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現證甚深光明本始基之法身,爲具足叁身:法身者,即爲體性、即輪回涅槃之平等清淨。報身者,即于自相中圓成智慧與功德。化身者,乃大悲心、內光明,且離蓋障。
此殊勝論著之閱讀或修習,只適于已圓滿共及不共前行(sNGonˊGro)者,且須有具德上師之導引。此點非常重要。猶憶怙主普賢日尊者爲余等數人教授《淨治明相》時,因有某幾位前行尚未具足,故仍須等候。
今怙主敦珠無畏智金剛尊者之心子,無畏金剛(談錫永)阿阇梨將此殊勝論著譯成漢文,以利益有情,實足令余悅樂無盡。余謹向諸遍知傳承祖師、及諸具大悲心護法等祈禱,願爲聞修《淨治明相》者皆得智慧心性之加持。
義成活佛仁波切于佛乘基金會
序二
談錫永居士據《淨治明相》漢文初譯稿寫出《西藏甯瑪派次第禅》的導論,行將在香港出版。承蒙不棄,來電征序于予,予自思障深慧淺、何德何能?豈敢如此冒昧。然而拜讀談居士稿,意興盎然,乃略書于後,以抒胸臆。
一、談居士大著與區區因緣殊勝:(一)協助《甯瑪派叢書》翻譯工作之余萬治先生,前在北京中央民族學院(今改名中央民族大學)就讀時,曾從予研習藏文,不期叁十年前種籽,竟在晚近發芽!(二)法國漢學家戴密微氏名著《吐蕃僧诤記》由耿升先生著手譯漢時,曾就予商討,琢磨譯例。有關藏族史、藏傳佛教及敦煌文書中若幹問題(名相、人物、義理),予曾供獻篘荛,後在甘肅人民出版社刊布,臺灣所印乃繁體字版也。(叁)德國波恩大學博士研究生梅開夢(Meinhert Carmen)女士,近一年中在北大進修,其論文題爲《漢地禅宗與藏土大圓滿教法的關系》,梅女士辄來與予商酌有關資料、史實與疑難問題。就此叁端與談居士成書之因緣上,自有不可思議之天意安排。
二、談居士對藏密之認識、理解,與區區鄙意相同、相通。即如談居士大著中雲:“大圓滿道法,即以直指本來面目爲建立見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達摩大師傳入漢土的教法。”“祖師禅與大圓滿實同一旨趣,同一趨歸,唯漢土祖師禅則由最高處入手,不同藏密之由下趨上,若謂宗風不同,即此而已。”尤其是“西藏甯瑪派的大圓滿教法,自不可能與慧能的禅宗全同,而與楞伽宗的法門同出一脈。”這一觀點甚有見地,所以談居士說:“大圓滿法門于西藏雖被視爲“頓門”,但他卻其實跟被漢土稱爲“漸門”的楞伽宗有較接近的關系。”最爲明確可信。而“無相所傳稱“保唐派”,傳人有保唐無住,保唐無住的禅法曾影響西藏,故西藏之重視《楞伽》,應受無住的影響”一段,可與甯瑪傳承曆史相互印證。
叁、一九九○年在港濫竽杏壇,曾與金剛乘學會劉銳之上師時有過從,劉上師屬意區區組織譯場,以期移譯《敦珠法王全集》。乃因時間迫促,未能兌現。今談居士大著首發其端,彙通漢藏,功德無量,血脈相連,甘露普降。
謹祝談居士“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一九九八年十月十九日王堯于北京寓廬
大圓滿立斷淨治明相科判略義
《大圓滿立斷淨治明相科判略義》
皈依上師!
本文《無修佛道》,乃大圓滿中,爲體證本淨(Kadag)而修“立斷”之開示。爲說明教授次第,以叁門釋之:(甲一)造論因由,(甲二)釋文義,(甲叁)論後義。
甲一造論因由分叁
乙一說名
乙二贊禮
乙叁造論所爲
甲二釋文義分四
乙一由見得決定
乙二實際修持
乙叁行持之利
乙四現得果位
乙一由見得決定分四
丙一得一切法皆離言诠空性之決定
丙二總歸本始基爲唯一自生智
丙叁納輪涅于一,無間且離偏及離邊
丙四頓入本始無整及光明之廣大法爾任運境
丙一得一切法皆離言诠空性之決定分二
丁一得補特迦羅無我決定
丁二得法無我決定
丁一得補特迦羅無我決定分叁
戊一得初生假我源頭之決定
戊二中際所住之處所
戊叁所往最終境
丁二得法無我決定分四
戊一尋名相所緣之基
戊二遮撥執一切法似實有
戊叁辨難利與害之隱患
戊四破希疑之假穴
戊一尋名相所緣之基分二
己一尋一切法名相所施設之外境,由是得空性決定
己二指示明相現分,如何自空性中生起而成緣起之展現
戊二遮撥執一切法似實有分叁
己一指示遍入之無爲虛空具足七法
己二指示有爲法如何爲實性空
己叁斷除何以須知法我空之疑
己一指示遍入之無爲虛空具足七法
己二指示有爲法如何爲實性空分叁
庚一法如何空
庚二思維夢境及生死之來去以得決定見
庚叁登決定假有法無非明相之地
己叁斷除何以須知法我空之疑分叁
庚一指示執身之過失,實爲生起執實見之根本
庚二斷除對此決定之錯見
庚叁深說般若以明關鍵、證悟之方便
戊叁辨難利與害之隱患分叁
己一辨識生起執持利害標幟分別之因
己二思維外境顯現爲利害之自性
己叁指示及贊歎證悟之重要
己一辨識生起執持利害標幟分別之因
己二思維外境顯現爲利害之自性分二
庚一思維于來世展現具利或害之善惡行持
庚二思維于此生展現具利或害之本尊及魔障
庚一思維于來世展現具利或害之善惡行持分二
辛一思維之正理
辛二須思維之原因
庚二思維于此生展現具利或害之本尊及魔障分二
辛一思維之正理
辛二指示迷亂相即爲無間覺受之誤認
己叁指示及贊歎證悟之重要
戊四破希疑之假穴分叁
己一破尋實有佛道及其淨土之假穴爲希求之對境
己二破尋實有輪回及其苦樂之假穴爲疑懼之對境
己叁指示及贊歎證悟之重要
己一破尋實有佛道及其淨土之假穴爲希求之對境分叁
庚一遮撥以佛道及其淨土爲極致之實執
庚二思維五根及其對境,並遮撥其爲實有
庚叁以勝義及究竟辨佛
己二破尋實有輪回及其苦樂之假穴爲疑懼之對境
己叁指示及贊歎證悟之重要
丙二總歸本始基爲唯一自生智分叁
丁一總歸此本始基之正理
丁二指示解脫與迷亂如何自此本始基展現
丁叁本章要義略說
丁一總歸此本始基之正理
丁二指示解脫與迷亂如何自此本始基展現分二
戊一略說
戊二廣釋
戊一略說
戊二廣釋分二
己一涅槃邊之功德如何爲自生本有
己二輪回幻相之展現如何驟然流布
己一涅槃邊之功德如何爲自生本有分四
庚一四身五智如何于本始基中本然圓滿具足
庚二四身五智如何于道中本然自生
庚叁釋如何于不醒之心中整治爲道而遂致迷亂
庚四辨識般若相對于凡夫心識及心所,以了知證與無證之別
己二輪回幻相這展現如何驟然流布分叁
庚一五大種顯現如何向外流布
庚二八識聚及其對境如何流布于內
庚叁本節要義略說
丁叁本章要義略說
丙叁納輪涅于一,無間且離偏及離邊分二
丁一于明相現分中,指示彼等唯一周遍無非如幻顯現
丁二指示自空性中,自性之唯一周遍非谛實有
丁一于明相現分中,指示彼等唯一周遍無非如幻顯現
丁二指示自空性中,自性之唯一周遍非谛實有分二
戊一直指一切法如何納于唯一法性中
戊二由明示唯一周遍各支作廣說
戊一直指一切法如何納于唯一法性中
戊二由明示唯一周遍各支作廣說分叁
己一指示唯一周遍爲體性、且離利害
己二指示唯一周遍爲自性、離八邊之名言
己叁指示唯一周遍爲叁解脫門
丙四頓入本始無整及光明之廣大法爾任運境分叁
丁一不了義方便及了義般若之共說
丁二詳說法爾功德之安立
丁叁指示各別功德如何于證悟之理中圓滿具足
丁一不了義方便及了義般若之共說
丁二詳說法爾功德之安立分五
戊一五身任運之理
戊二五部任運之理
戊叁五刹土任運之理
戊四五方佛任運之理
戊五五空行母任運之理
丁叁指示各別功德如何于證悟之理中圓滿具足分叁
戊一勝義谛之儀軌支分圓滿具足之理
戊二彼乘尊貴名義圓滿具足之理
戊叁九乘次第功德趨上之際能圓滿具足之理
戊一勝義谛之儀軌支分圓滿具足之理分二
己一彼等支分如實圓滿之理
己二指示生起次第爲世俗谛中方便道之要義
戊二彼乘尊貴名義圓滿具足之理
戊叁九乘次第功德趨上之際能圓滿具足之理
乙二實際修持分二
丙一修持如何離所緣境之共說
丙二詳說根本位與後得位之次第
乙叁行持之利分叁
丙一爲見行無有顛倒而修學
丙二分別道上之歧路
丙叁指示其他正行
丙一爲見行無有顛倒而修學
丙二分別道上之歧路分二
丁一辨識覺受之歧路
丁二分別障礙之歧路
丙叁指示其他正行
乙四現得果位分二
丙一根本解脫之真實次第爲果
丙二生起清晰辨別及無誤指示要義之口訣
丙一根本解脫之真實次第爲果
丙二生起清晰辨別及無誤指示要義之口訣分四
丁一辨別心與本覺
丁二辨別意與般若
丁叁辨別識與智
丁四辨別阿賴耶與法身
丁一辨別心與本覺
丁二辨別意與般若
丁叁辨別識與智
丁四辨別阿賴耶與法身分二
戊一真實之辨別
戊二要義略說
甲叁論後義
至此全文圓滿
此科判乃應教幢阿阇梨(Lobpon Thubtan Gyaltsan)之請,由無畏智金剛(敦珠法王)所造,爲彼教授本論時之淺明教材。
現證自性大圓滿本來面目教授•無修佛道
《現證自性大圓滿本來面目教授•無修佛道》
摧魔洲尊者造論
敦珠仁波切科判
許錫恩翻譯
甲一造論因由(分叁)
乙一說名
現證自性大圓滿本來面目教授·無修佛道
乙二贊禮
以不退轉信意,頂禮至尊本始怙主——本智幻化顯現之殊勝越量宮。
乙叁造論所爲
際此五毒漸長之世,有情于凶猛惡業動搖下,率…
《甯瑪派次第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