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傍大伏藏師會供略說

  阿傍大伏藏師會供略說

  年龍上師父母 講授

   首先,爲了一切的衆生都能于此生之中成就遍智佛果,在這樣的發心當中,斷棄一切聽法的散亂、具足一切聽法的威儀來聽受正法。

   現在,我們所要講的是阿傍大師關于會供的略說。會供的內容是非常廣的,但是因爲時間的關系,在這裏只能略說一下。通常大家都一直在修習會供,但是,對于會供當中每個支分和它的目的,不一定都是很明確,因此,現在在這裏給大家做略說。

   在這裏求法的人們,最終的目的都是爲了成就究竟的佛果。我們要想成佛,必須具足有所緣的福德資糧和無所緣的智慧資糧,並且清淨二障,這樣才能成就究竟的佛果。在《寶性論》當中是這樣說:“從有所緣的福德資糧和無所緣的智慧資糧當中,能夠出生聖者的叁身。”所以,究竟的佛果是仰仗于有所緣的福德資糧和無所緣的智慧資糧都圓滿,才可以成佛的。現在,我們在這裏所說的會供,就是包含這一切有所緣的福德資糧修法和無所緣的智慧資糧修法。

   在修行供養的時候,大家要知道會供中供養一尊佛和供養所有的佛都是同體的。有些人修行會供的時候,認爲自己是供養蓮花生大士的。對于其他的一些佛、菩薩是未做供養的;其實這樣想是不正確的:你應該知道,一切諸佛同出于一個智慧的法界當中,在智慧的境界當中是了無差別的。正像經書上所說的那樣:“你如果供養了一尊佛,就等于供養了一切諸佛。”那麼,我們在修行會供的時候,也是如此的。應當了知,一切諸佛自性爲同一法界。你要生起這樣的一種淨信心,于一切諸佛而做供奉。在自己做供養的時候,要知道我們所供養的任何一個本尊,比如說蓮花生大士也好、妙音佛母也好、或者是綠度母也好,供養任何一個佛菩薩或本尊,自己要知道他的本體是自己的根本上師;他的形象,是自己所供養的本尊。我們甯瑪巴所供養的是一切諸佛的總集之體,稱爲第二佛陀的、具足無比恩德的邬金蓮花生上師父母。因爲我們要供養他們的緣故,自己要生起他們是一切諸佛總體的這種信心。正像《意趣總集》中所說的:“如果你于叁千世界的一切諸佛恒常供奉,與對自己的金剛上師的一個毛孔,以一滴旃檀香水滴入的功德相比,供奉自己的金剛上師超勝供養一切諸佛何止百千倍呢?”所以說,要是能夠供養自己的至恩上師的話,這種功德要勝過供養一切諸佛,因爲他是一切諸佛總體的緣故。還有其它經書上這樣說:“即使你累劫當中供養一切諸佛,不如一瞬間供養自己上師來的更殊勝。”所以說,對于上師的供養最爲根本。而我們甯瑪巴的教法當中,主要的是以邬金蓮花生上師與依稀措嘉佛母來進行供奉的。供養的時間,是于上弦的初十與下弦初十(二十五)而呈獻供養。這時,要知道他的外相是邬金蓮花生上師父母;他的內相,他的本質是自己的根本上師,自己在了知這個本質的情況下,抱著這樣的信心,對于邬金蓮花生上師父母做供養,這是我們甯瑪巴的儀軌。

   在修行會供的時候,也是具足了六種波羅蜜多的,爲什麼說具足六種波羅密多呢?是這樣,因爲在會供過程中,在法界本來清淨的平等法性當中了無貪執的緣故,稱爲布施波羅蜜多;于自性智慧當中,無有任何的汙垢染著的緣故,所以稱持戒波羅蜜多;因爲金剛道友在修行當中了無爭議的緣故,故稱之爲忍辱波羅密多;在布置壇城的時候,不論是如何的廣大、清淨、莊嚴;不論是多麼的辛苦、都能夠盡自己的所能把它陳設出來,因爲這個緣故,稱爲精盡波羅蜜多;于修行會供中的了無分別之念,于自心當中獲得安忍的緣故,所以稱爲禅定波羅蜜多修行會供的時候;自心與智慧了無分別的緣故,稱爲般若波羅蜜多。所以說,修一個會供當中同時具足了這六個波羅蜜多。

   除此之外,就比如說會供這個名字,要是廣說的話,還有很多內容要講;但是,在這個短短的時間當中,要想把這麼多的意義說得很透徹、明白,大家肯定很難如理地了解。所以,這裏暫不廣說,只先做這樣的了解:我們甯瑪巴的會供,是供奉蓮花生大師和依稀措嘉佛母,他們的本體是自己的根本上師,供奉他們就等于供奉了叁世一切諸佛,會供具足六波羅蜜多,在六波羅蜜多當修行會供,這是非常重要的。

   關于供養物,我們並不是因爲自己認爲好吃,或者是它比較香甜,所以才來呈獻會供的。會供是我們要以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當中,收集起來所能供養的物品,然後把它緣成是無盡普賢供養雲的相狀。這樣觀想的時候,知道並不是僅僅我們自己所能收集起來的供品,才是我們供養。而是借這個供養爲緣起,以遍及虛空當中所有的能夠供養諸佛的善緣供品,以無盡莊嚴寶藏的方式來呈獻供養;而且也不是在這一座之間供養完了就完了,以後就間斷了;或只是初十或二十五的短短兩天時間之內,而是于無窮無盡的過去、現在、未來叁世之間,來呈獻供養。那麼,供養的空間也是非常的廣大,它不局限我們所能夠觀想的空間,而是于無量微塵數一切諸佛世界當中,悉皆充滿無量的供養物,來供養一切諸佛,要做如是觀想。

   同時,供養的對境,也不是對一尊佛或者一個本尊來呈獻供養的,而是于遍及虛空法界當中一切的諸佛菩薩,而且于一塵中又有無數的塵數諸佛刹土、一一諸佛又有無數的菩薩眷屬,于他們面前都要呈獻廣大的供養。這種供養是盡過去、現在、未來叁世之間,無有間斷、而且恒常供養的。所以說,自己千萬不要認爲我自己供養的東西是有限的,而且時間也是有限的,要以這樣廣大的發心和這種信念做爲任持來進行供養。

   在積集資糧當中,有人認爲不管用什麼方式積累福德資糧都是一樣的;但是事實上就象經書上所說的那樣:“一切的福德資糧當中,最殊勝的積資就是修行會供。”

   獲得加持、遣除違緣、斷除魔障、獲得悉地等時候,修行會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說,能夠修行會供,是一切福德當中最殊勝的福德。

   在修行會供的時候,自己一定抱有清淨的意樂和發心。比如說自己在呈獻會供這一方面,要收集一些供品。我們的供品主要就是“芒薩”(肉)和“匝嘎”(酒)兩種。那麼,收集這些供品的時候,我們一定要以最極純潔的、清淨的、非常上好的供物來做供養,並且根據自己的富足情況來陳設。比如說,要陳設“芒薩”的時候,如果自己心中沒有真正了解會供的意義,用殺生的方式取得,那這樣是有毒的,也就是摻雜惡業的;不摻雜惡業是會供當中非常重要的要求,呈獻任何供品,都不能摻雜惡業;用殺生來取得“芒薩”做供養的話,這是不允許的;還有人說自己要呈獻會供,但不是很富足,不具足用于供養的物品,于是他們想去偷盜來供養,這也是摻雜惡業的,也是不允許的。

   總而言之,你要是陳設“芒薩”的時候,一定是“叁淨”的才可以,要具足沒有看到、聽到和懷疑爲自己而殺的,這樣的“芒薩”才可以取用。所以這個一定要清楚,呈獻任何的供養時候,自心清淨,且供物的質地也必須清淨,這是非常重要的。

   說它質地必須清淨,是因爲有一些人在呈獻供養的時候,把這個物品當中非常好的這一部分自己取用了,然後把剩下的不好部分來呈獻供養。他認爲,這些東西反正都要供出去的。這樣是不允許的。如果你自己不很富足,自己沒有這種順緣的話,你在呈獻的時候,沒有太好的東西,這個也無所謂。因爲,你只有這麼多的東西了;關鍵在于你不能夠把好的東西自己取用,把這種壞的東西或者品質惡劣的東西呈獻供養。好的、清淨的供品,只要有這麼一點點也是可以的;不好的、不清淨的物品,再多也不允許,這是關于會供物關于品質方面大家需要知道的。

   做爲會供的支分來說,大家也需要做一些了解。比如說,呈獻會供的時候,要有非常清淨的意樂和發心。在陳設的時候,不能摻雜任何的分別和妄想,在陳設會供的時候,“芒薩”和“匝嘎”這兩種是不可缺少的,因爲“芒薩”、“匝嘎”這兩種是甚深密咒當非常重要的緣起物,能有獲得殊勝加持和遣除違緣的這種必不要,使一切的本尊和上師都能意密欣足,並且賜予你殊勝的悉地,尤其是能夠強製地賜予你殊勝加持。有這樣的必要,所以這個是不可缺少的東西。

   要是在陳設這兩種會供物的時候,你具足了清淨意樂的話,會見到許多加持的瑞相。比如說,一些瑜伽士修行會供的時候覺得心地清明,並且慈悲心能夠油然而生,能夠覺性明朗,這些都獲得加持的驗相;甚至在呈獻會供的時候,可以見到供具當中甘露沸騰、降注甘露等等這樣的驗相,這個都是強製加持的驗相。所以說,具足清淨的發心在會供中特別地重要。

   我們在呈獻會供的時候,一定要具足清淨的信心,如果非常的散亂、放逸,以非常不謹慎的態度來修行會供的話,不僅沒有加持,反而會産生很大的過失。修行會供一定要具足信心、專注、清淨。就像蓮花生大士所說的那樣:“如果自己在修行的時候,斷棄一切懷疑的話,必然能得到加持;如果你沒有任何疑慮的話,一定能夠得到成就。”

   所以說,在任何時候有堅定的心念,有非常精進的意樂,並且能夠攝持自己的心念,這是修行會供當中非常重要的支分。如果不能夠這樣去會供的話,就會有很大的過失。會供的時候,止語是非常殊勝的。正像蓮花生大士所說的:“散亂修行一年的功德,不如止語修行一個月的功德來得更殊勝。”所以說,在修行的時候一定要止語、不散亂,這是非常重要的。

   能夠以清淨的意樂修行會供的話,能夠得到非常廣大的功德和加持。就比如,自己能得到妙色、妙音、戒律清淨、遣除違緣、息滅災害等,並且能夠使自己産生廣大的證德,那麼遠離八邊戲論…

《阿傍大伏藏師會供略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燈供儀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