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格魯派的密法辨析與修正(許得存)

  格魯派的密法辨析與修正

  索南才讓(許得存)

  在藏傳佛教中,格魯派作爲一個新興的教派,它的思想理論是在宗喀巴佛學思想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突出表現在教理的統一和規範,教法的系統化。其對于佛法尤其是對金剛乘密法的判別兼顧了各方面的因素。

  一、密法判別

  一切佛法總攝爲大乘教法和小乘教法,大小二乘是入修佛法之門,“依彼二增上,所說二種法,即名大小乘藏”。格魯派是根據大小乘佛教的方便行判別的,並非以見區分,“猶如因是諸子共因,父是彼等族姓別因,如是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即是四子共因,判別彼等爲大小乘之因”。小乘佛教只追求自利解脫而修行,依大乘之見,小乘只證得了人無我。格魯派認爲,小乘佛教在證得人無我的同時證法無我,只不過沒有達到究竟。宗喀巴說:“應了知無常苦等十六行相,一切皆非真解脫道,同時爲淨相續之道。由是小乘人中,有是淨冶相續道器而非解脫道器,乃是器者,即鈍根與利根。小乘法藏正爲後機宣說,前者唯是兼收之機。小乘人中雖亦通達法無自性,然大小乘非無差別”。⑴小乘佛教又分聲聞和獨覺乘。

  大乘佛教不論在修行的範圍、層次和方法方面都勝過小乘佛教,它以衆生的利益爲重,以六度爲修證的主要方法和途徑。從所修道分析,補特伽羅之道是趨向一切種智的大乘,而般若大乘則沒有道的總體。從見上分中觀派與唯識派。宗喀巴認爲,中觀派證實義有盡,屬于利根;唯識派證實義未盡,屬于鈍根。般若乘是因乘,金剛乘屬于果乘,因果二乘同屬于大乘佛教,也是菩薩乘的兩大分支。因此,一切佛法“皆是正對時機引入佛地所有方便。然因所化勝劣增上,方便亦有圓滿不圓滿,道快慢等差別應理”。

  金剛乘由于其修行的方法、內容和所要達到的境界,別稱果乘、密咒乘、方便乘、持明藏,或續部等。金剛乘者,“方便智慧和合無別金剛薩埵瑜伽。”因其方便大,且優勝于般若波羅蜜多乘,故名方便乘;持明藏者,“開示諸持明咒者所有學處及所宗故。”續部是相續義及其攝集或種類,有時專指密教經典。

  密咒乘者,以秘密而隱修成就,非器非境,不向他說爲“密”:咒爲救意,還可以引申爲智慧。通過隱修所得的成就和拯救衆生的悲心,幫助纭纭衆生了解諸法真實義,解脫生死苦難,載運到涅槃彼岸,這就是密咒乘。

  果乘之果者,“謂處所、內身、受用、事業四種偏淨,即佛宮殿、佛身、佛財、佛事業。若順彼相,現前修習宮殿天輪供養資具,淨情器等所有事業,即是果乘。”⑵由此可見,密教別稱金剛乘、果乘、方便乘和密咒乘是著眼于其修行所要達到的果位和古式、方法,名異義同。

  格魯派所說的金剛乘和般若乘的區別,基本上與其他教派的觀點相同,主要表現在成佛的速度、修行的方便、根器的銳鈍和修行的艱難程度等四個方面。

  金剛乘細分爲事部、行部、瑜伽部和無上瑜血部,格魯派把它們當作入修密法的四道門徑。劃分四部的原因,格魯派之前的各派說法衆多,前面已作過介紹。格魯派持不同意見,認爲金剛乘密法是在佛教內部劃分的,密教的主要徒衆是佛教內部最優秀者,從一開始就對佛法具有深厚興趣,並在修習中了解緣起性空等一系列理論問題上,層次相對較高。更何況“大乘正所化機須悲增上,尤以無上瑜伽正所化機,要由大悲激發其意,急于利他速欲成佛”。因此,四部是根據修行者的不同根器劃分的,相應的名稱是笑續(掉舉續rgodpa rgyud)、視續(bltaspavi rgyud) 、執手續(擁抱續akhyud pavi rayud)、二相合續(gnvis sbvorrgyud )。譬如,把觀待的對象本尊意想爲天女,修行者和本尊相互面視産生樂道,爲信解此樂道者而說的續,叫做事續;又如兩者不僅相互面視,而且送以微笑,由此産生樂道,爲信解此樂道者說的續,叫做行續;同樣,修行者和本尊不但相互視笑,而且接觸執手以作樂道,爲信解此樂道者說的續,叫做瑜伽續。最後,修行者和本尊融爲一體,即二相合作貪道,爲信解此道的徒衆說的續叫做無上續。

  一般來說,事續部人多修外事少修內定,“以欲塵道之方便者,爲空性見及天瑜伽(即本尊瑜伽),欲證此二,若須觀待衆多外事,乃是事部之機”。⑶它分爲出世部和世間部,出世部又分佛部、蓮花部和金剛部。佛部的部尊爲釋迦牟尼佛,部主爲曼殊室利(文殊菩薩),部妃是光明天女和摧壞大樂、大孔雀、大隨求、寒林、隨行佛母等五種天女,部頂爲尊勝佛頂、無垢佛頂及白傘蓋佛,男女明王是尊勝明王、琰魔王、准提王及幢頂莊嚴王,男女使者爲多聞子、賢門、摧壞惡人,菩薩爲八大菩薩,天龍夜叉包括龍王、財流母、宿曜母、毗那耶迦(Vinavyaka遍入)及大黑天。

  蓮花部的部尊是無量壽佛,部主是觀世音菩薩,包括不空罥索觀音和獅子吼觀音;部妃爲一切佛母及度母;男女明王分別是馬頭可住與葉依林佛母;男女使者爲不退大力及大吉祥。

  金剛部的部尊是阿閦佛(Aksobhya不動佛);部主金剛手;部妃焰然佛母;男女明王甘露軍荼羅(Kundalyamr);男女使者包括大力金剛、金剛純、金剛嘴和衆金剛霹雳等。

  世間部,又分有財部、藥叉部及余世間部,部主分別是黃色藏跋拉(Dzambhala善財)、梅喀雷(Mekhala)和劫比羅(Pingala)。

  事部的總續有四種,即秘密總續、成就總續(蘇悉地續)、妙臂問續及後靜慮續。按照四種內容概括爲成熟修道法器灌頂、成器後成熟叁昧耶及律儀、住叁昧耶如何修承事和如何爲利自他修習成就。

  秘密總續著重講述如何設置繪製曼荼羅進行灌頂。密教曼荼羅各種各樣,比較常用的有不動金剛曼荼羅、毗盧遮那曼荼羅、寶生部曼荼羅、彌陀部曼荼羅、不空成就曼荼羅。曼荼羅標准一般高在五肘至七肘間,身、語、意叁種曼荼羅在十二肘、十六肘和二十肘之間。具體的繪製法如前所述。

  事部灌頂有花鬘灌頂、水灌頂、冠冕灌頂和阿阇黎灌頂等。

  事部叁昧耶的內容十分豐富,既要求授灌頂者精通密法咒語,熟谙曼荼羅,不臆造咒語儀軌,以慈悲心善待弟子,也要求受灌頂者尊師如佛,不加誹謗,嚴守戒律,不亂語不亂行,不食不應吃的食物,不貪圖享受,“身語意叁業,于飲食威儀,皆應善防護”。必守的戒律除了不共戒五部所攝諸戒,必須遵守別解脫戒、菩薩戒、密宗十四根本戒,斷除十不善戒,護持五學處戒。

  設壇受灌頂,恪守叁昧耶及一切律儀是爲靜慮服務的,是修靜慮的基礎。靜慮分爲念誦靜慮、不觀待念誦靜慮兩種。念誦靜慮之前,每天早起念誦佛部、蓮花部和金剛部中的任何一部咒語。第一步兩手平仰,二食指微屈,置于頭頂念誦,然後雙手掌成蓮花形狀,置于心間念誦,接著兩手背相觸,拇指和小指相鈎置臍間誦咒,念誦完叁部咒語後,念咒供禮諸佛與自身,皈依發菩提心。

  第二步沐浴。兩手指向外交叉鈎合,兩食指並豎,二拇指置食指前成觸淨土印。然後,拇指壓小指,其余各指成金剛杵相,兩手相交互按壓其臂,上齒壓下唇,怒目而視。誦咒畢,雙手內握,食指伸展,旋轉觸摩頂足,以除濁氣障礙。

  第叁步,兩手指依次做出金剛杵形(金剛甲印)、除礙印、格黎格拉印、妙音菩薩印、攪水印等。沐浴結束後,入佛堂著衣入座,分別以佛部、蓮花部、金剛部叁部心加持和甘露瓶真言加持,清除汙垢,結金剛跏趺坐,誦咒。

  第四步,用除魔障的咒印護自身,再次念誦叁部一切業咒或甘露真言,兩手中指與無名指互結如環,指端相觸,小指食指並豎,拇指作金剛橛狀觸地形,成金剛撅印,誦咒意想將來犯諸魔釘在忿怒金剛橛上。然後,把金剛橛印二拇指向上立,成牆印,誦咒意想金剛牆圍繞。次將金剛牆印向下繞,誦咒意想金剛牆上有金剛綢帳。繼誦甘露寶瓶咒,雙手握拳,拇指壓其余各指指甲,食指外伸,從中旋繞,邊誦咒邊意想金剛牆各方火焰燃燒諸邊。

  嚴格地說,上述四步是四支念誦靜慮的准備階段,正行時首先供養各位本尊,然後自修本尊,端身正坐,兩眼微閉,下視鼻端,上下齒相合,舌抵上腭,令氣緩緩出入,意想以大悲心救護輪回中的衆生,以大菩提心引發一切種智。次修勝義菩提心,以勝義觀慧觀見內外皆空,即人法我空。這時,日咒散發各種光芒,上現所修的本尊形象,遍于虛空界,“化爲大供養雲,供養一切諸佛。又從所化大二降甘露雨,息滅地獄火焰令彼安樂,無緣(本尊)光明次皆收回,入于自心月輪,修成爾時本尊,而起與自不異之慢,是爲色天”。⑷接著修印本尊和相本尊,一切都在靜慮中修得。結束真實本尊、聲本尊、字本尊、色本尊、印本尊和相本尊等六本尊後修命力。所謂命者,身心輕松平靜,不起分別,“先取自爲本尊之慢,次當知從眼耳鼻口臍男女根,不淨孔發毛孔,出入之風,是名爲命”。力是“憶余所緣向彼流散之念”。“命力”即是“止出入息,如龜藏六,似舌飲水,如是由上行風,身內一切遊息,及于諸根聚落任運散動非等引意,向內收攝。如屋內人向外觀望,眼稍合閉,面略上舉,緣自爲本尊身,專一等住”。簡單地說,調整好身體後,引導上氣下降至臍間,引下氣上至臍間,二氣和合,意觀本尊專一安住。當氣飽滿不能持時,慢慢放氣,觀想自己爲本尊。

  接著進修生起所依、奉本尊修、顯契印修、供贊修、忏悔修和四無量修等。總之,事部重在外修,輕于內修,以觀想修行我與本尊融爲一體。

  行續或行部者,等修外事和內定。《密宗道次第廣論》說:“若待外事內定等分非待極多外事,即是行部之機”。格魯派認爲,行部主要經典是《大日經》。修行同樣需要繁鎖的設壇,灌頂等儀式。所修重點是有相瑜伽和無相瑜伽,有相瑜伽專修空性所攝的本尊瑜伽,即“離修空性之本…

《格魯派的密法辨析與修正(許得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