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仁山法師)▪P10

  ..續本文上一頁更能夠契合衆生的根基和現前的需要。佛法是真理,真理不是放在閣樓上供人膜拜的,是要在生活當中讓人去運用的,真理如果脫離了生活,這個真理是空洞的,我們還甯願不要,佛法的殊勝之處就在于不但他的理論圓滿,他的方法他的境界可以直接落實在現前生活中。這是第九他心通願,我們從中得到這一點啓示。

  

在看下面經文,我作佛時,所有衆生,生我國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羅密多,于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曆,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這一段裏面有兩願,這兩願從文字上是一體的,沒有辦法完全分開。第十,神足通願,第十一,遍供諸佛願。我作佛時,所有衆生,生我國者,皆得神通自在,這就是神足通。神足通是什麼概念呢,大家看過西遊記,知道有個孫悟空,孫悟空所有的本領都不出這一條神足通,而且算不了什麼大的神通,小通而已。神足通的內涵包含得很廣,他有能到的意思,能變的意思,能夠隨心所欲的意思。也就是說想要到什麼地方,念頭一動,就到什麼地方,不用什麼騰雲駕霧,想要什麼身形利益衆生,也不用搖身立刻就變了,想要做什麼事情,隨心所欲沒有任何障礙,這叫勝如意通。當然了,能力大小不相同,可是這個地方所說的那是無比殊勝的神足通,因爲後面加了一句波羅密多這四個字,這四個字翻譯成中國話,有圓滿的意思。大家念心經,波若波羅密多心經,波羅密多啊,直接翻譯是彼岸到的意思,這是印度的文法,用中國話講就是到彼岸,從意思上理解就是究竟圓滿。那麼這個地方說神通波若波羅,就是圓滿的神足通,這太不可思議了,到極樂世界,想到哪裏去參訪,去旅遊,動一個念頭立刻就到。所以有人擔心到極樂世界,去的時候是佛接的,我想回來看看,佛會不會送我回來。不用麻煩阿彌陀佛,我們自己有這個本事,到極樂世界可以隨心所欲,往十方諸佛世界去參觀去訪問,去學習,想回新加坡來看看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彌陀經上爲我們說,極樂世界的人,每天早晨都到十方世界供養十萬億佛,這個十萬億就是對我們說的。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婆婆世界,這個中間恰好是十萬億,十萬億佛國土,需要多長時間往返呢?一餐飯的功夫都不用,從極樂世界回來到這一邊看看你這一邊的老朋友,看看家人,再回去那一邊呢,還不耽誤吃早餐,這都是屬于神足通。有人說了,現在就有這個能力就好了,出門就不用這麼麻煩了。

  

所以很多學佛同修,對這個神通非常感興趣,實際上,現在有這個能力對我們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這一點要清楚,神通對沒有修行證果的人來說不是什麼好事,雖然修行的過程中有這些神通出現,但是佛交待不可以示現神通。到什麼時候可以示現呢?證得阿羅漢果,雖然在阿羅漢果之前,這叁果聖者也都有神通。佛嚴格交待,不可以隨便示現,原因很簡單,因爲他們道業沒圓滿,一旦示現神通,往往會停留在這個階段,道業因此受到障礙。證得阿羅漢果呢,他出離叁界了沒有障礙。所以我們在高僧傳神僧傳裏面看到,這些示現神通的高僧啊,往往是在不得已的時候示現神通,那是真的,那可不是變魔術啊,真的示現神通。大家做這個叁時系念,叁時系念最後唱僧寶贊,僧寶贊裏面有一句贊文叫浮杯渡海刹那時,這一句就是說的神通,而且還有特指的人,是指南北朝時候的杯渡和尚,這一位禅師有神通,他怎麼示現神通呢?他出門的時候經常拎一個籃子,籃子裏面放一個杯子,除此以外沒有別的東西。每當過河過江的時候,他就把這個杯子拿出來往水面上一丟,踩著這個茶杯就過去了,注意,我們不要模仿,所以人稱杯渡和尚。這是示現神通,可是在這個地方示現完了以後,這個地方就不再來了,然後就到另一個地方去遊化了,免得給自己帶來障礙,也免得讓衆生因此只想著看這個杯渡和尚表演神通,我們天天看他表演吧,忘記學佛該學什麼了,也不知道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每一天也不工作了,看到這個神通的師父來了,天天想看他表演神通,那還得了啊,這會誤導衆生的知見。所以,佛嚴格規定,不可以隨便示現神通,甚至于爲了給後世的弟子有一個嚴厲的教訓。佛當年在世,特別懲罰賓頭盧尊者。彌陀經上首賓頭盧頗羅墮,大家到這個一般道場裏面看到18羅漢,我們兩邊不知道有沒有看到,那個眉毛最長的羅漢好象是賓頭盧尊者。這一位尊者現在還在世間,他被佛懲罰,不准入涅槃,所以住在世間不是好事,他留下來繼續受苦。爲什麼要懲罰他呢?就是這一位尊者當年在世的時候,隨意示現神通。有一天有一個長者,帶了一個很好的缽,到僧團裏面來供養,供養給誰呢,就一個不好分,于是長老想了一個辦法,派人把這個缽放到一個旗杆的頂上,放上去很不容易,然後給大衆宣稱,誰能夠一伸手就把缽拿下來,這個缽就給誰,就供養誰。他剛說完,賓頭盧尊者一伸手就把缽拿下來,示現神通,這個手一伸就直接伸到上面。可是世尊聽到這個事情之後,嚴厲呵斥他,說我的正法還在世,你就這樣隨意示現神通,擾亂正法形象,從今天開始罰你不准入般涅槃,別的羅漢可以入涅槃,你不可以。因爲這樣,這一位尊者留在世間受後世衆生供養。可見的,佛對神通這一樁事情,有嚴格的規定。

  

那麼經上又說,神通不敵業力,再大的神通,敵不過業力,那麼最有名的就是目犍連尊者神通第一,大阿羅漢,結果怎樣呢,業力現前的時候神通失靈了。目連尊者,離開世間的因緣,是被外道打死的。這麼想,這麼大神通的上首弟子,怎麼會被人打呢?是的,被人打的時候,他想入定示現神道,可是不起作用,業力現前,因爲他前生打過別人,不可以說我有神通了你來打我我就跑,沒有的,業力現前,神通暫時失去作用,打完了之後,神通還是照常恢複,示現入般涅槃,示現大神通。可見得,對于真正學佛修道人來說,神通不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學科,尤其在末法時期,念佛雖然沒什麼特別的境界。可是也有不少念佛的同修不老實念佛,天天希求神通感應,這就難了。有這一種心理往往會會招來意外的障礙,所以才會常常聽到某個地方某某人學佛著了魔,著了魔障,魔障哪來的,不是無緣無故的。首先是自己的心念不正,然後才招這些魔境現前,而多半招來魔境的原因就是因爲喜歡神通感應,于是這一些冤家債主才會趁機而入。你譬如念佛的人佛不好好念,一天到晚想著我很想見阿彌陀佛長什麼樣,你這麼想,想久了雖然沒什麼功夫,忽然有一天你見到一個阿彌陀佛,從此以後,他還天天跟著你,是有這樣的情況。那有人說,念佛人不是有這個護法神保護嗎,這話一點不假,問題是你不是真念佛人,因爲你沒有好好念,只在胡思亂想。真正念佛人念到心清淨了,自然有這些境界,雖然有,佛也有交待,這些境界現前,一概不予理會,哪怕就是佛境界現前了,佛也交待,不作聖心,名善境界。你不要認爲,這是什麼了不起的境界,你可不要,今天念佛的時候念啊,哎呀,我見到蓮花了,馬上到處跟宣傳,你知道嗎我見到極樂世界蓮花了,完了,因爲這個境界出現,你的心無法清淨,反而害了自己。所以無論什麼境界現前,心境如如不動,那麼這個境界就是好境界,這是說我們應該以什麼心態來對待這一樁事情,極樂世界的菩薩具備這一種神通能力是爲了更好的去弘法利生,而不是用來炫耀的。

  

下面這一願,這幾句經文呢,就是說業,神通的妙用,用在哪裏,于一念頃,一念頃時間很短,一念在佛經裏面,有很多不同的定義,我們只說一個,一念是多長呢,是一刹那,一刹那又是多久呢,經上說是一彈指的60分之一,就是我們手指動一下這麼短的時間,也太長了,分成60分,這一分叫一刹那。一念短到我們根本沒有辦法覺察,就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極樂世界的這些人民就已經遍遊億那由他百千佛刹,整個虛空法界他已經遊了一遍。去幹什麼呢?周遍巡曆,供養諸佛。你看,極樂世界人成佛快,不是沒原因,一念之間就能供養無量諸佛。有人說怎麼去啊,這麼短的時間,一個一個排隊,在我們想也要供養大半天,可是人家一念通通供養了,人家可以分身去,一念同時供養無量無邊諸佛,一念之間,圓滿供養了,當然這對我們來說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在我們今天我們也要學習。我們現在的神通,這個神足妙用比以前的人殊勝多了,我們可以隨意的周遊世界,這對我們來說,就是現前的神通妙用,可我們周遊世界幹什麼呢?聽說新加坡的這個朋友啊,每逢假期都是出國,因爲沒地方去了,出國幹什麼呢,放松放松,出去觀光旅遊。我們一般出門,多半是爲了觀光,這麼一圈跑下來,口袋裏面光了,這就是觀光的意思。同時,另一個口袋也裝滿了,帶回來一大堆的煩惱,一大堆的疲勞。當然這並不是說不可以出門了,你看這個菩薩非常自在,菩薩無時無刻不在遨遊虛空法界,他們這樣周遊十方刹土,做什麼事情呢?就是此地講的這一句話,供養諸佛,菩薩不管走到哪裏,都是在供養諸佛,尤其對極樂世界的菩薩來說,他們只有一樁事情,供養諸佛

  

。有人說他們可以供佛,我們現在看不到佛啊,也難怪我們真叫目中無佛,沒辦法,佛在哪裏?佛明明在我們眼前,他說看都沒看到,我看到了,這下面好多都是佛,大家也注意看看,通通是佛。說得比較容易懂一些,經上說的未來佛,我們在座的諸位同修啊都是經上說的未來諸佛,未來諸佛跟現在故去諸佛是平等的,我們可不要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爲供養過去佛現在佛功德大,未來佛等他成佛我才供養。很多人有這個概念,可是啊,人家成佛了,你可能沒機會去供養了。我舉個例子,阿彌陀佛,我們到哪裏去供養呢?藥師佛我們到哪裏去供養?人家成佛…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仁山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善導大師語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