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壹、安心篇 三、念佛胜易▪P2

  ..续本文上一页我今念佛,必得往生」,这八个字希望大家能够铭刻在心。

  「我今念佛,必得往生」前面有一个「故」,「故」就是所以。为什么「我今念佛,必得往生」呢?是因为弥陀发愿,因圆果满,祂的愿望实现了。

  佛愿不虚 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用四十八字来解释阿弥陀佛因中的誓愿、因圆果满,我把这四十八个字诵一遍给大家听: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

  称我名号,下至十声,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

  当知本誓,重愿不虚,

  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前面二十四个字是来解释阿弥陀佛的「念佛往生愿」,后面二十四个字是解释说:这条愿已经实现了,我们念佛都必定往生。意义跟这里是一样的。

  「彼佛」就是那个发了大愿的佛,当初是法藏比丘,现在已经成佛了。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在西方极乐世界,现在成佛。

  「当知本誓,重愿不虚」:成佛了,那么就知道:祂的誓愿就兑现了,就圆满了,祂讲的话就没有欺骗。祂没有成佛之前发愿说:「我成佛的时候,你念我的名号,下至十声,若不往生,则我不成佛。」现在成佛了,祂的誓愿就兑现了。祂所发的誓愿殷重、恳切,没有虚假,成佛了嘛!祂的愿如果虚假了,祂就成不了佛。

  既然阿弥陀佛的愿不虚假,祂说:「你念我名号,必然往生;你不往生,我不成佛。」所以:

  「众生称念,必得往生」:我们都是众生。所以,这里印光大师讲:「我今念佛,必得往生」。

  因为讲「众生」是讲十方众生,所有都包括在内,但是落实在我们身上,就是「我」,每一个人都这样想:「阿弥陀佛为我发愿,为我修行,为我成就六字名号,让我称念名号必然往生。祂不会讲假话骗我,所以,我念佛一定往生。」

  13. 「逆恶来迎」之文

  四十八愿度众生,

  逆恶归心也来迎;

  非是混滥无简择,

  怜彼是佛尚未成。(续编下.颂赞)

  这四句也是很美的。阿弥陀佛因地发四十八愿度众生,五逆十恶的人一念忏悔,回心转意,阿弥陀佛也来迎接他回归极乐世界。

  「非是混滥无简择」:「阿弥陀佛不是太没有原则性了吗?上根利智的菩萨也来迎接,阿罗汉也来迎接,还可以理解;凡夫里边的善凡夫来迎接,也还可以;这个恶凡夫,而且是五逆十恶的罪人,阿弥陀佛怎么也来迎接呢?怎么一点原则性没有、一点没有善恶区别呢?」所以这里说「非是混滥无简择」,不是说祂糊里胡涂、含混笼统地不加简择,祂是哪一个角度呢?

  「怜彼是佛尚未成」:阿弥陀佛怜悯我们,怜悯这个造作五逆十恶的众生,他本来就是佛,具有佛性的光明,佛性跟佛是不减的,只不过因为他没有成佛,被贪瞋痴的垢染埋没了,造罪造业了。佛不是嫌弃我们,就好像前面讲的:一个摩尼宝珠,丢到粪坑里边,不会因为上面有一层粪,就把它扔掉,反而是宝贵它本体就是摩尼宝珠,把它洗干净。佛也不会因为我们有贪瞋痴这样的垢染,就把我们永远地舍弃了,而是因为怜悯众生本来就有佛性,本来可以成佛,可是造罪造业,所以祂以六字名号来救度我们。道理如此。

  既然五逆十恶的人归心,阿弥陀佛也来救度,那何况不至于如此?「五逆十恶」是罪中罪大恶极的罪,尤其是五逆当中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还有杀阿罗汉,像这三种罪过,就是直接对佛都要谋害,对佛教都要破坏,对阿罗汉圣人都要下毒手,这在任何宗教当中,也没有说这样的众生还会救。只有我们的佛是大慈大悲,这样的众生——破坏佛教,谋害佛教,佛都还要救度他。怎么可以理解呢?

  所以,佛的大慈大悲,超过我们的思议。就像子女得疯狂病了,拿着刀要杀父母,父母不仅不嫌弃他,而且说:「哎呀,我的儿怎么疯了,成了这个样子?赶紧救他,把他的病治好!」

  阿弥陀佛看我们众生就是这样,我们累生累劫以来,都做了太多对不起佛菩萨的事,「哪有什么因果报应啊?哪有什么极乐世界啊?都是骗人的!」

  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这样的邪见是很深厚的,今生、过去世讲过这样的话,做过这样的事。但是,佛对众生没有一个舍弃。你对祂顶礼膜拜,祂也坐那个地方;你就是红卫兵拿着刀、拿着枪来了,祂也不舍弃。因为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破坏得了佛教,佛彻证宇宙的真理,佛就是真理本身,真理是不能破坏的。但是,众生如果起了逆恶之心,罪业太重,佛就怜悯。如果起了信顺之心,信仰阿弥陀佛,顺从阿弥陀佛,佛就欢喜。虽说欢喜,不是像我们凡夫一样,为祂自己被我们信而欢喜,而是为我们众生而欢喜,「因为你可以得救了!」。因为佛本身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彻证唯心,圆成真理,众生是信是毁,对佛无益无损,损益都在众生。

  14. 「凡夫为本」之文

  佛之慈悲誓愿,

  正为未断惑者无由了生死,

  特设此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之特别法门。

  俾凡有心者能修,

  凡具信愿念佛者,

  皆能往生。(三编卷一.覆恒惭法师书一)

  所以讲念佛容易啊!逆恶归心的人也来救度,只要有心的人,你都可以修。有心能修,就是能够信愿念佛,你都可以往生。

  为什么叫「凡夫为本」呢?如果我们能够修持戒定慧,断惑证真,你都可以自己成阿罗汉,解决生死轮回了,用不着这位法藏比丘为我们发愿了,所以,这里说:

  「佛之慈悲誓愿,正为未断惑者,无由了生死」:正是为了那些没有断除惑业烦恼, 没有办法靠自己了生死的人,慈悲发四十八大愿。

  「特设此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之特别法门」:不能靠自力断惑证真,就让你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俾凡有心者能修」:你只要有心,这个法门你都可以修行。

  别的法门,你有心不一定修得了,但是净土法门,你有心就可以修。如果你不念佛,这个不是说法门难、你做不了,是你没有心。念佛法门,只要有心,都能念佛。

  有人说:「我没有时间念哪!」──都是假的!天底下找不到没有时间念佛的人。念佛又不耽误时间,怎么叫没有时间念佛?

  「师父,为什么没有时间念佛?你看:我每天要四个小时看电视,两个小时打麻将,一个小时吹闲牛,还有几个小时吃饭,还有几个小时交朋友,就没有时间念佛了。」

  这个就是没有心,不是没有时间。念佛这么重大的事摆在后脑勺,那些世间造罪造业的事放在第一位,哪里是没有时间呢?任何事情,你如果重视它,你就有时间了。何况念佛法门,也不需要另外花时间,你走路、搭车、洗衣服、上菜市场买菜,路上可以念佛;接送小孙子,在路上可以念佛……,念佛的时间到处都是。早晨眼睛一睁开,就可以念佛了;晚上睡觉,往床上一躺,就可以念佛了,哪里没有时间念佛呢?

  有心,就是有信心、有愿心,「我愿往生,愿阿弥陀佛救度,信阿弥陀佛救度,我念阿弥陀佛救度我的名号」,通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皆能往生」:没有一个不往生的,容易!

  15. 「潜通佛智」之文

  信愿持佛名号,

  即能「以凡夫心,投佛觉海」,

  故得「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增广上.与陈锡周居士书)

  强调信愿

  「信愿持佛名号」:印光大师为什么屡屡提到「信愿」两个字呢?是因为在印光大师那个时代,有的人讲念佛,就老是讲做功夫,不注重信愿。前面说了,「专崇行持,不尚信愿,执事废理,犹属自力法门」,与「自性唯心,不仗佛力,执理废事,同一过失」。因为普遍存在这样的过失,所以大师经常就提到说:你持佛名号,不是要你自己做多么大的功夫,要你自力达到什么程度,你要有信愿!「信愿,信愿!」,所以经常这样讲。

  凡心投觉海

  那么,信愿持佛名号有什么样的效果呢?即能:

  「以凡夫心,投佛觉海」:佛的大觉海。凡夫心跟佛的大觉海,可以讲完全不是一个境界,根本不能契合的。凡夫心就是事相分别——好、坏,长、短,不能够契入不生不灭的真如理体。佛称大觉海,已经完全证悟不生不灭的真如理体。如果以我们本身的状况来讲,跟佛的大觉海完全不相融。不要说我们跟佛的大觉海没办法相融,就是菩萨,就是阿罗汉,你都无法思惟。经中讲:「举心即错,动念即乖。」你起心动念都是错,都违背真理,跟佛的大觉海完全两回事。这样的话,我们就永远隔在佛的大觉海之外。

  为什么释迦佛不劝我们念别的佛、往生别的净土?因为那些佛都安住在祂本身的境界——大觉海当中,但是祂们没有特别架一个管道跟我们沟通,祂们需要你成为登地的菩萨,你豁破无明了,你跟这些佛本身的觉悟气氛才能沟通得上。

  所以,按照通途的教理,要登地以上的菩萨才可以到诸佛的报土。因为登地的菩萨已经破无明了,已经不退转了。佛所见,他能少分而见;佛所知,他也少分而知。那对于我们而言,跟佛的觉悟智慧差得太远了,没法沟通。

  但是,信愿持名一法,能够让我们凡夫心(「投」就是投归、投放),放在阿弥陀佛的大觉海里面。我们一旦放在阿弥陀佛大觉海当中,我们就变成阿弥陀佛大觉海。

  滴水赚海喻:大利成佛

  好像一滴水,投放在大海里边,那你就赚了,我们用一滴水赚一大海的水,好不好?做生意讲一本万利,这比那个还要大!

  这一滴水就代表我们信愿念佛这个心。我们本身虽然佛性具足,但是,我们离开阿弥陀佛大觉海,我们就会轮回,佛性不能顺起作用。佛的大觉海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展开讲,有无量无边的智慧、光明、觉悟,大海一般的功德,可是收缩起来也不外乎就是六字名号而已。

  信愿持名──信顺阿弥陀佛的救度,愿意让阿弥陀佛救度我,称念祂救度我的名号,等于把我们这一滴水,投放在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无量寿的大觉海当中。所以叫「以凡夫心,投佛觉海」。

  这一滴水放在大海里边,也就跟大海同一深广,同一咸味──跟大海一样的深,一样的广,一样咸的味道,找不到…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壹、安心篇 三、念佛胜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