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恶,应该让他下地狱,不要救度。」这是凡夫的愚痴心和凡夫的瞋恨心。
佛不是这样,佛是慈悲心,视任何众生犹如一子。
比如判决犯人的时候,就有一张布告:「某某人,犯某某罪,判处死刑。」边上就围了很多人在那里看,指指点点地评论,说:「这个人真是罪大恶极,千死万死!」都在那里讲。
大家自己想一想:如果是你的儿子,因为环境的缘故、交了恶友的缘故,造下罪业,判刑多少年,甚至是无期徒刑、死刑,人家都在那里说:「这个人如何如何,该坐牢,该杀头!」你是妈妈,听到心里作何想法?她是淌眼泪都只有往心里淌,她没有办法,如果有办法救她的儿子,她是决不会让他去死的。「我的儿子本来是很善良的,如果给他一次机会的话,他会变好」。
所以,这个都是事不关己的一种没有慈悲心的表现。
阿弥陀佛的慈悲是彻骨彻髓的,人间的慈悲无法相比,我们只有拿「犹如独子」的比喻来说明,其实不足以形容万分之一。
不可误解 放纵为恶
另一方面,不能有错误的想法,说:「释迦牟尼佛讲《观经》,下下品造作五逆十恶的人都能往生,我还没造作五逆十恶,我无所谓了。」
释迦牟尼佛会鼓励我们造恶吗?释迦牟尼佛是用这一个下下品的人往生,来说明一切人都能往生;不是鼓励我们说:「哎,你这样没关系!你可以造五逆十恶,还可以得救。」
这个五逆十恶的人,他一生没有遇到佛法,直到临终才遇到这个教法,一念回心求救,蒙受救度。他是在这种状况下。
如果说我们现在就遇到佛法了,「哎呀!这个都无所谓了。」这就是没有惭愧,没有忏悔,没有回心转意,反而在懈怠、放逸、纵恶,住于邪见当中,没有真正来念佛的心。所以,如果抱有这种错误的认识,就漏于阿弥陀佛的救度。
单纯的归命
下下品的众生是在临终,不再有时间了,一念归命。
如果就他的心理状态来讲,这个时候是很单纯的。他没有想靠自力修行的心,绝对没有,他只有罪业,想到只有堕落;他也没有想要杂行杂修的心,「我修这个法门、那个法门吧!」绝对没有;他也没有怀疑阿弥陀佛的心,「能救我吗?不能救我吧?行不行啊?」因为都这个时候了,地狱的火都烧来了,说「念佛可以得救」,就是一根救命的稻草,他也要抓住;他也不会想「我多么有信心」,也没有这样的心。这个时候的环境、形势不允许他作第二念,他就是归命求救,所以叫「如是至心,令声不绝」。
善导大师告诉我们的两种深信,就是这种心境的表现:深信自己是罪恶凡夫,必定堕落地狱。你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选择?「我这个法门、那个法门」,还有什么自力?还说什么「我信啊、疑啊」?连信、疑这些观念都没有了,你就是脱口:「南无阿弥陀佛!」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的总结就说:
望佛本愿,
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你根本就不在脑子里盘算「能得救吗?不能得救吗?我信得怎么样……」这都是前面的引导过程,讲信、讲愿,到后来就落实在称出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归命:全身心的交付
所以,善导大师解释六字名号:
南无者,
即是归命,
亦是发愿回向之意。
「归命」是第一的,「发愿回向」是归命中所附带的。
归命是什么样的心情?是把我们所有的身家性命,拜托给南无阿弥陀佛,是好是赖,是死是活,是解脱还是堕落(因为我们自己只有堕落的份),把所有的这一切托付给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叫归命。不是自己身上还留一点,自己打扫,「阿弥陀佛,求你救救我,我再打扫打扫我的业障,我业障重,太深了,再练练功夫,再修行修行……」这都是太懈怠了!太骄慢了!因为「人命在呼吸之间」,你要达到某个程度,这个可能就来不及了。也是不了解自己是什么身份,阿弥陀佛是怎样的一尊佛。
我们要归命阿弥陀佛,就是以我们现在这个状态,大家要听明白,比如说你业障这么多,你就这么多的状态,你就归命南无阿弥陀佛,不要等,不要说「等我业障少了,等我修行差不多了,再归命南无阿弥陀佛」──来不及了!
就好比一个人,他现在在开饭店,在杀生,我们劝他念佛,他说:「等我不开饭店的时候再来念佛吧!」意思是「我开饭店业障很大,我不开饭店、不杀生再来念佛吧」,他永远杀生念不了佛的。
不要等!你现在就来念佛,阿弥陀佛都要你。等你念了佛了,你自然而然的业障消除,慢慢就有改善。没有改善,也没关系,也往生。
「我修行再好一点,我再如何的进步一点」,像这种想法,表面听起来不错,其实都是一种懈怠的心。
我们归命南无阿弥陀佛,不要等到明天,不要等到晚上,不要等到第二念;我只有堕落,听说南无阿弥陀佛要救度我,我要归命南无阿弥陀佛!所有的身家性命,包括我累生累世的业力──因为我们之所以归命阿弥陀佛,并不是我们这一颗善心,反而是我们的业力,我们的业力交给南无阿弥陀佛。
就好像我们坐船一样,是把我们整个一百二十斤放在船上面,不用说「我再剃剃头,减几斤分量」,那都没必要,你整个重量放上就好了。
罪业众生都是贪瞋痴的烦恼,要靠我们自己打扫干净、减一点点,你都没有那个力量。那你就是整个把你的过去、现在、未来,身心性命交给祂;贪瞋痴烦恼也好,「我就是这样的一块料,阿弥陀佛,由你打发吧!你看怎么加工吧!交给你处理了。」一向归命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能工巧匠,只要你敢交给祂,你即使是一块朽木,都给你雕出佛像来。因为我们的佛性是不变的。你到了南无阿弥陀佛那个地方,当下就把佛性开显出来。
所以,跟阿弥陀佛不要客气。
像孩子跟妈妈之间,没有什么客气的,母子之间,比如长得丑一点,或是脸上脏一点,在外边被不好的朋友打得鼻青脸肿的,想回到妈妈身边──过去不听妈妈的话,在外面流浪,被别人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父母天天在找你,找不到你。找到你了,说:「我的儿呀!你怎么搞成这个样子,你快回来吧!」只要你愿意回头,父母就高兴欢喜,绝对不会嫌弃,绝对不会另外加条件。
有嘴巴、会念佛、愿意往生,就达到标准了
有人念佛老是担心说「我有妄念,没有达到什么样的禅定功夫」,如果你看下下品,你就有安慰了。你有嘴巴、会念佛,就可以了,就达到标准了。
阿弥陀佛有什么标准?就是归命。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有嘴巴、会念佛、愿意往生,信靠南无阿弥陀佛,就合格了,一百分了,没有说要达到什么样的功夫,这个下下品就是例子。
善导大师解释「乃至十念」为:
称我名号,下至十声。
不是实相的念佛、观想的念佛,或者是清净心的念佛,或者内心里面怎样忆念的念佛,通通不这样。善导大师所解释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就是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称」,你只要长嘴巴、会念出来「南无阿弥陀佛」,哪怕是一个傻瓜,他能念;像八哥鸟,你念,我也念;你往生,我也往生。八哥牠凭什么往生?牠要讲究什么?所以,口称名号最容易、最简单,依葫芦画瓢都能往生,你只要口称名号,一向专念,最简单、最容易。心清净也念佛,心不净也念佛,功德没有增减。
当然,我们念佛还是希望心里比较清爽,比较安定,这是另外一个范畴,这也有方法,跟我们的根机也有关系,有的人天生会比较静定一些,有的人天生头脑想法多,总是翻来覆去的,你能做到哪一分就算哪一分,但是不要自苦自恼,以为说「我如果心里边达不到怎样的清净,就不能往生,念佛白念了」──没有那回事。
像小孩子喊奶奶,他也不会想到说:「奶奶!我喊你要怎么清净地喊,我没有喊到一心不乱,你还听得懂吗?」「奶奶我要喝牛奶。」他就喊一声就完了,奶奶就倒来了,很自然的。
我们念佛,为什么说阿弥陀佛好像是冷冰冰地坐在那个地方,让我们念,念到什么程度,念到心里面很清净了,祂才感应一点点,眼睛睁一下,「嗯!你念清净了,好!不错!」点个头,「我救你吧!」怎么会这样呢?对不对?
我们一心归命,念念称名,阿弥陀佛念念都在照顾我们、护念我们、摄取我们、救度我们,一直到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接幼儿喻:目标宜专一
还有的人,心里面有很多佛菩萨,其实是一个都没有:「师父,我家的佛堂供了很多,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佛、不动佛、山王佛、焰王佛……」很多佛菩萨,其实一个也不亲,一个都没靠上,等于一个也没有。
怎么这样讲呢?他的智慧还赶不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你看幼儿园下午放学的时候,就有很多奶奶在门口接她们的小孙子,每一个小孙子都不会跑错,他们不会看到老太婆都是白头发就乱跑,他也不会说「这么多,都是我奶奶」,不会的,他喊是会喊「奶奶们好!」但是他的小脚「呼噜呼噜」就跑到他奶奶那儿去了,他心里有一个固定的目标,他有一个方向,对不对?
我们很多人念佛,你到底念哪一尊佛?「我都念!」你都念,就都没念到,念了一大堆,谁是救你的佛?不知道!这么多都是奶奶,谁是你的奶奶?不清楚。那你回家往哪里回呀?
他喊会喊:「奶奶、阿姨再见!」跟着自己的奶奶走了,他有一个真的、亲的奶奶。
我们念阿弥陀佛就是唯一的。所以,善导大师说:
一心专念;
口业专称,意业专念,身业专拜;
专复专!
专,还要再专。其它所有的佛菩萨,都是奶奶、阿姨,张奶奶、李奶奶、王奶奶,不是自己的亲奶奶,祂们都是救度利根众生的,我们专念阿弥陀佛,与阿弥陀佛有「亲缘、近缘、增上缘」,有这三种利益,先往生极乐世界。一旦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十方诸佛任你去参拜。不要在这里做表面工作,拜千佛、拜万佛,结果还不知漏掉了多少佛!《阿弥陀经》里说东方…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壹、安心篇 四、普劝众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