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圓呢?圓教初住不圓是剛證的,往上面去,十住,十行,十回向,叁十個位次,再往上面,初地到七地七個位次,這叁十七個位次,都在這個不退的修學過程中,到八地菩薩,才真正圓證叁不退,嚴格說到十地菩薩才徹底不退。這個果報太不可思議了,就是念佛人這一往生,保證圓成佛道,這還是其次,而是這一往生,立刻就跟這一些大菩薩有同樣的待遇啊。真是這個,古人說的,觀音勢至把手平行,文殊普賢並肩而坐,那可不是誇張的。你想一想,我們在這一邊,見到觀音菩薩只有磕頭的份,什麼時候你看到菩薩握握手啊?在極樂世界這是事實。看到普賢菩薩,你不可以說,菩薩坐在上面你也上去坐坐,這成何體統呢?到極樂世界,這也是事實。所以無量壽經後面說,如果有人依照這一部經修學,佛說了,行超普賢登彼岸。那麼現前呢,真正念佛人這樣去做,不但保證將來不退,只要自己現前信念不退,現在就感得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爲其勝友,這是佛在觀無量壽上說的。就是一個念佛人,若念佛者,當知是人,這是人中芬陀利花,芬陀利花就是白蓮花,人中最好的人,真正念佛人。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爲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這是一個真正念佛人現前的待遇啊,我們都忽略了,都忘記了,要知道我們真肯念佛,我們的便宜可真是占大了,將來往生,有這樣好的待遇現前,諸佛護念,諸大菩薩保佑,這都是經文上爲我們說明的。不得是願,不取正覺,這是保證,只要聞名發心,一心專念,必然感得臨命終時,佛來接引,自在往生。
好,我們接著看下面這一願,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衆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爲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刹,命終不複更叁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是第二十一悔過得生願。這一願前一半段願文是總結前面的叁願,就是十方衆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系念就是一向專念,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衆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就再一次保證,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肯定往生。那麼重點在下面,假如一個衆生造了惡業,若有宿惡,就是以前造了惡業,很嚴重的惡業,或者過去,或者今生,那怎麼辦呢?能不能往生呢?下面說了,聞我名字,即自悔過,聽聞彌陀名號,淨土法門,能夠悔過自新,爲道作善,斷惡修善,便持經戒,聽聞經中的教誨,依教奉行,那麼發願求生淨土,願生我刹,命終不複更叁惡道,即生我國,也肯定隨佛往生不退轉。這一願呢,實際上就是淨土法門說的帶業往生,所以有惡業不怕,但可不要聽成有惡業不怕,所以可以多造惡業,這樣聽就錯了,以前造了惡業不怕,要忏悔,從今而後不要再造了,改過自新,斷惡向善,能夠發願念佛求生淨土,同樣可以往生。所以這個法門真的叫廣大無邊,那麼這一願的精神,實際上是從前面一願引伸出來的,也就是說,不管什麼人,從現在開始,只要肯發菩提心老實念佛,通通往生,就是這個概念。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看願文,我作佛時,國無婦女。好,我們一願一願來學習,這一句是第二十二,國無女人願。極樂世界沒有女衆,再看下面這一段願文,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刹土。這是第二十叁,厭女轉男願。哎呀,這個女菩薩不要有意見,爲什麼不說極樂世界沒有男衆,反而說沒女人呢?不要有意見,不是說極樂世界不可以有女人往生,而是到了極樂世界之後,看不到女人,有人說了,是不是對女衆有歧視?不是的,讀佛經我們知道,經上說,衆生的男女相啊是各自不同的業因成就的,一般來說女身是墮落,經上說,女身要轉男身,不曉得要修多少世,不過現在有個很快的方法,借助科技的便利,現在有人真的這樣做的,但是業障依然在。這個男女實際上真正的用意是說什麼,女人,經上常說的,過失是因爲一般女衆心量狹隘,假如男衆心量也狹隘,那就是男人當中的女人,如果女人心量很大,就是女人當中的男人。的確,古人是這麼說的,女中豪傑,沒說男中女人的,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要體會精神。那麼女衆念佛呢?臨命終時,自然而然轉女身爲男身,實際上這個男身呢只是個代表,每一個往生的人,都與阿彌陀佛一樣,具足紫磨真金色身,叁十二種大丈夫相,那是平等相,加上男女多余了,這才是真實義,平等相是真的,顯示出極樂世界真平等。下面第二十四願,十方世界諸衆生類,生我國者,皆于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第二十四,蓮華化生願。每一個往生極樂世界的衆生,都是蓮花化生,經上說,十方世界有一個衆生念佛,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就生一朵七寶蓮花,所以我們要想一想我們的蓮花怎麼樣。假如這個人,就是種蓮花的這個人,念佛很精進,修學很認真,那個蓮花長得很茂盛,蓮花光色很好,如果念佛人懈怠了,退轉了,乃至不念了,蓮花就枯萎甚至于完全死掉。我們要想一想,我們的蓮花有沒有死掉,沒死掉,長得怎麼樣,說老實話,我們什麼都帶不走,將來要比的話,跟人比一比誰的蓮花大,誰的蓮花光色鮮豔,這才是真實的,我們要把精力用在這些地方,將來佛來接引的時候,我們看了阿彌陀佛接引相,手上捧著一朵蓮花,那朵蓮花就是念佛人的,上面寫著念佛人的名字,人人往生,不會錯的,你不要想那麼多蓮花會不會搞錯,不會的。所以將來佛來的時候拿的蓮花小了,你可不要嫌棄,那是自己沒好好念佛的結果。所以我們要想到我們在極樂世界的蓮花,應該現在就抓緊念佛,爲我們的蓮花灌溉,把最好的營養提供給極樂世界的七寶蓮花,那麼蓮花化生自然而然就沒有親情的牽挂,不象在這個世間,這個家親眷屬的親情啊,也的確不容易搞清楚。真正修行,如果不能擺平,也的確很麻煩,所以極樂世界往生的每個人呢,蓮花爲父母,這個出來看看,大家都是一樣的,你不用看到人叫爸爸媽媽,叫兄弟姐妹,沒有,大家都平等,所以自然而然沒有親情的牽挂,心地清靜,一塵不染,對道業成就有決定的幫助。那麼在我們現前,這個幾願合在一起都是講往生的事情,我們保證在這一生中如果想往生的話,頭一個要生起堅定的信心,要發出懇切的大願,合起來,就是真信切願合起來。藕益大師說,這就是菩提心,在現實生活中把菩提心充分去發揮,爲我們的往生,不斷累集資糧,然後,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保證在這一生當中往生極樂世界,七寶池中,蓮花化生。
好,恭請諸位將來都能往生極樂世界,大大的蓮花,每一個人看到,都能夠皆大歡喜。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一願。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仁山法師講于新加坡南海普陀山)
公元二千零七年九月七日
第六集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阿彌陀佛!
請掀開經本第33頁,從第二行看起: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這是第二十五天人禮敬願。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這是第二十六聞名得福願。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是第二十七修殊勝行願。
這一段總共具足這叁願,前面我們學習過十念必生、聞名發心、臨終接引、蓮花化生的大願,這都是說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殊勝果報,而這一段所講的叁願,雖然都是聞名,所以願文一開端說十方衆生,聞我名字,可不同的是這個幾願所講的是聞名,而沒有在這一生當中往生極樂世界的果報,就是這一生念佛沒去得了,有人擔心了,那佛會不會白念,放心吧,不會的。不管我們怎麼念,且不論能否往生,佛是不會白念的,哪怕發脾氣的時候念阿彌陀佛也不會白念,只不過能不能往生就不知道了。那麼對一般念佛人來說,象我們平常看到念佛同修也知道要念佛,很多老人家也很認真在念佛,問他幹什麼呢?存錢,將來死了做鬼啊錢多,的確是這樣,我以前在江蘇江南一帶,很盛行經忏佛事,幾乎成了一種風氣,很多老人家也常常念佛,邊念佛邊折元寶,折得越大越好,折完了封一個口袋裝起來,上面寫XX人存的錢,然後蓋上大印,念半天的阿彌陀佛,好像阿彌陀佛是給他看錢的,他也念佛,可是這樣念佛是不會往生的。還有一種情況,念佛人對這個世間舍不得、放不下,牽腸挂肚的東西很多,雖然口上喊著我也很想去極樂世界,可是去不了,這話是廣欽老和尚說的,老和尚說得好,他說念佛人如果還牽挂這個世間一根草,新加坡的草比較值錢一點,哪怕只有一分一毫的牽挂,臨命終時就會造成障礙去不了。不過不用擔心,來生接著再念,說老實話,我們差不多就是過去牽挂不曉得哪一根草,這一生才接著在繼續念,還有一些呢,他發心念佛就不是爲了求生淨土,而是希求人天福報。總而言之,凡是不能與前面的幾願完全相應的念佛人,這一生念佛無法往生,可是這個佛是不會白念的,所以這個幾願,就是說念佛沒有往生能得到什麼樣的殊勝利益。所以念佛,怎麼算都劃算,想往生就往生,不想往生可以存錢,不想存錢可以求人天福報,所以念佛總是…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仁山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