由蓮花生大士、布瑪莫紮等尊者開始弘揚的。直到今天,人們忏悔時也都是修金剛薩埵。而隨著佛法的傳播,現在漢地的很多人也在修了。
以前有人說:“金剛薩埵修法,是從喇榮五明佛學院傳出來的,《大藏經》裏沒有。”
這種說法不對。這一修法得以廣弘,的確是依靠上師如意寶的威德力,這是事實不假,但是,它的源頭並非學院,而是來自諸多密續的記載。我們知道,就像法藏比丘發願建極樂世界一樣,金剛薩埵最初于因地時發願:“凡聽聞他名號、念修他心咒的人,一切自性罪及佛製罪,都將清淨無余,並于命終時往生清淨刹土……如果不能實現,則不取正覺。”
這種說法,也許有人不認可,認爲這只是藏地續部的說法。其實,漢地的《大藏經》也有。我翻過漢文《大藏經》的密教部,裏面介紹金剛薩埵修法的很多,比如,《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秘密修行念誦儀軌》雲:“金剛薩埵者是普賢菩薩,即一切如來長子,是一切如來菩提心,是一切如來祖師,是故一切如來,禮敬金剛薩埵。如經所說,金剛薩埵叁摩地,名爲一切諸佛法,此法能成諸佛道,若離此更無有佛。”
這是唐朝譯師不空譯的。不空,是漢傳佛教四大翻譯家[2]之一,也是開元叁大士[3]之一。其實他所譯的這部經典,也就是密續。這樣的譯師,這樣的密續,我想,沒有人會不承認吧。
既然是早就存在的法,藏漢經續中都有,那爲什麼以前不知道呢?很簡單,以前沒發現而已。這個道理,就像珍寶藏在各自的礦裏,金、銀、鑽石等,少爲人知,雖然一直在那兒,但只有等到有福報的人來了,才能開取,沒有福報的人是無法開取的。
因此,如今有幸值遇了這個法門,一定要珍惜。
◎ 只要忏悔罪業就能清淨
剛才說了,只要是凡夫,都會造罪業,但不管是什麼罪業,只要忏悔就能清淨。如《大般涅槃經》雲:“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諸惡,二者作已忏悔。”從不造惡的人,當然是智者;但造了惡業知道忏悔的,也是智者。
古代大德們都說:“本來罪業無功德,然忏可淨爲其德。”意思是,罪業本來是沒有功德的,然而,通過忏悔可以令它清淨,就是它的功德。《萬善同歸集》[4]引《大集經》的道理說:譬如一件放置了一百年的髒衣服,一天當中就可以洗滌幹淨,同樣,一百劫中集積的所有罪障,通過佛法的力量善加修習忏悔,也可在一日,乃至一時得以清淨。
因此,無論是違犯了外別解脫戒、內菩薩學處,還是失毀了密宗叁昧耶等,即便是罪業再嚴重,通過忏悔,也還是能得以清淨。
下面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 指鬘王殺999人忏悔得果
婆羅門央具理魔羅(指鬘王),曾殘暴屠殺了999個人,但是通過忏悔,也清淨了罪障,並且即生獲得了阿羅漢果位。
簡單講一下這則公案:當時,有一個婆羅門師,他用咒語使指鬘王受到迷惑,然後告訴他:“如果你在七日之中能殺一千人,則可獲得梵天果位。”于是指鬘王開始瘋狂殺人。到了第七天,已經殺了999人,還差一個。但全城的人都躲了起來,他找不到人殺。
這時,母親來給他送飯。他又想起師父的話“殺母生天”,于是也准備殺害母親。
佛陀知道度化他的時機已成熟,于是放光顯現在他的面前。他立即舍下母親,追趕佛陀。雖然佛陀只是緩緩而行,但他拼命追也追不上。不得已,他便喊了起來:“比丘,你給我停住!”佛陀…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一百一十五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