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2007年3月28~30日讲于韶关丹霞山锦石岩寺
【壹、安心篇】
四、普劝众机
28. 「皆须修习」之文(劝一切人)
上至等觉菩萨,
下至阿鼻种性,
皆须修习。(增广上.覆马契西居士书二)
「上至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早已远离三界,果证只差一位就圆满了,祂们到极乐世界干什么呢?只求一件事——快速做佛!
「下至阿鼻种性」:「阿鼻」就是无间地狱,受苦没有间歇,极大苦恼,时间极大久远。「阿鼻种性」是指他造作重罪,地狱里下了种,虽然他现在还是一个人的形状,必定要堕落地狱的。也就是《观经》下下品,造作五逆重罪的众生。
造作五逆重罪的人,为什么要修行呢?因为如果没有这个法门,造作五逆重罪的,死后必定堕落地狱,可是有这个法门,一剎那之间,马上可以往生成佛——急救的法门。所以,阿鼻种性的众生,要修习这个法门。他到极乐世界,也跟等觉菩萨一样,也决定会成佛。
这个法门你看多么广大!彻上彻下,广大无余。
未成佛前,仗以自修;
已成佛后,赖以度世。(三编下.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成道纪念日开示法语)
成佛之前、成佛之后,都离不开这个法门。没有成佛之前,要仗念佛法门往生极乐去成佛,所谓:「仗以自修」。成了佛之后,还要仗念佛法门来度众生,所谓:「赖以度世」。
成佛之后,离开这个法门不能普度众生。因为如果讲戒定慧的法门,只有极少数上根利智的众生才可以得利益。所以,在《阿弥陀经》里面,十方诸佛都出广长舌相,来赞叹释迦牟尼佛说此难信之法,并且共同护念。由此可知,这一个法门是十方诸佛的本怀,是十方诸佛度脱众生的一个根本法门。
我们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娑婆世界,不讲净土三经,不说这个净土法门,只给我们讲要自力修行戒定慧解脱成佛的法门,那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位,等于是欲哭无泪了,我们都死定了,我们就度不了了。怎么能够戒定慧解脱?怎么达到断惑证真?
所以,释迦牟尼佛就讲了这个特别法门。这个法门,成佛之前和成佛之后都有大作用,不能离开它。
29. 「末世学佛」之文(劝末世人)
末世学佛所宜注重者,
在「知因果」与「修净土」。
以知因果,则不敢自欺欺人,
做伤天害理、损人利己之事。
修净土,则虽是具缚凡夫,
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二编卷二.覆郭汉儒居士书二)
我们佛法讲「真谛」和「俗谛」。
说末法时代,也就是我们今天这样的时代。学佛的人应当在哪方面关注呢?应当在这两方面:「知因果」与「修净土」。
知因果主要是世间为人处事的道理——「俗谛」。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人,他在世间就会损人利己、伤天害理,因为「没有因果报应嘛!我不拿白不拿、不沾白不沾,我不坑白不坑,不骗白不骗」,坑蒙拐骗,杀盗淫妄,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如果佛教的因果观念深入人心的话,这个世界就会太平,国家就会安定,社会就会和谐。因为大家都懂得因果报应,就不敢胡作非为,举止都有规矩、都有分寸。佛教利益世间、利益社会,都在于因果的学说。
在「真谛」──了生脱死这一方面,如果我们真正懂得因果的话,也会选择净土法门。因为了解我们过去生生世世造下无量无边的恶业,未来的果报是非常的苦恼深重,依我这样的苦恼具缚凡夫,还有什么法门可以救度我们呢?如是因如是果嘛!只有念佛、以佛力来救度我们。
这是印光大师劝导我们,非常恳切,很慈悲的。
因果法则是一剂清凉药
信有因果,是世间做人的安定剂、清凉药。
有人往往遇到一点点小事情都抵挡不住,苦苦恼恼,颠三倒四,甚至要疯、要自杀,就是缺乏因果的观念。
如果你懂得因果报应,就知道:他骗你十万,其实是因为你前世骗了他十万;他感情上对不起你,是因为你过去世伤害过他。你惭愧、忏悔都来不及,哪里会怨恨人家呢?
所以,如果懂得因果观念,我们内心会平衡,我们内心会比较祥和。只怪自己过去业力重。我们不会怪人家。
30. 「举下摄上」之文(劝自卑者)
世有愚人,知见狭劣,
谓己功夫浅薄、业力深厚,
何能即生?
不知众生心性,与佛无二,
五逆十恶,将堕地狱,
遇善知识,教以念佛,
或满十声,或止数声,
随即命终,尚得往生。
《观经》所说,何可不信?
彼尚往生,
况吾人虽有罪业,虽少功夫,
较彼五逆十恶,十声数声,
当复高超多多矣!
何可自暴自弃,
以致失此无上利益也。(增广卷三.乐清虹桥净土堂序)
这段文又叫「举下摄上」,什么意思呢?举一个最下等根机的人,说这样的众生念佛都能往生,而含摄一切超过他的众生,那都可以得救了。
就好像医生看病,最重的病都能治好,何况小小病呢?
那么,这么业障重的凡夫阿弥陀佛都能救度,何况还不至于像他这样业障重的人呢?
我们来看文。看到这样的文,会增加我们的信心。
「世有愚人」:世间有愚痴者,他没有智慧。
「知见狭劣」:他所知所见非常的狭窄、低劣。
他怎样的知见狭劣呢?他是死脑筋:
「谓己功夫浅薄,业力深厚」:他认为自己一方面念佛功夫浅,没有达到成片、成串、不乱,老是妄想很多。另一方面,业力又这么深重。
「何能即生」:像这样,怎么能今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
大师就在底下说了:
「不知众生心性,与佛无二」:他只知道说自己业力深厚,自己功夫浅薄,他不知道我们每一个众生,佛性跟阿弥陀佛一样,跟诸佛平等无二。我们本身都是无量光、无量寿。只不过迷没了、沉沦了、堕落了。
阿弥陀佛看我们众生,祂不是看你有多少罪业,祂不是看你功夫浅、功夫深,祂看我们什么呢?祂看我们的佛性,祂看我们这样的众生,「你都可以做佛的」,所以祂不嫌弃我们。
摩尼宝珠喻:弥陀不舍恶业众生
印光大师也打了一个比喻:像一颗无价的摩尼宝珠,丢到大粪坑里,被污染了,愚痴的人嫌它脏;识得宝贝的人就知道本是摩尼宝,虽然说被大粪所污染,只要把它清洗干净,再拿香汤沐浴,放到高处,它就可艾萨克下无量的宝贝。
众生的佛性就是无价摩尼宝珠,可是现在被我们贪瞋痴三毒的粪染污了,一般人不识货,就觉得说「你看他是造业凡夫,你看他有很多业障」,就会舍弃他。但是,佛菩萨有眼,祂看得很清楚,说:「这个众生,他有佛性,他可以成佛的。」所以就用六字名号,要把我们洗涮干净,要把我们的佛性唤醒,要把我们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旦到达极乐世界,八功德水里面一荡,所有的贪瞋痴都没有了,都干净了,当下还原成为一颗光明灿烂的佛性摩尼宝珠。
我们人的知见狭劣,只知道看眼前,「你看我这么脏,烦恼这么多,妄想这么厚,我怎么能往生呢?这样的人佛还要吗?」
佛当然要啊!因为你佛性不失,光明灿烂,到了极乐世界都能成佛,佛当然需要你去啊!
《观经》下品下生
下面举《观经》的「下品下生」。「下品下生」是一个造作五逆罪的众生。为什么会造五逆重罪?贪瞋痴烦恼特别厚重,连恩养自己的父母,他都不知道报恩孝养,而以瞋恨心杀父、杀母!又杀圣人阿罗汉;他谋害佛,出佛身血;他破坏佛教,破和合僧。你看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大的罪业了。他一生没有一件善事,所做都是恶事。经文说:
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如果依他的因,来验他未来果报,那在地狱三恶道里,多少大劫都出不来。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
现在快死了,临死之前,还好遇到了善知识。有人说:「哪有这么巧的事情?」《观经》就是用这么一个业障最深重、修持谈不上,而时间最紧急,现在就要死了,就要断气了,以这么一个众生来显示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救度。
善知识跟他说什么呢?
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
临终助念之经据
大家要懂得,《观经》的下辈三品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怎样为临终人助念。助念的方法和来源,理论的依据就在这里。怎么助念呢?要「种种安慰」,首先要安慰他。
怎么安慰?总之,赞叹他的善行,赞叹佛的慈悲,令他欢喜。比如说这个人在世间孝顺父母,积德行善,就说:「某某人,你很孝顺父母,在世行善积德,恭敬三宝,你很好!你是善人!佛菩萨很喜欢你!你这样的愿意往生极乐世界,肯定没有问题。」你这么一讲,他心里欢喜。但是,五逆重罪的人,他无善可陈,那怎么安慰他?「某某人哪,你现在很苦吧,阿弥陀佛有大誓愿,阿弥陀佛发大慈悲,就是要救你出苦啊,你现在念佛,阿弥陀佛绝不嫌弃,绝对要救你!」你这样才能安慰他。
念佛是唯一妙法
「为说妙法」:什么叫「妙法」呢?「某某人,你现在打坐吧!参禅吧!」来得及吗?地狱的火都烧来了,讲参禅打坐不是妙法了。「某某人,你诵大乘经典吧!」来得及吗?这个都不是妙法。所谓的妙法,在这短暂、一剎那、危急万分的时刻,能让他立即超升的,让地狱种子当下成佛的法门,才是妙法。
什么妙法?
「教令念佛」:所以,大家要知道,妙法就是念佛。这个时候说其它一切通通不管用了。只有说「你念阿弥陀佛」就可以。
心念难 口称易
那么,这个人怎么样呢?经典里说:
「彼人苦逼,不遑念佛」:这个人现在就要死了,四大分离的苦恼、世间贪爱舍不下的苦恼、怨家债主前来索逼的苦恼、地狱众火燃烧的苦恼,大鬼小卒来牵扯,恐怖啊!这个苦恼简直是千万分之一都没法形容。
善导大师解释说:
罪人死苦来逼…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壹、安心篇 四、普劝众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