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問答(慧淨法師、淨宗法師)▪P7

  ..續本文上一頁沒有自力。是聽聞彌陀的慈悲之後,納入心中,依彌陀的慈悲,作爲我們的信。

  好像天空的明月,映在一潭池水之中,這一潭池水,你說,是它去取領明月呢,還是明月來入池潭?

  當然,如果沒有池水的話,也沒有月影。如果沒有我們這個心性的話,阿彌陀佛有慈悲也不能進入了。可是信心的來源確實來自外面,那就是彌陀本身。彌陀十劫之中都在運作,在呼喚我們,彌陀使得十方諸佛都來稱贊名號,爲的就是要打破我們種種的疑心,將這個功德進入我們內心。所以是彌陀的慈悲觸動我們的內心,使我們當下成爲信心,不得不信——不用說信不信,當下就是了,所以,「信」也是形容那種狀態。其實,那種狀態就是那種狀態,如是如是。

  25問:請問師父,《觀經》下品下生「十念往生」,是屬于散善中的念佛,那麼往生到極樂世界是證涅槃,還是看它的顯義是蓮花胞胎?

  答:「下品下生」的往生是在蓮花中十二大劫,還是立刻花開見佛、悟無生忍?這個有顯義與隱義。

  顯義的話,是在十二大劫裏面,隱義的話是花開見佛悟無生,與其他的人一樣。可是它這裏爲什麼要說十二大劫?因爲他是犯五逆謗法之人,他如果不犯五逆謗法,就不會說住十二大劫了。

  我們以這一段來印證第十八願的「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爲什麼說要「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呢?因爲他是五逆謗法,所以才加上「唯除」兩個字,如果他不是五逆謗法,就不加「唯除」了。

  十方衆生是哪一種根機呢?有沒有包括五逆謗法呢?十方衆生本身就包括五逆謗法,甚至就是五逆謗法,極樂世界就是能夠使五逆謗法的人也到那裏成佛的,所以,十二大劫與唯除五逆謗法從隱義來講是一樣的,那是什麼含義呢?有叁種含義:

  一是因爲五逆謗法非常的重,所以給你講說「唯除」。「十二大劫」嚴厲地告訴我們,這種罪業太重,不要去做!

  可是我們仍然會犯,那如果犯了怎麼樣呢?

  最後說:即使五逆謗法,回心念佛也能往生,就像下下品的衆生,也能往生極樂世界,一旦往生極樂世界,六道輪回當下就截斷了。

  雖然下品下生說到五逆、沒有說到謗法,可是五逆裏面有謗法,因爲五逆當中就有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這就是謗法,若不是謗法,則不會這樣做。所以,另一個含義就是這種衆生也要救度。

  再一個含義就是說:十方衆生的本性是哪一種衆生呢?就是有五逆謗法根性的,會造作五逆謗法的衆生,以這個五逆謗法來顯十方衆生。

  有人懷疑說「唯有祖師大德才能往生,唯有菩薩才能往生」,那我們就自卑沒有份了。怎麼辦呢?阿彌陀佛就以我們這種有可能會犯五逆謗法的衆生爲救度的對象,這樣愈能顯明十方衆生是哪一種衆生,所以後面加上了「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總括這叁點來講,這個「五逆謗法」是讓我們知道:所有一切衆生都要救度,沒有一個衆生不在救度的範圍之內。

  那麼,從顯義來講有十二大劫,從彌陀的報土來講,沒有十二大劫。究竟是有十二大劫還是沒有十二大劫呢?這個要到極樂世界才知道,我們在這裏不知道。

  從它的本質來講,沒有十二大劫,但如果講沒有十二大劫,有人會驕慢,所以給你講十二大劫,那到底有沒有?這一點我們不必多加談論,到極樂世界自然不問自知。

  26問:請問師父,我現在信心歡喜,知道自己能往生了,喜歡聽別人講,也喜歡給別人講,可是有人說:你沒受菩薩戒,不能給別人講。不知未受菩薩戒能不能給人講?

  答:不管有沒有受戒,甚至有沒有皈依,只要懂得阿彌陀佛的慈悲,就可以隨緣、隨份、隨力去給人家講,把我們的法喜與別人一起分享,讓彌陀救度的光明也普照到他們身上。

  只是要注意的是:我們也要了解對方的根機,知道怎麼講對方才能信受,因爲我們的目的不是爲了講而講,而是爲了他能夠進入彌陀願海,能夠信受彌陀救度。這樣的話,方便善巧非常重要了,怎樣才能使他接受,這個就是我們所要注意的。

  我們是爲了對方接受,不是爲了名利。至于對方怎樣的評論,我們不會被左右的。

  而且,在這之前,我們要了解對方的根性,講起來才不會産生爭執,不然到最後面紅耳赤、不歡而散,這樣沒有達到效果,反而結了惡緣,所以要先了解對方。

  27問:請問法師,聽說機也有叁種,有黑機、暗機、白機,請師父具體開示一下。

  答:黑機」,就是指我們每個人的本性,不管信與不信,我們的本性都是貪瞋癡,汙黑的,你再怎樣洗都洗不白的,只有到極樂世界,自然就轉了。這種機就是「黑機」,每個人都一樣。

  「暗機」,是指有疑心的人,懷疑彌陀的救度這一種狀態是黑暗、無明,因爲有懷疑嘛。這種機就是「暗機」。

  「白機」,是指信受彌陀救度的人,叫做「白機」。因爲他必定往生極樂世界,雖然還有黑,但是這是短暫的,不是永遠的,所以,信順之心叫做「白機」。

  28問:有人依據《阿彌陀經》「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這段經文,在念佛的時候先發願,之後回向,並且還給天龍八部、各國領導人等回向……

  答:其實,不必這樣,我們念佛的目的,就是爲了往生極樂世界,同時,這六字名號就已經具足了信願行,不必另外再刻意地去發願。《阿彌陀經》裏面所說的「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這是說明願往生、稱名號的人必定往生的道理,並不是要你現在念佛就先發個願,等一下念佛又要發個願,不是這樣的。

  發願回向,有從佛那一邊來講,有從我們這一邊來講的。

  從佛那一邊來講是:阿彌陀佛在我們都不知道,甚至還在造罪造業、不曉得輪回到哪裏去的那個時候,就主動爲我們發願,要爲我們成就一個極樂世界,把極樂世界送給我們。好像世間父母親發願,要爲兒女完成什麼什麼事情。所以,阿彌陀佛是在爲我們發四十八大願,完成極樂世界,同時,把所有功德納入六字名號當中,然後將這句名號回向給我們,作爲我們的功德。這個「回向」,就是恩賜,就是「給」的意思。

  我們沒有善、沒有修行、沒有功德,阿彌陀佛將六字名號功德回向給我們,使我們有了這個功德,無形中就有了大善、大修行、大功德,所以,從彌陀來講,是彌陀將六字名號發願回向給我們。

  從我們這一邊來講,是我們蒙受彌陀的救度,隨順彌陀,願生極樂,這一種隨順願生的狀態。從我們這一邊來講,是我們這裏的回向發願,這種功能通通具足在六字名號裏面。

  彌陀的發願回向與我們的發願回向通通具足在六字名號裏邊,所以,信願行通通在裏邊了,我們不必另外再回向。

  即使回向發願,與一般人的回向發願也不一樣。一般人的回向發願是:自己去念佛,累積念佛的數目、功夫,回向給阿彌陀佛,或者是累積其他的善行、功德,通通回向到極樂世界去。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是自力的,是不曉得這句名號的原理,不懂得彌陀的慈悲,等于是拿一把刀插在彌陀的胸膛上,讓彌陀傷心。因爲你這樣做的話,要往生就困難了,就必須回向才能往生。而且,不懂得彌陀的慈悲,來念這句名號,跟彌陀就不相感通。

  那麼,我們還念《回向偈》嗎?還念《回向偈》。那是早晚做功課的時候,最後念: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這首偈子是善導大師所寫的,意思是在傳播彌陀的回向。

  29問:請問師父,念佛人凡心佛心成爲一體,當下往生決定,那我們現在肉體存在之間就叫做帶業往生嗎?是不是臨終以前中陰已經沒有了?還有沒有死苦的折磨?

  答:阿彌陀佛的存在是爲了承擔我們累生累劫的罪業,償還我們累生累劫的債務,阿彌陀佛所發的願,兆載永劫所累積的菩薩德行在哪裏?就是在這裏,祂的功德,就是要償還我們的罪業,如果祂不能償還我們生生世世欠人家的業債,我們怎麼能夠離開娑婆?所以,在這之前,阿彌陀佛一定要先爲我們償還,我們信願稱名之中,累生累劫的罪業,就被阿彌陀佛償還了。

  如果肉體還存在,自然就有貪瞋癡,還會造其他的業。可是這些業已不是往生的障礙了。

  譬如說,大雪如果下在陸地,就越積越厚,可是如果下在太平洋中,有等于沒有,淨土法門就是如此。

  那這樣到底是消業還是帶業?我們在這裏論帶業也好,論消業也好,這個都是一種初級理論上的講法,到極樂世界自然就知道。不過徹底講起來,淨土法門是消業的法門,如果業不消,你怎麼能離開輪回?比如說你殺了一個人,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你命不償、錢不還怎麼離開呢?所以要先償還,就這個償還的情形來講,就是消。

  那我們還有沒有業?還有,因爲我們未斷貪瞋癡,有時候脾氣爆發起來,跟人家起無明,事後,盡管再怎麼反悔,已經跟人家結了怨了。可是不障礙,照樣往生。

  同時,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有一種作用,就是使我們臨終的時候,跟人家結的怨業不來障礙,所以,《印光法師文鈔》裏好多地方都在談帶業往生,但這不是印光大師的本意,有一個地方印光大師就說:在這裏說是帶業,到那裏就沒有業了。到那裏業到哪裏去了?通通被阿彌陀佛消掉了。

  臨終之前是不是中陰已經往生呢?不是這樣的,我們還存在的話,就不算中陰身。前天也講過,我們已經轉生爲人,生命的肉體叫做現陰;死的那一刹那叫做死陰;那麼,由死到轉胎這一段時間,叫做中陰;到去轉生的話,叫做生陰。我們生命體的過程分爲四個階段:現陰、死陰、中陰、生陰。

  一個現生信佛念佛的人,是不經過中陰身的,一斷氣就到極樂世界去。

  一般人死後,阿賴耶識離開肉體,離開這個死陰,還沒有轉生,這個叫中陰身。那中陰身能往生嗎?也能往生!因爲「十方衆生」嘛,「十方衆生」,任何衆生沒有不包括在裏面的,中陰身也是衆生啊,只是他是在中陰…

《念佛問答(慧淨法師、淨宗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