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名號就好,行也好,住也好,坐也好,臥也好,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情形下,都沒有關系,都沒有限製,只要稱念這句名號,修行時間長、修行時間短,都有資格往生,所以說「不問時節久近」。這樣的話,豈非救度是沒有條件、白白地送給我們的?而且是擺在這裏,我們隨時發現隨時來拿,隨時就擁有。既然是這樣念佛的話,誰不會啊!都會。並沒有限製一天念十萬聲、要念幾千萬,沒有。也沒有限定是出家、在家,男衆、女衆,要深入經藏、不深入經藏,都沒有限製,只要我們稱念這句名號。我們是什麼樣的身份,就以這樣的身份來稱念這句名號。如此說來,只要稱念這句名號,往生與否,不在于我們有如何的功夫境界,不在于我們要這樣地念、那樣地念,不在我們這一邊,而完全在阿彌陀佛那一邊 ,阿彌陀佛發願救度念佛衆生,衆生念佛必定往生!
所以,法然上人看到這段法語的時候,當下感動了,眼淚流下來了,當下就高聲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那個時候已經是晚上了,沒有人,他就大聲地念佛。「原來阿彌陀佛救度我,在十劫以前已經定下了救度的方法」,這是法然上人信心開發的過程。
至于善導大師,善導大師是去見到道綽禅師,道綽禅師給他講《無量壽經》的時候,善導大師心中的疑惑就斷除了,其他法門也就放棄了,一心稱念這句名號。
有人追求「一念的信心」,又體悟不到,于是放棄稱名,一直要追求那個信心的境界。但是,人生無常,現在死了就輪回去了。所以,你只要稱名。何況在稱名當中,信心就在裏邊了。所怕的是,你一方面稱名,一方面認爲不夠,結果修其他法門去了。
那怎麼辦呢?必須環繞在善知識的旁邊聽,同時,信仰相同的蓮友常常相聚研討。
至于見解不同的蓮友,我們要避開,免得被絆倒,因爲我們都很軟弱,容易跌倒。所以,要跟同修、善知識常常討論,常常在一起,因爲人生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事情了。
7問:有句話說「信心必具名號,名號未必具真實信心」,請師父開示。
答:也就是說:信受彌陀救度的人,一定會稱名念佛。因爲在他的心中,最重要的以及最值得感恩的,就是阿彌陀佛,所以自自然然會「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念佛下去,這就是「信心必具名號」。
那麼,「名號未必具信心」,是說:稱名的人,即使他稱名,可是不一定有那個信心。因爲稱名的人很多,大家都在念佛,可是不一定了解彌陀救度的原理。這樣的話,很可能他一方面念佛,一方面會認爲不能往生。最糟的情形是半途而廢,人家說這個法門好、那個法門好,也就隨著修別的法門去了,不能貫徹到底,是有這種現象。
所以,有信心必定是伴隨著稱名,如果有信心而不稱名的話,這種信心就不是真信。如果有人說「我已經信了,我可以不用念佛了」,那是虛假的信心。真正信受了,他會把信心融入念佛之中的,並不是說念佛有什麼辛苦,或什麼著相,不是的!稱名念佛,念在心中也好,念在口中也好,高興起來,歡喜跳躍地念也可以,這個會自自然然在心中産生的,「聽聞彌陀本願力,歡喜不覺稱佛名」,會不知不覺念出這句名號來。
不過,固然不了解信與不信的內容到底怎麼樣,幹脆把它們擺到一邊,你只要相信:「即使不信的人,阿彌陀佛也要救度。」這樣,信就在其中了,之後就稱名。今天有一天的時間,就稱一天的名號,這一天過完了,壽命到了,自然往生極樂世界。若是有兩天,你就稱兩天,若是有七天,或者是兩個七天、七個七天,或者七年、七十年,你就用這些時間一味地去念佛。不會說:「我時間那麼多,我來修這個、修那個……」不可能會這樣的。
8問:請問師父,唯有信願念佛的人才蒙受彌陀心光攝取,而沒有信願念佛的人只是蒙光照耀,而不被攝取,故不能往生,這是什麼道理呢?
答:佛光有兩種,一種是身光(身上放出來的光),一種是心光。身光也好,心光也好,其實都是一體的,都普照十方世界。既然普照十方世界,就像太陽一樣,太陽一出來,地面上的任何動植物都在陽光的普照當中。同樣的,阿彌陀佛的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任何衆生,不管善人、惡人,甚至地獄衆生也受彌陀光明的普照。只是,能夠念這句名號的人才能蒙光攝取,因爲這句名號是阿彌陀佛的本體,能夠念這句名號,自自然然就受彌陀心光的攝取,與彌陀的誓願相感應。
彌陀的心願展露在這句名號中,要度稱念名號的人,我們稱念名號,符合祂的心願,無形中就是受祂的光明照攝,與祂的心相感通。
如同電視臺發射出來的電波,發射到各個角落,沒有一個角落沒有電視臺的電波。可是,你如果不轉到那個電視臺,當下沒有與那個電視臺互相感應、連接在一起,就不能接收到信息。
同樣,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可是我們不稱名,與祂的心光不感應。唯有稱名才是阿彌陀佛的心願。
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本身,就是這句名號,名外無體,體外無名,因此,信受彌陀救度而稱念彌陀名號的人,自然在祂的心光攝取當中而得往生;不稱名者,就沒有光明攝取的利益。
9問:請問師父,信受彌陀救度的人,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答:信受彌陀救度的人,他當然是對彌陀有信心、有恭敬心,對自己有良心、有慚愧心,對別人有愛心、有包容心。爲什麼?因爲他體會到阿彌陀佛對他的愛心,體會到阿彌陀佛對他的包容心。當他體會到阿彌陀佛的大愛的時候,就慚愧自己是一個罪惡的人,因此對自己有良心、有慚愧心,一旦有什麼言語行爲上的過失,立刻會受自己良心的譴責,反省比以前更加深刻。
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愛心,對我們的寬諒,可以說非常的廣大,論我們的話,我們是罪惡深重的人,累生累劫造了無窮無盡的罪業,今生今世反省自己,自己無時無刻有意無意都在得罪他人,所以,不是我們去忍耐別人、寬諒別人,而是要請別人來寬諒我們。不寬諒我們的話,被他碎身萬段也不足以償還。
我們是這種不能被寬諒的人,而阿彌陀佛來寬諒我們!我們被阿彌陀佛的大寬諒所感動,對衆生也會有寬諒的心。所以,彌陀的生命在我們裏面作爲我們的主人,監視著我們,我們的反省力就會更加的敏銳。
10問:請問師父,念佛的人也有苦惱,平時說念佛法喜,苦惱時念佛還法喜嗎?他的心中有些什麼轉化?
答:一般人沒有聽聞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告訴他念佛是好的,他也接受。可是逆境來了、煩惱來了、病痛來了,這句佛號就飛到叁十叁天之外了。
如果聞信了阿彌陀佛的救度、聞信這句名號的原理的話,煩惱來了,他會有法喜,苦惱得念不出聲,也會有安慰;逆境來的時候,也會甘于承受,會這樣的。煩惱來了,就不以煩惱爲煩惱;痛苦來了,也不以痛苦爲挂礙,這句名號即使念不出來,心總是安穩的。同時,他如果能念佛的話,就會停止原來很苦的「哎喲、哎喲」聲,代之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會這樣念。
還有,聞信阿彌陀佛救度的人,心性會轉化。因爲我們體會到彌陀救度我們,而彌陀救度我們,祂不但不跟我們計較,反而是大大地寬諒我們。大大寬諒我們的時候,使我們感動,也會去寬諒別人、不跟別人計較。
阿彌陀佛救了我們,不但救起了我們的生命,使我們不再繼續六道輪回,而且是給我們無量壽的生命、無量光的生命,是給我們「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生命,給我們佛的智慧的生命。可以說,不但是給我們生命,而且是給我們那麼豐盛的生命,同時給我們極樂世界。你看,這些東西多麼的豐富、多麼的高貴,我們刹那之間擁有了這一切,可以說,刹那之間雍容華貴起來。那個時候,我們面對其他的人,看到他們所需要的,我們有,我們就會盡量付出,幫助他、滿足他,就像彌陀來幫助我們、布施給我們、滿足我們一樣,就會有這些轉化。
這些轉化,其實是不容易的,我們要去寬諒一個人,這個人如果是個好人,他做錯了,我們去寬諒他,這是很容易的。但是,不容易寬諒的人,我們也去寬諒他,這個必須從我們內心有一種力量,這個力量來自阿彌陀佛。爲什麼?別人不可寬諒他,我們可以寬諒,是因爲阿彌陀佛寬諒了我們、阿彌陀佛包容了我們。
我們想一想,我們是怎樣的衆生?這顆心可以說是很卑賤、很汙穢、很肮髒、不可告人、無地自容的,阿彌陀佛一點都不計較。如果體會到阿彌陀佛這種慈悲的話,所有的人,我們都會去包容他、原諒他。
當然,這並不是一個標准,因爲十方衆生各不一樣,可是轉化的功能是存在的,是有那個可能性的。
所以,我們信受淨土法門,這顆心會柔軟下來。柔軟下來就顯現一種不太計較、能夠寬諒包容,同時對所有人都好,懷著一種抱歉的心、對不起的心。因爲,永劫以來,我們曾經欠了衆生不曉得多少的債,都沒能償還,而且,一直都不知道,現在被阿彌陀佛的光明照觸,「我原來是這一種衆生!」
所以,淨土法門跟自力法門之所以不一樣,也就在這裏。自力法門要自己去修六度萬行,自己去修布施、修忍辱。我們不是,我們是自自然然地去付出,即使付出了,也不認爲我們是在修布施,因爲我們知道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知道自己所做的功德都是有爲有漏,都是虛假的心、有代價的心,有功利心存在,一點都不是真實的奉獻;唯有彌陀將極樂世界奉獻給我們,將成佛的功德布施給我們,使我們自自然然也想付出,而且付出卻沒有那種祈求回報的心,因爲,最大的功德阿彌陀佛已經給我們了,我們不須再來祈求功德了。
以忍辱來講,以前都是要自己忍辱、忍辱,忍辱別人對不起我們的事情,忍辱一切逆境,忍辱人家誹謗、打罵。但現在不是了,現在是祈求對方忍辱我們。我們曠劫以來欠人家的、侮辱人家的,甚至今…
《念佛問答(慧淨法師、淨宗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