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戒定慧,用戒定慧的金剛鑽把貪瞋癡的石頭打磨,磨到後來只剩下一粒沙子那麼大的煩惱。但是,即使到了這麼一種程度,如果不靠阿彌陀佛的願力,他要自己渡過生死海,放在生死業海裏邊,他不能了生脫死啊!各位想一想,多麼困難!
仗自己修持之力,要了生死,要達到業盡情空的地位,否則,縱令煩惱惑業斷得只有一絲一毫,也不能了生死。「喻如極小之沙子,亦必沈入水中,決不能自己出于水外。」
不要擔心自己業障重
一粒沙子放水裏邊,自然而然地沈下去了。不會因爲沙子輕,就一定漂出來;也不會因爲石頭重,就一定掉下去。
你看,沙子和石頭能不能到彼岸,跟它們的重量沒有關系!只跟它們是不是乘船有關系。一粒沙子不乘船也要沈水,萬斤巨石乘船也可以不沈水。
好了!我們能不能往生西方,跟我們業障輕、業障重沒有關系的。聽懂沒聽懂?
(「聽懂了。」)
「哎呀!某某人,他是出家師父,他出家多少年了,他業障輕,他能往生。」他如果不靠阿彌陀佛,他也不能往生。他能往生,就是我也能往生。
所以,不因爲沙子輕,就能自己漂出水面;不因爲石頭重,就一定掉到水裏邊。同樣道理,不因爲我業障重,就一定要墮落在叁界業海當中;也不因爲你業力輕,你就一定能夠解脫生死輪回。你業力輕,要輕到什麼程度?業盡情空、淨盡無余,完全沒有,一粒沙子那麼大的煩惱業障都沒有了,你才可以了生脫死。這個多困難!
我們雖然有千萬斤重的巨石,但是,我們也可以安然到達彼岸。
擔心自己業障重,就等于擔心阿彌陀佛這條船太小了。阿彌陀佛大願船能夠載多少人?
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你看看,多大!十方衆生的業障放上面,它一點都不沈的,照樣成佛。
阿彌陀佛叫「無礙光如來」,阿彌陀佛是無量光,我們的業障像黑暗一樣,你不要怕黑暗太深重了,把太陽光擋住了,說:「黑暗太深,把太陽光擋住了,太陽照不進來。」沒那回事!太陽一出來,群暗皆消。我們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內心裏邊千劫、萬劫、無量劫的業障、黑暗當下掃除。
6. 「專仗佛力」之文(佛力不論斷證)
淨土一法,專仗佛力。
不論斷證,惟恃信願。(增廣下.淨土釋疑序)
淨土這一個法門,專門靠阿彌陀佛的願力,不論你有沒有斷證的功夫(「斷」是斷煩惱,「證」是證菩提),你有沒有戒定慧,有沒有斷惑證真,都不論。有斷證,也不增加;沒有斷證,也不減少。不因爲你是造業凡夫,阿彌陀佛就馱不動;也不因爲你能伏斷煩惱,就能夠增加阿彌陀佛救度的威神。不增不減,所以不論斷證,佛不用跟你論。佛如果跟我們論,我們都完了!我們通通沒有斷證。
淨土法門,本來就是爲那個沒有斷煩惱、沒有證菩提的凡夫所開的法門。哪能再論斷證?再論斷證,他不就完了嘛!所以,不論斷證,只論什麼?只論信願。
「惟恃信願」:唯一的、能夠依靠的,就是信願——真信切願。你是阿羅漢,能夠斷證,到了淨土門裏邊,也要真信切願,不然,這個門你進不來;你是菩薩,要入淨土法門,也要真信切願,念佛名號——「惟恃信願」。
那麼凡夫呢,說:「我是凡夫,我罪障重,我一點沒有斷煩惱,我一點沒有證菩提。」這個也沒有關系!阿彌陀佛也不論,不管你有沒有斷證,「惟恃信願」,你也可以靠真信切願,仰靠阿彌陀佛願力。
「專仗佛力」怎麼仗?不論我們的斷證功德,也不靠我們的稱名功夫,完全在于信願。有信願,就仗上;沒信願,就沒仗上。所以說「惟恃信願」。
7. 「帶業往生」之文(佛力帶業往生)
念佛法門,乃佛法之特別法門。
仗佛慈力,可以帶業往生。
約在此界,尚未斷惑業,名帶業,
若生西方,則無業可得,
非將業帶到西方去。(叁編卷一.覆吳思謙居士書)
前面說不論斷證,那還是業障凡夫,沒有斷煩惱,怎麼能往生?這裏就告訴你說:你可以帶業往生。
那麼,怎麼帶業往生呢?印光大師在這裏又作了一個解釋:
就在這個娑婆世界來講,我們是凡夫,煩惱惑業還沒斷,這樣就可以往生,所以說帶業。
你到西方去了,就沒有業帶了,不是說把業帶到西方去。
如果我們把業帶到西方去了,西方就不是淨土了。我們都造了下叁惡道的業,這些業都帶到極樂世界,那不成叁惡道了嘛!哪裏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光明世界,業障是黑暗的,黑暗遇到光就消失了,就不可能帶到光明裏邊去。
比如說這個房間裏邊有燈光,隔壁房間是一片黑暗。現在請你到隔壁房間去給我帶一盆黑暗過來,你能帶得來嗎?你用盆子在裏面裝、使勁裝,端過來,一端過來就沒有了,消掉了。
一樣的,我們雖然是罪惡凡夫,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無量光明土,我們的業帶不去啊!在這個世界說帶業,到淨土就沒有業可帶。
片雪洪爐喻:消業往生
下面第二段法語,叫「消業往生」。
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如大冶洪爐。
吾人多生罪業,
如空中片雪。
業力凡夫,由念佛故,業便消滅。
如片雪近于洪爐,即便了不可得。
又況業力既消,
所有善根,自然增長殊勝,
又何可疑其不得生,與佛不來接引乎!(臨終叁大要)
這個比喻非常好!印光大師講的話是很圓融的,講得很生動、很貼切、很好懂。
阿彌陀佛的名號是「萬德洪名」,具足一切功德,好像煉鋼廠的大洪爐一樣。
我們多生多劫的罪業,就好像空中的一片雪花;阿彌陀佛名號像大煉鋼爐,那個溫度有多高,熱力有多大!
一片雪花,你想把它放在洪爐裏邊,你一靠近就消滅了,當下消掉,了不可得,沒有了。這個叫消業往生。
有的人就懷疑自己說:「我業障重,怕我不能往生,怕阿彌陀佛不來接。」說沒那回事。阿彌陀佛名號像大洪爐,你業障再重,像一片雪花,只要念佛,當下了不可得,業障消除,善根增長,佛自然來接引。
有人說「《華嚴經》裏講:若此罪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們凡夫罪業很重,如果說每一個罪有形狀、有體積的話,整個虛空裝滿了,都裝不下了,這麼多罪業!這裏怎麼說是一片雪呢?一片雪花很小、很輕啊!」
這是對機說法。如果就我們凡夫本身來講,我們的罪業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們生生世世以來,都在罪業裏面打滾。但是,你跟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一比,你盡虛空界不能容受的罪業,也像一片雪花,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就有這麼大的功德威力,盡虛空界不能容受的業障,跟六字名號大冶洪爐來比,就像一片雪花一樣,沒有任何問題。所以講:「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
消業往生 帶業往生
淨土法門有兩種說法:一個叫「消業往生」,一個叫「帶業往生」。這種說法都存在,道理是一樣的。
如果就經論來講,淨土叁經講消業往生,像在《觀無量壽佛經》裏邊,就說這個人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當下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就是「消業往生」。
那麼,爲什麼說「帶業往生」呢?還是一句話,「我們還有業障,卻又往生了」,這樣說我們好懂,就說「帶業往生」,其實是「消業往生」,因爲如果業障不消掉,是不能往生的。因此,我們到極樂世界,大家放心!
坐船過海喻:帶業即消業
這樣矛盾的兩句話,怎麼可以講?我想也可以打一個比喻,消業和帶業都是阿彌陀佛的事情。
比如說我們坐船過海,也可以講船帶著你的重量,也可以講船消掉你的重量。你一百斤,船給你帶掉了,不用自己馱;那麼,這個船把你重量一帶掉,等于你的重量就消掉了,你不會沈到水裏去。所以講消業往生,講帶業往生,都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就放心大膽,你只管念佛,都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不是靠我們自己。靠我們自己帶業,也會「帶」——帶業下地獄,是不是?你不能帶業往生的,靠你帶業,肯定下地獄了;靠我們自己消業,也消不了的。
所以,帶業也好,消業也好,都是阿彌陀佛的事。我們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西方淨土。
8. 「舍此無別」之文(佛力能救業力)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
若欲以通身業力之凡夫,
現生即得了生脫死,
離此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
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
我很喜歡讀最後這一句,我覺得印光大師特別慈悲,我讀了這一句特別歡喜,「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祂只能說這一個法門,「哎呀,我這個法門占上了,你看!我多自豪!我多幸運!」
以我們這樣的通身業力凡夫,要今生了生死,除了這個法門之外,佛的大智能,也講不出第二個法門。所以,大家要死了一條心,你不要說信願念佛之外,還修密、修禅,你通通是搞第二、第叁法門。今生今世要了生脫死,除了這個法門,佛都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你還能發明第二個法門嗎?很多人就是不老實,「釋迦牟尼佛說不出第二個法門,我可以修第二個法門」──沒有那回事啊!所以,大家要老實,聽到這個話,心裏寶此一行,「好啊!」
《法華經》的法門、《華嚴經》的法門、《金剛經》的法門,都是佛講的,但是以我們這樣通身業力的凡夫,修這些法門,你生生世世都在裏面打滾,出不來的。一定要是善根成熟、上根利智的人,他才可以仗這些法門了生脫死。我們仗這些法門,今生決定沒有辦法,以這麼業力深重的凡夫,在這麼短的時間,這一生就要了生脫死的話,那只有信願念佛這一個法門。這句話是從古到今、從今到後都不能改變的,這個就是規律,是金口玉言,就是如此。
大家如果念佛,說:「念佛希望不大,把握性不大!我再修修別的法門吧!換一個法門吧!」你要換,佛說:「我沒有第二個法門給你選擇了,要選只有這一個法門。」
結果這唯一的法門,十方諸佛都出廣長舌相來證明、勸我們修的,你不修,再來學第二個法門,…
《印光大師精要法語講記 壹、安心篇 二、仗佛慈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