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前行實修法(第六十八修法~第七十六修法)

  

前行實修法

  

全知無垢光尊者 著

  

索達吉堪布傳講

  戊叁、忏悔支: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在佛像、佛經、佛塔等叁寶所依面前合掌,觀想從無始以來到現在自己能憶起、不能憶起所積累的一切罪業,諸如不恭敬父母,誹謗上師、阿阇黎,輕毀道友及其他衆生,造十不善罪、五無間罪、近五無間罪,損耗叁寶之財,存有吝啬、悭吝之心……這一切罪業于舌尖上集成黑團,以猛厲的追悔心忏悔。

  再觀想:刹那間叁寶所依發出無量的光,照射到舌尖上的黑團,就像太陽照在雪上,雪馬上融化了一樣,自己的罪業全部清淨無余。

  然後,以對治力發誓:今後再也不造這些罪業。念誦百字明、《叁十五佛忏悔文》等經續中的忏罪文。

  最後,于忏悔對境、所忏之罪、能忏之人皆不緣中安住。

  後行:于如夢如幻的境界中回向善根。

  

第六十八修法終

  戊四、隨喜支: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諸佛爲利益一切衆生轉無上*輪等善法,諸菩薩在六道中顯示不同身相來饒益無量衆生之善法,世間凡夫所行隨福德分、隨解脫分之善法,以及自己過去曾做、如今正在做(比如正在聽課)、未來必定做(比如等一會兒念《普賢行願品》回向)的一切善法,我都誠心誠意隨喜,從一件善事乃至一切善根而觀修。

  最後在無緣中安住,沒有任何執著。

  【提示語】:

  若能這樣實地修持,逐漸會出現許多驗相。比如,外驗相的話,夢到自己穿白衣服、佛菩薩賜予加持,白天也感到非常快樂;內驗相的話,信心、出離心等日益增長,包括平時爲人處世也十分得體,跟任何人接觸都不會痛苦。

  一般修行比較好的人,做什麼事情都不覺得痛苦,讓他發心也很開心,讓他修行也很開心,有吃的也可以、沒吃的也可以,修行越好,對生活越沒有過多要求。不會這個看不慣、那個看不慣,始終覺得這個是壞人、那個是惡人,似乎沒有一個好人,在任何環境中都很不滿。修行好的人絕不會如此,即使把他關在監獄裏,他也仍然很快樂,可以借此“閉關”修行。

  後行:于如夢如幻的境界中回向善根。

  

第六十九修法終

  戊五、請轉*輪支: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于叁寶所依面前,觀想利他事業廣大的諸佛、菩薩、上師、善知識,他們沒有說法,自己如往昔梵天、帝釋請佛轉*輪一樣,幻化無數身體供養右旋海螺、*輪、寶珠等,請求他們轉*輪。諸佛、菩薩、上師等應允後,開始宣說佛法,降下法雨。

  念誦《普賢行願品》等中的偈頌。(如:所有禮贊供養福,請佛住世轉*輪。)

  【提示語】:

  右旋海螺,在古代是非常難得的。一般來講,右旋海螺裏居住的,不是一般的生命,應該是一地菩薩以上。所以,不管在任何地方用右旋海螺,此地都會特別吉祥,出現種種瑞相。

  但現在,海邊經常發現一些右旋海螺,好多居士都拿來供養,可能是一地菩薩比較多吧。以前,這在藏地特別難找,上師如意寶去印度時一直找,當時也沒有找到。後來聽說印度某個城市裏有,一個法師將其供養給上師如意寶,上師顯得特別歡喜,告訴大家:“凡是轉生于右旋海螺中的衆生,應該是一地菩薩以上。”

  所以,我們若能在佛堂裏供一個右旋海螺,功德還是很大的。

  此外,用右旋海螺祈請法師講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些法師必須要祈請,不然的話,因爲他對世間的各種行爲生起厭離心,以種種原因,不願意傳法。有些上師要天天去求,經常是今天不傳、明天不傳,弟子每天都拿個右旋海螺,在門口上一直跪著。

  但我們學院的法師不是這樣,因爲一些“高壓政策”,法師們必須要傳法。如果沒有這樣逼迫,有些法師可能也會以“太累”、“身體不好”等各種理由,不一定會自覺傳法。

  其實,不管怎麼樣,轉*輪對衆生是最有利益的。因此,作爲菩薩,有能力傳法的話,還是應該盡量傳。

  後行:于無緣中回向善根。

  

第七十修法終

  戊六、請不涅槃支: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這個世界與其他世界的佛菩薩、上師利衆事業圓滿後,准備趨入涅槃,這個時候,我于彼等前如往昔的珍達居士請佛不入涅槃一樣,幻化出無數身體而祈請。結果乃至輪回未空之前,他們已長久住世,利益衆生。

  按照經論中所說念誦。(如: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唯願久住刹塵劫,利樂一切諸衆生。)

  【提示語】:

  如果有機會,可以親自到上師面前祈請。但也許有些上師不高興:“我還沒有准備死,你天天讓我不死,什麼意思啊!”如果這樣不太方便,你可以天天念這些偈頌,叁寶的加持不可思議,很多高僧大德准備進入涅槃時,我們念一個偈頌,他就想開了,就不涅槃了,住世很長時間。

  以前許多大德看到末法衆生的行爲不如法,或者對弟子生起厭離心,以種種原因示現涅槃的特別多。所以,祈請很重要,功德也特別大。

  後行:于無緣中回向善根。

  

第七十一修法終

  戊七、回向支: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從頂禮支到回向支爲主自他叁世所積累的一切善根,皆爲衆生成佛而作回向。

  念誦諸聖者所造經續中的偈頌。(如: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叁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我今回向諸善根,爲得普賢殊勝行。或:所有禮贊供養福,請佛住世轉*輪,隨喜忏悔諸善根,回向衆生及佛道。)

  于諸法無自性中安住片刻。

  後行:回向善根。

  

第七十二修法終

  己二、正行: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于叁寶所依前合掌,觀想我爲一切衆生發殊勝菩提心,直至無一衆生存在于輪回中之間,精進修學廣大菩薩行。

  (當然,輪回中一個衆生都沒有,這倒是不可能的,但我們發心時要這樣想,說明了菩提心的廣大微妙之處。

  在座的人當中,有些以前受過菩薩戒,有些可能沒受過。如果你受過,按照儀軌的要求,每天最好受六次菩薩戒,這個做不到也要受叁次,最少也應一天一次。

  受的時候,並沒有要求在上師面前,而是在叁寶所依面前。你們佛堂裏若有佛像、佛經、佛塔,就可以在這面前受戒;沒有的話,則可觀想叁寶所依,比如觀想一尊佛像、一座佛塔,以及《般若攝頌》、《入行論》、《大幻化網》、《真實名經》、《上師心滴》等經續。

  觀想完了以後,再正式發心。如果沒有發心,那你永遠都是凡夫人,而一旦發了菩提心,從此就成爲菩薩了。)

  接著,念誦叁遍此金剛語:

  2.$- 3A%- :.A- 8J

  - L- 2- .

  - :.A- /

  - ~A%- 0R- L%- (2- =- 3(A

  - GA- 2<- .- ]- 3- hR- eJ- :6B/- 0- (J/- 0R- i3

  - =- *2

  -

  - 3(A:R,b%- $*A

  - i3

  - GA- 3(R$-

  %

  - o

  - 2&R3- w/- :.

  - i3

  - =- *2

  -

  - 3(A:R,8A- 2- :.R.- ($

  - .%- V=- 2- i3

  - GA- 3(R$- .3- 0:A- (R

  - i3

  - =- *2

  -

  - 3(A:R,5S$

  - i3

  - GA- 3(R$- :1$

  - 0- KA<- 3A- wR$- 0:A- .$J- :./- i3

  - =- *2

  -

  - 3(A:R,2.$- L%- (2-

  J3

  - .0<- eJ

  -

  - $9%- .- $

  R=,]- 3- hR- eJ- :6A/- 0- (J/- 0R- i3

  - .%- ,

  %

  - o

  - 2&R3- w/- :.

  - i3

  - .%-

  - (J/- 0R- =- 28$

  - 0:A- L%- 2-

  J3

  - .0:- (J/- 0R- i3

  - 2.$- - .$R%

  -

  - $

  R=,)A- v<- }R/- IA-

  %

  - o

  - 2&R3- w/- :.

  - i3

  - .%- ,

  - (J/- 0R- =- 28$

  - 0:A- L%-(2-

  J3

  - .0:- i3

  - GA

  -

  J3

  - /- ,3

  - &.- GA- .R/- .- L%- (2- 3(R$- +- ,$

  - 2*J.- 0- .J-28A/- .,2.$- 3A%- :.A- 8J

  - 2IA- 2

  - %- .

  - :.A- /

  - 29%- !J,~A%- 0R- L%- (2- =- 3(A

  - GA- 2<- .-

  J3

  - &/- ,3

  - &.- GA- .R/- .- L%- (2- (J/- 0R<-

  J3

  - 2*J.- 0<- 2IA:R,

  J3

  - &/- 3- 21=- 2- i3

  - 21=- 2<- 2IA:R,3-PR=-2- i3

  - .PR=- 2<- 2IA:R,.2$

  - 3- K%- i3

  - .2$

  - .L%- 2<- 2IA:R,;R%

  -

  - M- %/- =

  -:.

  - 0- i3

  - ;R%

  -

  - M- %/- =

  - :.:- 2<- 2IA:R,,

  “我某某(法名或俗名)從今乃至菩提果之間,皈依諸大金剛持上師,皈依二足至尊諸佛出有壞,皈依離貪寂滅…

《前行實修法(第六十八修法~第七十六修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