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光大師精要法語講記 壹、安心篇 叁、念佛勝易▪P2

  ..續本文上一頁我今念佛,必得往生」,這八個字希望大家能夠銘刻在心。

  「我今念佛,必得往生」前面有一個「故」,「故」就是所以。爲什麼「我今念佛,必得往生」呢?是因爲彌陀發願,因圓果滿,祂的願望實現了。

  佛願不虛 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往生禮贊》用四十八字來解釋阿彌陀佛因中的誓願、因圓果滿,我把這四十八個字誦一遍給大家聽:

  若我成佛,十方衆生,

  稱我名號,下至十聲,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

  當知本誓,重願不虛,

  衆生稱念,必得往生。

  前面二十四個字是來解釋阿彌陀佛的「念佛往生願」,後面二十四個字是解釋說:這條願已經實現了,我們念佛都必定往生。意義跟這裏是一樣的。

  「彼佛」就是那個發了大願的佛,當初是法藏比丘,現在已經成佛了。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在西方極樂世界,現在成佛。

  「當知本誓,重願不虛」:成佛了,那麼就知道:祂的誓願就兌現了,就圓滿了,祂講的話就沒有欺騙。祂沒有成佛之前發願說:「我成佛的時候,你念我的名號,下至十聲,若不往生,則我不成佛。」現在成佛了,祂的誓願就兌現了。祂所發的誓願殷重、懇切,沒有虛假,成佛了嘛!祂的願如果虛假了,祂就成不了佛。

  既然阿彌陀佛的願不虛假,祂說:「你念我名號,必然往生;你不往生,我不成佛。」所以:

  「衆生稱念,必得往生」:我們都是衆生。所以,這裏印光大師講:「我今念佛,必得往生」。

  因爲講「衆生」是講十方衆生,所有都包括在內,但是落實在我們身上,就是「我」,每一個人都這樣想:「阿彌陀佛爲我發願,爲我修行,爲我成就六字名號,讓我稱念名號必然往生。祂不會講假話騙我,所以,我念佛一定往生。」

  13. 「逆惡來迎」之文

  四十八願度衆生,

  逆惡歸心也來迎;

  非是混濫無簡擇,

  憐彼是佛尚未成。(續編下.頌贊)

  這四句也是很美的。阿彌陀佛因地發四十八願度衆生,五逆十惡的人一念忏悔,回心轉意,阿彌陀佛也來迎接他回歸極樂世界。

  「非是混濫無簡擇」:「阿彌陀佛不是太沒有原則性了嗎?上根利智的菩薩也來迎接,阿羅漢也來迎接,還可以理解;凡夫裏邊的善凡夫來迎接,也還可以;這個惡凡夫,而且是五逆十惡的罪人,阿彌陀佛怎麼也來迎接呢?怎麼一點原則性沒有、一點沒有善惡區別呢?」所以這裏說「非是混濫無簡擇」,不是說祂糊裏胡塗、含混籠統地不加簡擇,祂是哪一個角度呢?

  「憐彼是佛尚未成」:阿彌陀佛憐憫我們,憐憫這個造作五逆十惡的衆生,他本來就是佛,具有佛性的光明,佛性跟佛是不減的,只不過因爲他沒有成佛,被貪瞋癡的垢染埋沒了,造罪造業了。佛不是嫌棄我們,就好像前面講的:一個摩尼寶珠,丟到糞坑裏邊,不會因爲上面有一層糞,就把它扔掉,反而是寶貴它本體就是摩尼寶珠,把它洗幹淨。佛也不會因爲我們有貪瞋癡這樣的垢染,就把我們永遠地舍棄了,而是因爲憐憫衆生本來就有佛性,本來可以成佛,可是造罪造業,所以祂以六字名號來救度我們。道理如此。

  既然五逆十惡的人歸心,阿彌陀佛也來救度,那何況不至于如此?「五逆十惡」是罪中罪大惡極的罪,尤其是五逆當中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還有殺阿羅漢,像這叁種罪過,就是直接對佛都要謀害,對佛教都要破壞,對阿羅漢聖人都要下毒手,這在任何宗教當中,也沒有說這樣的衆生還會救。只有我們的佛是大慈大悲,這樣的衆生——破壞佛教,謀害佛教,佛都還要救度他。怎麼可以理解呢?

  所以,佛的大慈大悲,超過我們的思議。就像子女得瘋狂病了,拿著刀要殺父母,父母不僅不嫌棄他,而且說:「哎呀,我的兒怎麼瘋了,成了這個樣子?趕緊救他,把他的病治好!」

  阿彌陀佛看我們衆生就是這樣,我們累生累劫以來,都做了太多對不起佛菩薩的事,「哪有什麼因果報應啊?哪有什麼極樂世界啊?都是騙人的!」

  我們在沒有學佛之前,這樣的邪見是很深厚的,今生、過去世講過這樣的話,做過這樣的事。但是,佛對衆生沒有一個舍棄。你對祂頂禮膜拜,祂也坐那個地方;你就是紅衛兵拿著刀、拿著槍來了,祂也不舍棄。因爲也沒有任何人能夠破壞得了佛教,佛徹證宇宙的真理,佛就是真理本身,真理是不能破壞的。但是,衆生如果起了逆惡之心,罪業太重,佛就憐憫。如果起了信順之心,信仰阿彌陀佛,順從阿彌陀佛,佛就歡喜。雖說歡喜,不是像我們凡夫一樣,爲祂自己被我們信而歡喜,而是爲我們衆生而歡喜,「因爲你可以得救了!」。因爲佛本身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徹證唯心,圓成真理,衆生是信是毀,對佛無益無損,損益都在衆生。

  14. 「凡夫爲本」之文

  佛之慈悲誓願,

  正爲未斷惑者無由了生死,

  特設此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之特別法門。

  俾凡有心者能修,

  凡具信願念佛者,

  皆能往生。(叁編卷一.覆恒慚法師書一)

  所以講念佛容易啊!逆惡歸心的人也來救度,只要有心的人,你都可以修。有心能修,就是能夠信願念佛,你都可以往生。

  爲什麼叫「凡夫爲本」呢?如果我們能夠修持戒定慧,斷惑證真,你都可以自己成阿羅漢,解決生死輪回了,用不著這位法藏比丘爲我們發願了,所以,這裏說:

  「佛之慈悲誓願,正爲未斷惑者,無由了生死」:正是爲了那些沒有斷除惑業煩惱, 沒有辦法靠自己了生死的人,慈悲發四十八大願。

  「特設此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之特別法門」:不能靠自力斷惑證真,就讓你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俾凡有心者能修」:你只要有心,這個法門你都可以修行。

  別的法門,你有心不一定修得了,但是淨土法門,你有心就可以修。如果你不念佛,這個不是說法門難、你做不了,是你沒有心。念佛法門,只要有心,都能念佛。

  有人說:「我沒有時間念哪!」──都是假的!天底下找不到沒有時間念佛的人。念佛又不耽誤時間,怎麼叫沒有時間念佛?

  「師父,爲什麼沒有時間念佛?你看:我每天要四個小時看電視,兩個小時打麻將,一個小時吹閑牛,還有幾個小時吃飯,還有幾個小時交朋友,就沒有時間念佛了。」

  這個就是沒有心,不是沒有時間。念佛這麼重大的事擺在後腦勺,那些世間造罪造業的事放在第一位,哪裏是沒有時間呢?任何事情,你如果重視它,你就有時間了。何況念佛法門,也不需要另外花時間,你走路、搭車、洗衣服、上菜市場買菜,路上可以念佛;接送小孫子,在路上可以念佛……,念佛的時間到處都是。早晨眼睛一睜開,就可以念佛了;晚上睡覺,往床上一躺,就可以念佛了,哪裏沒有時間念佛呢?

  有心,就是有信心、有願心,「我願往生,願阿彌陀佛救度,信阿彌陀佛救度,我念阿彌陀佛救度我的名號」,通通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皆能往生」:沒有一個不往生的,容易!

  15. 「潛通佛智」之文

  信願持佛名號,

  即能「以凡夫心,投佛覺海」,

  故得「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增廣上.與陳錫周居士書)

  強調信願

  「信願持佛名號」:印光大師爲什麼屢屢提到「信願」兩個字呢?是因爲在印光大師那個時代,有的人講念佛,就老是講做功夫,不注重信願。前面說了,「專崇行持,不尚信願,執事廢理,猶屬自力法門」,與「自性唯心,不仗佛力,執理廢事,同一過失」。因爲普遍存在這樣的過失,所以大師經常就提到說:你持佛名號,不是要你自己做多麼大的功夫,要你自力達到什麼程度,你要有信願!「信願,信願!」,所以經常這樣講。

  凡心投覺海

  那麼,信願持佛名號有什麼樣的效果呢?即能:

  「以凡夫心,投佛覺海」:佛的大覺海。凡夫心跟佛的大覺海,可以講完全不是一個境界,根本不能契合的。凡夫心就是事相分別——好、壞,長、短,不能夠契入不生不滅的真如理體。佛稱大覺海,已經完全證悟不生不滅的真如理體。如果以我們本身的狀況來講,跟佛的大覺海完全不相融。不要說我們跟佛的大覺海沒辦法相融,就是菩薩,就是阿羅漢,你都無法思惟。經中講:「舉心即錯,動念即乖。」你起心動念都是錯,都違背真理,跟佛的大覺海完全兩回事。這樣的話,我們就永遠隔在佛的大覺海之外。

  爲什麼釋迦佛不勸我們念別的佛、往生別的淨土?因爲那些佛都安住在祂本身的境界——大覺海當中,但是祂們沒有特別架一個管道跟我們溝通,祂們需要你成爲登地的菩薩,你豁破無明了,你跟這些佛本身的覺悟氣氛才能溝通得上。

  所以,按照通途的教理,要登地以上的菩薩才可以到諸佛的報土。因爲登地的菩薩已經破無明了,已經不退轉了。佛所見,他能少分而見;佛所知,他也少分而知。那對于我們而言,跟佛的覺悟智慧差得太遠了,沒法溝通。

  但是,信願持名一法,能夠讓我們凡夫心(「投」就是投歸、投放),放在阿彌陀佛的大覺海裏面。我們一旦放在阿彌陀佛大覺海當中,我們就變成阿彌陀佛大覺海。

  滴水賺海喻:大利成佛

  好像一滴水,投放在大海裏邊,那你就賺了,我們用一滴水賺一大海的水,好不好?做生意講一本萬利,這比那個還要大!

  這一滴水就代表我們信願念佛這個心。我們本身雖然佛性具足,但是,我們離開阿彌陀佛大覺海,我們就會輪回,佛性不能順起作用。佛的大覺海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展開講,有無量無邊的智慧、光明、覺悟,大海一般的功德,可是收縮起來也不外乎就是六字名號而已。

  信願持名──信順阿彌陀佛的救度,願意讓阿彌陀佛救度我,稱念祂救度我的名號,等于把我們這一滴水,投放在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無量壽的大覺海當中。所以叫「以凡夫心,投佛覺海」。

  這一滴水放在大海裏邊,也就跟大海同一深廣,同一鹹味──跟大海一樣的深,一樣的廣,一樣鹹的味道,找不到…

《印光大師精要法語講記 壹、安心篇 叁、念佛勝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