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
在今天的佛學講座,我要和各位談的是非常重要,但是很難見信的輪回問題。講到輪回,有人也許會嗤之以鼻,認爲二十世紀科技進步的時代,談什麼落伍迂腐的因果輪回問題。也有人認爲輪回是宗教信仰的範疇,是死亡之後、靈魂取向的事情,和現實生活距離遙遠,“不知生,焉知死?”無需付與太大的關懷。坦白說今天在這個國家的會堂談輪回的問題,並不是很恰當的地方,如果大家今天是在戰場上,面對著人生莊嚴、慘烈的死亡事實,對于死後何去何從的問題,也許就更能以一顆虔敬的心,去探討嚴肅而重大的生死輪回的真象。
有時候我們也會聽到一些青年,不屑地回答說不相信輪回。不相信輪回的現象,並不表示自己的層次高超,反而顯出自己的思慮膚淺。否定輪回的存在,不是和別人爲難,而是局限了自己的生命。沒有輪回,就沒有過去,更沒有未來;沒有未來的人生,生命是何其的短暫無奈,前途是多麼的渺茫無寄!當人生遭遇重大困難的時候,有人往往會充滿期望地鼓勵自己說:“不要緊!十年後再看我。”甚至犯人受刑時,也會拍拍胸脯豪邁地說:“二十年後還是好漢一條。”有了輪回,人生還有回轉的余地;有了輪回,未來的心願終有償盡的一天;有了輪回,生命才有下一班車可搭乘。
世間一切的現象都離開不了輪回循環的道理,宇宙物理的運轉是輪回,善惡六道的受生是輪回,人生生死的變異也是輪回。宇宙物理的自然變化,譬如春夏秋冬四季的更遞,過去、現在、未來叁世的流轉,晝夜六時的交替,是一種時間的輪回。東西南北方位的轉換,這裏、那裏、他方、此處的不同,是空間的輪回。綜合觀之,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種種,何嘗不是輪回現象的诠釋?譬如風起雲湧,凝聚成雨,雨水被太陽蒸發成雲,雲再轉變成雨,如此周而複始,是輪回現象。開車使用汽油,汽油産生熱能,熱能變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另一種形態散布于空氣之中,日久又形成一種燃料供給使用,這也可說是一種輪回。又如我們食用菜蔬,經過消化作用,排泄廢物成糞便,糞便再拿來灌溉菜蔬,是一種輪回。燈光亮了又熄滅,熄滅之後又點亮,也可視爲輪回的現象。
宇宙的物理變化是輪回、人生的生死變異更是輪回。根據科學家研究,我們身體的分子,沒有一個是七年前的細胞,換句話說,每七年一次的新陳代謝,使我們完全脫胎換骨,變成另一個人。佛法認爲整個生物界,從細胞結構,甚至更低級的生命單位或高級動物的人類,各種感受、認識等活動,都時時刻刻在運動流行、生滅變化。有關這種肉體上的生老病死,心靈上的生住異滅,循環流轉、新陳代謝,宛如車輪回轉的現象,就叫做輪回。甚至忽爲人子、忽爲人父的人倫關系,經濟金錢的調用,喜怒哀樂的感情變化,都是輪回的現象。而佛教真正要闡明的是善惡六道的輪回,依佛法的意思,人生時時刻刻都在輪回之中,不過有急性、慢性的差別,慢性的變化叫做生滅,或者變異,而急性的變化就叫做輪回。衆生由于思想造作的力量──業力,形成了因果相續、無始無終的生命之流,而現起了天、人、鬼、畜等六種多樣性的生命現象,佛教稱之爲生生死死的六道輪回。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中說:“我與衆生從曠劫以來,常在生死未得解脫,人間天上,此界他方,出沒萬端,升沈片刻。”而此六道輪回的至深道理,有情愚昧卻不能相信,無怪乎古人要慨歎:“非經不能陳此事,非佛不能道此言。”輪回並不是一個信仰體系與理論,輪回更不是用來逃避人生冷酷無情的最後裁判──死亡的心理安慰。輪回是一門解釋我們前世與來生的精確科學。我們要明了輪回,相信人世有輪回,並不是佛教要我們如此去相信,當我們對輪回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對過去與未來做一番的回顧與前瞻。下面我分成四點來向各位說明佛教對輪回的看法:
一、輪回思想的價值
我們相信輪回的現象,接受輪回的思想,輪回對我們的人生究竟有什麼價值?對生命有什麼意義呢?當我們確信有輪回受生的狀況,人生就有了延續,而不僅是短暫的百年歲月;有了輪回,生命充滿無窮無盡的生機。人生在輪回裏,這一期生命結束了,下一期生命又開始,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綿延不斷,希望無限。好比燃燒薪木,一根木柴燃盡了,再加上一根,一根一根地添加上去,雖然木材各不相同,但是火焰不停地延續下去,就能薪盡火傳。又好比點燃油燈,一盞油盡燈枯,再點上一盞,就能燈燈相續,爲人間照破黑暗。我們的身體在六道輪回裏,張叁李四,天上人間,形軀雖然有種種差異,但是生命之火卻燃燒不熄,智慧之燈卻永不止滅。輪回使我們的生命與宇宙大化一樣,亘古今而常存,曆萬劫而彌新。汽車大王福特先生認爲輪回爲人生意義之所在,有了輪回,前人的經驗與智慧、曆史的文化遺産,可以傳遞給後代子孫。假如我們不能將一生的經驗轉接到未來的話,工作只是徒勞無益的;如果文化寶藏不能留傳給後代子孫的話,曆史的生命有限的。
有人說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但是法網恢恢,有時難免疏而有漏,佛教以爲唯有在因果輪回之前,才能達到人人自由平等的境界。不管達官貴族、平民百姓都不能免于生死輪回,杜牧詩說:“公道世間唯白發,貴人頭上不輕饒。”時間歲月是世間最公平的判官,生老病死是一視同仁的裁決者。而因果輪回並不是由閻王小鬼所操縱,也不是上帝造物者所能支配,而是由各個有情顛倒妄作的不同,招感各種的異熟報識(業識),根據有情自作的業識,而産生千差萬別的苦樂果報。因此佛經上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壞,因緣際遇時,果報還自受。”五趣六道的輪回,不管賢愚智劣、貧富貴賤,都是自己過去所作,今生所感。因此天才如六歲神童王乃慶,數學天分之高,大學教授、社會專家也難望項背。他的過人天分並不是今生所成,而是過去生中累積所成,一般人稱之爲夙慧,其實就是一種輪回。輪回使我們從神權的控製之中超脫出來,主宰輪回的是我們自身的業力,上帝天神既無法賜福給我們,也不能降禍給我們,一切的禍福都是我們自作自受。因此從輪回的觀點來看,有情衆生是個完全自由平等的個體,幸福快樂的人生,靠我們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不幸悲慘的命運,也是我們自己所造成。造物者不能爲我們一手遮天,掩蔽一切的罪孽;天神也無法剝奪我們既有的功德幸福,在因果輪回之前,沒有投機僥幸可言,我們自己才是自己的造物者。
人生要像車輪的轉動一樣,永遠向前,生生不已,才能保持永恒鮮明的生命。罪業就像車輪的回旋,假以時日的忏悔改過,終有去除的一天,輪回,給衆生帶來無限的希望,寒冬雖長,春暖花開的日子總會到來。輪回不是口舌逞強,相信與否的問題,我們縱然頑固不信仰輪回,但是放眼宇宙的現象,自然界、人世間、物理界,甚至你我,都在輪回的圈圈裏流轉,如何理性地去認識輪回,跳出輪回,超越叁界,轉生死輪回爲諸佛菩薩的菩提*輪,才是智慧之舉。
二、輪回疑難的解答
輪回雖然有如此深遠的意義與價值,但是一般人對于輪回的存在與否、輪回的覺察、目的等問題,仍然有深刻的疑惑,我簡單歸納成下列幾個項目:
(一)輪回的存在對吾人究竟是好,抑或不好?
有人也許會認爲人生還要再來受生輪回太痛苦了,不如一了百了,以死亡來毀滅自己的人生,佛教認爲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另一次生命的開始,今生只是我們很多次生命裏的其中一次。有了輪回,讓我們知道要善于珍惜每一期的生命,不敢隨意作踐自己。有了輪回,讓我們的生命不至消滅于一旦,能夠再度創造無限美好的未來。沒有了輪回,死亡之後一切幻滅,人生要抱持壯志未酬的憾恨以終,是何其的悲淒,有什麼美好可言呢?
(二)吾人爲什麼不知道有輪回
既然有輪回的存在,爲什麼我們對于前世過往的事卻沒有一點記憶呢?經上說:“人生真是苦,孫子娶祖母”。什麼使我們忘卻過去,愚癡顛倒,甚至將過去世的祖母納娶爲妻子呢?根據中國民間流傳的玉曆寶鈔一書的記載,人在投胎之前,一旦喝了“孟婆湯”,就會忘掉過去的種種。西哲柏拉圖則認爲靈魂投胎前要經過酷熱的沙漠,口渴難忍,飲用“莫愁河”的清涼河水,再去轉世降生,但是一喝了“莫愁河”的水,對于過去生中的點點滴滴將遺忘盡淨。羅馬人則相信人在投胎時所經過的河叫做“奈思河”,喝了“奈思河”的水,對于前生往事奈何再也思憶不起來了。
佛教主張人之所以會忘掉過去的事,是因爲“隔陰之迷”。陰指的是“中陰身”,也就是我們的身體。人死了之後,下一期再投生前的精靈稱爲“中陰身”。“中陰身”,六根具足,狀如叁尺小兒,具有神通,能夠穿越銅牆鐵壁,去來迅速,無所障礙,唯有母親的子宮以及佛陀的金剛座不能穿過。“中陰身”有生死的現象,七日爲期,死而後生,長壽者也不過七七四十九天,短暫者僅僅二七日或叁七日,便去受生輪回。由于這個“中陰身”的隔離,使我們忘記前生的種種造作,不知身爲何道衆生。有人也許會很遺憾地說:多可惜!如果我們有宿命通,沒有隔陰之迷,能夠知道自己的過去未來,人生不是很惬意自在嗎?人類果真有了神通就很快樂嗎?譬如我們能夠測知過去,當我們知道自己過去墮爲牛羊豬馬的畜生道,那時將情何以堪呢?當我們預知自己只剩下叁年的生命,還能悠遊度日、逍遙生活嗎?有了他心通,看到對方美麗的笑容裏面卻包藏禍心、口蜜腹劍,能不痛心疾首、觳觫憤恨嗎?沒有神通,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處,多麼灑脫自在!因此宇宙人生的發展,有它自然的軌則,各安其位,遵循它的變化秩序,才能得其所哉。衆生由于隔陰之迷,換…
《佛教對輪回的看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