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至尊正法,皈依諸衆之至尊不退轉聖者僧衆,祈求攝受我爲菩薩。
祈禱諸大金剛持上師、諸佛出有壞、住地諸大菩薩垂念我:如往昔諸佛出有壞、住地大菩薩爲一切衆生而發殊勝菩提心,我某某(法名或俗名)也自此乃至菩提果之間,爲一切衆生而發廣大菩提心。未救度者救度之,未解脫者令解脫,未得安慰者安慰之,未得涅槃者令得涅槃。”
(以後在修行過程中,你們若失壞了菩薩戒,也應先通過七支供好好忏悔、積累資糧,然後在佛像、佛塔、佛經面前,一邊觀想一邊重新受戒。否則,如果要尋找一個上師,在上師面前發露忏悔,可能有一定的困難。所以,這樣受菩薩戒有不共的優勢,在叁寶所依面前可以自己受。
不舍棄衆生,是菩薩戒的根本。如果我們沒有舍棄衆生,就沒有毀壞菩薩戒,這樣的話,自己就可以算是菩薩。)
諸大智者一致承認,勝義菩提心,是由有相修持力而得,不需要觀待儀軌。而以上所講相當于是儀軌,所以,依靠這個,勝義菩提心不一定生得起來,只能生起世俗菩提心。
念誦叁遍後,觀想自己成爲菩薩,成爲人天等世間之應供處,阻塞由業力墮入惡趣之門,從安樂之善趣至安樂之善趣,成辦廣大利他事業,成爲諸佛之子,速獲菩提。因此,應當擡高自心(生起佛慢等),生起歡喜。
【提示語】:
這種修法,一天念一遍是很好的。如果不能念,一個月念一遍,甚至一年念一遍,也是非常需要的。
後行:回向善根。
第七十叁修法終
丙叁(思維學處)分二:一、思維願菩提心學處;二、思維行菩提心學處。
丁一(思維願菩提心學處)分叁:一、修自他平等菩提心;二、修自他相換菩提心;叁、修自輕他重菩提心。
戊一、修自他平等菩提心: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爲一切衆生而修自他平等菩提心:雖然所有衆生與我一樣都希求安樂、不願遭受痛苦,恒時唯一向往幸福快樂,卻不知棄惡行善,以至于恒時感受痛苦,這些衆生多麼可憐、多麼悲哀!
願不具安樂之衆生獲得安樂(慈),被痛苦逼迫之衆生遠離痛苦(悲),享受安樂的衆生恒時不離幸福(喜),有親疏貪嗔的衆生無有貪嗔、一視同仁(舍),一切衆生皆趨入解脫道,恒時行持善法。願我與一切衆生迅速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
如是以猛烈心觀修。後于諸法何者亦不成之空性中放松片刻。
【提示語】:
關于菩提心的修法,現在國外許多心理研究機構比較關注。前段時間,我也給一些大學生講了,國外的這些機構專門做過一些試驗,他們先測試某個人的性格,比如特別暴躁、粗魯、狂妄,然後讓他修大慈大悲的菩提心,爲期是一個禮拜,或半個月,或一個月。再進行測試時,他的性格跟以前完全不同,變得溫順起來了。這就是菩提心的力量。
所以,你們也應經常修一下菩提心。不說長期,哪怕每天修二叁十分鍾,性格也會有極大改變。當然,若能長期修的話,很多修行境界肯定會自然而然現前。否則,不修菩提心,就直接進入密法的最高境界,除了極個別利根者以外,這無疑不太現實。
我以前講《入菩薩行論》時,曾要求大家每天修叁十分鍾菩提心。聽說有些人一直堅持不斷,至今五六年了還在修,而有些人剛開始修了兩叁天,然後就抛之腦後了。很多凡夫人的行爲就是這樣,造惡容易行善難,不注意的話,以後會非常可憐!
後行:以叁輪體空作回向。
第七十四修法終
戊二、修自他相換菩提心: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面前有一位能令自己生起悲心的有情,比如重症患者、地獄衆生,意念自己的一切安樂、善妙身體、受用以及善根,如脫衣服般全部取出施與他,令他享受幸福安樂;而他的所有痛苦,取來自己代受,他的痛苦與自己的快樂相互交換,就像換衣服一樣。
這樣的觀修純熟時,再配以呼吸法修持:呼氣時,觀想自己的安樂、善根施與衆生;吸氣時,觀想衆生的痛苦自己取受。
如是從一個衆生到一切衆生之間,輪番修持施受法,以最大的精進日夜勤修。
【提示語】:
這個特別重要!剛開始你可能沒什麼感覺,但慢慢修了一段時間後,自己完全能做得到。
所謂的我執,其實是一種顛倒、錯誤的執著。現在有些科學家在試驗時,發現人的迷亂心特別強。比如讓一個人把橡膠手,使勁觀想成自己的手,當他逐漸産生我執時,用菜刀來砍斷這只假手,這個人就會産生劇烈的痛苦,大叫起來。
既然對無情法都可以産生我執,那將一切衆生都觀爲“我”,這應該也沒問題。這樣修到了一定時候,當衆生遭受痛苦時,你自然會流下眼淚,心裏特別疼。而如果你菩提心修得不好,衆生怎麼被砍殺,你都會覺得無所謂,甚至還願意參與其中。所以,我們一定要長期地修行,修自他交換。
後行:回向善根。
第七十五修法終
戊叁、修自輕他重菩提心: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以如獨子之母慈愛兒子般觀修。觀想面前有一位能令自己容易生起悲心的有情,心裏無法堪忍他在受苦,自己取而代之,並將自己的安樂等善妙施與他,使其獲得安樂。
(一般來講,母親對獨子的執著,比對自己的執著還厲害,她甯可自己生病,也不願意孩子生病。同樣,我們在衆生受苦與自己受苦中選擇的話,甯願自己受苦,也不能讓衆生受苦。)
又暗想:“我住于輪回中也好,病也好,死也好,無論遭到任何損失都可忍受,但怎麼也無法忍受此等衆生漂泊于輪回中受苦。”對衆生生起強烈的慈愛心。
(有些人可能因爲學過《入菩薩行論》等大乘佛法,菩提心非常強,只要能弘揚佛法、利益衆生,自己再怎麼累、再怎麼苦,也不在乎。這顆心真的非常非常珍貴。)
從一有情至一切衆生皆如是觀修。所有衆生的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無論是損害我還是饒益我的衆生,以自己所見所聞的衆生爲主直至遍布虛空界的一切衆生,皆以殊勝菩提心對待。
【提示語】:
我們不要認爲衆生跟自己沒關系。當然,如果你修行特別差,自私自利心非常強,實在不願修大乘菩提心,那佛陀來了也沒辦法。但作爲真正的修行人,即使對衆生無法完全做到自他平等、自他交換、自輕他重,至少也要在有生之年不害衆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衆生,哪怕走路時看見一個人有困難,也應該去扶他一把。如果你有因緣,還可將佛法灌入他的心田,讓他暫時離開輪回的痛苦,究竟獲得無余涅槃。這方面,我們隨時都要發心。
如果你能力實在不夠,應該合掌默默祈禱:“願諸佛菩薩和傳承上師經常垂念我、加持我,讓我這樣剛強難化的性格,馬上柔和起來。您加持的甘露,降臨在我幹涸的心田,讓它開始滋潤起來,菩提心的苗芽迅速開花結果……”隨時隨地這樣發願的話,心的力量極其強大,諸佛菩薩的加持也真實不虛,因緣具足時,即使我們是地地道道的凡夫俗子,也可以很快變成大乘菩薩。
一旦我們有了這種能力,真正生起了菩提心,言行舉止逐漸會有特別大的變化,此時饒益衆生也不會很困難,今生來世都會快樂,前途肯定是光明的。
後行:于無緣中回向善根。
第七十六修法終
《前行實修法(第六十八修法~第七十六修法)》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